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4、两件事 ...

  •   又是一年终将近,本该迎新除旧祟,今年粮食丰收、南征大捷、胡蒙顺利换权、冬季又降瑞雪,赵熹虽重伤却濒死而生、逐渐痊愈,年前又有五城投降改帜,粗粗一算,可谓大喜之年,这元日也该过得乐乐呵呵才是。朝中颇为喜庆,将急事先办、大事可缓、迎春祭祀等琐事为重。

      这日大家商议完祭祀诸事、正想着自己家中如何,承平忽然道:“如今南征虽还未完、大功已建,剩余七城一州一年半载也就了了,那么论功行赏也就该提早打算了。这事也不急,你们回去慢慢商议商议再向我汇报。这事关乎军心君威,切要公道公正、不可遗漏一人才是。”

      承平说这个有理有据,南征将毕、自然要犒劳三军将帅,该封该赏提前思量,好过仓促封赏、功劳高低起了争执、一桩美事又起波折。诸臣都觉得理所应当,纷纷点头应承,唯陶希仁几人知承平心意:这是提点他们、此次封赏必有赵熹。

      这本也顺理成章,赵熹是南征元帅、五年并胶灭江、天下几全,功劳不可谓不大。其实先前平青州收夷狄赵熹已是功劳赫赫,可除了金银珠宝等物、官爵荣禄一概皆无,就是将军、元帅之职也是兵起时领兵收时收,赵熹南征北战这么些年、竟连名正言顺站上朝堂都不能。

      这次承平打定了主意,既要重赏、也要荣封、更要授之以高官,让赵熹可以站在众臣之前议定天下之事。这是赵熹该得的。

      文官们其实早料到有这一天,按理说他们看着赵熹沙场奋死便该接受之后对他的封赏,可赵熹是赵熹,他不是普通功臣,他是双元,是承平之妻。

      陶希仁站前一步:“关于封赏之事,微臣有事秉。”

      承平蹙眉:“论功行赏、按功行赏,功劳大赏多封重官大,还需要秉什么,只要来功劳簿看就是了!”

      陶希仁仍道:“有一人居功至伟却不能赏!”

      承平不悦:“我偏要赏呢!”

      陶希仁继续道:“那人正是摄政王您!您虽未上战场可军需运转、军粮筹措、劳丁征募、百姓安抚、降城收地安宁全赖您运筹帷幄,战场在前、无您在后支撑、南征万万不会赢!”

      承平眉头舒展,笑道:“这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不是?希仁竟在夸我了!这本就是我分内之事,何况这么些事也不是我办、群臣百姓同心协力才有此功,论功行赏也不要忘了大家才好!至于我,微不必提。”

      陶希仁道:“您乃摄政王、朝中无君您便是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您打理天下乃理所应当、也无人可赏无地可封,故您虽有功却不能赏,可见有功未必要赏。”

      承平眉头又皱了起来,他扫过群臣,看诸臣头低目垂悄然无声,便知在场之人都支持陶希仁。这也是意料之中,承平未做纠缠,而是道:“这事又不急,你回去慢慢想,总之我要赏之人必要在封赏之册。”

      “王爷……”

      “还有一件事,”承平打断陶希仁,“舒太妃和公主为黄贼所害,如今黄贼伏诛,待南方平定,先帝遗愿也算了结,也该立新君了。当初高祖定都京都未过三代而亡,可见此地并非龙兴之地,既然要立新君设新朝,就该选新都才是。本王命钦天监演算,新朝之龙脉起于东北辽地、终于昆仑,燕州上安便是龙心所在、正是都城之选。本王欲更改全国地名、将燕州上安改为盘龙、设为新都。迁都繁琐,时间又不多,诸位也先打算着吧。”

      众臣哄然,陶希仁更是急道:“王爷,此事万万不可!连战数年百姓早已疲敝,迁都要建宫室、起城墙、更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微臣也略通紫薇星数,从未算出京都风水有异,且上安偏远、北地旱冷、作物不生、百姓难安,怎能做新都!究竟是哪个不学无术之人蒙骗王爷,将他叫来细说,也好让大家心服口服!”

      承平道:“风水之说从来是各执一词,谁对谁错谁承天意谁顺民心谁又分得清楚?儒门言六合之外君子不言,希仁怕也不精此道,你之言,不足为论;燕州虽北却也非无民,何况中原江南最为肥沃、百姓已然人满为患,北边大片土地难道要弃之不用?本王多次前去燕州,那里四季分明、与中原相差无几,再加上水利兴修,农粮种植并不困难,建都上安正好由我等率先垂范、开田兴农;至于兴建宫室,早在乱宋时燕国便在上安建都,其星聚宫仍在,这几年陈家也在修葺该地,明年便由朝廷接手,微微修修也就能住了,不会劳动太多。”

      陶希仁立刻看向陈平之,陈平之向他笑笑,并未多言。陶希仁更气,正要再言,承平却摆了摆手:“这两件一件可慢一件要急,都要仔细思量,大家可慢慢斟酌、年后再议!”

      承平三言两语便将众臣打发走,陶希仁本不肯,宋荣声上前劝道:“王爷看来主意已定,不如咱们几人先议个章程再说!”

      承平今日说这两件事就是不让大家反对,好在这两件事也还未坐实,陶希仁没有办法,只得先同宋荣声等一道离去。陈平之本来只替承平修了修上安星聚宫,今天承平将给赵熹封赏和迁都并在一起、好像陈家一并支持一样;不过陈家早已打定主意投靠承平,赵熹的事他们肯定不会反对,承平这般也算推了他们一把,他们也只得认下。不过这样一来,两家的婚事就得快定了。

      陈平之离开前看了看承平,承平道:“熹儿近来身子又不大好,婚事还没同他商议,不过你也可做些准备了,陈家女必入李家。”

      陈平之赶忙谢恩告退。群臣便只剩了吴衡还在。吴衡本为李淳老师,李淳前两年已出府办事、吴衍也入户部补缺,因他办事牢靠为人亲厚很受上司看重同僚喜爱,两三年便被提为侍郎,也算承平信任之臣。

      承平见他留着不肯走猜想是为李淳之事,却仍问:“吴大人还有什么事要奏么?”

      吴衡躬身道:“非有公事,是有些私情……近来未见二公子,又不怕叨扰元帅养病、不敢拜府,托人带信却又说见不到二公子……卑职着实有些担心,斗胆烦扰王爷,不知二公子可安好?”

      承平冷哼一声:“他如何不好,他好得很呢!你既然是他老师,我还要问你怎么将他教得顽劣不堪、是非不分,非要闯下大祸才罢休!”

      吴衡赶忙跪倒:“王爷息怒!卑职不知小公子犯下什么错事,可依卑职之见,小公子虽骄蛮却通理、对王爷和元帅却是敬仰孺慕至极!小公子年纪小,有行差踏错也是卑职教导无方,他却并无坏心啊!卑职愿领罚,请王爷看在小公子对您一片赤诚的份上,严教轻责……”

      承平看他一眼:“你对淳儿倒是爱护有加。”

      吴衡叹道:“卑职也知道小公子有种种不是,可他却是个重情重义、尊师重道的好孩子!您和元帅诸事繁忙、他平时便同我待得多些,他时常表露对您和大君的思念和仰慕,卑职见了如何不怜惜、如何不感动!王爷,小公子只有十六岁,正是年少轻狂,他想要像您和大君那样英雄盖世、可又难以望其项背,这时候他自然想要桀骜不驯、离经叛道、好离您和大君更近一点。王爷,小公子向来错而知改,他最难以接受的是您的忽视啊!”

      李淳已经在家里关了半个月,不单承平、连赵熹都不去看他,其他下人除了近侍更不能靠近,府中尚且如此更别提朝中。他的消失悄无声息,承泰等人问起承平也不肯多说,大家都猜测李淳做了什么事遭到了承平的厌弃。吴衡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思量许久,还是决定直接来求承平。

      虽平时都是赵熹骄纵孩子,但承平要罚、赵熹绝不会违背他的决定;承平这些年跟李淳两人一家朝夕相处,情义更比同李温还深些,听吴衡这么说、承平又想起赵熹不在身边、李淳陪自己度过的岁月。

      承平叹了口气,当时并未说什么,只是在元旦那天将李淳放了出来的李温一同参与祭祀事宜,过后又将他关了回去,不过也足以让朝臣打消猜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