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致读者 ...

  •   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好呀。
      《疯子酒》这个故事,从出现到我脑海中到如今完结,已经过了将近半年。半年其实并不算短了,我们这些本毫无交集的人,能因为这个故事生发出讨论、偶尔聊上几句,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想说给你们的话放在后面,我先聊聊这个故事吧。
      实际上它来源于我的梦境,一个很小的片段而已:舞蹈家在空无一人的剧院独自起舞,无休止地旋转,一个人走进来,注视良久之后叫住她。
      朦胧之中我听见她说:“你为什么不能停下来看看我。”
      我为台下这人的虔诚而动容,为舞台上那人的回眸而惊艳,我告诉自己这个故事绝不能放走,所以我坐起来就开始打字,就形成了现在的文案。
      我写下来之后立即就发给了朋友看,我知道它很模糊甚至意识流,我就是在尝试看别人能否从这样的只言片语里读出这个故事来。
      (在此感谢一下我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刘姓朋友,她虽然刚午休起来,还是用不太清醒的大脑给我讲了“读后感”,我问她会有人喜欢吗,她说你写吧,写出来就一定会有的。)
      纠结再三我还是把它直接放上来做文案了,我期盼有人能懂得我不着边际的语言背后的画面,事实证明好像真的收获了这样的知音。
      我开始记录这个故事了,从此的每一天里,我在文中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中往来。我沉醉于故事里的那份感觉,沉醉于她们之间的暧昧,和那种灵魂之间的碰撞。
      我一开始觉得她们之间的矛盾在于“在一起”,在于宋辞不能面对爱意,这是我最初的想法,也就是最初be之处所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到,我整篇文章的语言似乎都有种末日之美的感觉,每一句话都摇摇欲坠,是因为它在我脑海中成型的时候,就带着上述这种be.
      但我眼睁睁地看着她们在一起了,我突然也觉得很合理,我就此打算写he了,我让她们沉溺于相濡以沫的爱情中,我让陈若安把宋辞带回家过年……
      物极必反,是这么说的吗?
      我随意地写,除夕的早晨,我没想到宋辞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是钻进窗帘里看向外面。
      我的视野是同她一样的,我和她一样看到下面铺着雪的草地,看到灯笼顶着雪被风吹得一摇一摇。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明白为什么写这几章的时候总有种宋辞要从我笔下飞走的感觉。温暖的年夜饭固然是幸福的,可宋辞并不属于这里。
      换句话说,我觉得这反而像她的一个牢笼。
      她们去看海了,山海的交界,那天宋辞爬上去完全是潜意识,她生来如此,行走在死亡或者黑暗的边缘。所以她看到那里就不由自主地过去,无所谓地坐下。我和陈若安一起仰视她,发觉这样的人怎么会安居在哪里呢?
      后来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但我想尚有留白。陈若安拿走的黑啤宋辞真的没发现吗?她后来真的不知道陈若安也发现这一切了吗?她们中一定要有一个人撒谎,谁多发现一层秘密,谁就是保守了真正秘密的人。
      她们就是在这样巨大的漩涡中,获得烟花般绚烂瑰丽的一段时光。
      文章叫《疯子酒》,(对了,不是酒疯子!),这三个字连起来似乎毫无意义,但我知道你们懂得它的意思。实际上我写了太多毫无意义的东西,包括这些标题还有一些呓语,但我更喜欢《疯子酒》整篇文中浓浓的氛围,我觉得如果这些“无意义”的词语或短语能和这种氛围契合,那就是一种正确。
      酒,这个东西贯穿全文,放在她们的故事中,这似乎是一种必然。但有件事正相反,她们如果能找到更好的精神寄托,就一定不会选择酒。(举个例子:十四章,今晚也许是不需要酒的。)
      所以醉酒到底是不是她们的一种无奈呢?我还真没有答案。
      —————— ———————————

      我有些话想要说给你们,第一件事就是感谢。写作是我的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它和我的本职工作毫无关系,却花去我大量的时间精力。
      小说和散文是不一样的,小说需要人一直去想,我更是如此。没系统学习过这些的我,似乎只能走“感受型”写作这一条路,让自己走进故事里,让自己变成一个说不上来在哪儿的旁观者。
      至于做这些的原因,我想真的是因为,有些故事涌入我的脑海,不分享出来让我感到痛心。
      这条路必然是孤独的,首先是我的文风,它并不是什么合适于网络小说环境的东西。我之前写的短篇小说拿给我父亲看,连他都觉得晦涩难懂。我承认这是我的弱点,我好像给读者一个很高的要求:翻来覆去地去琢磨句子、对话,才能想明白这背后究竟想说什么。
      可晦涩并不是一个好的评价,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我父亲说只是没有找到懂我、愿意潜心看我作品的人。可我只觉得我要改一改,你们现在看到的我,已经是在这之间自以为找到平衡的我了,但还是有些晦涩对吧。
      所以我本就没期待会有多少读者,你们的出现让我很惊喜。我想写作这件事是需要人陪伴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我是相当需要反馈的人,或许是来自非科班的“不安全感”,又或许是害怕我看到的人物太过片面。
      逐渐有人和我分享感受了,你们说宋辞像风像火像日落,说她永远清白,我看到的那时真的被启发到,对我来说她也一下子立体起来。
      因而我要说一句感谢,谢谢你们陪伴我、陪伴她们到现在。
      在写作的路上能走多远呢?我真说不上来,散文和诗歌暂且不谈,我觉得一个小说家随时都可能死亡。这是很现实的事,如果没有满意的故事找上我,我便不会动笔,我觉得灵感枯竭随时可能发生。
      我像是个完美主义者,在别人看来似乎到小题大做的程度。因为小说的第一要义是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没有第二要义。
      但我又苛刻地追求语言的美感,追求遣词造句,追求修辞,句子表达清楚它的意思之后我还要它裹着某种氛围,甚至追求读出来的美,有些韵脚放在一起实在不好听,我就会努力替换掉它们。
      我不知道它们最后呈现出来究竟如何,但我在发每一章出去之前都要斟酌半天。你们看到有些章节明明过审了却又在审核中,那就是我看到某个地方忘记换行或者很要命的错字,又立即去改掉了。(其实现在也还有些错字,“的地得”的错误居多,这实在是我的疏忽,我会找机会全文检查一遍的。)
      我希望文章呈现出来是这样的:语言美而故事又引人入胜。
      这太难太难了,还是那句话,就算我现在只能摸到山脚,我也会努力地一步步靠近山峰。
      关于描写,我想说我热爱那种感觉,几句话描摹出的场景,然后它们在你们脑海里同样呈现。我觉得真正的画师是这样的,在人们心里作画,把一幕又一幕印在人们心里。
      关于悲伤,《疯子酒》的确是be(某种意义上),但我不觉得它有能让人落泪的地方。我向来不以写哭读者为目的,比落泪更宏大的是跟着人物一步一步走,然后束手无策地看着她们陨落,而这是自己早就想到的结局。我相信这种可能性你们早就想到了,不懂她们的话,你们不会从浓烈的幸福中看到悲伤的影子;读懂她们的话,你们就一切都明白了。
      关于留白,或许是没学过写作的原因吧,我自己有些写小说的原则。我认为如果一段时光是读者完全能够想到的、或者可以留给读者自己去想的,那就大可以留白。我常说小说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产物,我想就体现在这里。
      关于……还能关于什么呢?我有写作的习惯其实已经很久了,在这个过程中常有觉得恍然大悟的感悟,或者某些感受,写着写着会觉得如获至宝。但真让我系统地去说这些,一是觉得乏味,二是觉得难免庞杂。
      所以就暂且说到这里吧,毕竟来日方长。最后请允许我拜托你们两件事:
      如果喜欢《疯子酒》和故事里的她们,能否写些读完之后的感受?能否帮忙向别人推荐一下它?介绍一下她们?
      先在此谢谢各位了!
      —————— ——————— ——————
      下面说一些文章的引用和彩蛋还有一些简单解释:
      第五章:人体姿态估计任务参考文献:Associative Embedding: End-to-End Learning for Joint Detection and Grouping,Alejandro Newell,Zhiao Huang.
      低分辨率人体姿态估计方法研究,汪晨,电子科技大学,2022。

      第七章:“活着的事死之前是想不完的”化用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第八章:本章犯花第一次出现。“犯花”的释义:犯花是指瓷器烧成后呈现阴黑色、褐灰色、灰白色等病态现象。喻犯花的美其实并不是世人常说的美。
      另外,“花犯”是一个词牌名,周邦彦有宋词《花犯·小石梅花》。我个人对这首宋词的理解是词人寄身世之感和对生活的感想于梅花,(很具主观性,并不专业)。喻宋辞守着花而生的各种思考。

      第九章:《弦断声》的故事从这里开始提起,这整个舞剧的内容灵感来自严歌苓《金陵十三钗》。
      一个小彩蛋:陈若安这章给宋辞准备了三种早餐,宋辞选了豆浆油条加一个包子,下次陈若安就只准备了豆浆油条和一个包子。她就是这种思维,认为每件事都有标准答案,那时的她尚未想过人这种生物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

      第十章:李成河看的书是《大国大城》,他喜欢看这类的书,他从社会、现代史的发展去思考,和宋辞的方式是相反的。一个从大往小了想,一个从小往大了想。

      第十一章:本章引子里“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引自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十三章:有关密码学的那本书,包括“紫金”等等,灵感来自麦家《解密》。

      十七章:标题“无声奔去”,灵感来自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十八章:宋辞的梦话说“你别进去……”,是梦到陈若安也要进手术室。

      十九章:标题“式微式微”引自《诗经·邶风·式微》。喻如果不是用生命在热爱,又怎么会拖着已经不堪重负的身体起舞不停?

      二十章:标题“亦既觏止”引自《诗经·召南·草虫》。“喓々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二十三章:标题“生生长流”,灵感来自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执导的电影《生生长流》。人们生活的热望,死亡与毁灭相形之下黯然失色。
      科勒托这个病在本章第一次出现,但这个病完全是我捏造的哈,没有任何现实依据和医学上的合理性,我仅仅能在这上面自圆其说而已。

      二十四章:标题“海市蜃楼”灵感源自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海市蜃楼》。

      二十六章:小顾调的名为什么“炸弹”的酒,是用的野格加红牛。这种酒极容易醉,后劲很足(一个小彩蛋,野格又叫“疯狗酒”)。

      二十七章:标题“沉默羔羊”灵感来自托马斯·哈里斯《沉默的羔羊》。“当羔羊安静下来,你是否听到心灵最暗处的呐喊和低语?”我自己也说不上来这和本章内容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很多标题和章节内容之间都没有必然联系,但我着迷于它们背后那种自由的连接线。

      二十九章:标题“生如夏花”,引自泰戈尔《飞鸟集-生如夏花》。“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这件事无论是陆望瞻还是莫谦还是宋辞那时都已经想明白,无论生命如何,且让它绚烂地开放。

      四十章:宋辞一开始不让陈若安进卧室是因为她需要时间准备。她在里面听见门响就知道陈若安回来了,其实就是在拖延时间。
      陈若安说求婚用的无人机和机器人,但最后只剩无人机了,是因为她的计划里机器人是送戒指的,后来不用求婚了就去掉这一环。

      四十一章:泡温泉喝酒会导致血液流速加快等问题,这是宋辞脸红的原因。(身体健康至上,建议别轻易模仿)

      四十三章:“引子”化用自汪国真《跨越自己》。
      文中“我不能停歇我的跋涉,我决心饮尽生命之杯”引自丁尼生《尤利西斯》。

      四十五章:陈若安旁边坐着的姑娘关于位置的讨论,这很主观,就是她自己的看法而已,大家如果有一天去看舞剧了千万别把这两句话当回事。
      这章有句话说“最坚硬的盾似乎已经有了,下一步就是熔化她,然后铸成最锋利的矛”,这句话其实是在比喻陈若安,她原来的工作是密码设计(相当于盾),接下来去做密码分析(相当于矛)。

      四十六章:本章“引子”引自余光中《碧潭》。我读到这首诗里“就覆舟,也是美丽的交通事故了”,觉得和这时她们的状态很契合。

      四十七章:宋辞的信里“那只是因为我曾拥有过一个以茶代酒的冬天”,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年夜饭那天宋辞喝的是红茶。所以我说或许某些时候酒对她来说是一种无奈,就体现在这些地方。
      有关NH-6的参考文献:Xiaoyun Wang, Hongbo Yu, Wei Wang, Haina Zhang, Tao Zhan,Cryptanalysis on HMAC/NMAC-MD5 and MD5-MAC,Advances in Cryptology-Eurocrypt 2009.
      Keting Jia, Yvo Desmedt, Lidong Han, Xiaoyun Wang, Pseudo-Cryptanalysis of Luffa, Inscrypt 2010, LNCS.

      三点说明:
      1、 引用只说对我很有启发性的,一些单纯用以描写的引用不再赘述。
      2、 对文章内容的简单解释,这里说的都是和文章主线、故事发展没有直接关联的。反映角色情感变化或者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隐喻和剧情,关于我是否要对它们作出我的解释,这一点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3、 虽然有参考文献,但文章涉及的计算机和密码学领域的东西也都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参考文献对我来说就是让我编的时候别太空,用词和逻辑能显得“专业”一些,不至让你们读来感到出戏而已。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8章 致读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