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京城武生 ...
-
京城里的花旦气质冷艳,西苑门口常常门庭若市,看客们都想一睹芳泽。
但论名气,可不及那东苑的武生。武生生得高大俊俏,唱起曲来惟妙惟俏,形象雅人深致。是京城贵女们心目中的白月光呢!
京城里的戏院,唯有一家独大,名唤长安大院。这里的角儿都是名动京城的大腕儿。
现此刻,台上唱的正是台柱子萧落深擅长的《借东风》。
萧落深扮演的是《借东风》里的老生诸葛亮。“鲁子敬到江夏虚实探望,搬请我诸葛亮过长江……”
雄厚的嗓音唱着曲儿,很难让人想象萧落深才二十三岁罢了。
萧落深尚在襁褓中便被父母以一斗米卖给了长安大院,自幼便在戏院长大,习的是俞菊笙的“俞派”。四岁便开始学习,是一个长靠武生。
打小跟着老师萧何学习唱曲。因为萧落深来的时候,并没有名字。于是便跟着萧何姓萧,取名落深。
后来老生闫旭发现萧落深不仅武生唱得好,对于老生也是颇有天赋。闫旭自个儿正苦于没有一个像样的学生,因而时常与萧何抢人。
久而久之,萧落深不仅学会了武生,也学会了老生。自从萧闫二老退休之后,萧落深便独自挑起大梁。
长安大院原本是有“生”、“旦”、“净”、“末”、“丑”五个院子,因“生”的武生台柱子和“末”老生的台柱子都是萧落深。班主干脆将两院合并,此为“东苑”。
其余的“西苑”住的是旦角戚小皙,“北苑”住的是净角杨诚,“南苑”住的是丑角钟武。
来长安大院的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去哪个苑看戏听曲。
若是不知道听什么,可去长安大院里前头的暖阁,那儿不分角儿。各院的台柱子都会轮流去那唱戏,唱什么,咱便听什么。
随着铿锵有力的一声尾调,《借东风》便谢幕了。台下看客叫好声一片,纷纷喊着让萧落深再来一个。
萧落深款款施了一礼。“诸位,今儿个的戏儿已经唱完了,请各位明儿个再来。”说完便去了后台。
听戏的人纷纷发出遗憾的声音,怎么个时间过得这么快呢?自个儿都没怎么听儿,就没了…
算了算了,明儿个再来。看戏的人纷纷散去。只留下一个模样俊朗的少年还端坐在椅子上。
管家快步走到少年旁边,“少爷,散场了,咱们也走吧?”此少年,便是当今京城首富宋廉之子宋亦舟。
“赵叔,我难得出来儿,不着急回去。”宋亦舟慢悠悠的端着茶杯喝着茶。
管家赵叔急得不行,他拿起袖子擦了擦额头的薄汗,心想:我的小祖宗啊!您不急,我急啊。老爷快回来了,要是被他老人家知道我带您来听戏,那我就惨了啊!
赵叔此刻无比深刻的体会了“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含义。
宋亦舟放下杯子,转过头看向赵叔,“咱这次出来,带了多少钱?”
嗯?带了多少钱?小少爷这是要买东西吗?赵叔想了想,“此次出门急,没带多少,就带了几千两银票。”
宋亦舟闻言皱了皱眉头,赵叔连忙补上,“这附近有咱们家的典当行,我等一下就可以去取。”
宋亦舟顿时笑了,看着赵叔,“那好,就取一千两黄金。”
赵叔虽然好奇小少爷为什么一下子取这么多黄金,但整个京城的商脉都握在宋家手里,区区千两黄金,不过是给小少爷买个一时欢心。
赵叔领了命,很快就去附近的典当行,取了这千两黄金。随即一箱一箱的黄金抬了进来。
看客们不禁咋舌,谁家出手怎么阔绰。大家定睛一看,哦,原来是宋家小少爷,那就不足为奇了。
宋亦舟看着一箱一箱摆放整齐的黄金,还想着会不会有点少。他摇了摇头,算了算了,今天就先这么点吧。
他示意赵叔过来,赵叔立马走到宋亦舟旁边,微微弯下腰。“你,去把这些,送到萧落深苑儿里。”
赵叔诧异的看着宋亦舟,随机连忙摇头。万一让老爷知道,自个儿帮小少爷取了千两黄金,就为了送给一个“七戏子”,那自己这身老骨头不知道还保不保得住…
“啧,哎哟赵叔,你送进去,我们马上走,我不会让我爹知道的。”宋亦舟冲着赵叔调皮的眨了眨眼睛,拍胸脯保证着。
赵叔在送戏子黄金与让小少爷回家之间,咬了咬牙选择了后者。
他立刻吩咐抬箱子的人,把箱子抬到东苑,自己也跟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