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02章 遥远山村 ...
-
凌翔出生在中国西南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有很蓝很蓝的天,那里有很白很白的云,那里有很高很高的山,那里有很清很清的水……
很多年以后,凌翔才明白,故乡的蓝天白云,故乡的青山绿水,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梦想。
当然,故乡有的不仅仅是这些……
那里还有贫瘠荒凉的土地,地势高,坡度大,土质差……
任随勤劳朴实的山里人撒下多少汗水也只会在秋天的时候报以微薄的收获,故乡的贫穷是没有到过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凌翔出生那年,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村东头沈家的小儿子沈铭竟然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学校,这在识字的人都能用十个手指头数清的村子里可是件天大的了不得的事。
村里人都说:“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沈家有福了,真是祖宗保佑啊……”
“哪里,哪里……”
沈家老俩口笑得合不拢嘴,虽然他们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更想象不出省城的模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儿子美好前程的憧憬。
他们知道,儿子出息了,以后就是吃皇粮的人了。
和接二连三的到沈家给自家适龄的女儿、妹妹、小姨子,小姑子等等等等一切有关系的年轻未婚女性提亲的职业的半职业的业余的媒人们相比,凌翔父母的目的要单纯很多,他们就想给儿子求个好名字,同时也沾粘沈铭的喜气和才气。
凌翔,凌空展翅,翱翔九天。
这个沈铭颇为得意的名字在凌翔上小学的那年被深深地怨念了很久,每次等他写完一个凌字的时候,左边的石头和右边的小花都快写完三遍名字了。
更不用说那个捂着嘴在讲台旁边偷笑的小家伙,沈历寒。
凌翔第一次见到沈历寒是在七岁那年。
那一年,离家七年的沈铭带着四岁的儿子沈历寒回到村子,只有父子两人,没人知道,沈历寒的妈妈是谁。
那一天,凌翔刚刚割完猪草回村,刚到村头就看见一个脏兮兮的小家伙蹲在自家门口,眼巴巴地望着他。
凌翔愣了一瞬,不知道这个城里来的小孩想干什么。
第一眼看到沈历寒的时候,凌翔就知道,他和山里这些孩子不一样,具体哪里不一样,他也说不上来,可他就是知道,他们不一样。
村里的其他孩子或许也有这样的感觉,沈历寒回来也算有些时日了,却很少有人跟他一起玩,凌翔每次经过村头,都会看见那个小小的身影在高高的门槛上翻来翻去,一个人玩得似乎也挺开心。
前几天他在砍柴时捡到一只受伤的小兔子,本想带回家养着,又怕被家里几个星期都没见着油星星的姐姐们当做夜饭的主菜给煮了,就在回家的路上顺手送给了目不转睛盯着小兔子看的沈历寒。
小家伙很开心,细声细气地跟他说了声“谢谢”,细细长长的眼睛也笑得弯了起来,就像弯弯的月牙儿,可爱极了。
凌翔当时有种错觉,眼前分明就是一只可爱的大兔子抱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他笑着摸摸大兔子的脑袋,也跟着笑了起来。
沈历寒就这么一直看着凌翔,既不说话,也没有任何动作。
受不了他可怜巴巴的眼神,凌翔背着猪草走了过去,可是还没等他走近,沈历寒就忽地站了起来,转身跑进屋去,把莫名其妙的凌翔晾在门口。
凌翔正在纳闷,沈历寒很快又从屋里出来了,怀里抱着那天他送给他的小兔子。
“兔兔的伤好了,是爸爸治好的……”
沈历寒伸出双臂,把小兔子递给凌翔,一双不算很大但异常明亮的眼睛不停地眨巴着,里面写着明显的不舍。
“你这是做什么,我不是把兔子送给你了吗?”
凌翔愣在原地,更加不明白沈历寒的意思,小兔子是他送给他的,他还给他做什么。
“凌翔哥哥,我们送兔兔回家吧,它会想妈妈的……”
沈历寒的回答明显超出了凌翔的思考范围,他认真地想了想,把沈历寒的双手推回去,循循善诱道,“哥哥也不知道兔兔的妈妈在哪里啊,怎么送它回去呢?如果兔兔一个人回去,它还那么小,肯定找不到吃的,会饿肚子的……”
“那怎么办呢?”听说兔兔会饿肚肚,沈历寒的小眉头立即皱了起来,有些不知所措。
“你还是把小兔兔养着吧,说不定它妈妈那天就来找它了。”
凌翔顺口掰了一个根本不可能的理由,沈历寒却是信以为真,认真地道:“爸爸也是这么跟我说的,他说妈妈以后一定会来看我的,兔兔的妈妈肯定也会来看它的……”
从此,这只祖籍不知何方的小野兔就在沈家生了根,安了家,直至寿终正寝,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春节过后,沈家父子仍是留在家里,没有离去的意思,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
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沈铭肯定是在工作上犯了错误,在城里呆不下去,所以才回来的,也有人说他肯定是被老婆甩了,要不怎么回家过年这么大的事也不带人回来看看呢……
面对人们的众说纷纭,沈铭从不解释,只是埋头做着一些谁也看不懂的事。时日长了,人们也就懒得说了,热闹看得是别人的,日子过得才是自己的。
和父亲的沉默相比,沈历寒的日子要过得滋润许多,有了村里的孩子王凌翔带着,他渐渐开始融入这个曾让他觉得陌生的山村,也能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嬉戏、玩耍了。
到了夏收的时候,村里人才知道沈铭究竟在干什么。
在他一趟趟地跑镇里,跑县里,求爹爹,告奶奶地要到一笔款子后,村里停办了三年的小学校终于要复课了。
在这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要把孩子们召集起来上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山里人曾经唯一的骄傲也灰头土脸地回家以后。
沈铭是个极有耐心,也极有韧性的人,他走村串巷,挨家挨户地拉村里的孩子入学,甚至跑到县里,把跟着亲戚学做买卖的孩子也拉回来上学,并且拍着胸脯保证垫学费。
在沈铭的努力之下,十里八村适龄的、超龄的孩子一个不落地坐在了这间由原来的庙宇改建成的教室里。
教室不大,只有三十平米左右,孩子也不多,总共也才二十来个,班次却不少,一到六年级都有。
因为只有沈铭一个老师,所以他只能把这些年龄高低不一,基础参差不齐的孩子分成几拨,这拨听课的时候,那拨就做功课,大家伙轮流着来,然后大的要教小的,有基础的要教没基础的。
刚满五岁的沈历寒是班里最小的学生,却也是基础最好的一个。
于是一大群孩子围着一个小不点问这问那就成了这个复式班最司空见惯的场景。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内容交叉在一起讲其实并不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吸收,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说沈历寒。
天资聪颖的他在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可惜初中必须要到镇上去念,沈铭说什么也不放心让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儿子一个人去二十多里以外的镇上念书,所以沈历寒只得一边自学初中的课程,一边继续着他小老师的工作,不过这回他的“学生”里终于有比他更小的了。
两年以后,已经将初中课程自学了大半的沈历寒终于跟着沈铭班上第一批考上初中的两个学生一起去了镇上的中学,凌翔便是那两个学生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