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 ...
-
一
三月春深,几场风雨浇透桃柳。
连宵风雨,冬寒欲回。
过了清明,该是花柳行人最盛时。这一年的三月,旧城朱雀门外,东南横街的石板上,已生出了青苔。
一个半晴未晴的日子过去,又是一个雨天。
三月汴京,连半晴不晴也成了奢侈。漾满雨气的街巷,似乎空气都湿滞了起来。
春寒料峭。
这料峭春寒夹在那带雨的空气里,便丝丝缕缕地浸透衣履,侵彻肌骨。
透人处,胜似飞雪严霜。
不是冬天的冰寒霜冷,不似大刀长剑的凛冽森锐,只如情人的一声轻叹,低愁薄怨。
一样能伤彻心肺。
——或许,比刀剑伤得更深。
这样一个雨天里,横街南回春堂的生意,自然是清淡的。
平日的十里繁华市井,游人稀少,车马寥落。
汴京的士庶,到底还是不能习惯这样漫细彻骨的寒春。
清淡,亦是清闲。
至少,回春堂新近聘的药师,那个叫作王小石的年轻人,很享受这清闲。
靠着方正坚折的椅背,舒服地坐在这张并不舒服的椅上,王小石有一下没一下地捣着药。不时,停了药杵,搓几下手,驱开窗里飘进的透人寒气。
偌大的回春堂,没了平日的人来人往,一屋子药气里,便只有这一下下捣药声响。时轻时重,裹在细雨凉风里,散碎透出门外。
那白衣人走进回春堂时,雨并不很大。
他右手里有一柄伞,没有撑起。带着一身雨意走进回春堂,却又像是身上点雨未沾。
春三月的雨,纵挟着冬寒,到底也还是轻柔细密,触骨无声。
若非在雨中立得太久,有伞无伞,原无太大的分别。
何况,纵然衣上沾了雨痕深浅,也会被那一袭莫测的白,全然掩去。
斜倚着门放下伞,白衣的客人直起身。
墨发白衣,五官在轻灰的雨色里显出种水墨画般的清俊。
只有一只手。
另一只袖子垂在身畔,空荡寂寞——而他,似乎也无意去掩饰这一份寂寞。
王小石搁下了手里的药杵,略有些好奇地瞧着那个人。
透过疏疏雨影,瞧清了五官与轮廓,却是一惊。
——仿佛是记忆中的某个影子。
青衫长剑,逸兴遄飞。
白衣空袖,孤茕落寞。
恰似风削了棱角,雨褪了颜色。
与那故人旧影,已不能完全吻合。
这么思索的时候,那人走到近来,眼光已落在王小石身上。
一滞。神情是一般的讶然:
“王小石?”
几乎在同时,王小石脱口:
“戚少商?”
相顾莞尔,又骇然。
王小石立起身,一时还未从愕然中平复。
反倒是戚少商眼神亮了一霎,便重归化在雨里的一线黯然:“小石头,你也入京了?”
“是啊!”王小石尚自雀跃,“当初听说你寨中有了叛徒,我原想去相助。可是赶到赤练峰,人去寨空,全无线索。”低下头,按住柜面,负疚般叹口气,“帮不上你,一路兜转,索性,上京城闯上一闯。”
戚少商失笑:“你倒还是老样子,不相干的错都往身上揽。”
“帮不上老朋友,过意不去。”王小石笑笑,一双大眼打量着这已有些陌生的旧友。
轻抚空荡的衣袖,戚少商似欲笑出些故友重逢的欣喜,眉眼却难脱寥落。
“难得,你还认得出我。”
“我是石子,可不是瞎子。”王小石搓着手,有些悻悻,“难道你巴不得六亲不认?”
一如既往的前言不搭后语。
戚少商摇了摇头,想笑一笑,又打住。
环顾一下空落的回春堂,叹息一声:“你入京多久了?怎样?”
“去年秋天进京的。现下么……”王小石笑着一拍药橱门,“在这里挣点银两,混日子——不是都瞧见了?”
“是么。”戚少商若有所思,“只你一个人?凭你,大半年还遇不上几个朋友?”
“当然有朋友。”王小石大眼一亮,“可是极好的朋友!戚兄,晚上来见见白兄,我担保,你同他定谈得来!”
“我怕耽不到晚。”戚少商摆手,一笑,“一打岔,险忘了我是来买药的。那位白兄,改日再见不迟。”自怀中取出药方,交给王小石。
扫一眼,王小石略怔:“哮喘?”
“正是。”戚少商点头。
王小石回身抓药,一面开口:“竟忘了问戚兄一句——别来怎样?听得朝廷下了赦令,你不回连云寨,还留在京中?”
“你不知?”戚少商讶然,继而苦笑一声,“知交丧尽,大娘另嫁。我本想看破红尘,求死出家……”
“啊?”王小石一惊,急忙转身,险把手中药材撒下。回过神,才一笑:“现下没有,日后,该也不会动这心思了罢?”
“未必。或许了了而今俗务,便披发入山。”语气愈发萧然。
“怎么?这可不像戚兄你为人啊!”王小石把药杵敲得震天响,“连你都谈禅了——”想笑出来,想想,又还是忍住。
“我怎么不能谈禅?”戚少商偏着头,微微眯起眼,瞧着他。
心下一块伤,隐隐已被牵得痛起来。
“好。”王小石放下药杵,煞有介事一问,“达摩西来何意,‘禅’是何物?”
“天晴日出,雨下泥生。”戚少商懒懒答,“打滥了的机锋,有何可提?”
“那你又参悟出了什么?”王小石大眼一霎,搓了搓手,“雨下泥生啊……好冷。”
戚少商愣在原处,片刻,反问一句:“你说呢?”
王小石笑嘻嘻道:“求之不得,不如不求——顺其自然的好。”
“顺其自然?”戚少商眉头一皱,“谈何容易!既然不求的好……”冷眼一睨,反问,“你好好在美罗镇待着,入京来,又做什么?”
“来碰碰运气。”王小石拿起药杵接着捣药粉,笑得明朗,“今日能碰上你,说不准过两日,便有奇遇。”一侧头,笑道:“也是顺其自然。”
“当真不如不求,不如不得。”戚少商深深叹了口气。
“不如不得么……”王小石停下手,思忖片刻,一笑,“我倒觉得,最坏也不过就是得而复失,从头再来。”
“与其得而复失,不如未得。”戚少商涩然,“你不曾转过这一遭,不会明白。譬如我……倘若可以,不如未入霹雳堂,不如从未识得……大娘。”
王小石微微一笑:“你既然都看透了,留在京师做什么?还有什么割不断、舍不下的?”
“我……”戚少商语塞,苦笑道,“自然没什么可留恋的。可是欠下了一身人情性命债,还不清,便撒不开手。”
口中说着,不知哪一句触中了伤处,几乎要倒吸一口凉气。
——愧对的人,其实太多。
只是此刻想起来,最难以面对的,却是小楼上那片白影。
想来,终于答允诸葛留在神侯府中,不止因为离去的铁手,也是因为枉死的金剑童子。
因为回京之后,无情的那一场大病。
“红尘么,待得愈久,陷得愈深。”王小石包好药,眼里略带黠笑,递了过去,“这药,给谁的?”
“无情。”戚少商苦笑,“他有旧病,这些日子春寒,又重了些。”
“无情……四大名捕么?”王小石眼睛一亮,“你同四大名捕都成了朋友?”
“朋友,怕算不上。”戚少商略迟疑了一下。
铁手,或许确然可算作早有交情的挚友。
余下几位里,与追命一番赌酒,与冷血一场斗剑,便可亲逾兄弟。
然而真正生死过命的无情,戚少商却始终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得上“朋友”的界限。
——如果仅是熟人,当初不惜逆君叛国的热血交契,易水江边长吟相劝,又算什么?
——如果是朋友,如今的患得患失,欲近难近,又算什么?
其实无情并未因金剑之死责怪过他什么。只是戚少商心里,到底存着这一点芥蒂。
不敢深交,不敢深谈。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看不透愧悔二字,四大皆空,不过是虚。
拿过药包,戚少商淡淡一笑,掩住心头飞快掠过的凌乱思绪,恢复了平时淡然傲岸的神色:“小石头,改日我再来寻你——怎么说,故友相逢,我该好好请一杯。”
“那我可不客气。”王小石一笑,“带上我白大哥,可好?”
戚少商笑道:“自然该请。不知这位白兄大名……”
“他么?”王小石侧头想想,“名叫白愁飞,与你年纪相仿,才华傲气都非同小可。”
悻悻一笑,补上一句,“如今,正在市集摊上卖画。”
“一个穷字,消磨多少英雄。”戚少商一叹,一笑,“改日我向神侯引荐一下你俩可好?”
“神侯……”王小石愣了下,急忙摆手,“我是不必。白兄他性子高傲,未必喜欢。”
戚少商笑道:“那么改日见了白兄,当面问过他如何?”
“多谢戚大哥。”王小石爽朗一笑,一本正经开口,“冲你这句,改日来买药,银钱什么都好说!”
戚少商一躬身,点头一本正经回话:“多谢贤弟照拂。”
一句出口,两人对视片刻,撑不住一同大笑起来。
走出回春堂门外时,雨已比来时大了许多。
挟着药包,戚少商颇费力地打开了伞,缓缓踏入雨中。
王小石重又拿起药杵,开始捣药。
三月京华,街巷寥落无人,静得刺骨。
那时他们都有些倦了这静。
三日后一场暮雨里,王小石同着知交白愁飞避雨苦水铺中,无意邂逅了当时的金风细雨楼主,苏梦枕。
而戚少商欠下的那一场酒,很久以后,也没有机会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