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第 45 章 ...
-
第45章
因为时间所限制,钱思齐的教案没有定得很死,打算一边整理,一边教学,一边增添内容,丰富内容。
基于这十一个,加上钱金环一共十二个,除了钱金环,其他十一个人,都是没有基础的人,就算是钱金环的基础也不是很牢固,都只是老太太自己做饭的时候把人叫到身边,提点几句。
还好钱金环没有遗传她娘李姨娘在厨艺上的毫无天赋,甚至可以说是黑暗料理杀手的缺点,反而隔代遗传了杨麦穗的天赋,只是之前没有锻炼的机会,没有体现。
反而是最近,因为钱思齐强烈抗议的缘故,杨麦穗不像之前一样,生怕做的食物好吃了,大家吃得多浪费,而是在食材上大方起来,做菜的时候也舍得用料,舍得让钱金环上手试,到学会了几个菜。
就凭借这几个菜,钱金环成了当之无愧的大师姐,其他的都排在钱金环的后面。
新东方厨师学院开课的这天,钱思齐修旬假,推辞陈定风陆飞鹿等人的邀请去参加文会,也推辞表哥孙志杉和还有前同窗杨景荣、姜济泰一起玩耍的邀约,
反而悄悄的到新东方厨师学院给丫头们上课,毕竟是第一课,而且还是以这种方式的第一课,杨麦穗也好,钱富贵孙秀琴也罢,都有些放不开。
钱思齐走进院子,大家都已经到齐了,这院子的功能类似于操场,在人多的活动会议的时候拿出来用。
这厨师学院虽然简单,学校也简陋,但是钱思齐还是正规,简单的弄了一个小仪式,弄一个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
钱金环站起身来,雀跃的叫了一声大哥,钱思齐点头,小丫鬟们也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行礼,叫了一声少爷。
看着她们参差不齐的礼,钱思齐在心里记下这件事,要想办法找一个懂这个时代礼节的人来教导一下她们。
毕竟这些人之后要各家去做事的,能请得起全灶丫头的人家,至少也是小富人家,基本的礼节还是要有的,这也是为了之后就业更加顺利。
按下了心里忽然兴起的念头,钱思齐走到中间,依次行礼:“祖母,爹娘,李姨娘。”
杨麦穗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身上穿的也是自己最好的衣衫,得意的坐在主席台的正中间。
她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威风,这种威风和之前指挥庄仆们推豆腐,指挥小丫鬟们干活,将十多二十人指挥得团团转的威风不一样。
杨麦穗不会描述,也说不出来,这种威风是什么感觉,只是心里知道自己很高兴,还暗暗的对比了一下,前半辈子,除了被老头子捡到成亲生儿子的时候,再也没有比这更高兴,更得意的一天了,
恐怕之后也难得这样得意的时候,除非孙子中秀才,中举人了。
钱富贵和孙秀琴的心情就更不用说,孙秀琴看着这场面,心里想,就算之后女儿的身份暴露,凭这份本事,也能立下身来。
就连李姨娘和钱思华钱思年母子三人也高兴,钱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母子三人也跟着过得越来越好了,
兄弟两个不像之前一样,是老太太管,每天叫着干活,不干活的时候,就在外面漂游浪荡,
如今是被钱富贵带在身边,教着做生意,这日子越过越有希望,为了儿子姑娘的前途,最近李姨娘乖觉了很多,也不像之前一样,没皮没脸,就和滚刀肉一样。
曾经,钱思思最不喜欢的就是开学典礼,领导话太多,等钱思齐自己成了小领导,就明白了,学生的痛苦算什么,领导说得开心最重要。
杨麦穗的发言很简单,就是围绕着钱家对这些个小丫头有恩情,不仅给住给吃还要教本事,这是天大的恩情,要这些小丫头们全心全意的报答,尤其是要报答钱思齐少爷。
同时恐吓这些小丫头,不听话就提脚卖掉,就不给吃饭,就要挨打挨骂等等。
钱思齐在一边听得汗颜,但是却没有阻止,反而严肃的听着,看着,表示董事长兼教导主任的话,我是赞同的。
至于钱富贵的就更简单了,两三句话就结束了,老太太杨麦穗主要是恐吓,也就是唱白脸,
孙秀琴则是选择了唱红脸,温柔的说好好的学厨艺,将来会有什么好处,能挣多少钱,
将来只要给了学费和卖身的费,是可以赎身的,或者出去挣钱,把钱家花费的钱财和学厨束脩一起给了之后,剩下的钱就是自己的了。
种种好处说了出来,下面的小丫鬟们积极了很多,都想赶紧开始学习,努力的去挣钱。
等到钱思齐的时候,她脑海里面闪现了曾经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曾经站在操场听到的那些讲话,
曾经感觉非常烦,非常无聊的讲话,现在钱思齐却觉得非常有道理,从学校建设的意义,到计划的未来,从学院的规章制度,到之后学习的安全注意事项,
从回顾过去,到展望未来,钱思齐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等说爽了,转过头去,发现几人已经要打瞌睡了。
钱思齐的声音停下,钱富贵这才清醒过来,茫然的看了看周边,又看了看钱思齐,“怎么了,讲完了没有。”
钱思齐哭笑不得的说道:“讲完了,咱们开始上课吧!”
“金环,你带着春花春桃她们一起把外面将东西都抱教室。”
春花春桃是丫头们年纪比较大的两个,算得上是这一批人中领头的两个人,为了称呼方便,也为了让她们更好的融入进来,钱思齐以春开头,给十一个人都取了名字。
杨麦穗带着人走进厨房坐下来,钱思齐则是指挥人将食材抱进去,
走上讲台,讲台上左边是灶台,右边就是一张实木桌,实木桌的旁边是一个厨房收纳架,上面相应的厨具餐具都有。
教案的第一课,是从大家认识食材开始,所以钱思齐让她们去搬进来都是将各种常见的食材,放到桌面上,
钱思齐将这些食材分成几类,第一类是主食类,常见的包括稻米、小麦、豆类还有芋和薯,以及小米、黄米、高粱米等杂粮食物。
这个时代没有电饭锅,也没有可以焖饭的锑锅,米饭是用蒸出来的,具体做法是先将米放宽水里面煮至夹生,用簸箕将米汤控干,然后上甑子蒸饭,至于米汤也是好东西,微微熬煮之后,就是一锅清粥。
至于稻米煮粥,算得上是安南县人常见的早餐了,
小麦粗糙吃法,有麦饭,精细点的吃法则是拓展的有很多,一是各种面食,面条,糕点、饼、馒头、包子、饺子等吃法。
至于豆类,有黄豆、青豆、黑豆、绿豆、赤小豆、豌豆、蚕豆等等,是安南县普通百姓非常常见的主食,相较于稻米,豆类的生长要求要低一些,对土地要求不高,也不难打理,不少普通百姓人家都吃。
既可以充粮补饥,又制豆腐或榨油,做酱,非常普遍。
安南县的薯有红白二色,芋有水芋和旱芋两种,大家不仅吃其叶还吃杆。
第二类就是蔬菜类,土豆,萝卜,白菜等等各种,
第四类就是肉禽类,常见的鱼肉羊肉猪肉鸡肉鸭肉鹅肉等等。
这些分类很粗糙,更多的方法是要在之后的教学做增添,钱思齐这第一课着重讲了主食和常见的几种蔬菜,理论的东西讲得很少,
而是直接让这些人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尝,又强调了一下,变质的是不能吃,变质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课后,大家在看食材,在互相讨论刚才记下的东西,钱思齐则是和杨麦穗孙秀琴说之后的课程,
在写教案的时候,钱思齐才知道,教人学厨没有自己一开始想的简单,直接教固定菜式就行,
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她们没有基础,没有基本的常识,不知道鱼要怎么清洗,各种肉是什么样子,五花肉适合红烧肉,里脊适合小炒肉,肘子适合炖,这些她们见都没有见过,
没有基础,就要教导她们基础,
所以钱思齐首先做的就是调整课程,先教基本功,认识食材,至少常见的这些食材要认识,要知道它的味道,要知道这种食材适合和什么食物搭配,该怎么处理。
第二就是要锻炼刀工,基本的切菜,切肉,剁骨头等要会,不要求切丝切到细如发丝,但至少要整齐,差不多粗细。
简单的火候把握,常用的盐、花椒、酱油还有葱姜蒜等调味要基本掌握。
基本的炒鸡蛋,炒土豆丝,青椒炒肉,蒸鱼,炖一个山药排骨汤,煮蔬菜作为素菜,这些得掌握。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才能学后面的套餐,后面的固定菜式。
“齐哥儿,这教人要是像你一样教,我可学不会,你这话也太多了。”
钱思齐大学的时候,为了挣生活费,做过一段时间教育机构的兼职,那教育机构是小班一对一一对二的上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在那里面,钱思齐学会了耐心和细心,习惯了将知识点分得很细的来讲。
她习惯了倒是没有感觉,钱金环和春花等人也接受良好,就接下来要教人的杨麦穗和孙秀琴头大。
孙秀琴厨艺上没有长处,但是基本功是有的,而且和能更好的领会钱思齐的想法,所以她做了大部分的基础工作,
老太太杨麦穗则是在做菜演示的时候,才出现,毕竟豆腐的关键,点卤需要杨麦穗亲自动手,做腐乳,做豆腐皮,豆腐丝的时间的把握,需要杨麦穗把握。
虽然已经有庄仆,并且庄仆中的柏树和柳树已经初步定为管事的了,但是老太太只叫他们干活,不放心将秘方说出去,只能自己劳累点。
关键部分,自己亲自动手,其他的部分让李姨娘叮着人干活,省得有人偷懒。
钱思齐笑着安抚紧张的婆媳两:“祖母,娘亲,没事儿的,你们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只要把当天需要教的,教了就行,总归还是要靠她们自己的。”
钱思齐也没有其他办法,这个时代,人才难得,自家成本又低,现在的建设都是靠豆腐坊支撑着,要找到教人学厨的厨师,太难,
婆媳两个赶鸭子上架,已经足够厉害了,祖母虽然泼辣,但是性格坚韧,又勤劳,能守住好东西,并且在厨艺上有着绝佳的天赋。
至于娘亲孙秀琴,多少知道几个字,至少会记一个账,而且家学渊源,外祖母薛珍姐教导有方,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底层普通百姓家中,难得有不少技能的女性了。
在钱思齐的教导下,两人进步飞快,还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
钱思齐自己要学习,不能分心来做这个,已经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至于后续,等这事情真的成了,这厨师学院有一定的影响力了,钱思齐才能放下学业。
钱家这新东方厨师学校事业弄得不亦乐乎,热热闹闹的,但是却没有外泄,
沈晋元隐隐约约的听到钱思齐简单的提了几句,只知道钱家在修修整庄子,种下大量的瓜果蔬菜,还弄了一些鸡和猪,还有耕牛来养,具体的教小丫头学厨的这点,被钱思齐下意识的用话给引过去了。
连青山书院这么近,都被隐瞒掉了,还以为庄子的人都是干活的,远在县城的孙家就更不知道了。
还是薛珍姐心里挂念钱思齐隐瞒身份在青山书院,可能会遇到为难的事情,心里挂念,和孙永清提起来,想去看看钱思齐,孙永清这才所意识到,外孙已经几个月没有来给自家请安了,就连放旬假都没有来,问起孙子孙志杉,也说约好几次都没有一起玩。
加上最近钱家豆腐坊的动静不小,虽然孙家是读书人家,和生意这方面的情况、消息,有壁,不是流通的,
但是在一方面,孙家和钱家是亲戚,对钱家的稍稍有些关注,多少能听到一些,另外一方面的就是因为钱家的动静实在大,各种新东西出现了,商人们喜欢,供不应求,当然,这些东西,缺了谁家不会缺孙家了。
但是送这些东西的,都是钱家的仆人或者是长工,钱富贵都少来,更不要说钱思齐了。
想到这些,夫妇两个面面相觑,让车夫赶上马车,老夫妻两个亲自到钱家问,才得知亲家母带着自家女儿还有小妾已经去庄子上住了好久了,县城里面就留父子三人,还时不时的去庄子。
“岳父大人,岳母大人,是小婿失礼了,实在是这段时间,太过忙乱,忘记请岳父岳母到庄子上看看了。”
杨麦穗是有小心思,不想请,孙秀琴和钱思齐都各有各的想法,没有想到要将这事情广而告之。
钱富贵忙乱是其一,担心这事情不成,被笑话去其二,不经意间就选择不在大张旗鼓的说,如今既然人都问到了面前,钱富贵赶紧认错。
“你家这庄子是怎么打算的,怎么亲家母和秀琴直接就住出去了,就是陪齐哥儿也不是这么陪的啊!这放旬假了,都不回来,我和他外祖父都想齐哥儿了,这打小就是我眼皮子底下长大了,怎么这一去了青山书院,就不回来了呢?”
孙永清有些矜持,坐在一边不开口问,倒是薛珍姐干脆的问了出来,
钱富贵连连告饶,“请岳父岳母原谅,实在是太忙,是小婿一家失礼了,齐哥儿心里挂念你们的,之前弄出的豆皮,腐乳,一成功,就挂念着要给你们二老送来,之所以不能亲自送,是齐哥儿实在太忙。”
孙永清和薛珍姐对视两眼,想起之前钱富贵给自家送来的各种新鲜的吃食,心里也满意,自家外孙是挂念着自己的,
薛珍姐心里还有一点隐忧,外孙女不来自家,恐怕是拜师之前,在青山道观里面的祖孙三代的交谈让外孙女心里有了些想法。
想到此处,孙永清更是挂念去外孙来,“我倒要去看看,齐哥儿忙些什么。”
钱富贵忙不迭的答应:“小婿求之不得,早就叫人准备好马车,请二老去看看我家这庄子。”
见钱富贵态度诚恳,孙永清和薛珍姐这才放下了心里的芥蒂,跟着钱富贵往庄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