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第二十八章 ...

  •   “阿衡的口琴,为何会在母妃这里?”

      “那便要着人问问你那好三哥了。”温贵妃说着转身坐在了小几边,提起茶盏给自己斟了一杯淡茶。

      舌尖的清苦让女人此刻又仿佛回归了沉静,温妍不紧不慢小啜了两口:“衡儿,母妃今日非是逼你做出选择。”

      “只是现今大局已定,将军府折我弟妹,此为血债须得血偿,即使江玄青现在不站队,本宫也不会同他们结盟。”

      “这个道理,你可明白?”

      “儿子知晓。”

      “那好,那我今日便问你,你给母妃透个底细,心里——”

      “到底有没有逆反的成算?”

      南宫衡闻言默了稍许,随即将视线偏向窗外,未置言语。

      温贵妃便起身走过来,护甲抚过口琴寸寸:“在衡儿心里,太子殿下,是否比母妃分量更重呢?”

      “母妃……”

      “也罢,母妃明白了。”女人说着倒也坦然,唇角甚至还向上勾了一下:“你与太子年少相识,又一同在东宫长大,这么多年,母妃困在这宫墙中与你甚少谋面,情谊自然非旁人能比。”

      “若你真要看顾太子,母妃自然不会逼你。”

      女人说着便将那支口琴揣回了他的衣襟,指尖在上面轻轻将衣角扶平,语气也似慈母一般温柔:“只是衡儿,你当知晓,长于皇室,许多事情,不是你能掌控的。”

      “太子出身胎中带毒,身骨虚弱,即便能安稳坐上皇位,操劳诸多南褚国政,又能撑得了几时?”

      “且你也知他的性子,太子殿下仁政爱民,朝堂之事,定然不会假手他人,到那时,若真通宵达旦,你待如何?”

      “我……”

      “这些问题,你想过吗?”

      南宫衡没说话了。

      温贵妃见状便又笑了一声,姿态倒是真的放松下来,掌心在南宫衡脑袋上拍了拍:“我的衡儿,到底何时才会长大呢?”

      温贵妃说完又顾自抿了口茶:“弱冠小郎到底是阅历浅薄了些。”

      “若我是你,要想保太子全身而退,不如当即便手书一封寄信于北羌拓跋涂。”

      “想知道为什么吗?”

      南宫衡看着她。

      温妍眼眸垂下,恍然闪过一抹出神:“这么看着我做甚,你母妃少时,也是读过书的。”

      岂止是读过,还同宋芸有过同窗之谊,才名擅兵法,有从军之志,曾被誉为‘并举双殊’,只可惜后来温家落败,温妍被温渡送进宫,从军之事再无下文,半生壮志宥于宫墙,便只做筹谋他处。

      好在,如今贵妃服制的宫服穿得甚为舒软,她也早为今日布置多年。

      崇元帝。

      呵。

      她早受够了这种仰人鼻息的日子。

      “你也知道,帝心难测,如今太子在徐州治水已过半载,州县苦寒,情况你也是知道的,可工部的贴子递了多回,你可曾见奉天殿传出过什么风声?”

      “不过是朝堂中几位肱股之臣压着口舌,势必要逼太子弄出一番作为,好叫他天子面上有颜,这般薄情的一个男人,你真以为南宫泽梁能撑到几时?”

      “还是你不知——”

      “前日里太子在徐州发了旧疾,工部急书回京召孟为过去,险些出事,你真以为咱们的天子,是什么良善之人?”

      “这般情形严峻,奉天殿都没传出什么动静,依我看,太子此去,非是一番作为或可返京。”

      南宫衡垂在身侧的拳心稍紧,旋即一抬锦云靴便往宫外去了。

      他竟不知,三哥的旧疾又发了……

      南宫衡出去寻了马匹离京,出城门行至外山,遥望缙京中央的宫城,冷风吹乱额前碎发,南宫衡攥紧缰绳,仰了下头。

      若是真能就此护住他三哥。

      便是反了又如何。

      那人人趋之若鹜的位置,南宫衡从未在意过,可仔细想来,三哥不就是被那位置上的人给压着的吗?

      崇元帝,杀便杀了。

      君臣父子,人伦常纲。

      东宫太子的身份困住他三哥太久了。

      青宫道里的风筝,光他一个人放,可不算好玩。

      是该找个机会让三哥来陪他了。

      -

      半月后,距缙京两百里外的北羌某部军营,首领拓跋涂正在宴请发兵,篝台上,身形彪悍的拓跋涂手执一碗烧白,气势豪迈,冲底下一应人马喝道:“将士们,今日我们便启程分三路赶赴长城,七皇子殿下于我们有应,届时随我冲锋的人马于城门入,三日后同天子城里的御守军接应,于子时攻入皇城,灭旧朝!拥新政!!”

      “灭旧朝!拥新政!!”底下的北羌将士也跟着一道呐喊,拓跋涂气血上涌,当即仰头饮完烈酒,摔了杯盏——

      “杀!”

      温妍在一旁默不作声,只笑着冲男人点了下头,眸中却映衬出一簇明艳的火光。

      今晚的篝火燃得很旺。

      当然,海在起暴之前,总归是先平静一段时间。

      这三日里,缙京城中与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

      倒是紫藤轩里,赵姨娘反常地当着赵笙笙的面收拾起了行囊:“这些地契铺子留着以后给你做嫁妆,至于这些珠环钗翠,华而不实,带着上路也是累赘,便就都放着吧……还有这衣裳……”

      眼前赵姨娘念念有词地收拾着,动作利落,后面站着的赵笙笙却是看傻了眼,在旁边怔了大半刻,等看见赵姨娘拿出包袱打结的时候,才回神一般走了上来:“姨娘这是做什么?笙笙怎么不懂……”

      “傻丫头。”赵姨娘闻言状似无奈戳了下她额头,“这有什么不懂的,当然是收拾行囊跑路啊,你也回房里动起来,随我离开将军府。”

      “离开将军府?”赵笙笙闻言话里的匪夷更甚,几乎以为是自己听茬了:“姨娘在说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将军府,是……是太傅要撵我们吗?”

      “不是。”女人说着双手放在赵笙笙肩膀上,语气温和:“是时候到了,该是我们离开了。”

      赵笙笙:“什么?”

      “此事话长,姨娘暂且不与你细说,你且记着,回去带上安身立命的铺子田契即可,其余的,甄选一二便可,此去是为离京甚远,且不可贪多。”

      赵笙笙只得拐着步子出去了。

      她虽然不知姨娘怎地要突然离府,但若是论及这世间之人,姨娘是最不会害她的,此番做派,应当是有什么不得言说的隐情。

      她只要配合便好了。

      赵笙笙想着便往自己的院子里去了,路上并未思及太多,她虽然经历浅薄,但该生的心思倒是有的。

      此前姨娘让她送的那盒蝴蝶醉,定然是与温元霜的死有关的,但赵笙笙对此倒没什么好愧对的。

      温元霜为人刻薄自私,空有皮貌虚荣自负,这样的人,得这样的结局也是自寻死路,若是温元霜当初不存那害人的心思,旁人自然也动她不得。

      死便死了。

      赵笙笙只是疑惑于,姨娘在这其中又充当了什么角色?

      姨娘她,算是好人吗?

      ……

      半个时辰后,一辆马车套着缓缓从将军府的侧门出府了。

      摇摇晃晃一直出了城门。

      马车里,看着车帷外渐渐远去的缙京,女人的声音才在此时响起:“笙笙可知,姨娘为何要在此时带你离京?”

      赵笙笙摇了摇头,捏着茶盏望向对面的女人。

      赵姨娘靠着车窗弯了下唇,再开口时声音听起来有些悠远,又好似夹着两分轻浅的释然——

      “姨娘我啊,只不过做完该做的事了。”

      “笙笙不懂……”

      “那姨娘同你慢慢说。”赵姨娘:“还记得你小时候吗?”

      赵笙笙点点头。

      她当然记得,幼时地州发了旱灾,庄稼收成不好,城里四处可见逃难的乡民,彼此间为着几两碎银便能易子弃女,在赵笙笙仅有的记忆里,早已忘却了父母的样子,仅有的一点画面便是流落街头沿街乞讨,又因为是身形瘦弱的女孩,在一众流浪的小乞丐中总是被别人抢夺吃食。

      长此以往,赵笙笙只记得最后一眼是看见春红楼外的牌匾新换了彩球,再然后,就是眼前一黑。

      再醒来是,便已被赵姨娘抱了回去。

      因为她,当初赵姨娘还同春红楼的妈妈起过争执,赵姨娘本是春红楼里的头牌,卖艺不卖身,一手琵琶小曲艳惊四座。

      最初也并不流连风尘,是以地州官府的小姐出生,父亲是从七品地州州判,为官清廉,却逢天意难为,横生旱灾数月,民生凋敝。

      父亲上书奏请朝廷拨款赈灾,却逢先皇后生辰,崇元帝下旨大办,新修华春宫殿。

      拨款,自是先搁置了。

      “因为朝廷不拨款,父亲便同税赋度支司合议变卖贡品以换银,修水利,通河渠,百姓得利,民生安宁。”

      “那后来呢?”

      赵笙笙听到这里,姨娘却突然没了下文,实在没忍住追问到。

      却见女人自嘲般勾了下唇,一滴泪毫无征兆地砸下来,赵笙笙表情微滞,又听她说:“后来父亲因为私自变卖御贡被人栽赃诬陷,大理寺未经详查便受贿结案,崇元帝罔顾黑白,一道圣旨夺了我父亲的官袍,还将我家抄斩问监……”

      “朝廷派人抄家那日,是我小妹七岁的生辰,本是一席家宴最温情,却闻锋鸣起刀兵。”

      “血流成河。”

      那场大乱中,活下来的只她一人。

      “后来我便入了春红楼,见到你时额外觉得亲切,我这半生,本是一介白骨行尸,蝼蚁一般在那样的地方苟活,求生不得求死不甘,本只是捡你来做个伴,聊慰余生。”

      “原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机会,手报仇雪恨。”

      “我在春红楼卖艺的第三年,有一位戴面具的人找到我,让我去载船献艺,接近一个坐船巡游江岸的富商。”

      “说是只要按他说的做,便可为我家十几口人命的债偿血。”

      “那姨娘做了吗?”

      “做了。”赵姨娘随即又笑笑,“我按他的吩咐戴着面纱去湖中献艺,一眼被那船中的男子相中,指给了他身边一个叫江靖的男人。”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崇元帝,将我家抄斩的人。”

      “不过那戴面具的人却并不让我冲动,我也知自己形单力薄,崇元帝身边暗卫众多,我近不了他的身,且他让我去将军府做眼线,并不是进宫。”

      “我本以为此事再无希望,只好按捺着在将军府中小心行事,只是后来年岁渐远,崇元帝便也忘了我这般人物,随着后来江靖辅佐东宫,崇元帝便再未派人从我这里探听消息了。”

      “倒是要感谢宋夫人。”

      赵姨娘在将军府的这些年,与江靖一直是逢场作戏,她随江靖回府的第一天,男人便同她讲清楚,他着人照看赵笙笙,供其衣食,只要她同崇元帝那边唱假戏。

      赵姨娘自是配合,与江靖相处更是少之又少,男人在她的印象里,从来都只歇在书房,只偶然去几回宁安堂,还得是宁安堂那边传话过来才敢去。

      其余时段,江靖简直一心扑在了东宫,连与正氏的夫人陈薇,都没什么交流。

      当然,这些都不是赵姨娘关注的重点,她与江靖井水不犯,彼此都有自己的身份,她面上虽为崇元帝的眼线,暗里却是一颗布在将军府的棋。

      至于这背后的执棋之人,赵姨娘不得而知。

      她只知道,那人能取狗皇帝的命,这便够了。

      至于她走前留给宋芸的信,想来,也该要被打开了。

      且走着看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