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 ...
-
那人显然没注意到她。
他正吃力蹬着三轮车,腰背因超出负荷,显得有些佝偻。满车斗货物高高束在后面,用绳子紧紧缚住,驶过去后,高得完全能挡住他花白的头发。
宋清宁不自觉跟了过去。
三轮车快速驶着,到了其中一排仓库前,利落地转弯。一声刺耳的金属刹车响,满是货物的三轮车稳稳停在仓库门前。
他下来后,利落地解开绳子,一圈圈缠好挂在车把上,又开始往屋里搬货。
这时,宋清宁才发现不对劲在哪里。
那人只用一只胳膊抱着大箱子,另外一只手,住着拐棍。
他是残疾的。
一条腿完全使不上力气,走起路,全依赖拐棍和另一条腿的完美配合。
宋清宁嘴角抿直,心道:难怪见他方才蹬车子的姿势奇怪。她看着那人拄着拐棍,一趟趟来回搬货。
由于只能单手搬,一次搬的量自然比正常男劳力少很多,相应的,只得靠增加来来回回的趟数。
有人来来回回从附近走过,似是早已习惯这幅场景,见怪不怪,连一眼也不多看,更别提上前帮忙搬货了。
特别是刚过去的那个穿的确良的小伙儿,梳着时兴的发行,路过她时连看了好几眼,往前要经过正卸货的仓库时,停顿了一下后,却绕路走了。
宋清宁弯起唇角,眼中泛起一丝嘲讽。
别人不管,她也说不着什么,这小伙却正是于家大伯娘的亲儿子,于飞龙。
在这供销社上班,他的工作,还是这腿脚残疾的于世诚给的呢。
宋清宁想起王婶子说的,当年赵会珍一家子为了哄着于世诚让于飞龙接班,说的那叫一个好听,什么以后就把侄子当亲儿子,让于飞龙把他当爹孝敬,还给他养老……
就是这么当爹孝敬?
宋清宁冷笑,也许,有些人就算对着亲生父母,也不见得能好到哪里去。
咚——
正在她看于飞龙背影之际,仓库那边传来一声闷响,于飞龙回头看了眼,步伐加快离开。
宋清宁也转头看向声响处,却见搬货人摔在了仓库门口,拐杖滚出老远,一堆的货物零散地洒在他身边。
她快步跑过去,替他拾起拐杖,正要递过去,只见他并不顾这边,只忙着翻着盒子,查看货品摔坏没有,翻了一遍,见没有损耗,这才松了一口气。
接着,就开始用袖子擦拭货物纸盒上面沾的土,宋清宁想提醒他,他衣服上也沾了不少,但见对方毫不在意。
宋清宁张了张口,竟什么也没说出。
“二叔!”
一声清脆急促的呼喊,林桂英也跑了过来,跟着蹲在那儿收拾货。
于世诚这时已扶着拐杖站起身。
宋清宁见他盯着自己瞅,垂在一侧的手指都不自觉捏紧。
饶是向来自觉心理素质极佳,也不由屏住呼吸,暗中提气。这是她穿过来后,遇到的第一位原身“熟人”,说不担心对方发现什么端倪,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短时间内性格大变,可以假借受了刺激,但如果练言谈举止、神态气质全都变了……宋清宁只得安慰自己,好歹是穿到了法治年代。
若是穿到古时候那种未开化的小村里,说不定来个神婆念叨她鬼附身,要浸猪笼呢。
她紧抿着嘴,悄悄观察于世诚的神色,准备见机行事。
不料,这老大爷比她还紧张! ! !
那双粗糙的手不断地拍打衣服上刚沾上土的地方,脸上满是尴尬,手脚像是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放了。
见他这般拘谨,宋清宁反倒放松了,她笑了下,上前要继续帮他干活。
于世诚赶紧拦住她俩,连连摆手:“这些东西重,怎么能让你俩小姑娘动手,你们去忙别的吧。”
林桂英道:“二叔,您别客气,我们不忙!”
“那也不能让你们搬……”于世诚执拗地和林桂英客气。
在他俩人退让之时,宋清宁从另一侧搬起几件货,往仓库里面走。
于世诚从后面喊:“唉哟,丫头哎,这个重,你少拿点,当心闪了腰。”
“二叔,我和她去抬着,您先坐下歇会。”林桂英拖了把椅子放门口,接着便跑去和宋清宁抬货。
于世诚也并没歇息,他叹了口气,见拦不住这俩女孩,只得也转身继续去卸货。
虽说他腿有残疾,可毕竟年轻时身强力壮,个头颇高,胳膊也长,即便只能单手搬、单肩扛,实际搬运得也比宋清宁她俩多。
几趟来回,一小车货物就搬完了。
于世诚出来对二人感叹:“老了不中用咯,居然还得麻烦你俩。”
“二叔,这是飞龙哥柜上的货吧?您咋不叫他送过来?”
林桂英终是没忍住,尽管她娘多次嘱咐不让她掺和于家两房的事,可她就是看不惯于飞龙那一家子。
“你们年轻人都有要忙活的事,我这老头子就不总是赚人嫌啰。”
于世诚宽和地笑了笑:“老领导给我这看仓库的活计,是照顾,我也不能啥都不干,就当个废人让他脸上无光……不说这个了,叔给你俩拿瓶汽水去。”
林桂英拿了一瓶,正好有人喊她,嘱咐了两句后,她便又离开了。
仓库门口,就剩宋清宁和于世诚两人。
于世诚有点尴尬,想说些什么,又不知怎么开口。宋清宁也没推辞汽水,耐心的站在那儿,等他要说的话。
半晌,只听他憋出了一句:“闺女,身体好些了么?”
“好了。”
其实她还没完全好利索,但这两天精神头比先前好多了,不止走路不喘,还能骑车十几里路到镇上。
宋清宁并没详细解释,只点了下头,等他继续说。
她直觉,他是有比较重要的话,要说的吧。
于世诚又沉默了会,再次憋出了句:“那就好……家里也没啥人,没照顾好你,委屈你了。”
宋清宁:……
沉默片刻,她主动开口:“您不是托赵大娘照看我嘛。”
“哦,是,那她对你还行吧?”
“不太行。”宋清宁如实道:“给吃的窝头还是馊了的,咬不动。”
“怎么这样?你不还是她亲戚么……”于世诚皱眉:“我回去找她!”
哦?
看来还是能分清是非的。
宋清宁摇头,道:“我已经把她辞了,按您先前和她家的约定,拿了三十斤麦子,请邻居王婶儿帮忙蒸的。”
“也挺好。”
宋清宁继续放大招:“还自己做主,请她每月初按时给兑现承诺,给送三十斤粮食,并且……”
于世诚刚点了下头,忽听她继续说:“并且,约定麦子收完后,请她家把四亩地还回来。”
“……”于世诚:“恩,也行,就是,他们家愿意还么?”
看来老于以前也不是没动过这念头。
宋清宁笑眯眯:“很愿意。”
不愿意,她也能想法叫他们愿意!
宋清宁打量附近,琢磨着看仓库这活计,对于老爹现状来说,实在不算是多合适的工作。她旁敲侧击地劝说换一个。
于世诚却说,干得挺好。
并嘱咐让林桂英带她逛逛,自己骑上三轮车,又去忙了。
林桂英看出了她眼底的不忍,犹豫了几分,还是开口说:“于二叔挺不容易的……”
说着,带她进入了仓库里侧。
里面光线晦暗,只借后墙上的小窗户采光,在不开灯的时候,整个仓库里暗沉沉的,一踏入,便明显能感到里面比室外阴冷不少。
一股寒意已顺着宋清宁的小腿往上升起,她皱了皱眉头,视线停留在仓库最里面的角落。
那里有床铺盖,还有个杯子、水盆,里面盛着简单必备的生活用品。
宋清宁皱着眉头,一路和林桂英走出来,沉默无言。
在离开前,她拉起林桂英的手,托付道:“桂英,要不你帮我劝劝他,回家住吧。而且这工作对他来说,实在辛苦,不如就不做了,回去我们再想点其他营生。”
……
*
天色渐晚,西面天空火烧云缭绕,灿烂的橘紫交织着,将小镇街道镀上一层别样的光。
宋清宁沿途看了一路,想寻个经营门路,可惜没什么头绪。
这年头虽说机会遍地,可若分文没有,照样是寸步难行。各种小生意都需要本钱,宋清宁皱眉,哪怕她去摆摊,也得要启动资金。
原本她还不着急,但刚看了于老爹在仓库角落简陋的住处,宋清宁实在无法心安理得的占着人家房子。
她,得尽快寻个营生法子。
以她囊中羞涩的实况,目测最靠谱的赚钱法子,大概就如原主一样,去厂子里打工。
据她了解,县里临时工每月也就三四十块,有些小作坊给得更少,单靠纯手工积累原始资本,那真是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想着,有些发愁。
迎着霞光,二八自行车拐入北沙村时,一个念头突然闪进她脑海!
对啊!
她可以劝说于老爹开个经销店嘛!他的宅子在村子最北头,靠着大陆,经销门店一旦开起来,不止能有村里的顾客,还可以买东西给过去的人们……
在她上辈子的记忆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那会在村中开经销的农户,可是容易赚钱。这年代,绝大多数村民没有做买卖的念头,几乎没什么竞争,村中经销店刚刚兴起的那几年,真是什么都好卖。
而且,于世诚还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在供销社工作多年,若供销社同意,能搞个代销点,那连启动资金都占用不了多少。
这简直是最适合当下的谋生方式。
宋清宁打定主意,等于世诚回来后,就劝说他,在村中开经销,搞个供销社的代销点。只是,左等右等,没等回来于老爹。
倒是林桂英来了。
她把宋清宁上次没带走的东西给送了上门,还带来了个重磅消息:于二叔不肯回来。
“为什么?”
林桂英叹了口气,只摇头。
宋清宁顿时明白了。
看来,她得尽快寻个其他出路,早点搬出去。
“那没事了,还是谢谢你,桂英,还麻烦你再和二叔说一声,我过几天寻着其他住处,就给他把宅子腾出来,别住那仓库了,对骨关节不好。”
住阴冷潮湿的地上,就是腿脚健全的人,上了年纪也受不住。更何况是腿骨受过重伤的呢……
林桂英又叹了口气,她何尝不想劝回来?于二叔无非是觉得,儿子不在家,他若也回来住进去,怕是村里流言蜚语,说些不堪入耳的难听话。她拉住宋清宁的胳膊,道:“你先别着急走,我回去了再劝劝。”
宋清宁摇了摇头,这人与人直接也讲究缘分,她向来不强求。
…
她加快了给王秀儿补习进度,又把初级语法写在本子上,交给她,让她以后复习使用。
王秀儿察觉到了异常,瘪着小嘴问:“姐姐,你以后不教我了么,怎么进度这么快了?”
“你离考试就剩三个月了,不管我还继续教不教,你不都应该尽快学么?”宋清宁弹了下她脑门,说:
“基础语法,我都给你写在上面了,你结合着笔记看,单词和课文好好背,考试没问题的。”
王秀儿本是试探着问,一听这话,眼圈都红了:“宋姐姐,你以后真不教我了?”
宋清宁:“这几天还可以继续替你补习,以后,我要是不住这里,就不一定了。”
“啊?你要走啊!”王秀儿咧嘴干嚎,“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啊?”
“……”宋清宁眉头抽搐。
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奇怪,好像她是个欺骗小姑娘感情的渣男。
宋清宁揉了把秀儿头发,安抚:“没什么的,我把基础的都给你补完了,接下来,你自己好好学,一定可以的。”
王秀儿:“可是……我都习惯有你了,以后你不教我,我都觉得学起来没劲儿了。”
“那你更要好好学,考到好的学校里,以后会遇上比我更好的英语老师。”
王秀儿眨眼:“真的?”
宋清宁:“那当然!我这也就是业余水平,外面有好的英语老师,他们能把语言读得像诗那么美……”
她背了几段叶芝的英文诗歌,让秀儿感受一下语言的韵律美。
见小姑娘神色中透出向往于伤感,宋清宁语调一转,同一句话,耍宝似的,用不同口音分别读出。
“以前给你读课文时,用的是英音,刚刚说得是美音。”
王秀儿惊讶:“还有这种区分啊?”
“不止呢。”宋清宁指着她书本上的单词,又念了两遍:“这是苏格兰人和印度人的读法……”
王秀儿有些想笑,又不太好意思:“不同地方的人读法诧异这么大啊,我都差点没听出来这是一个单词,还有其他的么?”
“有啊,比如说这个词merry Christmas。”宋清宁指着教材上的一处,说:“日本读法就是,马力库里斯马苏~”
扑哧——
在她声情并茂的演示下,王秀儿忍不住笑出了声。
宋清宁:“所以呢,你不必为着发音不准而不敢开口读,无所谓的,你就坚信,你读的一定是最动听的……语言就是一种沟通的工具,使用属性在前,艺术属性在后,能沟通、好用是第一位。”
“对你现在来说,就是能做对题,能得高分是第一位,以后到了城里读书,也不用在意那些嘲笑咱口音的人。”
“如果有人敢笑,就说印度英语给他们听。”
……
宋清宁课后又和小姑娘聊了会。
不经意间,她启迪了小姑娘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英语的热爱。这时候,王秀儿也料想不到,自己以后大半辈子,从事的是和英语相关的职业。
宋清宁在补习之余,也开始在村中转悠、走动,寻找有无可出租的空房子。
在村南头的路口处。
空房子没找到,倒是让她撞上了背地编排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