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金山银水暖橘1 ...
-
北方冬天的早晨冷哈哈的。金橘穿上棉袄,迷迷瞪瞪地起了床。先把煤炭炉子的煤渣子捅下去,正所谓“火贵虚,人贵实”,炉子一虚空,再放上几块崭新黑亮的煤,那炭火一下子就燃起来了。让炭火一烤,金橘的鼻子尖儿也不那么冰了。她也没继续烤火,看着窗户玻璃上挂了一圈儿的雪,她得赶紧出去看看这一夜里下了多大的雪,路好不好走,别耽误了上学。
金橘家在北方的一个名为金牛镇的小镇上。周围座座青山相连,合抱着小镇,小镇中有一条河是黄河支流的支流,横贯小镇而过。虽然前几年小镇地底下的煤挖没了,但是金牛镇的领导脑子活络,领着大伙儿植树造林,愣是把煤炭小镇给改造成了一个有青山绿水的地方。虽如此,但也不能指望这一方土地能产多少粮食。为什么呢?有这么一个老理儿,说是凡是地底下存着矿的,地上的粮食一般都欠收。那既然没了煤,地里庄稼也产的也不多的,人总得想招儿,找新的活计,得活下去不是。
这是什么年代呢?这会儿,在国营企业端铁饭碗的普通职工工资一个月大概有三十八块钱,一个肉馅烧饼三毛,这样算的话,一家四口的日常花费仅凭三十八块钱,显然已不够了。所以,大伙儿已经不那么羡慕铁饭碗了,而且听说沿海地区那些赶海的渔民们有的已经是万元户了。看着人家的腰包鼓了起来,这里的人的脑子也动了起来。树挪死,人挪活。镇上村支书就这么想的。他也姓金,叫金延鹤,四十岁出头,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和大伙儿一合计,带着金牛镇上近百个年轻力壮,有一把子力气,又愿意跟着他出去闯一闯的青壮年,组成了一个工程队,要外出干工程去。这个工程队做什么活计呢?就是盖房子。农村人盖房子时,自家准备好建筑材料,亲戚朋友、邻里相亲的都来一起帮着盖,和主家关系亲近且有一把子力气的便帮着打地基,年轻又身体灵活的则上架子垒砖,而年长些的会负责搅拌沙土这些起辅助作用的活儿。小镇上一座座青砖绿瓦房,给大伙儿练了手。总之,大伙儿力气没白下,都有几手泥瓦匠的手艺,不精但组成一个工程队,出去闯一闯的底气是有的。
剩下的一拨人,虽然因家有老小需要照顾,脱不开身,没法跟着出去闯荡,不得已留在了家里,但也不想干巴巴地守着几亩庄稼地。有时候一个地方就像棋盘,几个棋子一动,其它的棋子也会跟着动起来。这叫连动效应。于是,整个棋盘活了,整个小镇动了起来,也热闹了起来。看到城里人常常在周末时到这个小镇上垂钓游船,登山游原,那些留在镇上的人,挨着水居住的就以租船兼卖河鲜为营生,傍着山居住的开茶室让来往游山的人歇歇脚。总之,这个小镇上的人,谁也闲不着,都攒着劲儿地赚钱养活一家人。
金橘家呢和小镇上完全务农的人有些不一样。前几年因着金橘爸在一家国企工作,她家便成了周围人羡慕的对象。一提起她家,都啧啧称赞,说她家不但儿女双全,作为一家之主的金延德还在国企上班,端铁饭碗嘛,收入稳定,福利待遇也好,逢年过节时,单位没少给职工发东西。可这些年,万元户都出现了,无论出去打工的,还是在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家钱包鼓起来了,也就不羡慕她家了。而金橘爸所在的厂子,其实这几年效益也没那么好了,她爸一人工作养着四口之家,还是有点吃力的。
特别是金橘和她哥两个人还都上着学呢。金橘在镇中学读初二,是走读生。她哥金建文呢在区第二中学读高二,是住校生。其实按金橘的学习成绩,她能读区第一中学,但是那样的话她和她哥都得住校,她爸肯定是负担不起的。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她放学回家得帮着她妈白玉干活,平时在家喂鸡喂鹅,去地里除草施肥这些活她都能干。庄稼成熟时,她还会收割小麦掰玉米棒子,虽然肩膀小还担不动满满一箩筐粮食,但可以担两个半框。所以,她家的农活,全靠两个女人来干。虽然按照金牛镇的条件,可耕地面积小,土壤条件也不理想,要想成为一个农业强镇是不可能的,但人勤奋一点,地里出产的粮食也够一家嚼用的。一家人吃饭靠自家地里的粮食,其它花费靠金延德的工资,老金家的日子不像以前但也能过下去。
而金延德也不是重男轻女,偏心长子,不让金建文干农活。老金就想着,闺女儿子他都供着读书,谁能读出来就看各自的本事了。儿子学习上不如闺女,但九十年代的社会,大专学历是进单位的敲门砖,一个男娃娃不进单位坐办公室,就只能卖力气。金建文虽然有个严父,但却有个慈母对他是非常宠爱的,所以周围邻居都说金建文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实际上他是有些娇弱的。老金也知道自家儿子被老伴儿给宠成了什么样儿,但是想着既然儿子肩部能抗手不能提的,干不了力气活,那就只能读书一条道了。学得不好,那就住校,家里的活计由家里人多担待点儿,不让儿子费力,让他在学校专心学习。
闺女呢,从小懂事,学习好,让人操心少,那就先在镇中学读着,平常老金不在家的时候,还能帮老伴儿忙农活。可你要说老金不疼闺女呢,这不年关单位发了年货嘛,看着有闺女爱吃的香蕉和桔子,老金从早上四点钟就从单位骑着飞鸽牌自行车出发了,带着两筐水果往家赶,得让闺女在上学前尝尝爱吃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