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解脱 ...

  •   6月,高考结束第二天,邱葵来“赴约”。
      从井然有序机械排布的居民楼群逃离,邱葵来到这个姥姥耕耘了一生的小村子,西林村。骑着电瓶车,国道,省道,再是乡间阡陌小道,从摩天大楼到茅舍疏篱,从钢铁水泥到瓦瓯蓬底,一路上的惊喜之处在于,或许路转溪桥忽见半亩方塘,或许蜂舞蝶忙会与自己打个照面,总之,一切都好。风打在白色头盔上,震得脑袋嗡嗡,刘海花枝乱颤,仿佛青春会在这里流驶得慢些。
      高中三年犹在昨日,昨日苦楚又更加清晰。
      回想昨日,考完最一门科目,高中宣告结束。
      从学校到家这段路,她走得如履薄冰,思绪纷繁,感慨于时光易逝难存,对未来既有云水激荡,兴奋与忐忑,又有恐惧与焦虑,奢求什么径行直遂,青云万里,又预料到必定会因为自己的少不更事羽翼未丰而经受荆棘——未来,真是个又迷人到满溢无限遐想又淡漠到拒人千里之外的词。
      手指早因沉重的书箱施压肿胀充血,在书箱脱离手掌的那一刻,血液回流的酥麻感和肌肉拉扯的酸痛感才给了邱葵一点“活着”的真实感。家人总是出现在伤口痊愈之后,妈妈例行公事般的关心倒是让六月的天气多了几份凉意。
      小时候无论提什么要求都会被拒绝,邱葵干脆变得格外独立;表面大大咧咧,潇洒得很,“段子人生”过得毫无烦恼,实际上呢,多疑又敏感,拧巴得很,还又贼倔。邱葵这样笨拙而又矛盾地活了十八年。
      车子停在姥姥家门口,面前这个精神矍铄的老妇人叫她胆怯又惭愧——一年多没见了吧。几道清炒小菜,一盅玉米排骨汤,唇齿留香,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最是安恬。
      邱葵这次来,确确实实是来赴约的。前阵子答应了西林村的林村长,高考完回来办个“补习班”——教会老头老太太们学会用智能手机。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邱葵觉得自己真能带着银发们跨越所谓的“数字鸿沟”,最大的希望便是“世界和平”,有点中二热血,笨拙而真诚。
      “小班”就开在村委会大院里临时辟出来的一间“教室”,目前招到了十六个“同学”。十六张从村里小学搬来的闲置课桌,写字会晃的白板,时不时会漏墨的□□油笔,放大到最大的字体和图标,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解,点击,回答那些对银发们很难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银发们讲话而持续弯腰……邱葵开始觉得这活并非单纯的耐心问题,更是体力问题了。
      中午饭呢,老太太们干脆带来各家饭菜,在村委会大院里开张,“南风不用蒲葵扇”,随便一点话头火星都够串联出无尽的朦胧往事。
      从革命时期的当通讯员的经历,到建设时期和搞科研的丈夫分担寒潮,共享雾霭……后来啊,日子好过一点,却被时代抛却。于是开始害怕自己的遗忘与笨拙被人嫌弃,于是干脆躲起来不与所谓的科技接触,蹈故习常。虽然时有烦恼,但安心妥帖。
      邱葵夹着藕片,听着那些话心里一酸,却也说不出什么煽情的掏心窝子的话,吃完饭收拾了碗筷就回到村长的办公室准备“下班”报备。
      说是办公室,就是个摆了几张大桌子的厅堂,非必要的东西件没有,必要的东西也可能没有,水泥地面被小孩子画了跳房子的方格和玩玻璃球的“阵地”。
      一进屋就看到他了,简单的白色短袖和灰色运动裤,眉弓很高,鼻梁也真的是优越,邱葵不得不承认,前十八年的学生时代,没见过这么好看的人。
      他怀里抱着个五六年级的小女孩,脸上起了一片一片的红疹,安静地睡着。
      不一会,村长进来了,喘着粗气来了,“姜老师,我整来一辆汽油车,快走,去镇上医院。”
      这个“姜老师”沉吟片刻,望向邱葵,声音温和,“同学你好,这小姑娘被虫蛰了,家里没大人,你方便跟我们一起去吗?有些事情可能你出面会比较方便……”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解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