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1、金玲青蓝闹尴尬 ...
-
甄青蓝问:“你都读了些什么书啊?”
“主要是小说、故事之类的,外国的长篇小说读了果戈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薄伽丘、雨果等人的一些作品,中国的长篇小说除了四大名著外,也读了一些当代作家的作品,还读了些短篇小说集、诗歌。”
“哦,主要是文学方面的,实际上可以更广泛一些,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外国的中国的科普知识,寓言、童话都可以读,还可以读一些文学批评方面的论著。”
“我不喜欢读那些文学批评方面的论著,太枯燥,也太深奥了。”
“如果你只是喜欢读小说、诗歌,而不写小说写诗歌的话,爱不爱读文学批评论著就无所谓了,如果想写小说写诗歌的话,读一些这方面的论著会有好处。”
“有什么好处啊?我觉得它们之间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无非就是一个写一个评嘛。”
“有联系的,我们可以从批判家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作品,发现作品思想方面、艺术方面的缺陷,就像一个医生容易发现病人的毛病,而普通人不易察觉一样。”
“哦,是这样的。我自己写的东西自己看时觉得还不错,但跟人家那些名家一比就丑得不能再丑了。青蓝哥,你说同一件事,怎么那些大作家就写得那么深刻又那么丰富又那么自然呢,而我写东西总好像在挤牙膏,在拼凑。”
“这跟思考的广度、思考的深度有关系,也跟表达能力、表达技巧有关系,这些都可以改变,你想得广了深了,写得多了,这些方面就自然有进步了,一个人靠写作成名或许并不是特别难的事,但是要留下经典却不那容易,毕竟阅历没到那一步。”
“有这样一种现象,年轻人在诗歌方面容易出成绩,但在小说方面却更倾向于年岁大的人。青蓝哥,你说我说得对吗?”
“呀,你这总结太对了。年纪轻轻就出名的大诗人的确大有人在,很早就出名的小说家却是凤毛麟角。”
“那不坏了,我写的小说那不成了次品中的极品了,坏了坏了。”
甄青蓝被金玲的样子逗得大笑不止,这时的他身心舒展到了极大,金玲在他面前表现得自自然然,他也觉得自己放松得最没有顾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的诗应该是极品中的精品了,拿来。”说着,把手伸到金玲面前。
金玲把手伸进包里,却不拿出来,看着甄青蓝说:“给你可以,但现在不准看,等我走了你再看。”
“为什么不能看,不看我们怎么讨论呢?”
“我不是不好意思嘛,怕自己写得太差了。”
“我相信你写得很好,你一给我我就会忍不住打开看。”
“不行,你要现在看,我就不拿出来了。”
“好好,不看不看,保证不看。”
金玲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彩色封面笔记本递给甄青蓝,甄青蓝接过来,装着要打开的样子,金玲马上过来抢,甄青蓝身子往旁边一扭,金玲收不住,一下子扑到了甄青蓝身上,一种年轻女性特有的香气霎时钻进了他的鼻子,他体内的某种情绪一下子被点燃了,他恨不得马上一手揽住金玲,把自己的满腔激情宣泄出来,但是理智,强大的理智还是在最后一刻压制住了冲动。金玲也不好意思地站起身,满脸通红地说:“青蓝哥,没想到你这么坏,保证不看还要看。”
“没看没看,我是逗你玩的。”
“哐”的一声,从那边传来很重的开门声,是商柳馨回来了。她一般中途是不回来的,怎么今天回来了,而且好像很急,该不会又有什么事吧?甄青蓝心想。
本来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是无拘无束的,结果刚才一闹,两个人反倒有点儿拘谨了,两个人默不作声地坐了一会儿,还是甄青蓝先打破了尴尬,问:“你哥他们在家吗?”
“没在家,他和我嫂子已经在城里另开了店铺,基本不回来。”
“他们的速度还真快呢,说开就开了,开在哪里,生意还好吧?”
“就开在城南小商品城里,主要做批发生意,城里做生意的人多,客户也多,都是我们这些乡下做生意的在那儿进货,他们的生意还不错,才开张不久,时间长一些,生意肯定会更好一些。”
“你进货也在那儿吧。”
“这还用说,他们有的货肯定要从那儿进啊,没有的就从其他地方进,他们那个市场里的人彼此都认识,所以我们店铺进的货比别人店铺进货价格便宜些,回来了也好卖一些。不过,我没有去进过货,都是我哥把货送回来,或者放到客车上带回来。我哥说进货又麻烦又吃亏,说我干不了,不让我自己进。”
“他是心疼你这个妹妹,你呀,真幸福。他怎么知道你们店子里缺什么货呢?”
“哈哈,这个你就不知道了,你猜他是怎么知道的,你猜猜看。”
“写信太慢了,或者托人捎信,比方说你把要的货写在纸上,托路过你们那儿的客车司机带过去,你哥再去司机那儿拿。”
“哈哈,告诉你,我们家最近装了电话,花了好几千。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家全有了。刚装的那几天,没事的时候我就跟我嫂子聊天,我妈说要多花不少钱我也不管,这些日子不稀罕了,聊得就没有那么多了,嘿嘿,真有意思。”
“恭喜你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我们读小学时老师给我们描绘的理想生活图景,原以为等我们老了也不可能实现呢,没想到没用几年你们就实现了,变化真快呀。”
“是呀,早两年我们还没想过这个事呢,今年说起来就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