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十六章:在人间 真意想 ...


  •   第十六章:在人间真意想

      “你从我身体赶紧出来吧,我不愿意做无情的树木,更不愿意空有年轮的形状。”我握紧拳头对着心口的位置捶打了几下,以为这样可以将影子敲出来。谁知道捶打了几次,胸口生疼,影子毫无生气。它不会死了吧,为了进入我的身体,耗尽了鸳鸯髓,把自己整死了。

      我胡死乱想之际,忽然见枯树上的藤条扭动起来,啪啪的树叶每片足有五六米长。哗啦啦叶片掉落,掉在地上都变成了人参,每个个头都有90公分。

      若以道学之“先天五太”论,宇宙万物开始之前,从太易到太初、到太始、到太素、到太极,以至于宇宙万物化生。五位比于万物,亦无非是“无”与“有”相待相对之事物现象而已。不胜枚举,是否也可出如下结论:相待相对的事物和现象,其实都是“有”而非“无”。至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音声相和”之类,天地水火物人之属,男女夫妇君臣之别,皆是负阴抱阳、相对相待之事物与现象,终是心意识之前尘影像,都是“有”而非“无”。就连凡夫不见而圣哲体悟的、究竟理体上的客观存在的大道,究竟也归入“有”而非“无”。你刚才大言不惭,说我无情,空有身形,谁说不是你无知无趣,无是无非呢?

      哪里来的声音,如此浑厚,充满磁场,每一个音符震荡在山林,回音飘散过去,又传递过来,足足响了六遍。

      影子被这声响给震了醒来。滚落在地,翻腾了两下,很快搬起人参吮吸起来。
      “雌雄合体的人参,只有千年的老树精才能将其唤醒,得亏我认识。”

      “哈哈哈哈”,枯树一笑,树上的树叶又灼灼发出银色的光芒,很快又开出了红色的花朵来。
      “这么些年,我择其地,不依山、不傍水;不生草、无兽踪,古迹全失,没想到世间还有人记得我。”

      “你还说你古迹全无,你看你冠军如羊角,跟如蛇状,叶面在背,以三、六、九的数字呈现,茂密处全在阴面,干枯地却向阳而居。这其中传递的异常,并非无人可查,是你有意吸引我注意。”

      “茭白月,两天地,自迷惘,痴痴望?既然你看得清楚,就早些了解了过去,赶快前往你的归处,孑然自去。”

      我听影子和枯树的对话,直追云端般探不到真意。
      忽然那株枯树躺下了,变成一尊卧佛。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赫赫有名的十五米长的大型卧佛,可此时这尊佛,足有三四十米。

      “老怪,你这是耍赖,甩锅。”

      “我就吃你个人参孩儿,你怎滴就换了佛祖的模样来戏耍我。”影子叫嚣在地,独自打滚。
      “白马是马,参是生,枯树是树,也是数,如今你经过了我,就是混沌的劫难已过,快快继续前去吧。”

      说完,枯树和巨大的树叶消失了。眼前是一片韭菜地,开着青色的花朵,风吹来时,竟然有迷迭香的气味。

      我把影子从脚下拾起来放到肩膀上,囔囔道:“心理科学发展至今,所能达到的大抵以弗洛伊德为代表所探索的,只在潜意识层面。你说潜意识,第六感莫非就是心所意指的神谕?”

      “白马也是马,潜意识也是意识。按弥勒、世亲诸菩萨等体悟的“万法唯识“的唯识学先哲们,其所主张的心、意、识三变以至于六识之真相,在对心及心所之探究上,该是较现代心理学为深,这点已是学人的定论。后人在解《老子》一章时,所言反映禅宗六祖故事的风动幡动公案,其中便隐含着深刻的唯识学原理,只不过被一般学人轻易放过罢了。”

      记得为了搞清楚佛法不是迷信,心灵上的印记可能真的有会心的妙趣。我当时专门看了《佛陀传》《六祖慧能》对于佛陀明心见性,不留文字,直指人心的说法大为疑惑,既然不立文字,为何还有那么多文字留了下来,既然直指人心,为何同是修行人要迫害慧能法师?
      当时,我还特意拿着这个问题去问了禅修的多吉法师,他是禅修人,专门在西藏修禅定。他说,人有佛性也有佛性,出家人也是人,不能以此区分善恶定论。况且善恶并无定论,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所谓修行,就是修佛心,驱除魔性的过程,就连释迦摩尼也遇到过鬼王的纠缠,干扰修行,更别提其他人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