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外贸交易 ...


  •   有时候一个国家的改变,往往是从人们最不经意的地方开始的。

      上雒一间普通的茶寮里,读报人正拿着一页报纸深情并茂的朗读着,“只见那申公豹忽地把身一俯,收起神鞭,脚下发力腾空而起!此时一朵祥云将他托住,再要细看,他已化作一只金发灿目的斑纹猛兽!”

      读报人念完今天的小说,停下来喝了一口水。

      “啊呀!”听众们瞪大双眼,跟随着读报人跌宕起伏的声音,忽而惊,忽而惧。看到读报人停下喝水,赶紧追问,

      “后面呢?接着念呀?”

      “今日就这么多,已经念完了。”别看只是念报,也是个力气活,读报人歇歇嗓子,下一轮还的接着念呢。

      “没了啊?”
      “怎么又没了?”知道又要等后续在场众人都有些意犹未尽,有些正在兴头上的人抱怨道:“每日都只有这么多,哪里听得够!怎么不多写些呢。”

      茶寮东家听到议论,心里暗笑,一气儿写完了,你们还会每天都来?要说还是天子英明,自从有了这报纸,自家生意是越来越红火。

      对于上雒的百姓来说,现在每天看报,或者听人读报已经成为每日必做的事情。缺少精神娱乐的老百姓对报纸上,或情节曲折,或惊奇怪异的小说尤为钟爱。由此也催生了一批在茶寮酒肆宣读报纸的人。百姓们花上一枚五铢钱买杯凉茶,就能听这些人讲讲《新闻》上的小说或者官府里的离奇案件。

      比起《新闻》,读书人则更注重代表官方喉舌的《汉霄》,看看朝廷的新政策,学习新修正的法规条文,或者响应天子的号召,向报社投稿发表一下对某个政策的意见,都让这些还没正式踏入官场,却已经自觉参与到国家大事里的年轻人兴奋不已。

      风行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报纸,让曾经只属于庙堂和高门鸿才的朝政,居然就这么轻易的走进了寻常百姓。

      每逢有重要的政务决定或者律法条例需要更改,天子都会通过报纸向百姓征询意见,借由报纸倾听百姓们的声音,作为施政的参考。

      百姓们也越来越习惯甚至自发性的参与到国家大事里,这种积极的参与也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满足感,使他们对国家、民族第一次有了切身体会,这正是刘宏要塑造的国家归属感。

      对于官员们来说,报纸现在已经成了必读物,至于报社记者则成了很多官员避之不及的麻烦。

      有了天子在幕后支持,这些记者虽然不属于官府监察机构,却比御史更难对付,更无孔不入。

      只要他们感兴趣,无论是道听途说,还是市井传言都愿意去查证。已经有不少职位不高的官吏栽在这些记者手里,天子甚至将查抄的罪官家财赏赐了部分给这些记者。引得官员们对记者忌惮不已。

      而随着报纸的传播,订购报纸的人从开始的上雒蔓延到司隶一代,并且还有继续扩展的势头。

      作为长期远离中央的地方豪强对报纸更是趋之若鹜,报纸上刊登的的每一则新闻都成为他们宴饮闲谈的聊资,若是有人不知道接不上话,还会被耻笑。

      刘宏不是天真的孩子,对于吏治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放松过,自从他上位以来,中央吏治已经大有好转,但由于交通的阻塞,他始终无法触及一些偏远地方。现在报纸的出现让他有机会能把手伸得更远。

      在他即将成立的新闻总署里,每一个州至少要建立一家《汉霄》分社,以民间舆论对地方官僚进行监督。

      如果条件成熟,他甚至会将报社下行到每一县,建立起独立于官府的监查体系。报社下沉县乡是中央对地方掌控的延伸。

      刘宏不想增加官府监察,除了不想增加财政负担,还有对官僚体系过度膨胀的担忧。

      做官有免税的特权,这些官员大量并购土地又不纳税,是对国家根基的动摇。

      如非必要,刘宏不会轻易增加官职,以免像宋朝那样被冗官冗吏拖垮。

      记者不属于官僚体系,首先对国家财政不会造成负担,而且为了获取名利,他们对揭露不法事件甚至会比御史更上心,成为刘宏手里监察吏治的利器。

      刘宏在书房继续构思新闻总署的框架,等再过一段时间,他会逐步开放一定数量的民间报社。但是必须经过审查,后续也要一直接受新闻总署的监管。

      刘宏不希望两份报纸因为垄断变成样板报纸,适当引入民间资本也能保持自己名下报社的竞争意识。

      看着手里完成的规划,刘宏终于满意的点点头,递给了一旁的荀爽,说道:“慈明,你看这份计划书如何?”

      荀爽接过天子递来的纸张,细细看过,想了想才说到:“臣觉得可行。只是这些记者也需严加审核,报社对所属记者刊发的文章必须据实可查,以防有风闻乱议之事。若有违纪者,也当严惩,亦不可再用。”

      刘宏想了想,现代也有无良记者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误导群众,的确应该注意,便对荀爽说道:“不错,对记者也应该严加束缚,把这条加上吧。”

      荀爽沉稳睿智,高洁豁达,刘宏近来越发喜欢召他论政。陈蕃和胡广两位老大人虽然忠心汉室,但毕竟年纪大了,这一二年或许就要告老,刘宏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心腹班底,荀爽就是他预定下的相佐之才,刘宏也需要要向世人显示他对人才的看重。

      “听说慈明善弈,不如陪朕手谈一局?”刘宏以前没学过围棋,还是进宫后太傅建议刘宏习六艺养德行,刘宏就选了围棋,目前处于刚了解规则,人菜瘾大还不自知的阶段。

      “敢不从命。”天子愿意与他共竞棋奕之乐,是对臣子的亲近,荀爽自然欣然领命。

      李贺很快命人摆上棋盘,又亲自奉上清茶,便安静的小心侍立在一旁,以免扰了天子兴致。

      明明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荀爽这盘棋却下的格外艰难,急得背后直冒汗。

      本来荀爽以为天子请他对弈,自然也是精通棋艺,没想到……也不能说七窍不通,就是有些,惨不忍睹……

      荀爽是正人君子,做不来奉上谄媚故意输棋之举,天子当然可以输,但…也不能输得太难看了。他真怕这盘棋被传扬出去,他会被人指着鼻子骂骄狂!苍天在上,实在是我无回天之能。

      荀爽艰难熬到中盘,实在撑不住了,心中一横,拍下一子,一脸死气沉沉,“陛下承让了。”

      这大概是荀爽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局棋,以后每当有人问起,荀爽的表情都会沉痛万分,“天子一生纵横,弈棋之道令人生畏。生不敢与天子弈。”引得好事者对天子的棋艺十分好奇,私下揣测不已,只可惜除了侍中郎,天子几乎不和下臣对弈。

      刘宏表示很无辜,这年头想和对下属表示亲近培养感情除了吃吃喝喝,也就弹弹琴,下下棋。再说他现在这个年纪能做什么?他也很为难啊。

      不过看荀爽一脸心如死灰,刘宏觉得可能自己真的不适合下棋,算了,以后还是换个方式和下属联谊好了。

      深感上司不易做,刘宏挥挥手,荀爽终于逃出生天。

      靠着黑市卖纸的暴利,这一次刘宏派去日南郡的工匠配置堪称豪华。

      每一个项目带队的大匠就有三人,普通匠人也有近两百人。刘宏在他们出发前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并且承诺有创造发明立功表现的还会给予少府官职。

      这些匠人被天子亲自召见已经感恩戴德,更何况现在有机会脱离匠籍得到官身,可谓是一步登天,于是满怀期待的出发了。

      田丰早就接到刘宏的诏令,亲自带人勘察地质,找到了被天子称为“高岭土”和“石灰石”的矿藏。按照刘宏的吩咐建好基础工坊。等到上雒的大匠一到,立马就可以开工。

      日南郡地处偏僻,消息迟缓,等到第一批瓷器出窑的时候,田丰才第一次见到这种在上雒传的神乎其神的骨瓷。

      田丰亲眼看完骨瓷生产的整个过程,自然明白这东西的成本全在木炭和采集来的黑煤上,算一算这利润何止万倍?!

      田丰内心悚然,即使知道士族的手暂时伸不到日南郡,还是下严令加强巡逻,不许任何无关人员接近烧窑场。天子既然将如此重利之事交托于他,他自然不能辜负天子信重,为天子守好这方基业。

      与瓷器批量出窑不同,玻璃需要吹制,产量比不上瓷器,但是刘宏的定价还要高出许多。

      已经被骨瓷震撼过一次的田丰在看到玻璃的时候,倒没有那么失态了。再知道玻璃是由沙石烧制,立刻就对玻璃失去了兴趣。

      在连续两年丰收的情况下,大汉的饥荒初步得到了遏制,刘宏不可避免的将目光转向了边境。

      三辅一带距离上雒太近,又无险可守。土水泥的研制已经接近尾声,在手头稍稍宽裕一点后,铺设一条能快速行军的水泥路就被他提上日程。

      第一批瓷器和玻璃,刘宏准备全部外销。他现在非常缺乏劳力,所以外销奢侈品换取充足的人口就成了刘宏的首选。

      可以说,他目前所有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为准备战争而服务的。

      在真正的战争爆发前,他也需要以奴隶贸易的方式挑起草原民族的内斗,削弱他们的整体实力。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外贸交易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