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视觉问题【解决上帝视觉】 ...

  •   继续人物构建的问题,接下去要说神态、语言、动作、行事作风。
      老实说,我觉得这个没什么好讲的,因为不同人的不同语言动作风格都不一样,这是没办法概括的,如果我一种种人——比如冷酷、温柔——概括出来,会造成每个人都很像,比如冷的都是冷酷,而没有了冷傲、冷情、冷硬……一系列冷的区别。
      我所这个问题我只能建议大家自己去观察、研究。除了大方向上的区别,还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小动作,这些东西不单是用来丰富人物形象,有时候作为伏笔也很重要,比如戴惯眼睛的人就算鼻子上没有眼镜,仍然会时不时习惯性的做出推眼镜的动作。
      动作的话,还可以参考一些心理学的东西,比如人在回忆的时候习惯往右看,而创造的时候则习惯往左看,所以一个人撒谎的时候眼睛看起来就好像是左转右转。诸如此类。

      视角
      用第一人称的话很容易形成上帝视角,但是如果不当上帝又觉得体现不出“我”之外的人的心理活动,这要怎么办?
      我们从筷子大人那个例子说起。
      在例子里那个场景下,如果你要表现A的心理活动,又不能有上帝视角,你就要通过“我”去看。例子可以改成——
      【“你不一起走吗?”我转过身看着A。
      “不了。”A笑着摇了摇头。
      虽然A这么说,可是我却觉得他的神色黯了黯,……】
      (省略号可以接我对A心理活动的猜测或者我自己的感觉、想法,以及由这些想法衍生出的行为)
      其实这种改法每个人都懂,可是为什么还是会有人写成了上帝视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你对自己的文笔不自信,你怕如果你不写明白读者就不懂。
      像上面那个例子,会变成上帝视角有两种可能:一是文中的“我”察觉了A的叹气,“我”看到他眼神黯下去了,文中写出来了,可是作者怕读者看到了“神色黯了黯”却不明白这是A在叹气,于是想要加A的心理活动;二是文中的“我”由于场景设定的需要,感觉不到A叹气,自然就没有看到神色的黯淡,那么如果不用上帝视角那么A的表现就只剩下“笑着摇了摇头”,所有的心理活动的表现都没有了,于是作者更加担心读者无法得知A的想法。
      因为文笔太差而让读者看不懂的可能是存在的,不过一般来讲,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如果你的文笔已经差到不能让读者顺利阅读你的文章,你要做的不是考虑如何避免上帝视角,而是考虑重修语文,因为这种差劲的文笔会导致的问题绝不会只有一个上帝视角。
      所以对自己文笔不自信的心理要先排遣掉,但这时还有一个原因会让你写出上帝视角——你太急切了。
      配角的整个心理活动都在你的心腹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很让兴奋的心理,你觉得这些心理活动很重要,你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这家伙是这么想的,可是偏偏第一人称就像一个大肚瓶子的细颈,你没办法从瓶子中将所有东西一股脑儿倒出来,于是你在心切之下打破了瓶子,上帝视角诞生了。
      为第一视角烦恼的大人们可以自己回想一下,自己忍不住当上帝的时候是不是这两种心态。
      这两个心态都是新手很容易产生的,任何自信都是在旁人的不断肯定中树立起来的,而所谓新人一般也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有点浮躁也是必然的。
      所以,首先建议新人不要用第一人称写文。当然,第三人称也有第三人称的困难,这个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

      但是我们还是想用第一人称写文,那么就要来讨论如何在第一人称下表现出配角的心理活动(其他东西也是一样表现)。
      第一,让“我”多听多看多想。因为整个世界都是由“我”开拓出来的,所以我的感观特别重要。比如筷子大人的那个例子——
      【“你不一起走吗?”我转过身看着A。
      “不了。”A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暗叹了一口气:我去了又能怎样呢?】
      (顺便给筷子大人修改一下标点符号)
      在这里,我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都太少了,不足以支撑这个情节的发展,所以被迫使用了上帝视角。所以我们要改成——
      【“你不一起走吗?”我转过身看着A。
      “不了。”A笑着摇了摇头。
      虽然A这么说,①可是我却觉得他的神色黯了黯,②似乎隐忍了些许无奈。
      ③他是觉得去了也没有用吗?】
      修改之后增添了三句话,①是“我”看到A的表现,②是“我”感觉到的A的情绪,③是我对A心理活动的猜测。这里没有上帝视角,可是A的种种情绪还是完全表露出来了。

      第二,让“我”多想。和第一重复了是不是?是的,有一定的重复,上面想主要是对于细节的短小猜测,但我这里说的想主要是要强调对整件事的长篇猜想。
      比如有一个阴谋,“我”在多听多看之中发现了某些端倪,这时候,作者就可以安排一定的文字让“我”揣测整个阴谋是怎么一个回事。这个例子不好举,因为写得好的都是在前面的细节中不断铺垫,最后才来一个比较大段的猜测,要距离的话引用的问题太多了。举一个并不是特别贴切的例子吧——
      (前文是“我”死了,在一个陌生的世界借尸还魂,但是我听不懂这个世界的话,又不敢暴露身分,只能按照旁人安排的去做)
      【来到这里也快一个月了,渐渐了解了一点这里的生活。
      我的生活十分规律,规律到无聊。每天天亮就醒来了,然后无所事事躺到女子来服侍我梳洗,因为不能走所以我都没怎么下过床,只在无人的时候做一些力量训练,然后就是吃喝等死了。
      我每餐吃的都是流质的食物,开始我以为是因为我生病,后来发现不是,就算我停了药吃的还是稀粥之类的东西。虽然甜粥和豆制品基本上能给我提供生命必须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但显然这不能算是科学的饮食,如果我要剧烈活动,这点能量一点也不够。
      其次这里的生活还真讲究,每天太阳下山之前那女子都赶着我去沐浴,那沐浴用的是一个大桶,洗澡的时候就坐进去,还蛮舒服的。洗澡水里不知放了什么,有些草药味,但沐浴之后闻闻身上,却发现肌肤是香喷喷的,而且皮肤看起来也特别润滑。啧啧啧,古代美容术啊。】
      以上是“我”的生活,其中只吃流质食品和香汤沐浴是“我”切身经历的,但是我并不明白其中缘故,是奇怪的地方。这样过了一段日子,有一天晚上“我”遇到了一个男人,他要和我□□,但是“我”不太愿意,然后——
      【谁来救我?
      今晚之事,搞不好就是脱肛,最好也是个肛裂。
      不过也难说,既然这个身体是男宠,说不定受过什么特别训练,听说那些小倌馆的牛人们一天接十几个客人也活蹦乱跳的,我不就是承受一次雨露恩泽么,死不了,死不了……
      万一这身体是个雏怎么办?
      就算不是雏,接手这个身体都快一个月了,也没人来“临幸”过,搞不好后面那个洞太久没用荒废了……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段时间以来,我除了喝药,吃的就是流质食物,每天太阳下山之前都必须以香汤沐浴,敢情是让我随时准备侍寝啊!】
      (这里面提到“我”是男宠,不是别人告诉“我”的,而是前文剧情里“我”有对自己的身分进行一个猜测,我没有引用而已,所以不是上帝视角)
      我这里要说的就是,只吃流质食品和香汤沐浴这两件怪事的原因不能在“我”作者写的时候用上帝视角去说,而是要等到这两件事的功效体现出来之后,才能借由我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
      这里要说一下:这种心理活动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的猜测,因此有时候这种猜测是错的,所以大部分时候,整件事的完整样貌都是通过很多次猜测才全部表达出来,特别是对一件比较庞大的阴谋之类的猜测,猜测的详细了,堆在一起一次性说完容易让读者烦躁,猜测的简略了,又不能很好的表现整件事,所以要分多次一点点一层层地借由“我”“想”出来。

      第三,在文中把上帝视角否定掉。就是——
      【“你不一起走吗?”我转过身看着A。
      “不了。”A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暗叹了一口气:我去了又能怎样呢?】
      变成——
      【“你不一起走吗?”我转过身看着A。
      “不了。”A笑着摇了摇头。
      于是我走了,却不知道A在心中叹了一句:我去了又能怎样呢?】
      这种做法局限比较多,只能偶而用一用,而且最好只用在一些比较客观的东西上。所谓客观就比如——
      (“我”穿越到了一个世界,“我”陆续看到有几个长翅膀的人从天上飞过去)
      【莫非这个世界的人都长着翅膀?!
      我有些郁闷——我可没有翅膀,那不是会被当成怪物?
      为了翅膀的问题我苦恼了很久,却不知道在这个世界有翅膀的只是非常稀少的一部份人,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而我也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一下子就看到了好几个,以至于我为了如何变出一个翅膀而烦恼地掉了好几根头发。】
      如果用在主观的心理活动上,比如前面那个A的例子,一般都是这个心理活动对接下去主角的命运有重大联系的。比如——
      【我转身而去,却不知道A在我身后露出了怨毒的神色。】
      然后后文就会写A如何折腾“我”之类的情节。

      第四,把未来知道的事情提前。
      只要举一个例子大人们就都会明白了,还是那个翅膀的例子——
      【莫非这个世界的人都长着翅膀?!
      我有些郁闷——我可没有翅膀,那不是会被当成怪物?
      为了翅膀的问题我苦恼了很久,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在这个世界有翅膀的只是非常稀少的一部份人,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而我也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一下子就看到了好几个,以至于我为了如何变出一个翅膀而烦恼地掉了好几根头发。】
      这种方法的使用规则和第三差不多,都是用在客观上,如果主观则是命运转折点,比如—— 【我愤怒地甩了他她一巴掌,直到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就是这个巴掌让他对我产生了兴趣。】(有点狗血的例子,大家将就吧)

      最后,我们在说说如何让第一人称更好写,很关键的就是主角的性格。因为要求主角多听多看多想才能更好的展现整个世界,所以主角的性格最好是“观察敏锐,透析人情,聪明,外向(或者说擅长与人搭话),思维活跃,心思细腻”,这样的主角才能更好地看到自己之外的事物,捕捉到事件的关键点,并且将他们在心中反复酝酿成完整的逻辑思维。可以想象,一个不擅长察言观色的人就很难捕捉到对方的情绪变化,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写出“我看到A……”“我感觉到A……”这样的句子,因为“我”观察不到这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