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准备教学 ...
-
姜欢没有等多久,就收到了来自“年”的消息。
年:不用,这钱你留着,你也在陪我打游戏,扯平了。
“一,二,三……”姜欢数了数他这句话的字数,面露惊叹,原来看上去很高冷的“年”在聊天时也会打这么多字!
这样想着,她赶紧回复了一个“好”,又觉得自己太过冷淡,再加了一句:“要是你想打游戏,可以叫我。”
“年”似乎就在等这个回答,他顺势问道:“明晚有时间吗?”
姜欢愣了一下,她的回答也只是想客套一下,按照她对“年”原先的认知,她觉得他应该会平静地应一声,然后话题就此打住,谁知道他竟然真的来约时间了!
但消息已经发出去了,总不能当着人家的面撤回,再说是打错了吧?而且,自己直播没告诉他这件事,确实也是自己理亏。
连说出“明天有事,打不了游戏”的借口作为推辞在这个时候都显得有些理不直气不壮,姜欢还做不到睁着眼说瞎话,也不懂得拒绝一个不带恶意的人的要求。她咬了咬下唇,开始打字:“有时间。”
两人很快把时间敲定了,明晚九点,不见不散。
放下手机的姜欢随手拿起旁边的画板,挑了个空白的角落开始涂抹,笔下看不出形状的线条就如同此时她的思绪,凌乱且疑惑。
怎么感觉短短一会儿的时间,对面的“年”像变了一个人。一天前,姜欢还能从他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疏离,而现在,她甚至觉得“年”表现得有点,殷切。
这个词一出现在脑海里,姜欢就把自己逗笑了,也从沉思中脱离出来。她一边擦着随意画的几条线,一边失笑。自己有什么东西值得人家惦记的,可能他正好无聊,想找个人一起玩而已。
**
第二天晚八点五十五,姜欢举着手机,纠结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她在犹豫要不要提前联系“年”,担心自己过于热切,又担心太过不上心。
幸好此时“年”也来找她了,他简洁地发来两个字加一个符号:“上号?”
熟悉的味道回来了,还没开始打游戏,姜欢的心先放下了一半。这才对嘛,野王本就该高冷一点,昨天的感觉肯定是错觉,肯定是这样。
姜欢轻快地回了一个“好的”,快快乐乐打开游戏。眼角的余光又瞥到了电脑,她略微思考了一下,还是决定不开直播。虽然不知道“阿晨”现在是什么情况,但一想到他可能会在网络的某一端看着自己的直播,他发的弹幕混杂在人群中,甚至有可能被自己挑中并回应,她就泛起一阵不舒服。
刚登上游戏,“年”就发来了组队邀请,姜欢点了确定。
进入房间后,“年”似乎有事,没有马上开始游戏。略微等了一会儿,“年”突然打开了麦克风,手机里传来好听的男声:“今天怎么没直播?”
姜欢刚刚才反应过来一个事实,她可能是隐藏的声控,并且只对“年”这一类的声音有感觉。不然怎么解释,为什么一听到“年”的声音她就会脑袋晕乎乎的,总不能还是人家对她下了什么心理暗示吧?
“嗯?”“年”见姜欢没有回应,轻笑了一声。
磁性低沉的声音在房间内回荡,姜欢感觉自己的耳边都是“年”带着气声的笑,勾得人的心有些痒,她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方便开麦吗,小姜姜?”“年”悠悠地补充道,语气不紧不慢,在念到名字时,还刻意又放缓了语速,像是在念一首暧昧的诗。
仅仅是这样,姜欢的脸已经红透了,艳丽的红晕驱散了因为身体不好,平日里时常透着的一些苍白与虚弱。她有些抵抗不住,伸出手揉了揉脸,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以前和“阿晨”一起玩的时候,他说再多甜蜜的情话,姜欢的内心都没有什么波动,有时候还会觉得油腻与好笑。但现在,“年”什么都没说,自己的情绪却产生了剧烈的起伏。
她一面觉得“年”有些奇怪,一面又觉得明明是自己更奇怪。人家什么话都没说,那么正常的对话,结果自己先受不了,在这边整害羞的戏码。怎么会这样!
“小姜姜?”“年”又喊了一遍。姜欢此时无比后悔,为什么当初在取网名的时候要偷懒,借用自己的名字。如果网名与名字不一样,她还能自欺欺人,当作“年”是在喊别人。可现在,他的这几声的呼唤,仿佛透过了屏幕,直接在喊在她的心头,令心间震颤。
再不回复就不礼貌了,姜欢不断地给自己做心里建设。手抬起,犹犹豫豫地点开了麦克风。
“喂……”柔软干净的女声中带着些颤抖。
**
…… 宋子年终于把女孩封闭的壳撬开了一条缝,也见好就收,不准备继续逗弄她了,收敛了几分话语中带着的不羁与痞气,稍微正色了一点,柔声问道:“有没有想学的位置?我教你。”
“诶?”姜欢惊讶地应了一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位置都可以。”宋子年随意且自信地补充道,“想学射手,打野,或者是边路?”
姜欢没来得及思考整件事的合理性,又被带偏了,她的脑子分别闪过几个位置理论上会出现的以一挡五的高端华丽操作,又开始犯难,只要玩得好,都超酷的!该怎么选呢……
细致地思考了一番,姜欢还是决定先从发育路开始。因为发育路她稍微擅长一些,玩得盘数与熟悉的英雄数量也比其他两个位置多,如果要学习,应该会更容易上手。
宋子年挑了挑眉,毫不意外地听到了想象中的回答,脑子里回忆起几个英雄的技能与小技巧,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
在网络上能快速拉近关系的方法不多,因为网络本身就为每个人戴上了一副面具,面具下的沟通是蒙着纱的。再加上两人现在还只能在打游戏的间隙聊天,宋子年能想到的就是,至少先增加互相交流的数量,数量多了,才有量变的可能性。
而增加说话的量,一个好办法就是教学。技术,又是他最不缺的东西。
宋氏追人法则第一条:要善于使用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