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013 ...

  •   dls:很难不多想
      hls:很难不祝福

      -

      少年人的成长通常很快,仿佛瞬息万变的云朵,一不留神就容易错过许多。

      夏日蝉鸣也伴着燥热与雷雨偃旗息鼓,恍然间,已近中秋时节。

      若说最近有什么重头戏,恐怕还是那一波三折得叫人头疼、一别经年又令人望眼欲穿的、从线下搬到线上的舞台了。

      舞台美其名曰,“少年ON FIRE”,用的造型还是之前拍七月PB的那一套,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你说是拍PB顺便整了个预告呢?还是拍预告顺便扯了套PB呢?

      反正,局外人自然是无从得知。

      不过,遑论粉丝,提到这个舞台,就连他们的小爱豆们本人,也不知这半中半洋的theme/title究竟有何寓意。

      总之,管他是ON FIRE还是OFF WATER,舞台主题已经被躁动不安的粉丝们早早白白地直译为了“少年上火”。

      少年们自个儿到底上不上火还无人顾及,倒是粉丝们为了个分组已经分分钟要着火了。

      哼!难得有空网上冲浪的丁老师随手刷了刷微博,忍不住在心中幽幽地叹着气,还带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悯。

      有句话说得好,叫什么来着?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何为本质?是根本,是初心,是真相——是不会随着幺蛾子和障眼法所改变的。

      作为奔跑在第一线的嗑学家,丁老师本着求实求是、自力更生的敬业精神,不仅仅满足于被队友们喂到嘴边的糖,更致力于通过自己智慧的双眼去发现糖。

      而且,他的目标是以小见大,平凡中见真情,要从光天化日之下人人可见的普通中抓住重点,挖掘出不普通的细节与伏笔。

      ——这,才是嗑学家该具有的卓越品质。

      于是,丁老师的观察对象,首当其冲,就是追小爱豆最常用的平台:微博。

      看看,这个对不少人而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平台上,可以研究的素材可不少呢!

      不少内容粗看丰富有趣,细看耐人寻味,精嗑起来又是别有一番天地。

      看看,看看。
      最“明目张胆”的当属小宋与小张这二位不定期但一定会时不时发两人合唱/合奏的朋友了。

      从第一首合唱开始,唱着唱着就对视笑弯了眉眼都是家常便饭。
      你谈吉他来我伴唱、你唱主旋律我和声、从录音室到楼梯间,还要广大粉丝猜“下一个私演场地”……

      不不不,这些都不是最甜的好嘛?!

      丁老师本人的话,还是觉得这两位的讲话腔调和隔空暗号最最好品了。

      ——“我说秀极了你说:”
      ——“真厉害呢!”

      ——“早点休息,晚安zzz”
      ——“早点休息,晚安”

      一样的发帖格式、一样的话题间带上吉他emoji、一样的评论格式、呼应的评论内容……

      天呐,丁老师看到的同时忍不住被甜到抱着头以防其被甜掉、并在心底燃起烟花!

      ——而且,小宋同学的“晚安”后面那个zzz的表情符号,你敢说他不是在偷偷地cue他的张哥?

      就不要提两个人玩味又旖旎到极点的专属称谓“密斯特张”与“密斯特宋”了!

      其实,总说小宋老师主动,微博单独发自己和张张的合照并且大胆at本人,不像小张曾经发什么“一条阳光大道”对面是捧着脸笑得比阳光还灿烂的小宋结果又马上编辑内容把图片偷偷藏在了评论区,之类之类的事情……

      可是——!
      你们就说说吧,小张对其他哪位队友有过生日零点小论文、隔三差五在微博上at、甚至邀请作为嘉宾参与到自己的固定节目“清唱时刻”的特殊待遇?

      丁老师不管,丁老师就是kdlkdl嗑生嗑死了!

      再来看看我们的幺儿line。

      虽说弟弟们秀得不是那么频繁,但是却相当明显。

      譬如同一个角度拍照让人惊叹两人居然这么像甚至叫粉丝乍一看都有些分辨不出谁是谁啦、同款衣服一天隔一天穿着拍照生怕别人注意不到这是同款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凑单批发了一堆不然怎么来得及换洗晾干再穿啦、几乎同一时段发的训练集一个穿黑衣一个着白衣跳的内容还是同一支舞让人很难不怀疑两人是一起学的啦,等等等等。

      类似以上种种,可不是轻轻松松就给粉丝们提供剪辑和拼图素材嘛!

      “什么叫明目张胆?这就叫堂而皇之!”
      丁老师捧着手机,盯着屏幕,嘴角的弧度就没有下来过。

      路过的小贺见了有些疑惑,不禁询问:“什么事情这么开心?”

      “噢~没啥,没啥,就是觉得小刘和小严的这件衣服出镜率有点高。”丁老师将手机屏幕在贺儿的眼前晃了一下,后者看得更清楚的倒是只有他手机背面的四个大字。

      “那确实,不就是一起买的嘛!也不知道他俩怎么这么喜欢那件衣服。”贺老师下意识地接了话,转眼又补充道,“不过,和丁哥的手机壳出镜率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吧!”

      哦,这时候我们丁老师反应过来可以嗑一嗑自己了。

      总的来说,他和他的小敖同学虽然许久未见,但睹物思人这句话一点没错,两人最直接的共同记忆点无所不在:月亮,与手机壳。

      反正出现在微博上也丝毫不突兀,毕竟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对着镜子自拍一个微笑、对着夜空捕捉一轮月亮,都是顺理成章。

      你拍月亮我发晚安,总之就是问题不大。

      用了这么久,就算以后换了手机壳,这“四字箴言”也算是印在了他们的心里。

      而不知道为什么丁老师起了个名字叫“灯”的时候,敖某人cue灯的频率一度直线上升,让人很难相信这仅仅是一种巧合。

      其实为什么要叫“灯灯灯灯”,丁老师自己都不太明白。

      或许,也是在等吧。

      -

      丁老师出神的时候,小马已经习惯性地来找小贺,等着他一起点宵夜吃了。

      噢!这时候丁老师就忍不住感叹,他俩才是将“不动声色的明目张胆”诠释到极致的最佳体现。

      几乎同时的发博、内容类似的文案,还有明晃晃的偏心、暗戳戳的呼应和意想不到的伏笔……

      他都不想提那句最最最经典的“我们贺,罗曼蒂克缔造者”了。

      太老生常谈了好嘛!都没有让人惊讶的效果了。

      不如来看看两人围绕“吃”所发布的内容?

      ——“贺一点也不胖,他也该多吃点。”这是他们刚认识的时候。

      ——“bgm是?”
      ——“Do Re Mi”
      这是他们相处了一年多,在未预见即将要到来的分离的时候。

      ——“马姓男子收工回来还带了章鱼烧。”这是他们分开数月、看似渐行渐远的时候。

      ——“这几天的吃的一个汇总。”这是他们认识三年整后、两人结伴去北京的时候。
      十四宫格,满满的全是美食,一看就是除了在干正事就在一起吃遍四方了好嘛!

      虽然后来他们的微博似乎很少出现对方,但是你稍微看看甜品碗里那两把叠在一起难舍难分的勺子?
      明明就是一切都有迹可循,但两人就是不说而已嘛。

      毕竟,以他俩的思维模式而言:

      有什么好秀的,这天天都是日常到不能再日常的东西了吧?

      就像现在。

      丁老师看了眼凑在一个手机屏幕前研究点菜的两个小脑袋,忽然又忆起了一回事来:

      关于柴犬六斤的公开日,为什么小贺儿你比人家主人小马都清楚呢!

      关于小贺发在微博上的自拍,为什么只有小马才有呢!
      合着这自拍其实是他拍的呀,珍藏在手机还可以做壁纸呢!

      丁老师默默地摇了摇头。
      看在他嗑了好大一口糖的份上,小贺儿的精美高清头像,他没有就没有吧!

      没事,他还能嗑!

      最近的糖真多~
      有的甚至来自前辈。

      一个填空题回答了五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他不知道,反正他觉得不止一点点甜。

      开心的17岁boy、热爱音乐的酷BOY、热爱生活的帅boy、最开心的boy、快乐boy。
      这是小烊师兄对凯哥的生日祝福。

      而小俊师兄,不同于对其他人的回复“谢谢”,这位boy每年都高高兴兴地认领了他的新称谓,认认真真地以相对应的身份“收下你的祝福”。

      什么?你说丁老师现在胆子大了?

      不不不,他是对师兄们怀着一如既往的敬畏之心,但,这不妨碍他嗑cp呀!

      少年上火嘛?丁老师不知道。
      丁老师只知道,嗑cp,它上头。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013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