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山有木兮木有枝(2) ...

  •   从这一天起,容若的生活就忙碌起来。
      第一件她要做的事是习字。
      前世她当江潇然的时候,字写得并不好看,虽然从小也被父母教训着"字是门面",可那时真正幼小的她哪能体会那么多?后来长大了,虽然也偶尔为自己一手不入流的字暗自神伤,但是上学后、工作中,计算机用得越来越普及,也不大有人会计较你的字漂亮不漂亮。
      可是别人不计较自己计较,没有一手漂亮的字,成为了江潇然心底的隐痛。现在当了武容若,有机会把字从头练起,她当然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了。
      容若要做的另一大件事就是读书。
      父亲武元衡先给她找了县里最负盛名的几位启蒙先生。
      这几位先生开始听说县令大人召唤,都兴冲冲地赶来,以为是县令大人打算给家里的公子请西席。待到听县令大人说是为一位三岁的小姐启蒙,有的拂袖而去,说什么"士可杀不可辱,县令大人是在消遣在下么";有的苦笑连连,托故离去。
      只有一位老儒,应承下来,信誓旦旦地道:"必不负县令大人所托,定将《女则》《女诫》《女论语》《女孝经》好好讲于小姐听。"
      这次轮到武元衡苦笑了。
      无论他再怎么解释家里小姐要上的课要与其他人家男孩的启蒙并无二致,这位老儒仍是连连摇头:"男女有别,岂能一样?"
      武元衡长叹一声,打发了老儒,对容若说:"以后爹爹和娘亲自己教你读书吧。"
      从此之后每日里,白天,武夫人教容若认字,晚上,武元衡下得衙来,也会亲自指点容若的功课。渐渐随着容若的课业进展,变成白天里容若自己看书,有不明白的地方等着晚上爹爹回来了讨教。
      看着丈夫如此教导女儿,武夫人终于忍不住出言询问:"相公,容儿这样读书使得吗?她早晚要出阁的,相夫教子、侍奉翁姑,别的不说,长孙皇后的《女则》总该读上一读,也应该学些女红针线,免得以后被人笑话我们武家没有家教。"
      武元衡微微一笑,叫过容若来:"容儿,你可愿学做女红?"
      小小容若坚定地摇一摇头。
      武元衡笑着对夫人说:"纤娘,你不用多虑了。容儿刚刚出生的时候,我就说过,这个女儿非比寻常。她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不用为难她。至于将来怎样……我相信,上天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女儿,必然有她的事要做,有她的路要走,你我都不用担心。"
      武夫人叹了口气,既然相公都这样说,她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更何况自己的亲生女儿,心中疼惜也是不必说的。
      容若得了父亲的话,更是开心,直接扑到父亲腿上:"爹爹,我还要学琴。"
      想学琴,是江潇然多年的心思,早在她还不认识计算机的时候,就很神往"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的古代仕女风姿。现在来到了唐朝,有了堂堂正正学琴的机会,她哪里会放过?
      "琴?"武元衡挑了挑眉毛,"这个你直接去求你娘吧。"
      容若早知道母亲是个中高手,屋中几上现也正摆着一具瑶琴。听丫鬟们传说,当年母亲待字闺中的时候,京中人人都知道秋家小姐弹得一手好琴。
      只是现在做了当家主母,父亲又清廉,家里下人不多,要母亲操心的事不少,尤其生了自己之后很多事情更是要亲力亲为,已经许久不弹琴了。
      "娘,您就教我弹琴吧。"容若转而扑向母亲的膝盖,一双大眼睛轻轻地眨啊眨,露出小鹿一般纯洁无辜讨好的笑容。
      她知道自己这招对付父亲和母亲简直是百发百中。
      武夫人又叹了口气,虽然只生得一个女儿,未免让她时时心有戚戚。可是有女如此,聪明伶俐,总是让她宽慰许多。
      "好。可是不许喊辛苦,手指疼了不许哭。"
      容若笑嘻嘻地应承下来。
      武元衡笑着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有娇妻如此,有爱女如此,天伦之乐融融。再加上仕途也还算顺利,虽然现在只是一方小小县令,但是治下清明,虽不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颇有官声。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啊。
      他心里泛起融融暖意。
      "容儿,你还想学什么?今儿一气都说出来,让爹听听。可是得记住,不能贪多嚼不烂,也不能学了不认真。"
      容若歪着头又想了想:"别的没什么了。不过我还想学剑术。"又补充一句:"不是花架子,是认认真真地学。"
      武元衡和武夫人微微一怔,彼此对视一眼。女儿的这个要求倒真是出乎意料。
      不学女红,读书习琴,虽然不合闺阁风范,却也都是家里关上门的事,传扬不出去,倒不至于太过离谱。可是请了外人来教一个女孩儿家舞刀弄枪,就颇匪夷所思了。
      容若看见爹娘迟疑,轻轻吟道:"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抬起头来,明亮的目光注视着父亲。
      武元衡看着女儿,心中微微一动。
      现在这世道,藩镇割据,封疆大吏们拥兵自重。就在不久的八年前,在中原大地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泾原兵变。
      建中四年十月(公元783年),大唐德宗天子为解救被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围困的襄城(今属河南),征发泾原及其他诸道兵驰援。泾原节度使姚言率兵5000人途经京师长安,去援救襄城。军士顶风冒雨而来,大多还携带着妻子儿女,因此更希望得到优厚赏赐养家,但却一无所获。将卒们因为没得到犒赏,立即哗变,喧躁着占据京城。德宗在宦官亲信等护卫下,狼狈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泾原兵涌入皇宫府库,抢运金帛,并将因为其弟弟朱滔叛唐而被免去卢龙节度使职位、并且软禁在长安的前太尉朱泚请出,奉他为首领。朱泚自称大秦皇帝,并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奉天。德宗天子在奉天下诏征发附近诸道出兵勤王。其后几经周折,大小仗打了无数,间中还夹着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由救驾勤王,到遭忌,到自立为王,到兵败被杀。最后,终于在当时神策河北行营节度使李晟的指挥若定、英勇善战下,唐军击败朱泚所部,迎得天子回京,李晟也因此被封为西平郡王。
      虽然仗打赢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家破人亡,遍地都是"新鬼烦冤旧鬼哭"的惨景。
      这些旧事在武元衡心中一闪而过。他已经明白女儿的意思了。
      生逢乱世,如果没有武力傍身,不仅安邦定国的抱负是一句空话,某些时候甚至连安身立命的资本都没有。
      武元衡深深吸了一口气,轻轻笑道:"这些日子容儿读书越发长进了,连杨观光的《从军行》都背得出。学剑术的师傅,爹爹尽力给你找。"

      容若第一次见到师傅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这样一个风姿楚楚的女子会身怀高深武功。
      这个女子年纪大约二十多岁,穿一套青色的裙衫,脸容娟秀,但是双眉微蹙,神情间流露着淡淡的悒色。
      可是她的剑法却声势惊人,身影几个起伏间,掌中一双短剑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又如出海蛟龙,隐隐有风雷之声。偏偏身姿美妙娴雅,如惊鸿掠影,如仙子凌波,美得不带半丝人间烟火气。
      收剑,她的声音像流水一样好听:"你就是容儿吧?我姓霍,家中排行第七,你可以叫我七娘。从今天起,我来教你剑术。"
      容若已经完全被这种美所震撼,她从未想过武功也会是这样一种艺术。
      从此,霍七娘成为了容若的师傅,容若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除了父母外最亲的亲人。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容若已经过了十岁生日。每日里习武,练字,读书,操琴。
      有时陪在父亲身边,父亲处理公务间隙也会问几句她的见地,然后笑笑,指点一二。
      有时跟在母亲身边,家内上下事务帮着提点些。
      有时与师傅对坐,喝茶、下棋,听师傅讲江湖轶事,万里关山,风土人情,无限神往。
      容若的日子过得忙碌充实。

      容若抬起头来,细细察看对面坐着的师傅的脸。
      霍七娘垂着眼睑,正在慢慢喝茶。
      六年时光,在这个青年女子身上似乎并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她还是那么秀美,但是眉目间的淡淡悒色却始终未曾褪去,即使在容若偶尔说了什么笑话逗得她忍不住笑起来的时候。
      容若突然问:"师傅,你怎么会来教我武功呢?"
      从师傅到家里来的第一日,容若就有了这个疑问。
      若论身份本领,师傅是快意恩仇的江湖女儿,自然应当纵横江湖,天涯为家。看举止容貌,师傅又像大家闺秀,也该嫁人生子,而不是守在这个小院子里,教一个小女孩,一留就是六年。
      霍七娘沉默片刻,抬起头,看向窗外。又是春天了。武家的院子里种着几树梨花,开得如云如雪,风吹过,有花儿纷纷落下。
      如若换了其他时候,她本来不会说。可是今日,如雪乱的梨花,勾起了她心中淡淡的伤春情绪。她虽然是个江湖侠女,可她毕竟,也是个女人,也曾暗暗渴望男欢女爱,也曾梦里身世感怀。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2)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