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024 ...
-
王晓说:“给隔壁周先生的,他今天帮了我的忙,我得报答他。”
赵海花和王庆寿两人同时抬头看她,沉默片刻后,赵海花说:“你最近和小周走得近?”
“没有啊。干嘛这么问?”
赵海花笑道:“我是听市场上的人说,小周经常到你的摊位上买东西,你们俩现在这么熟了吗?”
王晓反应过来,赵海花又往男女关系的方向想了,“他是顾客,我是卖家,他找我买东西不是很正常嘛?何况我们又是邻居。你们别多想啦。”
王庆寿欣慰,“你这么想就对了,我们家条件和他们家相差太多,处对象都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咱们和他就当邻居处着。”
王晓无奈摇头,“越说越远。”
赵海花说:“不远了,再过几个月你就满二十了,我在你哥这么大的时候,你哥都会走路了。”
这是催婚的意思?王晓无措地向父亲投去求助的目光。
没想到王庆寿这次和赵海花统一战线了,他也点点头,表示赞同,又说:“但是也不必着急,慢慢找个好人家,我和你妈还是认识很多好男孩的。”
我天……王晓听不下去了,直接走人又怕寒了父母的心,她耐下性子说:“是不用这么着急,我现在忙着我的面点大业,没工夫想那些事情。”
说完这话,她又找了个借口,溜出了客厅,而后拐个弯,到了尚春城的房间,拿了他的古早闹钟进了自己的房间。
王晓早早就睡了,十二点的时候,床头的闹钟响起,她瞬间惊醒按掉,坐起来恢复了精神后,她去厨房将放在炉灶上保温的搪瓷盆拿出来,里面还有她今晚做的花生汤。
几分钟后,外面传来了开门的声音,王晓连忙将东西端出去,在周景明关门之前轻声喊道:“周景明!”
周景明从门内探出身,巷子口的路灯带来的微弱光线,让他勉强认出了王晓的身形。
王晓小心翼翼地将盆递给了他,像督促一样地说:“花生汤!”
“你……你这么晚了还出来?”
周景明竟然是微带怒气的语气。
王晓楞了一下,“又没关系,没走远,不用担心。你赶紧趁热喝吧,我回去睡觉了!”
“王晓。”周景明伸手拉住了她。
大概是夜太凉,他的手居然有点冰冷,让本来还朦胧的王晓又清醒了几分。
“下次不要半夜出来了,万一碰到坏人怎么办?”他说着话,手却没有放开,直到发觉王晓没有其他动作,他才慌张地松手,“不好意思。”
王晓微笑着摇头,“没关系,我知道你是好人。”
三四秒的沉默划过,王晓眨眨眼,黑暗中也没办法看清周景明的表情,她抿嘴,正要道别。
“你等我一下。”周景明拿着搪瓷盆进门,不到半分钟,他取出一个小长盒子递给她,“吴辉寄回来的东西,应该是一支钢笔。”
王晓没有接,“他干嘛送我东西?”
如果是上次崴脚的事情,上回不是送了一盒巧克力了吗?吃的也就算了,钢笔在当下应该很贵吧?还用看着不错的包装盒,价格肯定不菲。
“我不要。”王晓将东西推回去,又强调,“我不是不喜欢这个东西,而是我不需要他送。你如果和他联系,替我说谢谢了。再见。”
她转过身,忍不住想,是不是上次收巧克力过于草率直接了,让人家误会了?她挠挠头,懊恼了一下,下次可不能随便接东西了。
凌晨三点,王晓再次醒来。
除了制作花卷,她还用蔬菜汁当颜料,做了一些五颜六色的面团,做了几个动物形状的豆沙包,又捏了一些花卷。
她预备给钱老板5个动物形状的豆沙包,5个甜馒头,10个花卷,至于馅饼,她暂时没想好要怎么计算成本。
六点多,她就带着拖车出门。钱老板所在的街道更远,但她出门早,刚好赶在他开业的时候过来。
钱老板刚放下一块门板,回头就看见了她,“小姑娘,这么早啊。”
王晓放下拖车,先开蒸笼布,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他,“这一块是给您在这边卖的。”
她又顺便将自己的定价说给他听,又补充说:“我那边靠近居民区,但是去厂区的必经之路,所以很多人光顾过我生意的肯定也买过你的东西。”
言下之意,希望钱老板定价的时候也考虑她的生意。
钱老板是个聪明人,笑盈盈地说:“你放心好了,你的东西价格和我的相差不大,而且……”他仔细看了一下那几个豆沙包,“这些小包子真精致,都是你做的?还有这个饼,你烙的?”
王晓点头。
钱老板问:“那饼怎么不给我?你烙得也挺多的。”
王晓不想绕弯子,“我自己都不够卖,而且也不知道定什么价。如果今天的东西您觉得好卖,我下午再过来时,您再看看要不要合作。”
“行!”
钱老板话音刚落,王晓架起拖车就走,片刻不停留。
昨天和豆浆大姐尴尬一会,今天两人还在街上面对面,豆浆大姐依旧带着她的老公在街上用力地吆喝。
然而,昨天和她买馒头的人,今天都折过来买王晓的馒头包子,有些老顾客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争先购买王晓做的动物豆沙包。
“你这个包子不会是用色素染的吧?”有人不放心地问。
这并不是商业机密,王晓解释:“橙色的是用胡萝卜汁,绿色的是菠菜液,黄色的是玉米粉,红色的是掺了红糖……”
带着菜篮子的大姐新奇地笑道:“这么会做啊,弄这些费不少功夫吧?”
这的确是,就算王晓家里厨房工具一应俱全,也没有适合榨汁的道具,都是她用研钵撵出来。
好在五彩面团只是为了装饰用,用的量不大,她也没花多少时间。
可爱的造型,又是豆沙包,不到二十个豆沙包很快被一抢而空,基本都是小孩的家长买的,说是孩子肯定更爱吃,而且包子的价格没有很贵。
一连好几天,王晓都按照节奏,先给钱老板东西,再到市场上摆摊。钱老板对她越来越客气,第二天便要更多的包子花卷。
“馒头”这个选项,被他无形地排除在外了。王晓也知道,就算她自己摆摊时,包子花卷和馅饼总是卖最快的。
又过了近一周,卖东西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不少,两个小时后,王晓蒸笼里所有东西基本都空了。一个老大姐姗姗来迟,见到东西都没了,只好买了最后一个馒头。
“要怪就怪我今天被耽搁了。”老大姐埋怨着家里的琐事。
王晓带笑听着,市场摆摊很有意思,明明是几毛几分的关系,可是天天见面,大家似乎都成了熟人一样。
兴许是因为周围没人了,老大姐放开了话匣子,说:“我公公婆婆最喜欢你做的包子,松松软软还一层层的,不甜也不淡,最适合他们老人家吃。”
又说:“昨天我找对面的那个买,他们家馒头比你的便宜五厘,但是买回去才知道,里面的红糖都结块了,还有面疙瘩。”
王晓了然,难怪先前那么多老顾客去买对面的馒头,原来是更便宜,豆浆大姐企图用“价格战”来打败她。
所以就算王晓的东西被老顾客认可,他们也会因为更便宜的价格选择别家。
说起来,做馒头花卷包子这种常规面食,本来也不是技术活,她最初选择卖这几样东西,也是因为图方便罢了。
就算今天豆浆大姐的质量不如她,早晚也会有其他更便宜、更好吃的馒头取代她在这条街的“地位”。
想要做更好,就不能拘泥于这些东西了。
可她只有一个人,想法也有限,要怎么做菜最好呢?
下午,王晓休息完,趁着买食材的功夫,去钱老板那里转了一圈。
钱老板早就在门口坐着,见她来,喜笑颜开地起身,似乎专门等她过来。
“小姑娘,来了。”他转身给她搬来了一张凳子,拍了拍请她坐下。
他这些举动,王晓就知道她早上的东西好卖了。
果然,钱老板说:“你的那几个豆沙包,很快就有人买了,我还第一次见到有人买完东西,还专门回头想要再买的。”
就算如此,也没必要这么礼待她吧?
王晓不吱声。
“这么多天,我也发现了,你做的东西的确有意思。”钱老板用贫瘠的语言恭维着,“而且有些人知道那些不是我做的时候,还专门提早过来买。”
王晓忍不住笑了,人被夸奖时总会自豪的。
钱老板见她笑了,便干脆敞开了话说:“我直说了吧,我想问你,你就甘愿只卖我一点包子馒头吗?”
王晓歪着头想了想,“您想要更多的货?可是我不会给您更便宜的价格。”
钱老板仰头哈哈大笑,“小姑娘,我是想要更多,但也不是什么短视的人,我想要和你合作,邀请你成为店铺的合作人,怎么样?”
“合作人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