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重返高一 ...
-
高一部在南校区,和高二、高三所在的北校区仅有一条状元路相隔。
走在空旷的路上,看着一间间教室里朝气蓬勃的脸庞,和间或传出来的读书声,张洋脑子里蓦地想起余秋雨先生曾说过的一段话:
“人类,要到很多年之后,才会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山崩地裂,但那时已经是余震。真正的坍塌发生之时,街市寻常,行人匆匆,风轻云淡,春意阑珊。”
兴许每个少年人都曾渴望一飞冲天,对于他们少年时期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浑然生出舍我其谁、今非昔比之感。
张洋觉得他不是选择了复读,而是选择了重生,连带着让世界也焕然一新了。
为此,全世界都应该铭记并感恩他的选择。
想通这些,张洋跟在小姨身侧仰首阔步,脸上再没一丝溃败的表情,身上的每个毛孔都散发出大无畏的洒脱。
左腿迈过北校区的校门,张洋彻底放松了下来。
就在前面几步路的地方,将再不会有人认识他,更没人在意他。
他是谁,在那里完全是个无足轻重的问题,他再次变成了一张可以随意书写未来的白纸。
整个南校区的占地面积只有北校区的三分之一,但校区的环境却连对面的十分之一也没有,水泥地上到处都是肉眼可见的尘埃,随便一阵风吹过都能卷起阵阵沙尘。
入眼便是教学楼。
五层楼高的楼房里,有规律地嵌着高一的二十二个班级。而在正对大门的地方却开了一个有一个班级大小的通道,配上那凄惨的灰白色粉刷,从远处看去,就像是被人敲碎了一颗下槽牙。
教学楼的楼梯入口在紧邻操场一侧,背对着大门,而食堂餐厅却与南校区的大门隔着教学楼的安全通道遥遥相望。哪怕张洋早已在此生活过一年,却仍无法理解之中诡异的布局。
怎么?这寓意是笑迎八方来客,还是海纳百川?
他只知道,每到吃饭的点,人山人海的餐厅里,门口的那三排座位总是最稀松的,毕竟谁都不愿在吃饭的时候收获到大自然突然而至的馈赠——覆在饭上的满满一层的浮沙。
“你看,连学校都在欢迎你。”小姨伸手指了指通道上方悬挂着的横幅,转过身子对张洋笑道。
他顺着小姨手指的方向看去,依稀可辨出那是一条横幅,上面的红色几乎褪去,但与教学楼的苍白相比,怎么着也算得上是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热烈欢迎新同学报道!”
估摸这横幅在这儿已经挂有小半年了,那个感叹号上面的“点”已经不见踪影,只有下半部分在那儿不知所措地踟蹰着。
“我算新同学?”张洋挑眉问道。
“算吧,”小姨想了想又说,“毕竟你以前都算是半个社会人士了,还称不上是同学。”
“同学”这俩字她说的很重。
“呦,混混就混混呗,还说什么社会人士,文绉绉的。”张洋调笑了一句。
“你承认你是混混了?”小姨少有地正经了起来,眸子里的精光似乎要看透他的想法。
“随便说说,”张洋下意识地别开脸,顿了顿又说,“走吧。”
他只知道自己转到了高一十五班,凭借着去年的记忆,想当然地穿过通道后往左转。
“干嘛呢?走这边,这边近。”小姨指了指右边。
“嗯。”他默默转过身子改变了方向。
原来都变了啊,好像只有他自己没变。不对,自己也变了。
不过还好,虽然“物是人非事事休”,但还远没到“欲语泪先流”的地步。
教学楼里灯光昏暗,目之所及的楼梯上积起了一层黑色的污垢,斑斑点点,有大有小,相间排列,是一件难得的、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工艺品。
张洋背着书包跟在小姨身后,以同样的步伐迈开腿,高跟鞋和运动鞋踏在楼梯上的声音,像是在演奏一曲跨时代的二重奏。
有两个穿着校服的学生一路嬉笑着从他们身侧冲下来,恨不得要跳楼一般,一步能跨五六个台阶,被拉开的拉链与楼梯扶手撞击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看着他俩推搡的背影,张洋轻撇了下嘴唇。
“到了,这个班就是。”
刚上到三楼楼梯口,小姨指了指旁边的教室说道,说完又拿出手机给什么人打电话。
张洋就站在原地,顺势把书包卸了下来,虽然知识无价,可这些载体却确乎是有些沉了。
“你班主任一会儿就过来,”小姨挂了电话看着他说,“姓祁,叫祁震山,记着喊祁老师好。”
“嗯。”
这一刻张洋恍如隔世,看着周遭熟悉的景物,只感觉人生好像又活了一回。
这样说好像不太确切,应该说,他又活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