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兄妹 ...

  •   元平三年是裴融为郗紹守寡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媒婆周娘子还是对她下手了。

      周娘子是清平乡第一名嘴,三年前田婆家的大黄狗要配种,都是委托的周娘子。

      田婆是裴融的邻居,裴融便想,或许自己正是在当初周娘子来邻家给大黄狗配种时被盯上的。

      郗紹的母亲郑氏被周娘子说动,特意来劝裴融。

      “阿融,郗紹也去了三年了,按照佛经里讲的生死轮回,郗紹已经投胎去往生了,你也别惦记他,妨碍他投胎过好日子了。”

      郗紹没了以后,郑氏开始信佛。

      裴融读过圣贤书,在她看来,什么佛门道义都是当政者用来统治人心的说头。郑氏这般虔诚的对待佛祖,照样一日日的衰老憔悴。

      “娘,郗紹才去了三年,你都没忘了他,我怎么能这么快忘了他呢。”

      “郗紹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叫我怎么忘了他?他又不是你身上的肉,你和他做了不到半个月的夫妻,忘了他很容易的。”

      “我不去。”

      “裴融,你还敬不敬我这个做婆婆的了?”

      裴融说:“不敢。”

      郑氏又劝:“好歹去见见嘛...万一看中了呢?”

      “若有看中的,我还会为你儿子守三年寡?”

      “你...”

      裴融怕郑氏真生气了,立马抱住她的胳膊,声音娇软道:“你是郗紹的嬢嬢,我把你当亲母亲的,你给公公守了几十年寡,我才给郗紹守了几年呀。我还不寂寞呢,等我寂寞了,自然就找人再嫁了。”

      郑氏被裴融拿捏得死死的。

      三年前郗紹撰文抨击新帝,被下令处死,郗家人尽被发配至清平乡。

      过了半年,新帝诞下太子,大赦天下,郗家其他人都离开了清平乡,去过好日子了。郑氏要裴融也快回邺城裴家去过她的好日子,但裴融不肯。

      她自己要赖在这,谁还能赶走她呢。婆媳二人三餐一宿都在一块儿,也从起初的彼此看不顺眼变成了相依为命。

      郑氏叹一口气,唏嘘道:“家里总得有个年轻男人干活吧,这几年我腿脚还利索,你不觉得麻烦,再过几年呢?”

      “不要去。”

      裴融坚定意志,说什么都不愿去的。可她耐不住郑氏天天在她耳旁唠叨,最后只得打发她道:“我就去见一面,若我看不上,你往后可别再提这事了。”

      周娘子见裴融答应了,高兴得恨不得立马发布告,告诉整个清平乡说自己撼动了郗家的妇人。

      委托周娘子的男方是清平县令手下的一个主簿,名刘梵,二十有三,未有婚史。

      年初时裴融陪着郑氏去东山拜佛,刘梵对裴融一见钟情。得知裴融是郗公遗孀,刘梵自觉配不上裴融,便花了半年时间考取功名,求得一官半职,才敢找人去裴融面前提亲。

      周娘子约他们在画舫见面,她陪着裴融,一路说了许多刘梵的好话。

      裴融来见刘梵,是为了应付郑氏,会面时,她存心刁难刘梵。

      “你官居几品?”

      刘梵说不上话来。

      裴融又问:“你家老爷官居几品?”

      刘梵依然说不上话。

      裴融的亡夫郗紹生前是朝廷的谏议大夫,是长安名士,区区清平县令之职,裴融哪会看在眼里,就更不论他一个县令主簿了。

      刘梵官职虽小,可他志气高。

      他不卑不亢对裴融道:“陛下下令让县令大人协助裴公在清平乡修建佛寺,大人命我招待裴公,我一定会在裴公面前好好表现,得裴公赏识的。”

      周娘子给刘梵使了个眼色,刘梵没看见。

      裴融听罢,只是淡淡道:“是吗?可我并不在乎你的官职大小,前程如何。你个头太矮,我只喜欢比我高的男子。”

      刘梵怔讶,愣了起来。

      官职低可以升迁,身形胖可以减重,可个头矮却没法再长高。

      裴融对周娘子道:“清平乡的寡妇也不止我一个,你就放过我吧。我还要回去陪母亲用膳,不奉陪二位了。”

      寻常人做出这举动,会让人觉得无礼,可若是裴融,责令人觉得她应当如此。

      望着她冷冰冰的背影,刘梵道:“也许是我痴心妄想了。”

      周娘子气得朝他单薄的背上重重拍下去:“谁让你瞎显摆的。”

      “我...我显摆什么了?”

      “你知道她是郗公遗孀,但你知道她姓什么吗?”

      “裴...姓裴。”

      “你知道是哪个裴吗?”

      “不知。”

      “邺城裴氏!”

      “等等...邺城裴氏,岂不正是要来主持修佛寺那位裴大人的裴氏?”

      周娘子见着刘梵是真的不知清平乡外事,解释给他:“你口中那位裴公,是她亲哥哥...三年前郗公撰文抨击圣上,而裴公却正是圣上亲信。妹妹被流放到穷乡僻壤,哥哥在长安享受荣华富贵,从前郗家是罪人,不来接她情有可原,可大赦以后,也不见裴家人管她的。你说说,这兄妹关系能好吗?”

      刘梵这才知道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自己扇自己两个耳光,问:“那我要怎么补救?”

      “哎。”周娘子叹气,“她是邺城裴氏的千金,她的丈夫是长安第一名士,你让她如何放低眼,青睐你呢。天下好姑娘一大把,你也不要肖想你不该想的人了。”

      “可她总不能为郗公守寡一世。”

      周娘子道:“你等得了就等吧,反正她都等了三年,还是没能放下她亡夫。”

      刘梵在裴融那里失的利,决心要在事业上讨回来。他花了半月探听来裴公喜好,得知他好酒与色,便特意去郡守寻来最贵的酒,又挑了清平乡最漂亮的姑娘调教一番。

      裴兖抵达清平乡时是个微风和煦的天。

      新帝登基没多久,为稳民心,官员出行一切从简。裴兖此行只带了几名工匠,就连跟班仆侍都没随行。

      刘梵在东山脚下接他,他远远地瞧见一行人,为首之人身姿不正地骑一匹白马,他一路缓行,只顾观赏两岸山色。

      刘梵暗暗感慨,果然是长安来的人,隔着半里地都能感受到他的风度。那人只要出现在你视线里,就能让你移不开眼。

      刘梵微怔时,裴兖已经行到了他面前。

      他在马背上懒洋洋地问:“可是刘道林留主簿?”

      “正是。”

      刘梵朝他作揖,还想说自己精心准备的腹稿,裴兖打断他:“先去驿馆吧,要下雨了。”

      刘梵抬头望一眼天,碧天白云的,完全没下雨的迹象。

      但他不敢质疑裴兖,便也调转马头,跟在裴兖身侧。果不然,才翻过山头,云层聚骤,渐渐变成乌青之色。

      刘梵惊讶道:“大人怎么预料到要下雨的!”

      “猜的。”眼看天边浓云滚起,一场雨将至,裴兖仍是慢悠悠地骑着马,“我每次出远门必缝雨天。”

      说罢,裴兖执起马鞭朝马屁股使劲一鞭,马蹄快奔了起来,他回头对刘梵道:“愣在那等着淋雨吗?”

      刘梵立马快马加鞭跟了上去。

      到了驿馆,刘梵安顿好裴兖和工匠们,最后留在裴兖屋中,将他调教好的婢女献给裴兖。

      裴兖轻抬眼皮,“就这?”

      就这已经是他们清平乡最漂亮的姑娘了。

      “裴大人,清平乡地处偏关,比不得江南水土温软,长安大气磅礴,朝朝霞霞已是清平乡最有姿容的女子了。”

      “这等薄柳之姿也敢称乡花,罢了,陛下命我来修建佛寺,我亦当清心禁欲,敬守佛门,还是把你们的乡花送回去吧。”

      “那酒呢?”

      “酒我便收下了。”

      刘梵松了口气,裴兖收下酒,自己的功夫没白费。

      他不便再打扰裴兖,直接告退。

      回程时他一路想着裴兖,不觉脑袋撞了门框。这位裴大人是不太容易让人忽视他的存在,旧时邺城裴氏的嫡子,今是陛下跟前的大红人,权势富贵里浸润的世家公子,风流无边。

      刘梵以往没见过这样的人,他知道自己以后也大抵不会再见到这样的人了。

      清平乡是个小地方,没出过什么大人物,往来富贵名流也并不少,刘梵目睹过许多风流名士,他们各有风华,可没人似裴兖这般能叫他只用一面就彻底铭记的。

      隔日一早裴融陪着郑氏去东山,到了东山碰到官兵,才晓得修寺工程已经开始,施工时,平民百姓禁止靠近东山。郑氏只得在山脚下拜一拜佛,婆媳二人打道回府。

      裴融道:“这些官兵还真是蛮横。”

      郑氏说:“各司其职,人家也是尽忠职守。”

      到了市集上,郑氏碰到平日一起奉佛的老姐妹,便受人家邀请上门去唠嗑了。裴融听不得吵,就自己回了家。

      她和郑氏住在一个杂院里,门口挂着一个歪斜的木牌匾,木质有些腐烂,木牌匾上用新漆写着一个“郗”字。

      郗紹是世人眼中的逆贼,清平乡的乡绅都不敢靠近她们的宅子,此时门口停着一顶轿子,裴融不必多想也知道来者是谁。

      裴兖昨天到清平乡,街坊邻里都传遍了。

      几个小姑娘躲在草垛后,偷偷望着这位长安来的郎君。裴融把她们一一揪出来,问:“要进门坐坐么?”

      她好心邀请,小姑娘们避她如瘟神,头摇的似拨浪鼓,只差发不出锒铛声了。

      “不,不了。”

      “那还留我家门口做什么?”

      小姑娘们撒腿就跑。

      豆蔻年华的小姑娘面皮薄,都两句就红脸,裴融看着她们一哄而散的背影,像被赶的鸭子似的,觉得可爱极了,不禁笑出来。

      “逗小姑娘这么有趣?”

      身后传来一个漫不经心的声音,她及时收敛笑意,换上冷敛的神色,回头道:“关你何事?”

      裴兖习惯性地伸手掐她脸颊,只掐到一层薄薄的皮,他负气地收回手,道:“本就丑,瘦了以后更是一脸刻薄。”

      裴融闻言也不生气,她是在这位兄长大人的数落之下长大的,从小到大没从他嘴里听到过一句好话。她做出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来,问他:“陛下命你主持修建佛寺,你不应去东山待着?”

      “过几日去。你也知道多少双眼睛注视着我呢,我就算装模作样,也要来看你一眼,免得落个六亲不认的罪名。”

      “你会在乎别人的骂名吗...”裴融喃喃,说罢又觉自己在他面前气势弱了几分,于是又强硬地挺腰仰首望向他:“好了,你也来见过我了。可看清楚了?我活得好好的,你可以走了吧。”

      “臭脾气不知跟了谁。”他数落一句,片刻却又莞尔道:“也罢,爹娘走得早,是我没教好你,怪为兄的。”

      裴融耐性不足,赶他道:“你滚不滚?”

      “清平乡巴掌大点儿地,你让我怎么滚?开门,迎我进屋。”

      裴融定定看向他:“这里是郗家,我给你开门,你有脸进门么?”

      “当年是郗紹自己忤逆圣上,我不过奉令行事,不杀他,就该我被革职了,你舍得?”

      三年前贺氏夺权,国号由秦改做魏,裴兖得新帝赏识,年纪轻轻便任郎中令一职。而郗紹性本自然,不愿入仕,听人说谏议大夫是能弹劾帝王的,才想方设法谋了这职位。

      谁料他上任第一件事,便是弹劾新帝为乱臣贼子,裴兖身为他的长官,亲自送毒酒给郗紹。

      郗紹一死,裴兖更是坐稳郎中令之位,纵他平日行事嚣张,朝中多有人弹劾他,都未能动摇他的位置。

      “我巴不得你早死,只可惜,你的十条命都不敌郗紹一条命贵重。”

      有人之死重于泰山,郗紹便是这一类人,至今仍有一帮文人志士奉郗紹为偶像,撰文歌颂他不畏强权。

      与蔑视权贵成对比的,则是裴兖这一类人。士大夫们闲来无趣,清谈之余总要拿裴兖来数落两句,斥他有辱裴氏门楣。

      邺城裴氏,自燕末以来一直是清廉正直象征,秦灭燕后,裴氏也不曾向强权妥协,怎料到了贺氏夺权时,裴兖枉顾祖上教诲,甘做贺氏走狗。

      郗紹刚死那一年,抨击数落裴兖的文章和悼念歌颂郗紹的文章同样多。后来随着清谈之风的衰落,裴兖耳根子才渐渐清净下来。

      他倚着郗家大门,由上而下睥睨着裴融,“郗紹的确是个有种的人物,可他对着你硬的起来吗?”

      裴融被他一句话气得浑身发抖,以前学的那些礼数规矩都抛诸脑后,她端起门前洗衣的污水,朝裴兖泼去:“你有多远滚多远吧!再让我见到你,我会杀了你的。”

      “用什么杀我?”他眉头挑起,混蛋地冲着裴融笑,目光意有所指地落在裴融起伏的胸线上。

      手中还有半桶污水,裴融毫不留情面朝他那张可恶的脸上泼去。

      裴融不想走,但湿衣服湿脸的,叫乡邻看到太丢脸。他掏出方巾擦了把脸,露出英俊逼人的眉目,冲裴融邪笑道:“好妹妹,咱们来日方长。”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兄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