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游走在她们之间 ...

  •   游走在她们中间
      张爱玲
      对她的作品看的不是很多,但从那仅看过的几部作品里就对她有了一个独特的认识,她的风格很是独特,不同于一般女作家的或温婉,或浪漫,或甜蜜,或瑰丽,我一直在找一个词来形容,却总是不那么贴切,知道我看了其他人的一些评论-----“苍凉”。是的,苍凉。她不像是我们中的某个人,而像是一个浮离在空中的,冷眼看世界的人,她仿佛没有什么喜怒哀乐,只是用冷静的双眼看着她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她的作品很多是以“没落淑女群”为对象,把特定的社会背景与当时女性的悲惨命运联系起来。“《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多为没落淑女。她们与当时左翼作家笔下的新女性不同。她们往往出身于败落的封建大家庭,虽然接受新式的教育,享受新式的现代都市生活,可她们没有新的思想,只有旧式的文雅修养,旧式的妻道训练,满脑子都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她们被自古以来的封建传统意识扼制着,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由于家庭没落,金钱的恐慌一直威胁着她们,尽管她们并没有落到真正没钱过日子的地步。所以她们只能‘待嫁而沽’,在成为一名合格的‘结婚员’之后,一方面感慨繁华过后的物是人非,另一方面努力抓钱,继续寻找金钱的依靠。”(摘抄)。在他的作品中的爱情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后半生而奋斗,而爱情,只不过是一种消遣,是一种手段,在山盟海誓中,你是我的一切,但是,如果你不能给她一个坚固的物质保障时,这所谓的爱情又是那么不堪一击。我想,这爱的悲观与社会的残忍与她自身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本是名相之后,却无奈家道中落,父亲还吸毒,而唯一自立而“先进"的母亲却弃她而去, 在这个家中她感受不到任何家的温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又如何要求她积极乐观,满怀对爱的憧憬与信赖?她对这个世界失望了,她看到了人们山盟海誓之后的各自打算、心怀鬼胎,她看到了风花雪月后的暗自伤神、愁眉不展,她看到了许多少女看不到的真实的世界,荒凉的世界。她用她的笔,就那么犀利的写出,就那么不留情面的写出,写给沉溺于爱情中的少男少女看,我想,也写给她自己看。有时候真会觉得张爱玲是个矛盾体,在她的作品中她总是那么冷静,那么犀利,对爱情那么不屑与毫不信任,可是在现实中呢,在真正面对爱情的时候,她却又像一个毫无经验的小姑娘,爱的是那么的义无反顾,那么的全心全力,不管世俗的眼光,不管社会的压力,不管政治的对错,只因为她爱他,所以就什么都不管了。这与她作品中的那种理念,那些主人公们实在是有着太大的差别。那么,她的内心到底对爱情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或许,她的内心还是渴望爱,还是相信爱的,只是她这一生的经历已让她把最后的一点信任耗尽,已让她变成了表面上和她笔下的“没落淑女群”一样的女性,不敢轻易向谁敞开心扉。她作品中的那些悲欢离合,那些人性的丑恶与爱情的脆弱或许也是她内心渴望与现实矛盾的一点体现。
      在她的作品里,她把复杂的人性一层层拨开,透出让人不忍的纠结与丑陋。《金锁记》里的七巧,从一个健康善良的平民少女到最后变成一个被金钱的枷锁娑困住的、人性被扭曲的可悲的疯子,因为自己得不到幸福,竟然也不让儿女得到幸福;《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与白流苏本来就这样相互试探,各自打算着,若不是香港的战火,他两又怎会走到一起,一起城灭成就一段姻缘,这真是令人唏嘘不已的“倾城之恋”;《茉莉香片》中冯碧落本已心有所属,但是她却不敢反抗家庭的压迫,接受父母安排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人,张爱玲用一种中国式的象征概括了千百年来东方女性的压抑和沉默表象:“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这就是女性在那个时代,受中国传统影响的悲哀。是人性软弱与社会黑暗的刺眼的血迹。
      记得曾有哪位作家说过,世界上最残酷的事,就是在你面前把最美丽的东西一点点撕碎。我想,张爱玲的作品就是这样的。在《十八春》中,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钧曼桢叔惠翠芝,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青人。在动乱的年代纠结着他们的爱情。本来,这样的两个人,他们再爱都是平平淡淡的家常琐事,温和如一锅煤炉上炖着的细白小米粥,香气萦绕却只是淡淡。可是张爱玲却给了它一个悲凉的结局,在其他人的破坏下,在动荡的社会里,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于是便只有那持续十八年的思念、纠缠与等待,和曼桢最后那句令人悲切的话:“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这怎能不让人喟叹,让人感慨。在张洗尽铅华的略带感伤的笔调里,这一场漫长的不了情就这么缓缓的被诉述着,让我们感慨着爱情的擦肩而过,伤感而无可奈何。
      有人曾评价张的作品:那种唯美,精致到只有中国文字才能表达,迷惘到只有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才能产生,冷静到只有张爱玲才能写出。看她的作品,便不难了解她的那句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虽然如此,但生命还是在继续,在看过了那么多的悲欢离合,无可奈何之后,我想,我们还是应该怀着一颗冷静、犀利的心,去生活,但永不放弃希望与相信。
      三毛
      印象中的三毛,是那个身穿艳丽的衣服,有着明丽笑容的她;是那个挽着荷西,一脸幸福的她;是那个身穿白衣,行走在沙漠风沙里,有着一脸不解忧伤的她……这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里交错重叠,几乎让我分不清到底那个是真正的她。
      《雨季不再来》,平凡而简单的生活与事情,有点幼稚但又那么纯粹那么真实的文字,此时的三毛是个孤独的孩子,她用她敏感脆弱的心灵感受着成长的痛苦与欢乐,她有她早熟的思想却也在想着那些孩子们想不明白的问题,天生的她是敏感而孤独的,可是她又是达观与明丽的,她是苦的,但她还是给自己一个希望,她还是那么乐观,努力生活着。就像文章的结尾写的那样:“下吧,下吧,随便你下到那一天,你总要过去的,这种日子总有停住的一天,大地要再度绚丽光彩起来,经过了无尽的雨水之后。我再不要做一个河童了,我不会永远这样沉在河底的,雨季终将过去。总有一日,我要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醒来,那时我要躺在床上,静静的听听窗外如洗的鸟声,那是多么安适而又快乐的一种苏醒。到时候,我早晨起来,对着镜子,我会再度看见阳光驻留在我的脸上,我会一遍遍的告诉自己,雨季过了,雨季将不再来,我会觉得,在那一日早晨,当我出门的时候,我会穿着那双清洁干燥的黄球鞋,踏上一条充满日光的大道,那时候,我会说,看这阳光,雨季将不再来。”是的,雨季不再来,我也相信,终会有一天,阳光洒在我们脸上,迎着我们开心的笑。
      三毛是个天生的流浪者,是天生浪漫与自由的飞鸟。她爱撒哈拉,他爱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漫天的飞沙卷起漫天的云霞,鲜艳的色彩随着她的步伐在那鲜黄的土地上摇曳生姿。读《撒哈拉的故事》,看三毛结婚时的手忙脚乱却简单有味道,看三毛戏弄荷西是的甜蜜温暖,其乐融融,看三毛与荷西《荒山之夜》时的患难见真情,生死不离的勇气与坚定,看三毛荒凉中的坚强乐观,把小小的家装点得韵味十足,在拮据的环境下经营这他俩的二人世界,他俩的细水长流的爱情……我为之感动,为这份爱情,为这份简单,为这份勇敢,为这份纯粹……好想也去撒哈拉,去看看那孤独的落日,去感受风沙粗糙的抚摸,去摆脱城市的喧嚣与虚伪,去还一个真正的自我……
      可是,上帝还是带走了荷西,如此有只留下孤独的三毛一人在人间。《万水千山走遍》她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写下的呢,我时常问自己。墨西哥“瓜达路沛大教堂”石阶上用膝盖爬行祈求圣母的一家人,是生活的苦难和无助使他们如此虔诚;哥斯达黎加公园里讨生活的异乡人,“那流不干的眼泪里包含了多少无奈,心酸和乡愁”;只有三个观众的吹“给诺”的印地安人,只要有一个人的赞许便毫不犹豫的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陪三毛走过亚非拉的希腊式凉鞋,谁也不会想到得结束在玛黛拉,躺在了旅店的纸篓里……三毛带着我们游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看大千世界,与她一起分担一份快乐,一份忧伤,一份感悟,一份透彻。
      三毛说:“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几种,而千行的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的疼痛,那打不开的泪结,只有交给时间去解。” 三毛的幸福是那么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结合,可她的眼泪,为什么不交给时间去解,反而交给一双薄薄的丝袜呢?又或许,她就是这样,孤独的心灵却总不放弃一点小小的憧憬,在快乐里带点忧伤,在忧伤里不忘希望,她虽然自杀了,却仍希望我们坚强。
      沧月
      可能很多人对武侠小说并不了解,认为他是低俗的,只是充满了打打杀杀的,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无论是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国家意识、磅礴大气,还是古龙字简意概、环环相扣的出人意料与智慧,以及今天的很多新作家、新作品,武侠都是在虚幻的世界里,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心写着现实,描着人性,泻着感悟,今天我就只就沧月的一些作品谈点感悟吧。
      沧月的文风是奇异而华丽的,场景是新颖而又诱惑的,她笔下的主人公也不再像传统武侠那样以男性为主,而是把女性放在了一个全新的位置——主要的位置,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不再是爱情完全的奴隶,不再是一如既往的柔弱不堪,他们也有自我的独立,也有与男性一样的责任重担,也有拒绝的决绝,也有坚强的站立……再这里不仅仅又简单的爱恨,还有许多你无法逃避,无法拒绝的责任与命运,但又有努力奋斗着,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不肯让责任压垮自己的一生的永不放弃。在这里不再像传统的武侠中那样,有着鲜明的善恶好坏之分,而是一个更贴近现实,更深入人性的描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善恶好坏,每个人可能都有不为人知的过往与过错,但有的人仍在内心深处有那么一处地方,有温暖存在,只等某个人肯为他打开……
      《镜》系列中的白樱,本是由于母亲跟别人逃跑而在家中大气不敢出的娇小公主,然而命运还是把她推上了太子妃的位置,然而她却不想要那白塔上的孤寂,那被安排的婚姻,因为她幼小的心灵里早住了另一个冷酷、孤傲、尖锐的他,他让她心疼,让她受伤,于是,她最终在让他顺利离开后,纵身从那几千丈的白塔上一跃而下,去摆脱这命运的安排,寻找自己的自由。然而,在国破家亡的紧急关头,她还是站了出来,因为由于她的任性,她的逃避责任,已经让这么多无辜的百姓受到了伤害,让她的祖国覆灭了。所以,她必须站起来,就像《镜》中那句话说的那样:原来,还有比我们自己的追求更重要的东西。于是,不管是白樱,还是真岚,还是苏摩,她们都为这放弃了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去勇敢的,尽管不喜欢却也去尽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就像《镜》的结尾写到的那样:“那些如蝼蚁一般的生命,忽然间令那些凌驾驭苍生之上的神都为之叹息和震动——那些凡人的生命不过短短几十载,一生如白驹过隙,然而他们却在瞬息浮生里不息地血战和奋斗、耕耘和收获。用血、用泪、用生死和轮回,与宿命对话,与诸神抗争,在那一片土地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宏伟篇章,光辉夺目,可耀日月。”我想,这是最好的话,作为结尾,不仅是《镜》的,也是我的感慨与感悟的。
      后记
      写了三个不同的女子,写了三种不同的生活与信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我在她们的文字里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想到了自己的过往,思索着自己的将来,她们有的让我看到爱情的虚伪,有的却又让我相信真爱的存在,有的让我看到爱与恨的彼此贴近,也给我给我责任与自我的思考。她们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只因为她们都是女子,于是便有了那么一点点骨子里的相似,对爱情的关注与思考,努力与追逐,唏嘘与感慨。于是,她们便用各自的生花妙笔写下各自的感悟,于是,我又写下了她们和她们的故事,我的思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