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相识 ...
-
尽管学校为每位新生准备了一张W大的地图,静宇仍然迷路了。她的两面都是山,面前的这条路上有好几个岔路,完全弄不清方位了。
“同学,不好意思,请问一下,我现在在什么地方啊?”静宇拦住一个戴眼镜背着书包的男生。
“你在图书馆背面,右边这条路通向梅园,前面山坡下面左边那条路是通往樱园的。”似乎指路已经习惯了,这位同学耐心地对着她手里的地图解释。
“噢!谢谢你噢!”
静宇还是不知道宿舍在哪里,这张地图太科幻了,简直像寻宝大赛一样。
“你知道新生的公寓在哪里么?”她又拦住了一个路人。
“这个我不清楚啊,听说你们的公寓好像是校外的吧!这张地图应该没有那么先进。”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地指着静宇手里的地图。
“不是吧!”静宇哭。
“你们报道的时候应该有过通知的吧!不然你再去问问别人。”
通知?!好像是发了很多通知。
从行李中翻出一堆刚刚报到时拿到的纸片,静宇终于在其中的一张纸的一个很小的角落里,看到了原以为是印错了的手绘的示意图。昏!这个东西这么抽象,怎么找啊!
顺着路向前走了好远,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路左边的山越来越高,路右边倒是出现了一个商店。走进去一看,静宇差点以为时空错位了。商店的陈设完全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风格,靠墙排着货架,前方有一排柜台围起来,柜台里面摆着商品,柜台后面还站着一个穿白大褂的中年妇女。
“请问?!”她把手中的小纸片递出去,“这个地方要怎么走啊?”
“我看看!”那个女人不情愿地接过她手里的纸。昏!连神情都和八十年代的柜台阿姨一样。
“嗯!看样子应该是这样的……”这个人倒是很耐心地为她解释了路应该怎么走,还用笔帮她重新把地图标具体了一些。
后来一路还是问了n个人,翻了几个坡,总算是找到了目的地。
公寓外的路口拉着大横幅,上面居然写的是毛爷爷的语录。
好多学生坐着家里的车从她身边经过,到了公寓的铁门前又停了下来。后来才听说,要交管理费。那个守门的人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就是“五块”,乱收费连学生也不放过。
好不容易爬上了七楼,打开宿舍门,可是却空无一人,只通过门上贴着的通知知道另外三位室友的名字——梁辰仪,钟晓乐,王佳婷。
宿舍是新建的,很干净,白色的瓷砖地板,浅蓝色的床架,深红色的木质家具,白色的门框,洗手间那边的大窗户还配上了浅绿色格子的窗帘,午后的阳光从窗帘后面透进来,给整间屋子洒上了金色的温暖。
静宇跑到指定的地方领了被子,小凳子回来独自收拾着行李,宿舍门开了。一个顶着一头半长卷发,张着一双大眼睛的漂亮女生提着两大包行李,气喘吁吁地走进来。
“嗨!我是梁辰仪!”一脸的汗水丝毫掩不住她灿烂的笑容。
“我是李静宇,呵呵!”递上一瓶纯净水和一包纸巾,静宇仔细打量着这个女生。
“哎呀,谢谢,谢谢!”辰仪接过水不客气地喝起来,一边喝,一边也在打量眼前纤细白皙的长发女生,“这里真难找,天气又热,我都快中暑了!”
“呵呵!我之前也找了好久。你是怎么找到的呀?”静宇开始喜欢这个快言快语的女生了。
“我从梅园小操场一路问过来的,还看到了一个好亲切的商店。嘿嘿!”辰仪坐下来。
“商店?!不会是那个看上去很古的店店吧?”
“是啊,是啊!跟我们那里的商店一样哦!”她感叹。
“呵呵!我也是第一次见到阿。你是哪里人啊?”静宇好奇。
“我家在G城下面的一个农场。你呢?”辰仪转眼已经喝完了一整瓶水。
“我就是本地人。”
“阿!这么幸福啊,上大学都这么近……”
“呵呵,还好!”
“我们宿舍应该还有两个人吧,他们都到了没?”收拾着行李的辰仪忍不住问。
“不知道啊!”
“咦,这个鞋架里有两双鞋子了耶!”辰仪新发现。
“哇!”她又惊叫,指着其中一双鞋说:“这么大的脚,应该个子很高了!”
“是吧?”静宇听着辰仪的自言自语觉得好笑。
晚一点,晓乐和佳婷拎着一大堆生活用品回来了。
出乎辰仪预料,这是两个娇小的女生。相比较,静宇是宿舍个子最高的人。
人全到齐了。晓乐也是本地人,佳婷是青海人。
晚上几个人坐在一起聊起了自己的家人。
辰仪的爸爸是农场中学的语文老师,妈妈在农场开了一个小杂货铺。而且她还有个亲哥哥,叫做梁锦仪,已经大学毕业了,现在拿了全奖,在MIT读物理博士。
“你们家好神奇啊!”晓乐感叹,“你爸妈肯定觉得很骄傲吧,养了一对这么棒的儿女!”
“还好啦!”辰仪不好意思地抓抓头发,“不过他们这么多年都很辛苦就是了。以前要一边供我读高中,一边供我哥读大学,那时候,我都差点不想读书了。现在好不容易我哥走了,他们可以轻松一点,可是又要供我读大学。”
“以后肯定会好起来的!”佳婷安慰她。
佳婷来自遥远的青海,她有一对上小学的双胞胎弟弟和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妹妹,还有一个已经结婚的姐姐。这么一大家人,好在家庭条件还不错。
“哇!”大家惊叹,“你们家超生的太厉害了吧!”
“嘿嘿!”佳婷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妈当时怀我的时候,知道了我是女的,本来要打死的,结果不知道为什么,我出来的时候还是活的。只好养我了!罚得最厉害的是我那两个弟弟,当时罚了六千啊!”
“为什么你们都有兄弟姐妹啊!”静宇羡慕不已。
“是啊!”晓乐有同感,“我爹妈说养我一个就快累死了!”
“呵呵!”
第二天上午开学典礼,每个人带着小凳子从公寓出发,排队步行到梅园开会。
面对班上二十多个男生,静宇傻眼了。没想到男女生比例这么失调,全班总共才五个女的。再看看旁边班上,情况差不多。唉!难怪工科男生感叹女生像星星,美女像月亮。
晚上,全班在班长宿舍开班会。静宇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来自不同省市的人,操着不同口音的普通话,热情的,冷淡的,口若悬河的。班长是个来自黑龙江的男生,典型的东北口音,开口就是“俺们那儿……”,长得也挺东北,身高接近一九零了。
“大家今天第一天认识哈,那我就起个头,做自我介绍。”
……
接着大家就轮流着发言,有的人说起自己以前的学业,有的人谈到了老家的亲人,有的人介绍自己的家乡。静宇不记得自己说的什么了,在众多的发言中,她是平凡的。
那天的班会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一个叫晓辛的男生说起自己高中时,每天放学以后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的事。还有一个叫志坤的男生说自己的家在山里,交通非常不方便。这次来上学,是他父亲带着他用扁担挑着行李走了十几里山路到了县里,然后坐了三小时汽车从县里到了市里,最后又转火车站了十几个小时才到了这里。他说到父亲拿着空扁担转身上了回程的火车时,眼睛都红了。静宇一直以为这样的人是故事里才有的,没想到就是自己的同学。后来班长通知办助学贷款的事情,她才知道班里有五分之一的同学都要靠贷款来完成学业。
静宇的高中是在大学附中度过的,班里每个同学几乎都是H大的子弟,家庭条件自然不错。来到这里才发现,原来对许多人而言,学习的机会来得这么的不易。
回想起父亲说过的一句话:“求知不分贵贱。”用来形容身边这批同学真的非常贴切。
静宇的父亲以前就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后来在法国拿到了博士学位,回国留在了母校当了教书匠。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不忘教育静宇要像农村的孩子一样,能吃苦耐劳。这次开学也是,静宇就是自己拿着行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