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9、第 89 章 ...

  •   虽然关东联军几乎将雒阳包围,但董卓并没有匆忙出兵,而是一边迁都,一边静等,观察关东军的动向。他的女婿牛辅在上个月,出兵三万征讨伐河东白波军,结果大败而归。

      军队略有折损,但也让董卓熟悉了关内的作战方式和地形。他谨慎的积攒军资补给,尽可能的收集关东联军的行进情况。同时,派刘表任荆州刺史,派公孙度任辽东太守,以此来牵制各地势力。

      此时江南宗族势力强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军队。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他们都是关东联军的支持者,但除袁术外,其余人都是口头上支持。

      就连袁术,都对代他出兵的孙坚颇为忌惮。

      经过李儒的分析,董卓认为荆州是最容易被瓦解的。荆州刺史被孙坚所杀,正好空缺。于是,才有了刘表入荆州为刺史的安排。

      当然,董卓根本分不出兵来助刘表入主荆州。刘表只能隐姓埋名,单骑奔赴荆州上任。

      刘表走之前,雒阳实际已经是座空城了。在皇帝离开雒阳,前往长安后,董卓为保证长安城内的人力,命令手下军队强迫驱赶京畿百姓,随皇帝一同前往长安。

      没有粮食、车马,在冬日里被迫急行700里。百万人就这样踏上了迁徙的路途。因道路拥挤,而被人或马踩踏身亡的不计其数,饥饿和寒冷同样折磨着每一个人,可没有人敢停下,也停不下来。

      队伍末尾有骑兵斩杀落后的人,所以队伍后的人总是拼命向前挤,以此让自己不是最后一位。这导致了整个队伍混乱不堪,更不要提偶尔还有匪徒前来劫掠,将队伍拦腰截断,和队尾的军队一起绞杀百姓——这已经不能说是驱赶,只能称之为无理由的屠杀。

      尸体来不及掩埋,只能随意地堆在道路两旁,引来食腐的动物争相前来饱餐。

      “阿骛,莫看。”荀攸越过年轻女子的肩膀,将掀起的车帘放下,隔绝外面的景象。他与早逝的妻子有两个孩子,可妻子在生下次子后就病逝了,临终前将荀攸和孩子托付给阿骛。这些年两人即使没什么爱情,也有亲情。

      阿骛担忧的看向荀攸,轻声说,“不知孩子们在汝阳怎么样,如今天冷了,可有加衣。”她没有说刚刚自己看到的惨状,只是担忧孩子们的情况。

      荀攸知道,她避而不谈他们的处境,只是不想让他难过。荀攸作为黄门侍郎,在皇帝离开后处理完宫内所有诏令文档后,才离开雒阳。此时,被驱赶的百姓已经将他们甩远。只留下沿途的人间惨剧,被冰雪覆盖,牢牢地凝固在寒风中。

      他想到叔父对于朝廷的失望,再看着路旁的尸体,很难说服自己这个天下还有救。只是荀攸现在也自顾不暇,根本本无力再考虑百姓。董卓已经毫无理由的杀了很多官员,到了长安,还不知道他们会面临什么。

      好在荀爽和荀彧辞官时,将孩子们都带走了,不然此时他会更慌忙。荀攸本想让阿骛也一起去汝阳,但她坚持陪着他。

      原本董卓是不许官员们多带行礼的。荀攸对外说有女眷,才安置了两辆青帐车。

      荀攸和阿骛在头车中,后面的那辆则安置着在世人眼中,已经死了的袁基。他遣散了雒阳府内的随从,安排他们沿着小路向荆州、冀州等安全的地方去,如今带着的府卫、仆役都是唐氏商队的伙计管事,乔装打扮的。并不担心泄密。

      在他离开后,董卓将富户的财产全部没收,将不愿离开的富户们尽数杀掉。他还指挥新中郎将吕布,掘开先帝帝陵及公卿以下的冢墓,收敛其中陪葬,最后放火烧了雒阳城。

      自己则屯兵雒阳圬内。

      这种情况下,唐氏自然也就不能再做生意。在荀攸的设想中,他们本应混在迁徙的百姓群中出城,在前往长安的路上,切机转道走颍川送袁基回汝阳。可荀攸在询问过袁基后,这位自从醒来就很少说话的人,出乎意料的反应剧烈。

      “基不回汝阳。”袁基盯着已经残废的小腿,忍着肺部的疼痛,嘶哑的说,“咳咳,基愧对祖宗,咳,咳咳,没脸回去。”袁氏的亲族遍布汝南各个县,但他的家在汝阳。

      “但长安情况不明,士纪若是跟着我们,可能有性命之忧。”荀攸只担心,若是被董卓发现袁基还活着,他定会性命不保。从来没有考虑过,如果被发现,自己这个包庇他的人,也会身死。

      “基不会死。”袁基抬头看向荀攸,眼睛中的光夺目到,让荀攸感觉他体内不止有一个灵魂,而是有无数的灵魂在支撑着他,“我要去长安,亲眼看着董卓的头颅,被挂在长安城的城门上。”

      荀攸也考虑到,从雒阳出城躲避董卓军,再向汝阳去,路途遥远且不安全,并且就算袁基到了弟弟所在的地界,可能也会面临背叛——袁绍和袁术靠着袁氏灭族,在各方长官那里博得同情,以此换来支持,他们瓜分了袁氏留下的财产和人脉。

      若是袁基此时突然出现,很难保证如日中天的两位,肯就这样屈居袁基之下,认他做族长。

      防人之心不可无,袁术都敢对南阳百姓敲骨吸髓,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所以最后他同意带上袁基,一起前往长安。而唐氏的商队知道详情,他们受唐婥之命,本就应协助荀攸,如此自然也就一起上路了。

      ......

      “他母婢也。”酸枣的奋武将军账中,曹操一脚踹翻案几,踩在交杌上,骂道,“哪里来的虎狼之师,不过是一群虫豸!”

      唐婥躲开飞来的漆壶,又伸手抓住陶杯,安慰道,“大军开拔,不是小事,将军不如耐心些?”

      曹操听她这么说,转头瞪过来,唐婥立刻闭嘴。在酸枣陈兵数月,都等到董卓将雒阳搬空,烧净,联军也没有任何动静。那些州牧、郡守怎么想,唐婥不知道,反正曹操是急疯了。

      他每日都去找陈留太守张邈,痛陈如今局势,要求出兵雒阳。但都被张邈轻飘飘的打发了。

      唐婥是豫州军的人,对于陈留军的事情并不清楚,而且作为偏将,她既不用考虑日后的进军放向,也不用操心练兵,只用在战场上听从调令就行。

      这是一个稍有地位,又没有权力的军职,刚好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上。而自从夏侯渊帮忙赶走军中的登徒子,她自己也在几场骑射比试中拔得头筹后,其他人都不敢再来找她的麻烦,唐婥在军中彻底闲了下来。

      整日在曹操这里看书,不问世事,甚至连孔伷回颍川,都是张郃告诉她的。孔伷本就不擅军事,又没有什么大才,出兵来酸枣已经尽到心意,自然不愿久留。

      更何况孙坚被袁术策命为豫州刺史,趁他不在夺了豫州几个郡,孔伷着急回去巩固地位。

      张郃私下同唐婥说道,“只怕是,刺史回去也来不及了。”

      他和唐婥都从属汝南郡,辎重粮草也都是徐璆提供,手下人马更不必说,都是汝南人,唐婥甚至还带着府兵,作为自己的亲卫。所以,他们对于名义上的上司孔伷,确实没有任何崇敬之情。

      倒是唐婥偷偷找过曹操,问他在京师有没有关系,可以帮到老上司黄琬。商队平时打探消息是够了,但想要保护一位三公,还是不足。

      曹操也有些为难,现在道路受阻,就连朝廷册封刘虞的诏书都送不到幽州,更不要说他们这种已经卸任的前官员了,想要知道一点朝堂的消息都难如登天,更不要说暗中保护一位三公。

      不过,曹操还是答应尽量一试。唐婥没有抱多大期望,谢过他后也就不再提。

      “既然出兵就该有所行动,难道他们想让董卓自己突然暴毙在长安吗?”曹操对正将案几,水杯归位的唐婥抱怨着,“张太守若是再不出兵,我就自行前往,迎战董卓军。”

      “张郡守估计不会拦你。”唐婥笑眯眯的说。郡守是职位,太守是对郡守的尊称。曹操就算是气急,也对张邈颇为尊敬,唐婥与他无缘无故,自然不会叫他‘太守’。

      “安如也想拦我?”曹操听出她的言外之意,走到她对面,坐下来问道。

      唐婥将手里的书放下,认真的看向曹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将军与凉州军交过手吗?”

      曹操摇头,反问道,“安如也没有同凉州军交过手,又怎知其强弱?”他们对于凉州军的了解,全都是来自边关的军报和道听途说的传言而已。

      因为董卓入京过于顺畅,也没有关内部队与凉州军的交战记录。所以联军对于董卓军的畏惧,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想象。

      “就是凉州军再强,也该与其一战,才方知底细。”曹操猛地给自己灌了一壶水,“如此,即使军败也算有所斩获。”

      猛然间,唐婥在曹操身上,看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勇敢和果决。她忽然明白了,荀彧为何认为,曹操会是他们匡扶天下的希望。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9章 第 89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