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判官后感 ...

  •   2022/6/26

      “他跪坐其间,吻了红尘。”
      当年因为这句话入坑,然后用完了家里的一卷卫生纸_(:з」∠)_
      妈呀呜呜呜呜呜呜这对儿太好哭了o(╥﹏╥)o
      不得不说,木木的文笔真的很细腻很能打动人
      尘不到称得上是温柔攻的天花板了嗷嗷嗷嗷嗷!!!超戳我!!!
      看的实体,不太会叭叭
      收集一下判官长评和那些狠狠惊艳到我的句子吧
      ——————————————————————————————————————————
      无情道的半仙入了红尘,就格外情根深种,即使骤降天谴,被万千恶灵啖骨食肉,自身难保,他也记得要尽最后一丝力气,为闻时造一场虚幻的景象。
      小雪人表面冷淡,实际上也是柔软的人,他的冷淡来源于对自己所背负的业障。他怕和人亲近,怕伤害到他人。当他觉察到自己对尘不到生了不该有的念想,第一反应是要内敛,要克制,用洗灵阵一遍一遍地清理自己的痴嗔。只不过他并不知道,阵术尽头的尘不到早就为他担负了一切,也早就明白了他的心意。他们从来都是双向奔赴。
      因为都说人啊,来时孑然一身,去时风尘仆仆,总是留不住什么也留不下什么。但在这篇文里,每个人都能给这世间留下一点念想,证明自己来过,证明自己曾经是这个世界的一员。即使他们走了,也曾在这个世界像模像样的爱过、恨过、怨过、不甘过。
      他们挣扎着,留恋这个世界生机盎然的一切,最后又了却执念地安然离去。所以其实,我们哪有那么贪心,没谁想真的长生不老,只是有未了的心愿而已。
      你是白梅枝,温柔而有力量。
      ——十安栖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别样的一段人生,都有自己存在世间的意义,都有所牵挂的人和事,每个人都和木苏里一样善良勇敢。
      真的是这样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沈桥走后心中放不下原本麻木的夏樵不能和闻时相处、是女司机走出大雨后渴望丈夫再看自己任何模样一眼才安心、是李先生明知家园早已不在但仍固执飞向那棵充满温情的树、是陆文娟直面面对自己死亡活生生看着父母烧掉纸房子还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入笼的人、是张碧灵的前世兜兜转转几个轮回仍要给整村人讨个公道……
      “愿每一位逝者都能安息,愿每一个人的牵挂都有处安放”
      ——深海鱼

      “怎奈松风明月三千里,天不许归期”。
      “他跪坐其间,吻了红尘”。不只是闻时,在所有人眼里,尘不到都是谪仙般的人物,所以他向来是入红尘而不入红尘的。当他有了惦记的雪人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红尘。只是造化弄人,他本写好了纸笺,说好要回去的——回去给他的雪人过生辰,怎奈松风明月三千里,天不许归期。他的红尘迟了整整千年之久。
      对于闻时来说,更是心如刀绞。他在生辰那一日备好了香茶,只等那个藏在心底许多年的人回来向他讨茶喝,最后等到的,却是那人的傀在错愕中枯化,却是那人在封印大阵漫天血雾下的一句:“闻时,别回头。”
      那个把闻时从尸山血海里捡回来的人,那个给了闻时来处的人,那个变着法儿的哄闻时开心给闻时安全感的人,那个不舍得让闻时孤零零的过生辰的人,那个在封印大阵里明知道自己可能不会入轮回的人,到了最后也是没舍得让雪人见到自己,怕他更难过更伤心,也怕他会心疼,会做出傻事。
      看到十二山灵行跪拜大礼,说出“吾承吾主之意镇守松云山境,祈盼千年,终得大开阵门.今以素衣长礼,迎故人归家”这句话时,我哭的稀里哗啦。
      松云山上的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祈盼着,千百年以后,能有故人归来。
      好在,他们都在。
      ——包包吖

      看的时候真的没有想到这篇文给我的后劲会这么这么大,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为我最喜欢的一本。
      尘不到和谢问是目前我觉得木家里最苦的一对了闻时为尘不到生剥灵相为护他周全,为他生取指骨,为了转世轮回的时候能跟尘不到早日相见,尘不到在身体枯朽的时候还要护闻时周全,为他布下洗灵阵,尘不到明明身为祖师爷,却承受了别人的天谴,一千年被封印着,还是在闻时生日那天“他写好了纸信,说好了要回去的。”这段我真的觉得超虐当时哭了一整天,边哭边想凭什么呢?张正初他凭什么他自己犯下的错让这么多人来承担?他绝对是我最恨的反派没有之一。那时候现在真的一想到祖师爷和小雪人就会心疼,想到就会哭,替他们不甘。如果没有张正初,张岱岳会是个慈善的长辈,会笑眯眯的看着后辈玩闹,小雪人和祖师爷不用分开一千年,小雪人不用生剥灵相,祖师爷也不用化为枯朽。我真的非常恨张正初。不过幸好良尘吉时最后的结局是圆满的,我真的觉得良尘吉时是对他们最好的祝福了。
      良尘吉时长长久久,永远热恋!也希望我会永远喜欢判官啦。松云山上的茶,不用再去等一千年,松云山上的雪也会一直陪着祖师爷。
      ——弥漫秋雾

      十二个巨大的高影从碎裂的屏障间出来,圈围在众人四周,像十二座高山。
      它们宽袍大袖,像山中鬼魅。
      自古以来,只有屈指可数的阵经过千百年的日月轮回,能养出阵灵,代表着布阵人的余念,作为忠仆守着这个地方。
      〖不是故人,不开阵门。〗
      闻时和尘不到哪一个不是故人。
      -等一切都尘埃落定,这世间如你所愿。-
      ——48024050

      我觉得木苏里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她笔下太多太多的神仙爱情和人情冷暖,最温柔的设定或许就是《判官》里的“笼”,是人们死后放不下的执念,情愫,愿望,爱恨离愁,原文里有提到这些死后的情感像“黑雾”一般笼罩,凡人只觉得肮脏可怕,觉得进了笼就是鬼打墙一般的白日见鬼,但她借尘不到的口,说“这些笼都是红尘”,判官清红尘除业障,让放不下执念的凡人实现最后的愿望,干干净净的进入轮回。笼其实很简单,或许是想再见一面的亲人,或许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又或者是生死契阔的爱情,或者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都是红尘。
      我们是凡人,凡人就会有欲,也会有执念,我无法想象木苏里是一个多么温柔的人,会将这看上去不干不净的东西写的那么温柔,那么动人,就像最让我动心的副本里,会给每一位乘客递雨伞的那位大姐,“没别的可怪,怪雨太大了,怪我不小心”,她的丈夫一直在等她归来,“我在等你吃饭”,还有闻时的“那天雨很大,谢谢你的伞”。这个故事真的太过于心酸,也太过于温柔,一度在我这里封神。
      不仅设定温柔,就连祖师爷和小徒弟的爱情也是温温柔柔,不加杂念。松云山顶上的日日夜夜,明月松风,陪伴着小徒弟慢慢长大,也见证俩人坚贞不渝的爱情。闻时可以生剥灵相落地为笼,也可以随手抛出一个傀骗过师傅后孤身博他一命,尘不到也可以在百八里血海蜿蜒中轻吻他的红尘,或是一人揽下怒气冲天的黑雾怨念只为保护徒弟。凡此种种,皆为爱慕。
      温柔而虐心的爱意绵长,和着松云山上的清风徐来,闯入心尖。
      欲念之间,是为温柔
      ——霖铃

      尘不到,也许因为他是判官,是半仙之躯,活了太久,送走了太多的人:他送走了原本的家人、家人的无数次转世,见证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他有了那一副春风化雨、波澜不惊的性格,对待任何人都是温柔的,尤其是小徒弟闻时,那几乎是纵容宠溺的。他替闻时担下了尘缘,在他生辰时为他准备礼物——那是由跟了他百年诵经千万遍的红色珠串、代表着二人之间惦念的青鸟翠羽、象征着二人最深牵绊的染了尘不到鲜血的傀线化成的祝福,能保佑闻时生生世世平安喜乐。但闻时生辰那天是他被封印的日子,他没能喝到松云山上烹好的茶。那份祝福却刚好撞上闻时生撕灵相不入轮回,于是便在轮回外开了一道门,不入六合,超脱生死,无声无形,是谓无相,代替了轮回,成了闻时十二次重返人间的方式。他以另一种方式,在某些瞬息间看到一道高瘦的影子,踽踽独行在漫漫长路间。就这样如当年在山上望着闻时远去一般,尘不到看了十二场轮回,整整一千年。
      正文的最后有一句话。“你其实和离开的人好好道过别,于某个长夜。”我想这是对生者的慰勉。世间总有遗憾,但总会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也许是你不知道不记得了而已。
      离开的人会成为风月,像尘不到将残留的尘缘化为青鸟,像闻时将其化作白梅,推开窗就能遇见。
      ——舟云

      我注意到好多不起眼的隐含深意的“细节”:比如谢问和闻时在沈家别墅“幽会”后,谢问手上的黑雾溢出侵蚀了楼梯扶手;比如尘不到饱含宠溺的诸如“没大没小”“大逆不道”“不上规矩”的话;再比如闻时的那句“那天雨很大,谢谢你的伞”。我从一个个细节里看见了闻时和尘不到间的深情,看见了松云山里出来的师徒五人长久相伴的厚谊,更看见了他们或沉静、或活泼、或冷漠的外表下,如出一辙的温柔内在。他们都是极柔软极善良的人,是这样的他们组成了故事,所以这样的故事才分外动人。
      “雪人”闻时别扭又可爱,“祖师爷”尘不到出尘而大爱,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我看着书,就好像在读某个见证了一切的人为他们写下的记录,就好像这些事真的曾发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他们此刻也在不知名的地方过着自己的生活,只是我们不曾亲见而已。
      从判官的祖师爷开始,每一位判官都尽职尽力,在自己有能力的所有年纪里不断重复寻笼、解笼、出笼的过程,也许有人被停下了脚步,却没有人退出。他们就这样带着一颗不染红尘的心在这条漫漫长路上走着,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不羡芳名,不寻终点,只求尽心。他们中也有败类,但这并不污染这份职业所承载的无边善意。
      他们温柔而美好,他们的故事平淡而和谐,他们的故事完满而深刻。
      美得让人心驰神往。
      “松者,山魂也,送暑迎寒。云者,众也,苍生如海”,一切都已经圆满,再没有可以缺憾的了。
      只是不舍得。
      ——不吃西红柿

      明明一千年前就互相喜欢,怎料俗事纷扰,致使一个忘却所有,一个封印千年。“因为无法久留,索性免了重逢。”找到闻时时,尘不到以帮他找灵相的名义陪伴在他身边,一边隐藏身份,一边又毫不收敛性格行为,情不自禁,欲盖弥彰。
      “红尘故人旧相识,重逢却不知。因为一个已经忘了,而另一个不说。”闻时恢复记忆后,却什么也没提起,大概是明白对方的处境,所以只是陪着他演,好像只要装作什么都没记起,他们就能一直保持这个状态。看得我上急又心疼,明明两个都是那么好的人,明明他们什么都没做错,却在连互相表露心意都不能做到。好在兜兜转转,他们还是在一起了,虽然过程苦了点。
      “俯身坠入凡尘烟火人间掬一捧”,对应原著“他跪坐其间,吻了红尘。”尘不到是闻时的来处,闻时是尘不到的红尘。他们天生一对,彼此救赎。
      “翻看前尘一字一句都作海誓山盟”他们从来向对方说过什么刻骨铭心的情话.也未曾向彼此许下至死不渝的誓言,我想,其实对尘不到和闻时来说。无需一言,他们一直在用行为诠释 “海誓山盟”。
      “雪人,我来接你回家。”
      “尘不到,冬至了。”
      前尘种种,往后岁月,共同见证“我一直爱你”。
      最喜欢木苏里笔下的结局,一切重归于好,几乎每一个人都觉得到他们应有的结局,拥有属于自己的归属。结局冬至师门共聚一桌,如同千年前在松云山上那般:庄冶、卜宁、钟思、闻时、尘不到、老毛、大召小召,所有人都还在。好在今生有幸,我们都在尘世间等到了一场相遇。尘埃落定后,岁月静好,得见故人。曾经的遗代皆在一一被弥补。像“闻时,别回头”终于变成“闻时,回头”;“怎奈松风明月三千里,天不许归期。”被尘不到将闻时从距松云山三千里的无相门中接回所和解;卜宁陪钟思游历人间,弥补他们错过的千年。
      “白云苍狗,往事如烟,倦鸟归巢,得偿所愿。”
      “好像桑田碧海,物是人非,这山间的青松流云却还是当年的那些。
      亘古恒常,从未变过。”
      此后,他们回首往事,不再是揭开伤艳的痛,因为往前看,以后的每一天,无论春夏秋冬,都是最美人间。
      ——燕院长楚斯坐一块唠嗑

      我非常喜欢松云山的往事。
      喜欢尘不到红衣惹眼眼神却清淡,喜欢闻时冷着脸却要做些小动作。喜欢师兄师弟笑笑闹闹,喜欢金翅大鹏被逗,喜欢大召小召逗王八。
      喜欢那热闹的,充斥人气的松云山。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下次我有难以释怀的情绪时,能记得替我消解留牵挂的人。
      记得他们的眉眼,记得他们也来过这人世间。
      ——做个人叭

      闻时以自己灵相为祭,也要留尘不到人间不散。
      我以自己为笼,留你再与我人间千年。哪怕种种轮回,灵相尽散。不记,不遇,不知,也不死不休。
      ——一嘿咻

      什么是判官。帮尘世间的人扫清孽障,帮他们放下执念,怨念,恨意,遗憾,让他们干干净净的来再了无牵挂的走。人活在世上,经历短短的一生,有放不下的,有舍不得的,有看不清的,都要靠判官,他们无挂无碍,可以说是没有感情,他们要渡人,见别人的恩怨情仇,爱恨纠葛,他们不能陷得太深,就像听故事,看话本的观众,我们只是旁观者,判官看多了悲欢离合,见过了撕心裂肺,把所有的情感都内敛于心。对闻时而言,知道谢问就是尘不到,他也在想,为什么不说?尘不到要走了,最后看一眼闻时,他看不到他的灵相,小雪人的灵相丢了,他放不下,他有牵挂,他舍不得。他们是判官,通判人间生死,引渡生灵入黄泉,了却尘间世,忘却前世愁。他们是判官,到了自己,却还是舍不得,忘不掉,谢问为闻时停留,也是因为他放心不下那个怕孤单,怕鬼,有什么事憋闷着,曾经被人骂恶鬼的小雪人。尘不到,尘世间的污尘沾不到,却为了小雪人沾染红尘世,再不能无挂无碍。闻时使他不老不死,不悲不伤的岁月有了时间可听闻。
      ——沈兰舟

      闻时和谢问,来处是尘缘,归处也是尘缘。
      来处尘缘,曾被闻时当作他的心魔,拿不起,放不下,日复一日的磨心磨神;尘不到这位半仙之人,明白自己有了尘缘,于时于景于天下苍生却接不得。
      归处尘缘,走过十二次无相门的闻时懂了,那不是心魔,那是他可以为之甘愿生剥骨肉、自损灵相、不惧死亡再走无相门的尘缘;谢问不愿再避,他接住了握紧了这段尘缘,天下苍生的尘缘尘不到接住化解了,单单一个闻时,谢问落尘亦无碍。
      ——是杳不是香

      二十五年如云烟,一朝云烟尽散。又见青岚入人间。故人寻无迹,应是旧相识。
      簌簌山风落霜雪,寒山霜雪悄融。松云月圆又一年。闻说仙客来,白梅满后山。
      大意(自己心里想写的):二十五年就像云烟一样,在某一天我又回到这世上来。初夏的第一缕微风吹过人间。我看见一个在记忆里找不到痕迹的人,但他大概是我过去认识的人。在高高的山上,山风吹落了树枝上的霜雪,它落在地上悄悄融化了。又是一年在松云山上看见满月。听说仙人来了,白梅开满了后山。
      来处
      身着鲜红罩衣、面上罩着古朴面具的仙客缓缓走进茶庄,平静无波的眸子轻扫一眼,又漫不经心地寻了个位置坐下。
      那堂上说书人重重一拍惊堂木,口里说的内容却让那仙客提壶倒茶的动作停顿少许:“要说那谢家小公子,纵是被家人赋予了上天馈赠的名字,却逃不过天生不详的命运哪。”日上三竿,仙客向外一望,又同来时一般缓行而出。
      克父克母,满门抄斩。字字惊心。他无奈地摇头失笑,面具下看不清表情,一时竟不知怎样评价这些后世人将他编成书的行为。
      他姓谢,单字问。问,上天之馈赠。当年那个芝兰玉树、意气风发的小公子遭此大灾,活生生把自己关在笼里,又亲手把美梦一寸寸破碎。无人知,判官祖师爷解的第一个笼,是他自己。
      也无人知,那些耳熟能详的东西,是那个站在红尘外的人亲自写出来的,感受到的。
      后来啊,再也没有谢家小公子谢问,只有那个尘外仙客尘不到了。
      他这次出松云山,是为化解一座城的怨气。
      尸横遍野、饿殍满地,不足描述。
      他轻轻垂眸,眼里似乎带了慈悲。宽袍大袖一展,常人所看不到的、弥漫在整座城的黑气缭绕在他苍白的指尖。
      忽然听到婴孩啼哭之声。
      尘不到一怔,闻声寻去,丝毫不嫌脏污,用手从尸堆下刨出一个睁着黑葡萄般的眼睛的小孩。
      兴许是一家人将这小孩挡在最底下才让他免受屠城之运。
      他身上挂着一枚长命锁,锁上有个“闻”字,许是家族姓氏。
      小孩抽抽喳噎地打了个哭嗝,用哭红的眼睛瞪着他。
      尘不到轻笑,将小孩轻轻抱起,又顺着来时路回去。
      “时者,所以记岁也。春夏秋冬和日月轮转,都在这个字里了。”
      “那,便就叫你闻时吧。”
      犹如兔耳的花朵冶丽地开放着,随着习习凉风微微颤动着。
      它的名字似乎昭示着方才来了谁,发生了什么——
      仙客来。
      ——盛意

      木木文笔是真的好,写山就能巍峨,写水就能清澈,写人就能看见一段颜色明暗的生活。看着松云山长风入林,涛声百里,仿佛山上的云雾仙气都在手机屏幕上溢出,看着我从未看过的人间绝境,接触着一群明亮而鲜活的温柔的人,透过字里行间看着别处的人生百态,天上人间。
      -初野

      我被这个世杂人闹的世界所控制,所束缚。我胆小,我懦弱,说个话都要思量三番,别人讽刺我,我都不敢反驳,或者说是懒得理,然后暗自小心翼翼的埋藏在心中,独自消化,独自难受。
      没有挣开脱离的英勇,也没有容纳沧海的气魄,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可我还要想对所有人说,愿你能被温柔以待。
      做一个温柔的人,像他们一样。
      或许他们在书本里的故事已经完结,但他们在属于他们那个世界里永恒的活着,他们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比时间都要漫长。
      ——。

      芸芸众生,红尘百态。他们是来自人间的仙客,也是归于人间红尘的人间客。
      祝,笔下故事不朽、人间长存。
      ——moon

      人与鬼,情与欲。
      最可怖的鬼怪怨魂其实最无助,最悲悯的仙者不得解脱。情是心底野草燎原,生而深沉;欲是人性基石,是生命原初的热诚。
      世上最纯粹又最可怕的,不过一个“欲”;
      但最美最壮烈的,却是人心所向、俯仰裴回的一个“情”字。
      可是芸芸众生、诸漏皆苦。人心来到尘世间滚一遭,少不得便染尽七情六欲,一不小心就落入了舍本逐末、南辕北辙的怪圈,怎能简单地以善恶□□界定人心。
      所以有判官入世,他们既是罪恶的裁决者,也是冤屈苦痛的抚慰者。
      为逝者抚恤,为生者值守。
      判官一脉,从不负满身清明,不负天下承平。
      木苏里的世界里,我看见了人心理想的光。
      ——一位透露姓名的不知名路人

      ……
      ——————————————————————————————————————————
      祝雪人和他的师父,年年岁岁,平安喜乐。
      也祝木苏里大大越来越好,未来圆满光明。
      -end-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判官后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