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3 ...

  •   江谚睁开眼时,入眼的是黑夜里不断往后退去的戈壁。

      一队人刚出发时还是兴致勃勃,互相聊天,在车上呆久了也抵不住疲乏,下一次轮班开车的都在睡觉,江谚就是其中之一。

      直起身子,调了调坐姿,江谚幽深的眸子朝着窗外。

      他在看天。

      内地城市里少见这样开阔的地界,又往往是灯红酒绿,从未有这样的机会见到如此明亮的漫天繁星。

      江谚抿了抿嘴,转动棱角分明的下颌骨,回过头看了看地图,拿起对讲机呼道:“三各分队,收到回复。”

      很快对讲机就兹拉兹拉地响了起来:“二队收到”、“三队收到”。

      “前面岔路口临时停车区下车,全员休息十五分钟,换人开车。”

      “收到收到。”

      这一趟任务一共十二个人,上面给配了三辆车,为了沿途办事方便,大家身上穿的都是警服,等到了驻地正式开始工作,则要换成自己的便服了。

      也不难理解,这种秘密执行的任务原本就是紧急抽调训练的,路上能耗的时间自然是能减少就减少,身份和证件能省去很多步骤。但到了地方就不一样了,已经接近对方,行头太多等于暴露自己。

      更何况现在谁也说不好,对方是什么人。

      江谚立在藏青色的夜幕中,这一队特警其实都是修长高大却不显臃肿的身材,但江谚身上有种特质,使得他与众人完全区分了开来。

      你要说他冷,他又有应有答,能帮上忙的事情从不推辞;你要说他傲,他又向来宽以待人,对兄弟们都没得说;你要说他狂,他又极其自律和守规矩。

      但说到底,这三点又从江谚的骨子里隐隐约约透出来,孑然独立间还带着一股可靠的正气。

      曹猛第一次见江谚的时候,以为他是个闷葫芦,但这两个月呆下来,他发现对方不是不爱说话,也不是完全不与大家说笑。

      怎么说呢,其实觉得他年纪轻轻,却有些……沧桑?

      就是一种感觉吧,曹猛文化课水平一般,也说不上来具体是什么。此刻看到江谚的背影融在夜色里,就像停在草原上的鹰。

      强大,思想自由,却有着隐忍的孤独。

      江谚正看着远处的路发呆,忽然脚下踩到一块硬物。他弯下腰拾起,只是一块形状较为尖锐的普通石砾,没任何特别,但不知怎的,他鬼使神差随手丢进了裤子的口袋。

      好像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如果在生活中突然有什么东西落在自己身上,或者踢到了觉得长得还不错,就收入囊中,回家去放起来。

      忘记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事了,这时候他想起一句诗,宋代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曹猛听到江谚低语,忍不住插嘴:“谚哥,你写的诗?真是牛啊。”

      好家伙,意境全无。

      江谚淡淡瞥了他一眼说:“嗯,我写的。”

      过了一会儿,打趣地继续开口:“除了这个,我还写过别的。”

      曹猛眼睛都亮了,怪不得人家能当队长呢,文武双全,还真不是自己能比得上的。

      旁边瘦瘦白白的一个小个子实在是忍不住了,捂着嘴吐槽他:“猛队,你初中有没有学过古诗,高中讲政治好像也提到过这个。”

      曹猛一脸懵:“什么?哪个?”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小个子大笑:“连我都知道这个,你怎么不知道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江谚忍俊不禁,提醒道:“你那个短视频平台上,自己还发过一句‘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记得不?”

      好家伙,原来是自己都抄过的文案!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曹猛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浅薄了浅薄了,但是谚哥怎么能背得这么熟啊?我记得你资料上,以前是理科生啊?不过看你常在看书,也正常。”

      问完又回过头去问刚刚那个小个子:“可是小杆圈儿,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些句子都是同一个诗人的?”

      总不能只有我一个人没文化吧,兴许这臭小子是瞎蒙的呢。

      小杆圈突然被问,在这群人里年纪又是最小,解释时居然红了耳根:“我女朋友……中文系的,我们吃饭她老考我,说行酒令都是玩‘飞花’接诗句的。她知道我不会,就老问一些我们学过的诗人其他的东西。”

      “害,我们四川人耙耳朵,老婆最要紧,慢慢练出来的呗。”

      “还是队长有文化,看到风景还能念诗。”

      ……

      江谚似是想起了什么,笑了笑,没接话。

      他拿起手上的矿泉水瓶,喝了一大口,望向西边。

      月悬高堂,偏偏不得见。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是一场春日暖洋的梦,到如今虽然人还在这儿,回首往昔却是胆战心惊。

      胆战心惊这词在情绪上用,此时此刻倒有些过分了。江谚只是觉得,过去有太多事是自己还没来得及想明白就已经发生了,待到准备妥当,已经是错过了。

      后悔吗?

      人和事,都有点儿吧。

      ————————————

      程向榆白天就把车擦洗了一遍,黑色的车身一下子又亮了起来,干干净净的,这种感觉跟换手机钢化膜一样,像换了辆新车。

      到了傍晚,天还是亮堂,她爬上车的后座,拿起昨天没带上去的黑色塑料袋打开。

      刚露出一角,程向榆就从后视镜里看到了阿三。

      她不动声色地收起来,放回原来的地方。

      “向榆姐,十一娘问你晚上要不要跟我们一起下来烤羊排,还是有自己的安排?”

      十一娘?

      想起来了,老板娘的称谓。只是一般大家都会叫一声老板娘表示尊重,怎么自家员工却直接叫十一娘呢?

      程向榆心下奇怪,但还是回答阿三:“好啊,一起吧。”

      “行,现在有什么需要我帮你的吗?”

      她看了看眼前这个憨厚的小伙子,脑子过了一遍,笑道:“你别说,还真有一件事。”

      “问你们讨点东西。”

      阿三还以为有什么力气活,没想到是陪她蹲在墙角挑麻黄枝。

      看她这样子,也不像是懂这药材的,挑什么呢?

      “姐……你会看哪几株能用不?”

      “不会。”程向榆理直气壮地笑道:“所以说要你帮忙啊。”

      阿三稍稍凑近了些,极小声地说:“姐,说真的,现在的都不能用。”

      程向榆的笑意收了起来,张了张嘴,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阿三啊,你知道吗,姐有个师弟名字跟你一模一样,也有个三,不过他这个叁呢不是你这个三,大写的叁。”

      “是吧,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你们俩虽然字不同,人却是很像啊。”

      “你看看,都喜欢把一些重要的话,放在最后说。你看看,哈哈哈……”

      阿三听罢感觉不妙,平日姐姐回家里来一旦用这种语气说话,自己免不了要挨揍。于是他赶紧睁大眼睛看着程向榆:“姐,我错了,我汉话不太好。”

      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阿三卖完萌还追问了一句:“姐你生病了吗?要麻黄枝做什么?”

      程向榆拍拍他毛茸茸的脑袋,站了起来:“没什么,一会儿烤火了在院子里喊我一声,不要楼上楼下跑了。”

      阿三看着程向榆从车上拿了本书下来,上二楼去了。

      书的封面是行书的两个繁体大字,竖着写的,第一个字他认不出,下边的好像是“范”。

      什么书叫xxx范?阿三晃了晃脑袋,除了吃饭,什么都没想出来。

      ————————————

      程向榆拿的是《异苑》。

      《异苑》这个名字是仿自刘向的《说苑》,内容大概有近四百条,记录的都是各种奇闻异事。

      诸如山川灵异,古今名人、动植物、器物的神奇变化、吉凶征兆,民间祭祀神祗、鬼神故事、冢墓灵异和梦兆,妖精变化、死而复生等等。

      和《聊斋志异》不同的是,它文字简短,只有几十字或百来字,情节简单,叙事概略,没用什么漂亮文字来描写。现在出版的都是后期改编和加工过的,但程向榆这一本带了符号拓印,并非市面上流通的刊物。

      上面有一页,她用朱砂色的毛笔圈了出来。

      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生犀不敢烧,燃之有异香,沾衣袋 ,人能与鬼通。忘川之畔,与君常相憩。烂泥之中,与君发相缠。存心无可表,唯有魂一缕。燃起灵犀一炉,枯骨生出曼陀罗。

      程向榆查过资料,和这段描写唯一有关系的是那位两晋的忠武大将军——温峤。抛开他粗鄙嗜赌等一系列小节不说,从司隶校尉到参军任职,再到他南下江东、平定王敦和苏峻两大战乱,可谓一生的丰功伟绩。

      苏峻之乱平定的同年四月,温峤返回武昌,途经牛渚矶,见水深不可测,又有传说水中有许多怪物,他便命人点燃犀牛角来照看。看见的是水下灯火通明,水怪奇形怪状,有乘马车的,有穿红衣的。

      当夜,温峤梦到一个人愤怒的对他说“我和你幽明有别,各不相扰,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

      然后他就中了风,回到武昌后没过几天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二岁。

      旁边有程向榆潇洒的字迹:“多管闲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