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修) ...

  •   中午吃了午饭,大家休息了一下,就又投入了收割。毕竟这是秋收,时间宝贵的很。

      ——

      棉花地也就三亩地。李桃收完了就去玉米地帮忙。

      还有人用牛车来来回回帮忙把粮食运回去。一直忙到日落西山,李桃跟着运粮食的牛车到了自己家里,这秋收才算告一段落。

      回到家里,小葫芦立马端了水给李桃和运粮的大哥。

      李桃慢慢喝了几口,缓了过来。

      送走运粮大哥,李桃就打算洗手进厨房。

      “婶娘!你今天太累了,先去歇会儿。”小葫芦看着她晒得有些红的皮肤和潮湿的衣裳,关心道。

      “不累。歇息了就起不来了。我把所有的都做好在休息。”李桃边说边看了看小花生,“而且,今天还是个大日子。”

      小葫芦顺着她的眼光看向小花生,想到什么一样惊呼:“今天是妹妹的生辰!”

      小花生眨巴眨巴眼睛:“小花生想……生辰。”

      李桃笑道:“婶娘给你做鸡蛋面条好不好?”

      小葫芦都愣住了。

      之前他们跟叔叔生活,叔叔不会做面条。所以两个小孩过生日就是吃鸡蛋。

      现在他们每天都吃鸡蛋了。但是鸡蛋面是什么味道呢。

      之前村里的小虎子他们都说,过生日,是要娘亲亲手做鸡蛋面条的。

      两个孩子还在愣神,李桃已经闪身进了厨房和面。

      之前她拿着那些山栗子跟村民换了点白面。就是为了今天。

      有些疲惫的揉面,抻面,下锅,打上三个鸡蛋。

      很快三碗鸡蛋面条就出来了。

      两个孩子盯着白白的面条,金黄的鸡蛋,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李桃首先给小花生端了一碗:“今儿个是生辰,吃面!”

      然后是自己和小葫芦的。

      两个孩子眨巴着眼睛,小花生开始拿筷子挑面条了,小葫芦却是眼睛湿润了。

      李桃忙问:“怎么了这是?”

      “婶娘,我以后会照顾您,保护您的。”小葫芦边擦眼泪边道。

      婶娘身体这样瘦削,还带着伤,在烈日下劳作了一整天。回来却还是记得要给妹妹过生辰。

      李桃却笑了:“感动了?感动了就一会儿给我揉揉肩!”

      小葫芦点点头,这才开始吃面。

      三个人饿狼似的风卷残云。

      吃完饭,李桃难得没有立刻去刷碗,而是靠在炕上让小葫芦给自己揉肩膀。

      小葫芦年纪小力气不小,按摩很是解乏。

      小花生像模像样的铺床。

      被子褥子都是李桃晒过的,上面还有太阳的香气。

      李桃被两个孩子围着,心想其实养崽这件事还是幸福的。

      ……

      地里的粮食虽收了,但是玉米秸秆还在,还有棉花根什么的。不过这个都不着急,李桃慢慢收就行。

      于是最近她都是在田里劳作,两个孩子也跟着她。反正现在不着急,她能顺便看着孩子。

      李桃弯着腰拔棉花根,这个拿回去晒一晒,就能烧火用。

      偶尔田间地头遇上村民,也能说几句丰收和家常。

      这天李桃背着捆好了的秸秆,带着两个孩子刚回到家,就看见了刘大婶。

      “桃子!你快来我家,狗崽给你抱过来了!”

      李桃连忙放下秸秆就去了刘家,果然一个小黄狗在院子里转悠着摇尾巴。看起来骨骼健壮,长大了了不得。

      李桃最后给它取名叫大黄。这狗摇着尾巴,眼睛亮亮的,很有灵气,一看就聪明的很。

      有了大黄,今年晒粮食都不用人看着了。

      等粮食彻底进了仓里,李桃才松口气。这些粮食加上之前存的,足够自己和两个孩子过冬了。甚至来年春天也够吃的。

      按照节气,李桃也跟着村里人给田里种上了麦子。

      农忙过去了,家家户户也闲了下来。李桃决定开始盖房。

      说到盖房,李桃是不想再盖村里流行的土坯房了。这种建筑容易破败,隔三差五就要补修。她想盖砖房。

      李桃思索一番,还是去找了村长。她得问问哪里买得到砖。

      于是她拿上一些菜地长出来的小葱,去找张大爷。

      “大娘在晒豆子啊!”

      李桃刚进门,就看见张奶奶拿着簸箩正在捡豆子。

      “是,你快坐。老头子!桃子来了!”

      “桃子啊,什么事啊?”听见张奶奶的呼唤,张大爷立马出来了。

      “我想着盖两间砖房。您知道哪儿有卖砖的吗?”

      “这个,王家村有砖窑啊。你去问问,应该还管送。”

      “行。”

      “还有,你要盖房子,村里孙家就会。可以去看看。”张大爷补充道。

      按照原主的记忆,孙家是只有三个人。就是孙大伯和两个儿子。两个孩子的母亲早逝,孙大伯也没有续娶。两个儿子暂时也没成亲。这父子三人靠卖苦力过活。

      “好。这是自家菜地种的小葱,您们尝尝鲜儿,蘸酱可好吃了。”

      张大爷乐呵呵接了过来:“好啊,这日子一定能越来越好的。”

      李桃点点头:“一定。对了村长,我一个妇道人家,不好贸然登门,要不劳驾您陪我走一趟?”

      “这算什么劳驾,走着。”

      事不宜迟,两人直接找了孙家。

      很快两人就走到一处小院。李桃原本想敲门,结果张大爷直接喊了一声:“孙大中在不?”

      院子里有道有力的男声相应:“在!进来吧!”

      两人推门而入,就看到一个有了些白发的汉子正蹲在地上刷洗鞋子。那黑布鞋洗的有些发白。

      “哟,大中,今天就你在家,大富大顺呢?”

      “这不去镇上做短工嘛。怎么今天桃子也来了。”

      李桃连忙道:“孙大伯,我听说您会盖房子?”

      孙大中嗐了一声:“什么会不会的,村里的壮劳力,细算起来都会点儿!”

      村长却道:“这不是你盖得最好嘛!你快看看,什么时间能帮忙盖。这娃娃完全不懂,估计买砖也要你们帮忙把关。”

      “卖砖?桃子要盖砖房啊?”孙大中有些惊讶。

      “是啊,砖房结实嘛。”桃子顿了顿,又道,“前几天当了夫君的两样东西,得了些银子,就想着自家的土坯房过不了冬。若只有我就罢了,穿厚点能挺过去,可两个孩子哪里受得了。”

      孙大中点点头:“俩孩子遇上你这个婶娘,真是有福气啊。”

      “好,那这样吧。三天后大富大顺就回来了,到时候我们去你家看看!”

      “多谢孙大伯!”

      “没事儿!”

      很快,桃子要盖砖房的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

      不少人是表示理解和羡慕,而有两家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首先是简老爹家里。毕竟这事儿跟他们有干系。一提起李桃要盖房子,大家都忘不了那事儿。就因为那两样东西,简老爹父子三人去帮忙挖井,差点误了秋收!

      还有就是李家了。杜秋珍嫉恨的都快眼睛冒火了。她家李杏当初是等着看李桃的好戏的,可没想到,那简二还藏着这样的宝贝!十两银子,砖瓦房。李桃也配?

      孙大中三天后果然带着两个儿子来了简家。刘大婶听见动静,就过来帮忙招呼。孙大中生的魁梧,两个儿子也不遑多让。都是憨厚的性子,一进门还有些拘谨。

      “桃子,你这房子打算盖多大的?”孙大中大概看了看,问道。

      “嗐,眼下手里钱不多,还要留着些过冬,或者给两个孩子以防万一。所以我想先盖两间正屋就行。”李桃说着,摸了摸小花生的头。

      “也是。那我就按照这正屋的布局,给你改成砖房?什么封山出檐就算了,咱们按最简单实用的来!这样也方便,旧地基多少还能有点用。”孙大伯问道。

      “对。简单的就行了。另外还麻烦孙大伯砌个火炕!”

      火炕这东西在冬天可是太重要了。

      “好说好说!”

      接着李桃又道:“对了,工钱这边,我们就按市价来还是?”

      刘大婶笑道:“哪里有什么市价。村里之前盖房子都是大家互相帮忙。”

      李桃一愣:“那可不行,孙大伯来给我盖房,不能去做工,这得少挣不少钱呢。”

      “桃子若真想给,那就少给些。一天给十文钱就行……”

      其实孙大伯是个实在人,他在镇上做工,和两个儿子一天能挣二十文。

      最终还是定了每天十文钱,另外李桃坚持要管午饭。

      了解了李桃的需求,孙大中就准备去订砖块了。砖头是五文一块,定了一千块。砖窑的速度很快,没几天就把砖送过来了。李桃也付了钱,一下子花出去了五两银子。

      正屋的房很快就被拆了,李桃和孩子们暂时住在刘大婶家的厢房里。刘大婶家的大儿媳有个女儿,叫刘春春,现在已经六岁了,和小花生两个玩的很好。孩子们一起呆着,也不嫌拥挤,只觉得热闹。

      孙大伯三人速度极快,不过半个月,平房就盖好了。李桃在这半个月间,每日都仔细做午饭,虽然不是什么好饭好菜,但是油水还是足的。隔三差五甚至还有白面!这也让孙大伯感念李桃的实诚。

      终于在十月,李桃和两个孩子住进了新房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第 7 章(修)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