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楔子 ...
-
川南的云县是一个地形复杂多样,含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种类型的地方,就因地形复杂多样,这里的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都十分优越。
这里盛产煤,铝,铜。还有世界闻名,历史悠久的造纸术。据云县志记载:南唐求墨工于海,求纸工于蜀。中主好蜀纸……这里的药材资源也很丰富,仅仅中药品种就占全国品种的20%,。水之源就更是这里的一大景观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都在下雨,常年月累的雨水让这里的村民便编了一条顺口溜: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在这样的条件下,孕育了云家的兴盛与富庶,堆金积玉,锦衣玉食好多代。但是物极必反,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近代的云家衰败得厉害,只能从族谱去回忆辉煌,真真应验甄士隐口中的: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转眼就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是个民族复兴的时代,改革的强音吹遍大地,如火如荼的沿海开发紧锣密的进行中,架桥铺路,产业结构的调整,合作开发,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但是云县如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步履蹒跚,有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缓慢的移动着。
这天云家村的小道上一位花白头发,衣衫褴褛的老头,手里还拄着一根木棍踉踉跄跄,摇头晃脑的走了过来,嘴里不停的哼着:“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爸爸,爸爸这个疯高祖又来了,云英跑进屋子,大叫云春明。
老头睁开醉眼朦胧的双眼看了看云英,败了,败了,败了啊!
云英看见爸爸忙得没时间理她,于是又跑出来:老高祖你说啥呢。
这时间过得咋就这么快,一晃就是一个甲子啊! 白发老头没再看云英,又踉踉跄跄的走了,他还惦记着家里半瓶高粱白酒呢。
此时王翠花走了出来,妈妈,老高祖要摔倒了。
你们家老高祖啊都摔了大半辈子了,他倒不下去,云家倒被他败光了。王翠花嘲笑着说,有点局外人的淡漠,因为她嫁到云家就是这么个穷样子,她也没想过自己有命过有钱人家的生活。
她不幻想不代表云春明不说,总是无意有意跟她灌输云家过去的了不起,什么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村里的四合大院,县城里的几十家老旧的商铺,方圆几十里土地……统统都是云家的,但是得到的回应只是王翠花鼻孔里哼哼两声。这时候的云春明就笑着补充一句,要是你早出生两年就是云家的少奶奶了。或者要不是高祖他们吃喝嫖赌败家你也是少奶奶。
直到王翠花气不打一处来吼道:滚远点。云春明这才走开。此时的王翠花就心生抱怨:累死累活的干,白天黑夜都在干,这个日子始终过得紧巴巴的,都吃了半个月的白水菜油花都见不到一滴,还少奶奶呢。嫁给这个窝囊废就没过一天好日子。
云春明是云家的长房,辈分老,年龄长,两个第一的身份没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因为混不好甚至村里任何场所也没有他话语权,云春明化不如意为力量,一口气让老婆王翠花给他生了三个孩子,三个都是女儿,关键前面两个还没养大,云英是最小的一个,要是没有计划生育不知道她下面还有多少个弟弟妹妹,这在村里不是没有先例,大嬢就生了八个,村头王三婶家生了十个。这让云春明很沮丧,他特别羡慕村里有很多孩子的家庭,儿孙满屋,几世同堂这才是该有的大家族的样子。华夏十四亿人口,云家村大嬢,王三婶这类人功不可没。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云春明再混不好也还是书香之族后代读过几天书的人,什么《大学》《中庸》还是略知一二,能讲出些门门道道来,在那个大部分都是文盲的年代,他算得上知识分子,但是混得好与不好真的与读书不能完全划等号。所谓混得好在大部分眼里只有两个标准,一是当官,当大官。二是赚钱,赚很多的钱。这两方面云春明都是低能儿。
关键点来了,云春明却无视自己的短板有强烈的赚钱欲与当官欲。
云英长大后一次和她老汉开玩笑:双欲在你身上失败得如此惨烈,不忍目睹!
云春明和天下父母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自己完成不了的梦想或者是理想都寄托到孩子身上,于是云英就经常听老爸刺刺不休的讲述云家的发家史,辉煌史;按照正常思维逻辑历史都讲了无数遍过去接下来怎么也该展望下未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孩子的套路。云春明确实想展望未来,但是学识不够,见识不够。留下一句话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要做有出息的人。
其实当时还不知道出息为何物的云英看见老爸张弛有度的嘴,内容没听懂小小的心灵充满的是对爸爸的怜悯,艾发衰容,现实年龄比真实的年龄足足多跑了一纪。
没多久老高祖驾鹤西去,享年一百零八岁。风流一生,快活一生: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一生未婚,无儿无女。他的离去把云家心底里残存的辉煌也带走了。云春明只用了一张草席,半吨自家烧的石灰把他安葬。他自己为自己写的墓志铭云春明也懒得看,也没钱石刻,直接烧给他
这天云春明在家晒蔟谱,还有几本祖传所剩不多的史书,此时来了一个半大的小伙子,一个远房又远房的侄子云兵,进来就嚷道:哎,云哥在干啥。
云哥?你老汉叫我云哥,你也叫我云哥,你们家里辈分好像有点乱。云春明不动声色,毫无感情。
呵呵,这有什么,反正你晓得是我喊你就可以了。看见云春明还不太理自己,云兵自顾自的说,都什么年代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还老封建,要不我叫你一声老爷,你给我什么好处。
云春明不理他,拿起桌子放的一杯浓茶美美的喝了一口,云兵见云春明眉毛舒展开了,眼睛变柔和了,于是才拿起他桌子上晒的书《周易》《尚书》……翻了起来。
啥子书,都看不懂,然后扔在桌子上。我已经毕业了,不需要读书了 。
呵呵,华业证拿到了是吧。云春明戏说道。关于华业证这一说是有来历的。云兵从小顽劣,不喜读书,平时不是打架就是逃学,在教室里正经上课,搬起手指头都能算得数得清楚几天,好不容易混了个小学毕业,他幺叔晓得这个小子不识几个字,看见他毕业回来,故意逗他,你拿的是啥子。
嘿嘿,毕业了。
那你拿的这张纸是啥?
妈x的,杨老师发给我的华业证。
啥证,幺叔晓得逗他的效果出来了,于是更加一本正经的问道:啥证。
华业证。旁边几个叔叔婶哈哈哈哈大笑起来。
云兵一脸的懵逼,感觉到可能自己认错字了,反正自己读不好书又不是新闻事件,全村人那个不晓得,于是干脆毕业证也不要了,丢在凳子上就马上和幺叔的儿子上树去掏鸟蛋。从此以后云兵的毕业证变成华业证就在全村传开了。
云哥说些啥子,哪壶不开提哪壶。
你小子读书不行,做好事不行,干坏事样样行。
云兵本来是到处瞎逛,看见给云春明说不到一块儿,于是又打算去下一家。突然看见他老汉(爸爸)从路的尽头扛着锄头正在李三家门口说着话,不好!看样子估计要走过来,他赶忙退回云春明屋子里。云兵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他的老汉找他谈话,他老汉坚信黄荆条子出好人,只要云兵犯错三言两语不合就是一顿好打,但是收效甚微,但是他还是管打,云兵继续管皮。
按照黄历书上算法,云兵今天不宜出门,刚躲进云春明家里,杨老师(他的小学老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他平生迄今为止最讨厌两个人,一个是老汉,一个就是杨老师。主要这两人都是能管他的人。
杨老师扬言找水洗手,云春明马上倒掉盆子里的脏水,舀了一瓢干净的水。此时杨老师的双眼才适应了屋子里昏暗,这才发现自己的学生也在这里,要是别人不打招呼可能杨老师还有点不悦,但是云兵他太了解了,人家可是另类,反而微微一笑,主动打了招呼。
云兵也马上回应,杨哥。另类确实是云兵的标签,在云兵的认知领域里,毕业了他和杨老师的关系就得改写,或者是哥们,或者是朋友,就看对方的态度了。
你叫我杨哥,杨老师惊愕得脑洞大开。
是啊。
好吧,杨老师只能苦笑。你在干吗?
我帮云哥晒书。
嘿嘿,杨老师自嘲的笑了笑说道:你认识这几本书上面的字吗。
我……云兵本来要说认识,但是还是把话憋了回去。毕竟杨哥当过他的老师,知道他的底细。
你啊,读了五年书,拿到一个华业证,我也不敢说有这样的学生了。
那我以后就叫你杨哥,叫老师多生分。还不如哥哥兄弟来得亲热。他唯一喜欢的故事就是桃园三结义,这个想法从小被村子了一个比他大比他魁梧的男孩揍了一顿后就有这个主意,一个人力量太单薄,尤其是遇到比自己力气的大的人,本来自己也生得瘦小,这种事情将来肯定还有。
于是一直物色人选,尤其是刘备这个角色,必须有点脑子的人才行,突然灵光一闪,要是杨老师做刘备……
杨哥。杨老师再次差点晕倒,但是强装镇静,我怎么教出这样的学生来啊,失败,失败。没理会他,马上又安慰自己反正这里的学生也就需要认识几个字,也没有升学的压力,工资也低,教出这样的学生也合情合理。想到这里他就释然了。
等杨老师把手洗好,这才对云春明说:我来统计下下学期入学的学生,你们家有个小妹儿?
是啊,大名叫云英,小名叫英子。此时王翠花也从菜园地里回来了。一把抢过去回答,英子,英子你去哪了。
等了一会儿也没见云英的回答,肯定又去吊脚楼看书去了,这个孩子从小她老汉教她认字,会看很多书了。
是的,我听好多村里面的人说这个小姑娘特别聪明。
那我找找看。于是王翠花就往吊脚楼走去。边走边埋怨说,这个孩子真是越大越不懂事叫都叫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