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照片往事 ...

  •   2019年十月一日,北京。
      那是四张照片,泛黄的黑白照片已经被拍了一遍又一遍。最早的一张甚至可以追溯到1936年。每一张都有着正反两印,正面是照片,反面是很多字迹。
      “爷爷,这就是太奶奶吗?”十二岁的孙女指着那张最“古老”的照片问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小心翼翼地接过照片,低垂的眼袋撑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他对着照片轻轻的摩挲,良久过后,他才慢慢地说:“是,是妈妈。”
      这位老人叫许绫,照片上的是老人的母亲,也是照片中的女主角。她几个月前刚过世,她是微笑地,安然地离开人世。离世前她支开了所有人,一个人静静的躺在藤木椅上,眼睛看着远方,似是回望她那104年跨世纪的人生。她优雅了一辈子,连离开都是那么优雅。
      那天是晚春,是老太太最喜欢的季节。七岁的小孙子冲着大院喊着:“太奶奶,太奶奶,她睡着了!”许绫闻声赶来,看见藤木椅上的妈妈“睡过去了”,几片绿叶顺着大风被吹下,老太太的脖子上戴着一条红色的纱巾。她生平最喜欢的颜色便是红色,最喜欢的物件也是纱巾。旁边的茶椅上放着一个泛黄的笔记本,那一页,写着“叶”与“绫”。许绫定了定神,一把搂过孙子。他压着声音说:“对,她睡过去了,再也不会醒来了,她去天堂的彼岸找太爷爷了,她说她想看70周年庆,可是,看不到了。”
      小孙子征征地看着爷爷,而许绫的眼眶早已是泪水涟涟。
      这是第一张照片。印于1936年春,照片反面还写着:南京江陵照相馆。看着照片的痕迹,这照片在这80多年里被反反复复印了不下五次。照片上的姑娘,齐肩发,一身素洁的裙子,冲着照片微笑,莫名多了一份青春感。照片上的她,那时才刚刚21岁,还是一位年轻的国文教师,终究是时光惊艳了岁月沧桑。
      这是第二张照片。印于1941年冬,照片反面有着“上海”二字的印章。当然这也被印了好几次,照片就像是许家独有的宝藏,每一张都是回忆。照片上的他,风华正茂,白净而又帅气的面庞与旁边的一盏台灯的光芒相辉映。他是照片中的男主角,这还是他在1941年刚踏入76号的入职照,黑色的军装象征着权威,坚毅的目光也藏着太多秘密,如今看来真是民国帅气的军人典范。
      这是第三张照片。印于1945年秋,照片反面是一团脏脏的东西,是黑色的凝结物,或许外人看来照片脏的不行,但其实那是血液结下的斑驳,这背后夹杂着更多回忆。斑驳的印记下写着——1945,延安,许你一方麦田。再看正面,这次是两人的合照,女人穿着桃青色的旗袍,盘起的头发是已婚的象征,她笑容未改,正和1936年那张一样,而男人穿着一身中山服,目光依旧是坚毅地看向远方。他们一起举着一枚红色“囍”花,另外两只手紧紧地牵在一起。女人小腹微微隆起,代表他们已经有了生命延续的希望,她的无名指上戴着一枚钻戒,他们并不是在室内结婚的,他们的背后是一片麦田。尽管是黑白照,但那麦田似是散发着耀眼的光亮。
      这是第四张照片。印于1949年10月1日,如今整整70年。照片反面仅仅两个字:
      “叶”和“绫”。照片上是四个人:她是一头干练的短发,雪白色衬衫,配着青绿色的短裙,她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左边一个小女孩拽着她的衣角;而他拄着拐杖,举步维艰。他们四个走在一起,背后就是他们信仰所在的地方——北京。而怀里那个孩子,正是爷爷许绫。那个小女孩叫许叶,是他的姐姐。而他们的名字却有着深意。
      “爷爷,能讲讲太爷爷和太奶奶的故事吗?”孙子和孙女一起问道。
      老人将目光望向远方,说:“好,他们的故事,可太长了。”
      那还是1936年的春天,那天笙歌浅浅,杨柳翩翩,虫叫蝉鸣。
      那一年,正是遇见。

  • 作者有话要说:  日更哦!这里苏沫,在线高中毕业生。头一次搞民国文,平时也很喜欢写故事,还请多多关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