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憨公子技惊震四座 ...

  •   春末夏初的一天,蟠龙镇鸟语花香,艳阳高照。
      镇南新近落成的学堂“四知堂”,又迎来了新一天的开始。
      正是辰时一刻,街面上已停满了各世家公子的轿子步辇。学堂规定每位公子只可一人进入陪读,于是随行的家丁在门口叮嘱的叮嘱,整理的整理,告别的告别,伴随着公子哥儿们不耐烦的敷衍,一片纷纷攘攘。
      此时,一顶深色小轿在门前停落,随行小厮取来矮凳放置轿门下,一位少年公子掀帘而出。公子身着淡青色的长袍,领口袖口绣着银丝边流云纹的滚边,腰间束一条青色祥云宽边锦带,乌黑的头发用青色发带束起,如同绸缎。举手投足间一派贵气十足。
      小厮怀抱书籍笔墨吃食等一应事物,躬身道:“少爷,咱们快着些吧,眼看时辰就到了。”
      那公子环视一圈道:“急什么?沈家的轿子不是还没到?”
      小厮道:“咱们怎么能跟他比……”
      话没说完立刻觉察不对,公子的眼神正如刀子般向他刺来,连忙改口道:“才不稀罕跟他比呢!少爷刚在上月的珠算大赛上拔得头筹,那小子不过是咱们的手下败将,他再不服气那也是不行!”
      公子眼神稍缓,道:“罢了,这种话也不必挂在嘴上,倒显得咱们恃才傲物了。”
      小厮道:“食材……什么误?少爷大可放心,午饭都准备好了,食材定不会误。”
      公子轻笑一声不再多言。和小厮一前一后走入“四知堂”崭新的大门。

      蟠龙镇上名门望族甚多,最为鼎盛的要数沈、侯、程、朱四大家族。四家分别掌管蟠龙镇的漕运、钱庄、米市和布市等商界命脉。蟠龙镇因水而生、因寺而兴、因商而盛,百年来多是倚仗这四大家族的产业与经营。
      原本每家都有自己的家塾,教授自家子弟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以期有朝一日得神龙庇佑,金榜题名、蟾宫折桂。而这“四知堂”却不同于一般家塾,是沈家家主在自家旧宅上建造的新式学堂,所谓“新式”,即不传授经典子集,而是教授实用技能的学堂。比如百工之术、岐黄之术、商贾之术、纵横之术等不一而足。招生也不局限于本家,广邀名门世家资质潜力俱佳的少年子弟,甚至不乏寒门子弟。
      沈家家主斥重金聘请各个门类的行家担任教书先生,说是仕途功名虽为正道,然则实用之术也甚为重要,且蟠龙镇世代以鱼米商贸兴旺而广为人知,此番设立“四知堂”,为各大家族储备专业良才,是为之计深远。
      此项提议受到各大世家的推崇,一时间,众世家纷纷响应,皆推荐自家子弟入学“四知堂”。

      那程家公子程守义与小厮兴旺一同走入院内,穿过种满竹子、芭蕉等植物的回廊,进入授课的读书堂。堂内宽敞明亮,堂上匾额一侧写着“淳俢玉粹”,另一侧写着“绩学明经”,皆是沈氏当朝进士所题。
      此时已有十来人入座,程守义坐进前排一张桌子,瞥了眼旁边的空桌,准备早读。
      不多时,沈家公子沈澈姗姗来迟,见了程守义乐呵呵地抱拳道:“程兄,这么早?”
      程守义轻哼一声道:“是沈兄你来得太晚了。怎么,昨夜读书太用功,今早起得迟了?”
      沈澈道:“哪儿的话,我同先生一起家里过来,先生一路上跟我讲了些有的没的,这才来迟了的。”
      程守义原是个心高气傲之人,处处要强,与沈澈明里暗里较量不少。奈何沈家自己建的学堂,必然有主场之优势,对此他一直心怀不服,又不能说出口。索性低头看书。
      就在这时,先生自门外进来,引着一位白衣少年,对大家介绍道:“这位是秦家桥的秦悠,今日起入四知堂,便是你们的师弟了。日后需互相帮扶,共同进益才是。”
      众人一阵窃窃私语,须知“四知堂”虽广纳英才,但是真正四大姓氏之外的学生少之又少。这秦悠何方神圣,竟有这等本事?但见他身量单薄,十四五岁模样,一身素净白衣质地普通,不似富贵人家。神情淡雅,一双乌黑眼仁,显得格外清澈明亮。
      先生引他坐在程守义右后方空位。经过身旁时,程守义闻到一股淡淡的檀木香气,沁人心脾。

      今日的课程是百工之术。
      先生举起手里一块雕刻繁复花纹的木头,问道:“有谁知道这是什么?”
      台下立刻有人应道:“这不就是檐下梁枋的木雕吗?” “我家的祠堂檐下就有。”
      先生点头道:“不错。那么谁能告诉我,这个雕刻图案叫什么?”
      众人不语。
      沈澈道:“此为云纹图案,寓意高升、吉祥、如意。”
      先生颔首微笑,继续问道:“可有人能说出还有哪些常见木雕纹样?”
      一般情况下,但凡沈澈回答一次,程守义必定不甘落后,也要答一次。可这木雕纹样,他却从未在意过,如何答得出来,心急如焚,生怕被旁人抢了风头去。
      “除云纹外,还有如意纹、花卉、暗八仙、人物故事等图样,一般分布于梁枋端头、梁垫、短机、轩顶等部位。”一个声音慢条斯理的从身后传来。整个学堂的空气瞬间安静,连先生都凝神了片刻。那声音来自新入学的秦悠。不仅一口气说出了四种纹样,还说了一堆大家头一次听闻的木工术语,难免不令人侧目。
      冯先生颇为惊喜。
      随后开始进入正题,分析“四知堂”这座建筑的布局和屋顶架构。
      “四知堂为平面对称布局,坐北朝南,二进二埭的院落。结构形式为抬梁式木架构和穿斗式木架构。这两种架构……”先生看向一脸迷茫的众人,不抱任何希望似的问道:“有谁知道两者的特点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把眼神瞄向秦悠。却见秦悠果真起身施礼道:“回先生,穿斗式的主要特点在于整体结构的完整,沿房屋进深方向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负载直接由檩传至柱,多用于民间和较小的建筑;抬梁式则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曾梁,逐层缩短,形成三角形屋顶,多用于宫殿庙宇等大建筑。”
      这一下震惊四座,看他文文弱弱的样子,讲起话来却娓娓道来,丝毫不露怯。世家公子往往对商贾算术等门类兴志盎然,对建筑百工却知之甚少,都道这位秦公子实非等闲之辈。

      这日中午午休,各家小厮纷纷端上自家的饭食,摆盘讲究、荤素搭配,连装饭的锦盒都在争奇斗艳。唯有秦悠一人,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一块葱油大饼。
      沈澈手里摇着一柄描金折扇,满面春风对着秦悠抱拳道:“秦师弟好,在下沈氏沈澈,今日得见师弟,实属有幸,师弟如此好的才学,当真是我辈楷模。”
      秦悠仍是坐着,只回到:“沈师兄,好。”就开始啃大饼。
      气氛一度尴尬。以沈澈的身份地位,但凡他主动找别人搭讪,对方没有不热情回礼的道理。就算不借机攀附,也至少要接住他那一腔热情洋溢,不成想这秦悠竟如此失礼。幸亏沈澈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总能给自己找到台阶下。
      “师弟定是饿了,今日我家厨房做了汤炒送来,还是热的,不如一起,边吃边聊吧!”说着命小厮把食盒搬过来。
      “汤炒……那是什么?”秦悠疑惑地问。
      沈澈奇道:“怎么贤弟竟不知汤炒么?想必不是生长于此地?这汤炒是蟠龙镇一大美食,将鱼片、鸡肉、干贝、青菜、萝卜等原料放入熬制的高汤内,勾芡起锅装盆,即为汤炒。”
      一旁的程守义这时出言讥讽道:“沈兄,几日不见,怎么你于菜肴烹饪上竟如此精进了,佩服佩服。”
      沈澈道:“程兄这是哪里话,民以食为天,多加精进也是应该。何况四知堂原本就提倡博学多闻嘛!哦对了,秦师弟,这位是程氏……”
      “在下程守义,不劳沈兄介绍。秦师弟,尝尝我家的豆腐皮油条卷,这才是蟠龙地道美食。”程守义不由分说地从食盒里拿出一盘精致小食放在秦悠桌上。
      秦悠仍旧坐在那里,嘴里叼着半块大饼,看着程沈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桌上不一会儿就堆起了各色美食。他也不客套,拿起油条卷就吃。但是对汤炒却一口没动。
      在众人的惊诧目光中,秦悠终于抬起头来,对二人道:
      “多谢二位师兄,但是,我不吃肉。”
      程守义心下得意,仿佛秦悠吃了他的东西没吃沈家的,就胜出了一局似的,比自己吃了还开心。心想这小子有点意思,说起学问来头头是道,原来却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书呆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