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 ...
-
就这样一行人得到复课的消息后,带着喜悦的心情返程了。当然其实开心的只有二哥三哥和成宽,其实陈易姝并没有什么感觉,毕竟她并不想上学,而且她也不在这上学,不是她的复课通知。大哥因为早就毕业在自家医馆帮忙工作了,这件事也与他没多大关系,就只是弟弟们要去上学不用他在操心,好处就这么点。
回去的路上他们都在讨论其他的学校估计之后都会陆陆续续的开学,要陈易姝做好准备。还有就是刚才刘老师的话,都在猜他们开学后会有什么事情宣布。就这样一路聊着天,慢慢的朝回赶路。一路上嘻嘻哈哈的没有了来时的疲惫感。
回到朝天门的时候太阳开始落山了,没有再去成宽家,和成宽告别后,就去买回家的船票。买吃了点东西就上船回家。
到家还不算晚,不过家里人没想到他们一天就回来了,已经吃过晚饭。陈父陈母赶紧让厨房给他们煮了碗面。仔细的问了大哥今日看病的情况。大哥吧奥瓷的话和单独给陈易姝检查的事情都说了。这引起了陈父的好奇,就来问陈易奥瓷给她做了什么检查。
陈易姝想估计这时候的中医也不了解西方的医疗检查仪器,于是先描述了一下奥瓷给她按头的事又说道他当时用的仪器“他给我带上了个铁圈子在头上,之后就感觉这个铁圈子热热的,然后问了我一些问题,之后他就出去找大哥了”。
“就这样,那他做病症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陈父有些不相信的问。
“这,我也不知道”陈易姝只能摇头。
一边的陈母看见赶紧陈父没完没了的问心疼女儿在外奔波了一天“哎呀女儿出去这奔波了一天,你让她歇歇吃顿饭了,你再来问嘛”。
陈父只好停止不问了但是还是不服气的说“嘿,我怎么感觉这洋人也不靠谱呀”。
陈母拉着陈父做到旁边去说道“是有点,最后还不是没能让姝姝的记忆恢复嘛,医术也一般般,都是靠什么仪器治病,不像我们老祖宗教的,就靠望门问切就能知晓病情。”陈母知道陈父心里不服气,不舒服便安慰他。
也是之前女儿病了自己着急,慌了手脚怀疑起自己丈夫的医术,如今看来女儿的病除了失忆以外,人是正常健康的,失忆也算不上什么病了。既然中医西医都束手无策,就不想在折腾了。
哼,我下次有空一定去见识见识那洋人的医术,看看是我们中医厉害还是他们西医厉害”陈父不解气的下决心道。
吃过晚饭,本来想回房休息的兄妹几个被陈父叫住“前段时间不是说我们要去你汪伯父吗?因为你们小妹的病一直耽误着,过几日你们又要复课了,明天得了空就去一趟吧。你汪伯父从北平回来这么久我们都没去拜访实在是失礼”。
然后又吩咐陈母去准备些礼品,在备上些汪正明喜欢的糕点带上给带上。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饭后,陈母和青禾就把准备好的礼品和汪正明喜欢的糕点拿出来让他们一起带上出发,一家子人浩浩荡荡的坐上马车出发。
陈易姝昨夜听三哥说汪伯父是陈父的同窗好友,当年可是隔壁镇上的有名秀才,现如今在北平当官,今年应该是回乡探亲。他和陈父的关系很不错,一是因为两人是同窗,二是汪伯父常年不在家中,家里人生病常常都是陈父上门去瞧病。情谊自然是要好上一些。原本汪伯父回乡是就请陈父去叙旧的,却因为陈易姝的病耽误了,导致汪伯父回来一个多月了陈家都没动静。
在马车上颠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陈易姝很是难受,这比做船还要晕,带着晕乎乎的脑袋被青禾扶进汪家的。
进去后陈父就向人要了杯水,拿出药来让陈易姝服下。不一会听说他们一家来了的汪正明就出来迎接他们了。
一见面就和陈父相互寒暄起来“志恒呀,几年不见你还是老样子呀。一点也没变老”
“那里还没变老,我这几个孩子都这么大了,我还没老不成老妖怪了,易蜀,易清,易能,易姝,快来拜见你汪伯父”陈父对他们招招手。
四兄妹赶紧在陈父身后站好,齐身向汪伯父问好。
“孩子们好,这长得真快,上次见你们好像是快七年的事了,那时候易姝还是个扎着小辫要糖吃的小姑娘,如今都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汪正明感叹道。
陈易姝听见他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有尴尬的笑笑回应着他们。
“你家秋琪没有和你一起回来吗?”陈父问汪正明的儿子。
“没有,之前本是要和我一起回来的,结果不是巴黎和会的事闹得沸沸扬扬的在,他就和他同学去参加游行去了,就没有和我们一起回来”。
“哎,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爱折腾,国家大事那是他们能决定的,我家老二还不是之前还闹着要去北平,结果把她妹妹折腾病了这才这么久才上门来拜访”陈父吐槽着自己儿子,又解释了晚来的原因。
汪真明招呼他们坐下,有吩咐佣人去泡茶,做午饭,最后坐下道“哟,易姝病了严重吗?”
“之前是有点,现在好得差不多了,这不我就让她和我们一起来了”。
“还是身体重要,你折腾孩子做什么,应该让她多在家休养休养嘛”。
“没那么严重,我这不是想着你家秋琪在北大读书,把孩子们都带过来让他讲讲北平的大学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开开眼界张张见识,不过可惜了秋琪没回来。”
“你想让孩子们去北平上大学?你舍得?”汪正明喝了口茶问。
“怎么舍不得,你也知道我这人不是读书的料,但我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多读书明智嘛,也弥补我多年的遗憾。”
听到这个汪正明想了想,然后起身拉着陈父小声的讲“志恒说到这个上大学的事,我倒是有个主意,志恒就不知你舍不舍得了。”
陈父急忙着起身带着疑问“有何不舍,只是正明你是有何建议?”
还没等陈易姝他们听清两个人就拉着出来大厅,不知道是什么建议,汪正明还神神秘秘的不让他们听。
看着两大人都出去了屋里也不在拘谨,陈易姝喝着茶,吃着点心,听着哥哥们,讨论关于上大学的那些事。大哥是早就没读书了,自然是要留在父母身边的,二哥一直都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更别说是他一直想去的北平。很是期待的和三哥讨论北平的大学,那所更好,更好考。三哥就比较淡定了,对于上大学这件事好像没什么主意。至于陈易姝,她是完全没有想法的,毕竟大学毕业证刚拿完,就穿越到这里的彭溪,是最悲哀不过的,她不想在经历过一次高考,她只想好好活着,好好的回去。
过了一会陈父就和汪正明一起回来了,陈父脸上是说不出喜悦,看了眼他们欲言又止。汪正明显得就很正常带着笑意,告诉他们饭好了可以开席了。
吃完饭,大哥陪着陈父和汪正明继续叙旧,还顺便给汪正明看诊,在发现汪正明身体上有点毛病后陈父开了些方子嘱咐他按时吃药治疗,又让大哥明日把药给汪正明送来,然后给汪家的几个长辈都请了平安脉。
他们几个孩子则是和母亲一起去拜访汪家几位年长的长辈。还得了不少见面礼。
到了半下午。陈家谢绝了汪正明留他们吃晚饭,执意要早点回家。并约定等汪正明忙完在重庆的工作就来陈家拜访。
一家人急急忙忙回家,父亲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二哥在路上也曾忍不住问陈父,“爹,汪伯父给你说了什么,你这么开心?”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就是他们几个上大学的事,但是具体的却一点口风也不愿意透露。陈父带着笑意看着儿子,就是不说话,留下二哥一人干着急。
陈易姝也被他们感染,越来越好奇,到底是什么事让陈父这么高兴。
回到家中陈父依旧守口如瓶,吃完饭后,把他们几个叫到一起,吩咐二哥,三哥最近只能在家复习功课,没什么事不能出门,并让大哥每天监督他们然后抽查功课。而陈易姝则要跟着哥哥们一起学习,但是不用抽查功课。
第二天在大哥给汪正明送完药回来,顺便给他们带了几本书回来,里面竟然还有外语书。大哥还吩咐都要好好看看,那本外语书竟然还是法语,是教人如何学习法语的。
三个人面面相觑不太懂陈父让他们学法语是什么意思,想去问,但是看陈父的样子也不愿意说,本来想着让陈母去探探陈父的口风,但是去探了后陈母也对这件事闭口不谈。感觉事情变得越来越神秘了。
几个人也没了办法,只能拿着书摸不着头脑的瞎看。其实只有陈易姝一个人瞎看。二哥虽然不懂陈父的做法,但是也能猜到是关于他能否去北平上大学的事,所以这件事上格外听话的复习功课。三哥就更不用说了,一直很用功而且也没有问过陈父为什么,没有任何不满。
就在陈易姝偷懒的学习了一天后,傍晚有人送来消息陈易姝就读的女子学堂要于3日后复课了。
得到消息的陈易姝格外平静,没办法的事,她是注定逃不出校园的人。她现在这个年纪也就只有学习这件事能做。在家也是被监督着学,在学校也是要学,都是学无所谓的。总比这个年代被逼着卖了嫁人的那些穷苦女儿幸福多了。
三天后带着空空的脑子,被三哥和大哥送到了镇上的女子学堂,并向学校的老师说明了陈易姝的特殊情况,让老师们多多关照她。
果然鉴于陈易姝的特殊情况,学堂的老师都比较重视。安排了和陈易姝要好的同学给予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并告知了她们具体情况。就这样在哥哥和老师同学的关怀下陈易姝的生活和学习被安排的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