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徐元端(一首) ...
-
徐元端,明代词人,号延香主人,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生卒年月不详。父名徐石麒,丈夫范某。元端擅长诗余,脱胎于北宋,闲缓妍艳,形神兼有,为词家所称道。其著作集有《诗余绣闲集》。
南乡子
独坐数归期,花影重重日影低。无计徘徊思好句,支颐! 除却春愁没个题。
闲倚画楼西,芳草青青失旧堤。犹记当年人去径,依依! 红杏花边一酒旗。
【浅析】这首小令写的是一位思妇怀人念远的春愁。上阕主要写盼归; 下阕则盼归与忆别绾合一起,以忆别衬昐归,构思缜密,形象丰满,情意缠绵,感染力强。
“独坐数归期",一位怀人盼归的思妇形象宛在目前。思妇人独坐花前,掐指报算,她日夜怀念的远方伊人归来的日期该到了呀! 怎还不见归来的踪影呢?“数归期”表现女主人公的盼归心切;“独“字表明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这孤独氛围笼罩全篇。女主人公算了一道又一道,掐了一遍又一遍,大概是时间坐得太久了,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逝,等她回过神来一看,原来当顶的太阳,这时已经西沉了,这“日影低”是透过重重花影的移动而衬托出来的,它与思妇盼归心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加以烘托和渲染,宛转表现女主人公怀人念远,相思极其深浓。“无计徘徊思好句,支颐”,颐:读“宜”字音,即面颊、腮帮。“支颐”系用手撑着下巴或腮帮,陷入沉思的神态。这两句着重写女主人公怀人念远,陷进愁苦之中的心态及神情。大概是盼归过切,相思过苦吧? 女主人公思欲放松一下自己,想转换一个话题搜索枯肠,试图寻觅一些能表现明媚春光、振奋精神的好句子,但其结果却是一无所得。无计可施,只得在花前盘桓、徘徊,冥思苦想,踏过来走过去,也不知转了多少圈,佳句一个也没有找到,神情沮丧,坐下来手撑下巴,继续沉思,结果仍然是“除却春愁没个题”。三番两次,找来找去,除了春愁还是愁,总难跳出春愁这个怪圈。“支颐”的神态极为传神,它将思妇苦闷、仿徨的复杂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过片: “闲倚画楼西,芳草青青失旧堤”,境景转换,相思更浓。女主人公从独坐花前,转到画楼之西,闲倚危栏,眺望伊人的归路。“闲倚”的“闲”,并非闲情逸致,而是“闲愁”的同义语。思妇寻找不到吟春的佳句,也摆脱不了怀人念远的相思之苦,索性登上画楼,去看一看伊人归来必经的长堤,在她的想象中,伊人现在仿佛已在归来的路上。登楼望去,但见当年话别的长堤,春草青青,连那行人的小径,现在也淹没荒草之中了,思妇只觉得眼前是空荡荡的一片。“芳草青青失旧堤”,含有一份埋怨伊人不归的怨情。“旧堤”是当年二人话别之处,这“旧堤”情景依旧,旧地重见,很自然地会使女主人公的思绪,引向当年的惜别情景: “犹记当时人去径,依依!”一个行者,一个送者,忍痛话别难舍难分,这些情景,如在目前,但现在看不见伊人归来的倩影,所能见到的,只是“红杏花边一酒旗。”“红杏花边一酒旗”既可能是当年的旧景,也可能是后来的新景,但只见风景不见人,只能触起盼归者的一片惆怅,令女主人公望眼欲穿,柔肠寸断。“红杏花边一酒旗”,系以景结情,妍丽的春景触起的却是思妇的无限春愁。
小令风格清新,语言朴素,景色妍丽,情意缠绵,相思浓郁,几近于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