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第 43 章 ...

  •   唐婥并不知道远在阳翟的事情,她此时正在高阳里的铁匠们那里看他们炒钢,为冬天给农户们打造农具做准备。

      炒钢其实是一种生产块炼铁的方式,这种方法并不直接产出打造刀剑农具的钢。

      此时制作铁制工具常用的是一种名为“百炼钢”的钢材。

      所谓“百炼钢”,就是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使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杂质减少,从而提高钢的质量。

      其实在唐婥看来,百炼钢本质上与后世常吹捧的大马士革钢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通过不断的折叠锻压来达到减轻杂质,提高质量的目的。而百炼钢的品种更多,但是常用的有“五炼”、“九炼”、“卅炼”、“五十炼”、“七十二炼”以及“百炼”,她的剑就是百炼的成果。

      “炼”字前的这些具体数字代表加热的次数。用百炼钢制成的刀剑质量极高,她的剑如果细心保养的话几十年都不会有瑕疵。

      原先百炼钢的原料块炼铁的生产效率很低,冶炼出来以后必须经过“冷化”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为了能够更大规模的生产块炼铁,如今的工匠大多使用炒钢技术。炒钢的原料是粗制生铁,工匠们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在熔炉中加以搅拌,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借空气中的氧,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从而得到块炼铁。(1)

      当然,炒钢技术不是谁都能掌握的,这需要经验极度丰富的老工匠来操控,而百炼钢工序又繁琐费时,所以大部分农具只会三到五炼,只有要求更高的兵器才会增加炼数。

      日后若是要大量使用高质量的钢材,这样的作法肯定无法保证效率。唐婥一边笑眯眯的请教老铁匠百炼钢的具体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一边在心里记下其中的要点,用前世的知识尽量总结。

      前世记忆留给她最大的财富不是那些模糊的记忆,而是可以快速学□□结一门新知识的能力,前世填鸭式的教学让她可以更快的从实践中将理论提炼出来,并且和原有的知识进行比对融合。

      她此时已经有了一个想法,这里炉火凌冽,锤声叮叮,周遭还有光着脊背的汉子高声叫嚷着倾倒炉渣,她不得不高声对身边铁匠头领喊道,“明天您能借给我几个年轻的工人吗?”

      “只有学徒,可以吗?”铁匠同样大声的回应她,最近确实比较忙,不然他也不会只给唐婥学徒。

      唐婥比了个可以的手势,然后转身离开了锻造炉——她接下来要去河边看看。

      ......

      “他张婶,今天还去河边?”已经进入夏天,即使是下午也不见凉风袭来,张婶的邻居干完活刚从地里回来正擦着汗坐在树荫下乘凉,远远的就看见张婶背着自家孙子往河道的方向走,打着招呼道。

      张婶擦擦汗,“哎,今天趁着太阳快下山能凉快点,多干些。今年的麻都沤好了,要是这个月能把君侯设计的那个纺车建出来,日后可就能轻松很多了!”

      “我从来都没见过那么大的纺车,听说是有30多个锭子?”邻居随口问着,最近地里的活计实在太多,他都没有机会去河边帮工。为里中帮工可以计入徭役时间,而且君侯还用粗盐付工费——盐可是金贵物甚,因为商路被战乱阻隔,如今是有钱也买不到了。

      张婶将孩子颠了颠,“有32个呢!要不是君侯带来的工匠,我们说不定都建不起来。”

      “哎呀,不和你闲扯了。”张婶抬头看看天色,“我得赶紧去工地,要不然可要被人抢了活计。”这种好事抢的人可多了,几乎所有人家都指望着现在出工,日后建好了可以让自家先用,她要是不早点去恐怕连鞣革的机会都没有了。

      等张婶赶到的时候,已经有人将皮革从石灰水中捞出来甩在旁边的碎石滩上,这些被处理过的皮革有的是从附近各地收来的老死的耕牛的皮子,有的是猎户自上山打的野猪的皮子,送过来的时候已经是非常干燥坚硬,石灰水可以让它们再度软化,再用刀将上面的毛和残肉刮干净,然后再用松树、栗树的皮熬煮成的鞣液浸泡,最后晾干就成了上好的皮革。

      张婶看见后立刻将腰里的钝刀抽出来挤进刮毛的人群中,这些刮下的毛贵人们肯定是不稀罕,可是对于农户来说一点点毛皮塞进被褥里都是保暖利器。

      她抢一些,再攒一攒给她的小孙子缝个褥子,冬天就好过了!

      总之,整个工地没有任何废弃物,所有看似没用的东西都被工地干活的人瓜分干净。唐婥在一旁和木工对着图纸指指点点,听到背后的骚乱也只是无奈的摇摇头,笑着和身边的木工说,“大家还真的积极。”

      “这些废毛确实没什么用了,但用来掺在絮和棉中抗寒还是不错的。”木工同样笑着回答,他是汝阳侯府来的滕臣,自然和唐婥亲近些。

      木工口中的棉是木棉,至于后世的棉花如今还是一种达官贵人赏玩的观赏性植物,虽然中原地区的人们大概知道这种植被可以织布,可比起麻、丝这些他们习惯的纺织材料,“织贝”或是“白叠”的种植是个大问题。

      在雒阳的司空府原先也有几株自关外送进来的棉花,她小时候也央求着唐珍让人种几亩,最后张氏挨不住她的恳求,确是也在院子里划了几分地给她种棉花。

      最后,当然的以失败告终。连府里赏玩的棉花也没有坚持几年。

      棉花不仅需要的养分超出原有作物几倍,更重要的是从发芽开始就会招来病虫害。如今又没有特别有效的除虫手段,那些棉花最后惨死地里。

      虽然不能推广种植,但汉人也会从自南郡和巴郡大量购买白叠花布——就是后世的棉布。如今的平均气温要比后世高上一些,但随着气候越来越冷,很多作物不便生长,寒病引发的瘟疫也越来越频繁。

      如果唐婥熟悉后世的气候考古学的话,就能精确的说如今是可记载历史上的第二次冰河期,上一次还是在商末周初的时候,而这一次则要从东汉末持续到晋。等衣冠南渡后,橘、荔枝这些作物便再也不会出现在北方了。

      对于人类来说,平均气温降低自然会带来非常多的连锁反应,比如冰川融水减少,径流变少,从而导致蒸发不足,引起降雨减少导致作物减产之类的,寒冷的季节越来越长,伤寒的发病率也会直线升高等等。

      但对于喜温作物——棉花来说,则是中原地区越来越不适合生长。

      总之,唐婥隐约猜到了此时并不适合推广棉花也就此作罢。她抖了抖手里的图纸,最后和木工说,“你觉得这种水转大纺车一日可以纺多少线?”

      “百十来斤不成问题吧?”木工是和唐婥一起做的水力纺车模型,大概了解它的效率。会想起在水边靠着水力不断运转的模型,他不太确定的说。

      这种水转大纺车是在元代盛行的纺织工具,结构比较复杂、体型庞大,有转锭、加拈、水轮和传动装置等四个部分。用两条皮绳传动使32枚纱锭运转。(2)唐婥是在走遍了附近的村,和几乎所有老练的纺织妇人请教过纺车和织机的运转,又亲自和陈氏一起纺纱织布,最后才确定了这个纺车的结构。

      其实这个纺车她原先只在博物馆见过,不可能全靠记忆将这个已经在历史中被淘汰的大纺车复原出来。通过切身体会劳作,再加上一些模糊的记忆,在和木匠试验了十几次后才最终确定了它的样子。

      也不知道其他人穿越到古代,是不是也像她一样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唐婥苦中作乐的想,这一个月她觉得自己都快成农业手工业的万事通了,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先前在汝阳侯府的时候与佃户们打交道,那些农活都是白看了。

      “女君,女君,族中叫您回去呢!”还没等她再和一旁刨木板的小工再确定一下数字,她的侍女就从远处小跑过来,“好像是荀女朗回来了!”

      唐婥回头问道,“是慈明叔父的女儿?”

      “是矣,只是哭天抢地的,家中不知如何是好。”侍女显然是被那场面吓到了,她自幼长在汝阳侯府,如今也不过十多岁,根本没见过寡居的世家女子归家,难免说话夸张了些。

      唐婥听到这,只能将手头的事情都放下,安抚了一下自己的侍女,“女荀守礼,怎会失态至此?莫要自己吓自己。”她虽然没见过荀采,但和诸荀已经非常熟悉,这样的家族不会教出太出格的女孩的。

      但等到她回到高阳里,却感受到一丝凝重。

      荀攸倒是站在里门旁借着门匾上的灯笼看书,唐婥走过去微微躬身向他行礼,他连忙放下手里的书回礼然后也没有说话。

      唐婥习惯了他的沉默,直接问道,“听说女荀回来了,族中怎么是这副样子?”

      “听说慈明叔祖父打算为采姑母另寻良配。”荀攸还是往日般沉默寡言,直接掐头去尾说了重点。

      “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第 43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