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纪映淮(一首) ...

  •   不详。纪映钟之妹。映淮少有诗名,善作诗词。夫亡之后,映淮家境清寒,身世堪怜。著有《真冷堂词》一集,今已不传。

      鹧鸪天

      有感

      落尽香红绿满枝。韶光如驶去难追。春归过去鹃啼血,小阁垂帘乳燕窥。
      情脉脉,意孜孜,无言常自费寻思。连天芳草和烟碧,何事东风着意吹?
      【浅析】这首《鹧鸪天》署题“有感”,应是“春日感怀”,伤春、惜春乃其主旨。百花谢尽,春又匆匆归去,那姹紫嫣红的丽景再也见不到了,现在所能看到的仅仅是绿叶满枝。“落尽香红”是景语,亦是情语,其中深含女主人公对于春之匆匆归去,无限惆怅,惋惜之意。“韶光如驶去难追”,次句抒情。如果说前句景中之情乃轻描淡写,那末此句抒情则以浓彩重笔直抒胸臆。韶光如飞马驰奔,令人难以追寻,此句是由对于花落春归之惋惜,而念及韶光之易逝,青春之难驻,这是作者在情感上的一次升华。作者笔触写至此处,其伤春、惜春之情已经够浓,然作者尚嫌不够,继以“春归过去鹃啼血”加以烘托。以“杜鹃啼血”衬人之愁,伤春、惜春这情因之渲染到了极致。“小阁垂帘乳燕窥”,前两句抒写伤春、惜春深愁浓恨,笔墨正酣,不料却于此处笔锋轻转,描出一幅清和淡雅的初夏风景,让读者绷得极紧的神经,顿然随着作者的思绪由张及弛,伤春、惜春之情亦随之趋淡。春初孵出的乳燕,至春末夏初羽毛应已长成,故它们似欲学其父母试试翅膀,然而毕竟稚嫩胆小,不敢冒然行事,便试图从帘底寻机出屋,一个“窥”字将乳燕稚嫩、胆小的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维妙维肖。人的伤春之情,亦为此清丽画面推向缓和,气势为之一挫,然这一趋势却如又一次大浪前的暂时平静一样,为下阕的高潮再起蓄势。换头句: “情脉脉,意孜孜,无言常自费寻思”,写女主人公的情态。这儿撇开春愁、夏景,突然转向理性求索,思绪趋向浓烈。女主人公终日默默无言,内心深处波涛起伏,千遍万遍冥思苦想,苦苦思索着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春临大地,如同昨日,转眼之间却是花落春空,景物全非,是何力量主宰着这“韶光如驶”。女主人公这含情脉脉、孜孜不倦、刻意追求、冥思苦想,思绪之激烈程度,较之上阕伤春、惜春有过之而无不及,使其茫茫然,昏昏然,举目回顾仿佛于无意中陡见草色连天,绿满山川。在这绿色海洋的牵动下,使作者的思绪暂时转向水光山色,浓烈的思绪暂时又趋向平静。然而这仅仅是一次小小的顿挫,紧接着结拍复掀高潮: “何事东风着意吹?”女主人公认为,“罪魁祸首”应是“东风”。“东风”吹落了百花,“东风”吹走了韶光,如今这“东风”又紧吹着连天芳草。看来它非吹老这些芳草,连同非吹老佳人的芳姿,它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使女主人公难以理解的是,这“东风”究竟又为着何事呢? “东风”为什么要这样呢?在责难怨愤和诘问中收束全篇。这首伤春、惜春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作者不满足于“香红落尽”、花落春归的一般喟叹,她希图从这种年年岁岁常见的现象中,从更深层次去探索造成这种现象的奥秘。然而,可惜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作者却无力回答她终日追寻的这一难题,最后只能将一股怨愤之气一起发向“东风”。可是“东风”又为何如此呢? 只能给后人去回答。这首《鹧鸪天》艺术表现方法别具一格,上阕着重写伤春、惜春之情; 下阕由此生发开去,着重于理性追求。与北宋女词人魏夫人的《定风波?不是无心惜落花》,在内容及风格上均较相近,颇具伟大诗人屈原《离骚?天问》之骚雅。表情则浓淡相间,一张一驰,波澜起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