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过往 ...
-
大漠之上,硝烟滚滚,黄沙漫天,兵戈的残影不断地在碰撞着,擦出一道道血的浪花,鲜红的夕阳染透了昏黄的土地,战场上堆满了战士们的尸体。
温言跪坐其间,胸口被长/□□穿,不断涌出的鲜血宣示着这场战争的败北。
此时温言的内心是平静的,对于这场战败,他没有不解,没有不忿,从自己接到那个明显错误的旨意,被敌人团团包围却始终不见援军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这是一场摆在明面上的阴谋。
佳庆二十三年,太子终究还是没能保住皇位,死在了登基前,二皇子李潜隐藏多年,却早已在宫中埋下大局,终于在先帝离世的那天揭开了自己多年的伪装,一路势如破竹,清扫异党,迅速掌握了朝廷上下,而此时的太子,早已死在了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很不幸,温言就在二皇子所划的异党范围之中。
温言是养子,养父是曾经的漠北大将军,膝下无子,便收了温言这战乱中捡来的孩子,那时的温言已有七岁,捡回来的时候又哭又闹,脾气大的不行,老将军时常为此头疼不已。
下人们时常见着自家将军在院子里拍着自己胸脯一边顺气,一边嘴里念念有词,“自己捡回来的,哭着也要养大……不生气,不生气……”
直到有一次,温擎苍在院子里练武,被小温言看见了,便整天嚷嚷着要习武。
老将军本来不打算让温言习武的,一是七岁开始学有些稍晚了,内家功夫,一般都是要三岁练起的,二是温擎苍也有些私心,想着小温言若是不习武,这这战乱中捡回来的小家伙,平平安安一世便也好。
但老将军发现,这迷上习武的熊孩子,居然开始不哭不闹了,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想学就学吧,这小祖宗不闹腾就行。
幸而温言天赋很好,即便是七岁开始习武,进步速度比起老将军当年,是只快不慢,众人见了都自直夸温擎苍捡到宝了,说这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温言善武,各种兵器也是一学就会,样样精通,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短剑。
他那时有一柄银制的短剑,银蛇细纹镶嵌在剑身,与银纹蓬蒿草相间,轻微的凸起在月光下总能泛起隐隐白光,叫人欣喜。
老将军曾问他:“你一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喜欢这女子用的小玩意?”温言答不上来,只觉得短剑顺手,也最合心意。
月白出鞘,宛若轻蛇,亦似游龙,世人只见残影,不见刀光,白月归鞘,胜败已分。
温言十八岁那年,温擎苍领诏回京,赐府邸,令其在王都辅佐天子,又另封温言为新任漠北将军,替父驻守边关。
那年隆冬,温言正式接过老将军手里的军旗,担起了保卫家国的重任,驻守这万里疆土。
佳庆二十二年,老皇帝病重,原立的太子性格憨厚,不善筹谋,而老皇帝有四个儿子,一时间,夺位之争暗流涌动,在平静的朝堂下掀起阵阵波涛。
温擎苍一生卫国,最是忠诚之辈,拥护太子那是冲锋在前,当仁不让,自然而然的成了太子党一派。
夺位之争持续了整整一年,终于在来年的开春,老皇帝仙逝了,这场持续了不知多久的阴谋战,也终将决出胜者。
谁也没想到,会是二殿下胜了。
传闻二殿下身体不佳,手不能握剑,腿不能长驱,可先皇驾崩的那天,只见他一人骑着高马,奔至宫前,流着眼泪拿出了太子的身份物件,道出了太子身死的消息。
谁都看得出这个谎言,但没有人敢拆穿他,因为如今他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了。
三四殿下本才是这场夺位之争的主角,却一个被贬为庶民,死在了离宫的路上,一个在宫中突然毙命,不知原因。
皇位之争,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而那时的二殿下同样卧病在床,不省人事,大家都以为这是太子一党所为,结局已定。
可谁料,二殿下会在此时反将一军。一时间,朝堂风云四起,血光满天。
温擎苍被扣谋逆之罪,念其功绩,赐毒酒一杯。
三月之后,漠北小将军温言战死。
后世史书记载,温家忠烈,世代卫国,末代名将温言,年十八,上任两年间,镇守边关百里疆土,驱退匈奴三十余次,收复城池十余座,丰功伟绩,言不可尽,特表此章,供后人鉴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