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准备 ...

  •   林区的物资再富饶,生活再松快,周茵和顾正扬也不得不准备离开了。

      原定他们是打算在东北待一周的,没料到路上耗费的时间太长,往返两周,虽说部队有路程不算的规定,两人还是不大好意思,决定尽快启程回部队。

      在这里和父母待了几天,周茵心里一直悬着的大石头总算是放下了,离开也并没有那么难受,这里的生活如父母信中所说,悠闲与平静。

      周茵肯定是渴望着平反的那一天,能摆脱下放的屈辱和追求原来的事业。

      可是经此一遭,看着父母每日爽朗放松的神态,周茵不禁抿心自问,现在还是半个东北人,等下次再来,估计变成纯正的了?

      不过不论如何,她也能安心回川省,和顾正扬过好自己的日子了,父母彼此陪伴,她和顾正扬也会相携渡过一生。

      倒是周正和余新文得知女儿女婿要提前走,没来得及不舍,都连忙张罗着去取提前说好的大山特产。

      黄柏老巢蜜、椴树蜜、野生榛蘑和高粱原曲酒。

      这个季节野花蜜比较少了,这种多是在春季收集,椴树蜜比较常见,而黄柏老巢蜜则更稀罕,价值也更高。

      周茵和顾正扬跟着周父去养蜂人那里看热闹。

      山里养蜂人挺多的,一家就好几十个蜂箱,这东西纯靠老天吃饭,听周父说,今年雨水茂盛,花儿也开得好,就是不知怎的,蜜下的少,养蜂人们都唉声叹气!

      住的位置就是在山沟沟里,偏僻了点,几人走了好久。

      路上周父还说呢,“我提前两天就和人说了,蜜下好了就给我留着,临秋前估计就这几天最后一茬了。”

      到地方一瞧,周茵不禁感叹义高人胆大,野山沟里养蜂,周围也没人烟,她可是听说大山里有熊的!关键是熊还爱吃蜂蜜啊!

      周父提前有沟通好的养蜂人,周茵和顾正扬直接称呼他为赵叔,说是祖上传的手艺,一代一代地延续和传承养殖技术,夫妻俩经营。

      赵婶也很热情,从屋里拿了野樱桃递分给他们,“来,大妹子,今天早上现摘的野樱桃,可甜了!”

      周茵谢过,也没讲究那么多,这边人是真热情,不是假客气。

      也是真甜,赵婶递过来的野樱桃还带着原来的樱树枝和翠绿的树叶,瞧着还有露水点缀,十分新鲜。

      周父和顾正扬在和赵叔商量买蜂蜜的事儿,周茵这边就直接问赵婶。

      “婶儿,你们晚上直接住山里吗?”

      赵婶拍腿一笑,“哪能啊,这荒山野沟的,白天人多没事,晚上就去靠着你们那块睡,不过这边也还好,没啥凶猛动物。”

      商量好了,赵叔赵婶就招呼着众人去屋里取老巢蜜。

      蜂蜜已经封箱了好几天了,这会儿他们要买走,赵叔就收拾出来开箱装罐。

      老巢蜜之所以是好东西,因为都是蜜蜂的积年老巢,又厚实还经过时间沉淀泛着黑,有营养!加上黄柏蜜也很稀罕,老巢黄柏蜜是双重的有价值。

      赵叔手脚麻利,干活熟练,麻溜地割开蜂线,切开巢箱,再用刀细细揭起一层老巢皮。

      先切了几小块递给他们尝鲜。

      周茵迟疑了,“这直接吃吗?”

      这可是连壳带蜜啊?

      赵婶应答:“直接吃,这老巢可好了,又有蜂胶,还有花粉,看见上头黄色的团没,那个就是。”

      周茵闻言,就直接把老巢蜜往嘴里塞了,入口就是蜂蜜的清甜味。

      和以外在沪市甚至是周父周母上次寄过来的都不一样。

      普通蜂蜜一般都是用热水冲开来喝,直接吃肯定会齁甜,可黄柏蜜却不一般,更淡却有余甘,仿佛还带了柏香。

      老巢也很有嚼劲,一口下去全是诱人的纯蜂蜜在嘴里冲荡。

      赵叔直接把蜂巢切成小块装进罐里了。

      他们还另要了一罐椴树蜜,这个就不像老巢蜜一样稀罕价值高了,蜂巢也没有多大用处。

      赵叔赵婶就直接把户外的蜂巢抽出,上面还残留着不少不舍得离开家园的蜜蜂们。

      两人也未在意这些蜜蜂,直接切开一层巢皮,把蜂巢放进一个大铁桶里面架起来,铁桶旁边还有一个摇手。

      再通过摇手疯狂旋转里面的蜂巢,蜂蜜就都自然而然脱落到桶底了。

      蜂蜜倒了满满一大罐,再加上一罐老巢黄柏蜜,很是丰厚了。

      三人把蜂蜜放回家,就准备直接去酿酒厂现买。

      一方面呢,是想带回川省,另一方面,也是周父的小心思。

      每顿饭,吃点菜,喝口小酒,别提多美了。

      这可是东北当地的纯粮酒,高粱酒还有五粮液,五粮液更珍贵,是加上高粱和其他的四种作物酿造而成的。

      实在是好酒啊,可惜不能量产。

      当然,现在喝酒的也少,吃不饱饭的地方还是多,但是,有需求才有生产。

      酒厂,就是围了一圈的小平房,规模不大,院里堆着的全是收来的粮食作物。

      酒厂负责人没让周茵三人进发酵厂围观,直接带着去了酒库。

      一路上还宣扬烧酒文化呢,“我们这酒厂是祖传的工艺,慢曲酒,清香型的!”

      开了酒库的门,负责人就指着门口挡得一丝不露的铁板说,“注意绊脚哈,这是挡鼠板。”

      三人跨过挡鼠板,也没多疑惑,粮食多,老鼠肯定也多。

      进酒库就看见好多个一人高的大罐子,两人合抱那么粗,顶上像是被塞子封的严严实实,还裹着红布。

      几人了然,装酒的呢!

      负责人解释:“新酒刚烧出来有糟味,大曲酒都是放置起码三年以上才卖,你们看这一大罐就是一吨,我瞅瞅啊,这罐是放了七年的高粱原曲。”

      果然,罐上也细细标注了生产日期和酒的品种。

      酒厂里还有年数更长的五粮液和高粱酒。

      这点儿周茵还是明白的,酒困的时间越长,越绵软醇香。

      今儿在酒厂也是见识了,酿酒的工艺复杂,这家酒厂就是年年做,年年存,循环作业。

      买上了几瓶高梁原曲和五粮液,看着顾正扬的眼神她就明白,刚刚和周父俩人一个劲儿地吸着酿酒房里传来的酒香。

      很少有男士不爱酒的,特别还是军人,休假还是可以小酌两口的。
      …

      满载而归。

      还没进大门,就闻见一股似有似无的香味,钻入鼻子,又仿佛钻进了脑子里,攥紧了三人的每一根神经。

      这铁定是在炖鸡啊!这香味儿太勾人了吧,怪不得隔壁邻居家里门窗都关的紧紧的,谁受得住啊?

      余新文一个人在家已经特地做好了小鸡炖蘑菇,走地小嫩鸡配新鲜的榛蘑和粉条,还有锅贴。

      她和周正来东北也没做过这个东北名菜呢,算是送别女儿女婿,大家都奢侈一把!

      刚出锅的小鸡炖蘑菇呈金黄色,蘑菇滑滑嫩嫩的,凑近端详,一股夹杂着无与伦比鲜美的热气铺面而来。

      此刻,周茵心里只想得到一句东北话来形容:嘎嘎香啊!

      鸡肉滑嫩,轻松脱骨,软而不柴,浓香四溢。

      野生榛蘑比起炒着吃,炖煮更嫩,仿佛在黄灿灿的鸡汤中支起了一朵朵小黑伞,含进嘴里,状若无物,咬一口,鸡汤迸射,清新无比,实在是美味。

      粉条也是吸满了汁水,众人也改了吃法,直接嗦粉!

      最绝的还是鸡汤,蕴含了所有的丰富滋味,喝下去,暖胃暖心。

      还有蘸满鸡汤的锅贴,和小鸡炖蘑菇是绝配,吸收了汤汁的精华和面食的独特滋味,好吃又果腹。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

      美食本来就象征着满足和幸福,还有家人的温暖。

      吃着吃着,周茵恍若知道了这道菜为何如此在东北知名。

      就如现在,在林场辽阔的天空下,在群山的怀抱下。

      在老旧的草房里,昏暗的灯光下。

      四人欢畅着吃着,起劲的聊着,欢声笑语。

      仿佛忘记了明天再一次的离别。

      周茵觉得,在以后无数个离别的日子里,甚至是团聚之后,她都不会忘记这一顿小鸡炖蘑菇。

      它不仅象征着美食,还代表着家人团聚的欢乐

      她会永远铭记。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准备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