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6 ...

  •   姊家祖坟冒青烟

      再两日便是中秋,俞氏之丧刚逾二七,和尚、道士日日打醮发忏不止。三奶奶陈氏为着走月亮的事愁了数天拿不定主意。

      文鹤屋里人多,正经妻妾便有五个,加上各屋通房、收用过的丫头,乌泱泱一院子妖姬美妾,成日介莺谗燕妒,跟她们说个甚么到了都能绕回哪屋里的谁谁又怎么怎么着了,缠得陈氏脑壳子疼。

      那几个不中用,主意还得自己拿。陈氏思来想去这一趟推不得。夫君几十年同大爷掐尖要强,这回顺着大爷又能怎的?他一人窝在南都天不收地不管,自己陷在这牢坑里,得罪了主母日子还怎么过?

      老话说,“宁受翁责,勿失姑欢。”几辈子女人的教训了。

      陈氏拿定主意又去问四奶奶沈氏。

      四房是宋宅少有的清净地界,家里那些此消彼长是自来不掺和的。沈氏照例不愿出头,便要推辞。四爷文泽书房里听见反劝妻子:“去罢,带上蕴儿一道去。长嫂心里说不出的苦,二房、六房是不敢去的,你也不去,长嫂孤家寡人岂不难受?”

      沈氏一偏头:“三姐姐一屋子人都去,哪里孤寡了?”

      文泽没说话,笑着摇摇头。

      沈氏仍有顾虑:“家里大丧,到处雪洞洞的,这时候一家子穿红着绿的走月亮,成甚么样子?家主能不怪么!”

      “正是为此,你才要去。”文泽一笑,“大哥是不肯动气的。只是丧中行此毕竟荒唐,若只大房同几个不要紧的去,多少显得主母不知分寸;我与三哥却同大哥隔了一层,三、四房的事大哥不好细管。如今你与三嫂都去,人愈多,‘法不责众’便好办了。”

      哪里是“法不责众”,分明是“法不上文泽”。老太爷在时文泽便是家里的“凤凰”,宋家谁人不晓。夫君一篇冷语策对将自己面子也卖出去,为的却是护长嫂周全,沈氏暗自钦佩。

      “好好好,听玠郎的,我去!”

      沈氏边笑,不端不正给文泽作个揖。文泽登时微红了脸,咳嗽两声抱怨道:“夫人也拿这话取笑在下。”沈氏笑着给他捶两下,揭过话头不提。

      那头孙氏和顾氏也在商量,却着实犯难。从没见过家里停着灵却要出门赏月的。论理,家中人连大门都不能出,更何谈走月亮。然而话出自主母,不去岂不显得拿大?

      孙氏心实,向顾氏愁道:“你还罢了,家里这阵子都是你管着,也着实不得空。我不过应个名,分明堂客应酬不用我,我推忙不去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顾氏低头思忖一阵,沉着面孔道:“姐姐面前奴不敢编谎。说到底,大姐姐这事行得不妥当。家中白事,人皆持礼尽哀,虽是同辈不必着孝,亦应顾念妯娌之情,如何能够出门游乐?便说大哥哥不介意,给各家太太瞧着像甚么?”

      孙氏睁眼瞧顾氏一回,“你是真不知道?”

      顾氏立刻红了脸别过头去,“我知道甚么,不该我知道的我一概不知。”

      孙氏无语,半晌叹口气。顾氏坐直些又道:“姐姐也不必忧心,姐姐不好去,萱儿是不妨的。我听四姐姐要带蕴儿去,两个丫头也有个伴,大姐姐想也不会太怨姐姐了。”

      孙氏惊喜,这主意倒有理,也不算驳主母面子,大礼上也还过得去。正想着,一旁顾氏叹气道:

      “可惜我只是寒儿,他一个男孩儿,不好教他去的。”

      孙氏心道:七八岁的孩子哪来这些忌讳?却知顾氏多少同旁人不大一样,咽下不提了。

      到十五正日,宋府白日照旧白涔涔凄惨惨,只闻锣鼓、木鱼。待入夜,家里东角门却悄悄开了,先是几个总角的丫鬟小厮提着绛纱灯,再是一队女眷簪金戴银、着绣衣锦地潜出来,周氏长子宋参商陪同,一行人慢慢跨桥渡水地往玄妙观去了。

      一队女眷除去三、四房两位奶奶、几位小姐、二房小姐萱儿、参商的少奶奶肖氏,还有三房一众妖姬美妾。那群姬妾一个个面匀得白腻,额上贴着花钿、飞金,唇上胭脂擦得香甜,头上虚拢拢梳着神仙似的鬟儿,身上一色白绫披风、各色比甲,下头是遍地金马面,一路有说有笑,你推我一下,我掐你一把,一会朝东看看月亮,一会往西瞧瞧花灯,好不热闹。

      宋参商捏着一把汗命小厮将女眷紧紧围在里头,几位小姐被嬷嬷抱着一步不许下来走动,生怕有甚么差池。饶是这般,一群人已是惹眼,所到处行人纷纷让路、莫敢仰视,诸人走后立即围聚成团议论猜测。

      四奶奶沈氏边走,抿着嘴儿笑:“真是现了眼了。”

      三奶奶陈氏没好气儿:“可不是,看那群贼小肉儿,甚么张致!我不好说出来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才从花船上下来的。”

      沈氏拿袖子掩着嘴:“这话姐姐好说我们不好说。可不就是?咱们三爷一向的风雅,眼力是从不错的,哪一个不是观音似的?”

      陈氏白沈氏一眼,“送给你家四爷要不要?银子都不要你的,白给!”

      沈氏不接话,抿着嘴儿笑。

      又过一座桥,陈氏叹气,“你说这算甚么,拉我们走月亮,人家自己一乘轿子倒先去了。说甚么,‘收拾好房子等着你们’,用着奶奶她收拾?”

      沈氏听完想一回,一会儿“噗嗤”一笑:“咱们草莽寒门的穷丫头活该抛头露面,人家祖上两位先人太庙里供着,那祖坟头子上咕嘟嘟冒着青烟,比庙里的大香炉子还厉害,咱们哪一样能和人家比!”

      陈氏笑得弯腰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指着沈氏,“小油嘴儿,一会儿我一字不落告诉她,看你怎么着!”

      沈氏撇嘴,“当面我也是这话,腿都走断了还不许人抱怨两句?”

      两人一面笑,走了不下七八座桥,已在玄妙观门首。街上各色纱灯、宫灯、走马灯不一而足,整条观前街被照得亮如白昼。许多女子相携游赏,有的衣着富丽些,有的寒素些,有金的簪金、没金的簪花,打扮得皆是用心,这一群猜灯谜,那一群观花灯,言笑晏晏仿若仙宫娇娃。

      宋家一行人穿过玄妙观门首,到宫巷岔口一径转去,绕在街口一家五间宽的二层铺面背后,打小门上了楼。宋家产业不少,这家临街楼院是太爷在时买下的。前面五间二层,后头还带两层院子,平日做些买卖。如今将伙计一概放了假,收拾干净备下酒肴供奶奶们歇脚。

      参商不好上去,将人送到后留下小厮在门首吃点心、听着楼上动静,自己转入后院一间小东厢里候着。

      一行人咯咯咚咚上楼,周氏早在楼梯口候着,含笑拉了两个妯娌进屋,口中问道:“过了多少座桥?可有十来座?听人说咱家到这儿,绕着些儿走不下二十座呢。”说着又吩咐小丫头拿泥壶来重新煎茶吃。

      陈氏笑道:“姐姐打听得仔细,我们只顾走,竟没细数。”说着回头望一眼沈氏。

      沈氏也抿着嘴,“姐姐没瞧见,也不知是谁,在咱家巷子口搭了好大一座鳌山,五彩斑斓的,竟有半个虎丘塔那么高,整个巷子都给映得红通通的好不气派,姐姐不看可惜了。”

      周氏将信将疑,睁大了眼还问:“巷子头就咱一家,谁要搭在那儿?那样窄的地方,烧起来不是闹着玩的!参儿可差人去问了?”边说,就见沈氏憋着笑也不说话,眼瞟在地上,她皱眉笑出一声,嗔道:“又哄我呢!”说着在沈氏手上捏一把。

      沈氏还不认,正色道:“哪里是扯谎!偌大一座鳌山把巷子都塞严实了,我们绕不开,竟是从上头翻过去的,上上下下可费了劲了,不信问她们!”说着向后指指,三房几位姬妾正踅上楼来,沈氏还道:“瞧给人累得,腰酸气喘的。”

      正说着,沈氏女儿蕴儿袖了一角月饼跑来贴在娘亲怀里,快活道:“娘,蕴儿不累,没有喘呢。娘吃月饼!”说着将饼递给沈氏。沈氏一把捞起女儿抱在怀里,拿指甲点了她眉心道:“有你甚么事?你坐轿子你累个甚么!”

      周氏登时红了脸,蕴儿不明就里,还问:“蕴儿没有轿子坐呀?”

      沈氏将月饼掰一小块塞在蕴儿嘴里,“奶娘不是你的轿子?给奶娘抱了一路,一步不肯自己走。”

      蕴儿听了紧贴着沈氏鼓嘟着嘴,“奶娘不放人家下来嘛……”

      周氏一阵脸红,催着给沈氏、陈氏倒茶,笑道:“是我的不是了。约了妹妹在先,自个却滑了。昨儿还想着同妹妹们一道来呢,谁知今儿早起头又疼起来,实在走不动,就躲个懒。妹妹走累了罢?后头咱们一乘轿子回去。或是我叫参儿领轿班来,咱们都轿子回去。”

      沈氏“噗嗤”一笑,“我同姐姐说笑呢,走两步怕怎的?天生我和夫君两个圈在家里,一年到头没个遛腿的时候,正愁没处散荡呢。姐姐没瞧见,路上好些人家的奶奶小姐,各个打扮得仙女儿似的,咱们只到观前,还有不怕走的要去山塘呢!”

      大少奶奶肖氏拉着萱儿正理裙子,听了诧道:“那不得走一夜?”

      “可不是,本来叫个‘走月亮’,月亮不落便不回家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06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