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主角闪亮登场! ...
-
忙碌一天之余,在昏黑的煤油灯下,要一杯小酒,讲讲天南海北的奇人异事,使人力车夫们难得的乐趣。
可惜小城消息闭塞,也没有那么多大新闻,诸如“谁家婆媳闹到祠堂”“谁家男人是个断袖”的事情都能口口相传半年,一些灵异志怪也会让人们听得乐此不疲。
一个皮包骨头、皮肤黝黑的老男人慢悠悠的走进了名为“荣记酒馆”的小店,“老板,一碗烧刀子,一碟油炸花生!”
有人听见这响亮浑厚的声音,热情地招呼,“老杨来啦!快,快来给我们讲讲你的奇遇!”
“嗨,那有什么好讲的。”老杨虽这样说着,脸上却洋溢着一种荣光,他故作镇定地去接那碗酒,实际上心里痒痒地等着人接他的话。
“好大哥,谁不知道您行走江湖多年?最见多识广。”又一人奉承道。“讲讲吧。”
众人一阵“老杨”“讲吧”,“快讲吧”的催促中,老杨笑着抿了一口小酒,坐在油污的板凳上看着屋里橘黄色的油灯,陷入了回忆……
“也就是几个月前吧。那天下午,天气正闷热的厉害。我拉着车,从城郊八仙河往回走,口正干得要死,又累又热。” “突然!”老杨突然提高声音,把在座都吓了一跳。他的声音渐渐变低,仿佛山雨欲来前的准备。“我看到前面路上有一个穿着红衣服披着头发的人。”
“我寻思着又不接亲,穿红衣服干啥呀,正打算避开他走,谁知道,那人就和失心疯一样跑过来拦我了!满嘴都是,今世合适,今是何年?
那人跑过来,我才看清是个貌美如花的戏子。好像是刚从河里出来似的。他浑身湿漉漉的,脸都泡白了。我怕得罪这人,指不定他干出什么疯事儿,便一五一十的给他说了。那人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也不知道叽里呱啦自言自语什么,现在想想,别提有多邪乎了。”
众人听得俱是胆战心惊,一时间只有晚风细碎的呜咽声。
老杨继续讲。“那人笑完以后,再浑身胡乱摸了一番。凑出了十几块洋钱。让我把他送进城里的当铺。我不敢不接,就把他拉进了荣盛坊,嘿!﹍﹍真是怪事儿。”
“怎么啦?”有人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开口问。
老杨一字一顿,神秘的说。“明明是活生生的人,我亲眼见他一身红衣,湿漉漉的披着头发走进去。却再也没有出来过。后来我左思右想,还是进去看看吧,进去一看,就剩一件儿戏服挂在荣盛坊的展台上了。”
酒馆又是死一样的寂静。只有煤油灯的烟影丝丝缕缕打在昏黄的墙上,摇曳的像吃人的妖鬼。外面的风呜呜的响着,哀怨凄厉,如同冤魂拍打着大门。
许久之后,角落里有人说:“之前刘家梨园的那个凤阳仙,不就是穿着戏服在八仙河里死的吗?”
小城近日还有一件奇事。
上至名流豪绅,下至菜农车夫,这么多年都自诩见过很多摩登的东西,却没见过这么摩登的事物。
繁华角落里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新开了一家写着摩登洋文的店面。干的活计也不是“补牙”、“接生”、“赛半仙”如此通俗易懂。而是“侦探”甚么的。
侦探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后来有人一拍大腿,嘿,这不就是探子吗?众人恍然大悟。对此更是又惊又惧,生怕哪天靠近了这探子,被警察局抓了去。
而消息灵通的人力车夫们又说,店主是个西装革履的男人。指不定是什么显贵。一时之间,人们对此好奇又疏远。
过了几个月,人们也对这摩登的店熟悉了起来,原来是个委托办事儿的!那摩登店的店主叫王良,长得清秀,会说外文,会写一手好字,博学广见,头头是道,却对生活生疏的很。或许是个落魄的少爷,也可能是个留过洋的学生。
老板为人很好,和善开朗,也帮着周围人读过报纸,寻过猫狗,人们渐渐也变不那么戒备了。
再者,王良很会讲故事,这无疑是大受桐城百姓欢迎的。男人女人们,闲暇时听他讲那些破案经历,无不惊奇,无不赞叹。问他师傅是谁,谁教他的,原来是个是个叫福尔摩斯的先生。再问,这福先生如今身在何处?王良却哀叹道,死了,是个叫柯南道尔的主使的。可见,天才也逃不过遭人记恨的命运,令人惋惜。
好在,福先生死了,还有位王先生在世。寻人找物,测算姻缘,这王先生比赛半仙还准。有时王先生发了疯,还会说些谁也听不明白的疯话,比半仙还像半仙。也给这周围邻里添了些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