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那个,大家听我说啊!城安,过年了,弟兄们都是些糙人,不比你肚子里墨水多,就此情此景,作诗一首,如何?”军中副将刘战平对身旁主将说道。
许是因为喝了酒的缘故,大家纷纷应和,全然没有平日对这年轻主将的畏惧。
男子周身萦绕着清冷气息,穿着白衣,剑眉入鬓,鼻若悬胆,颜如冠玉。看起来很年轻,可他的胆识,却非同龄人可相比的。再多赞美的话,到了他身上,也是空白。
身边都是脸颊通红的军中将士,倒显得他别有一番风景。
坐在上席,手中拿着用鹰爪为底,蟒皮为杯的八月酿,百无聊赖地转着。仿佛刚才说的不是他。好几次想张口,可都被憋了回去。杏眸中闪过几分痛惜,随而将酒倒在地下的行军地图上。
“临京春到,孩童欢笑。可叹瘴江人如潮,家中老妪泪双行!花灯红,莲灯苍,只盼将灵回自乡。江平,溪尽,何日丧?龙卧北海,鱼行南方,归又赢得几池塘?麾下无墨发,刀剑乱如麻。夏中观林,冬留春冰,秋色邀得几人赏?望木念舟情,云台化鸟意。思悠悠,痛悠悠,念到极时方止休。今日作诗怀故友,来日泉下同饮酒。”
语毕,席中的将领都噤了声。一个个上场杀敌,天不怕地不怕的男人,此时红了眼眶。
他们不由得端详上座的主将。
宋逸卿,岁及弱冠,父亲是当朝宰相宋慎之,母亲是太傅之女谢静宜,兄长宋敬卿入仕,官居二品。按理说,他应当在朝中与父兄一同共事,可他却在十五岁时选择了入军。
他到军中时,是宰相送他前来。军胜回朝,可边疆又有敌兵突袭,军队只能缩短留京时间。那天是军队留京的最后一晚,所以宿在郊外。
并未多言,宰相只是对当时远鸿军的主将郑世宁说: “郑兄,犬子就交给你了,不用碍于我的身份刻意保护他,家里不用他传宗接代,留条命足矣。若是成了残疾,我相府也养得起。当今世道,烽烟四起,边疆战事吃紧,我也不好留你,等到下次回朝,你我定要痛饮那八月酿,还有京中的莲月酒!郑兄,保重!”
说完,便策马回京,只留宋逸卿一人在即将离京的戍边军中感受日后的生活。
而宋逸卿也没有辜负自己当初的信念,几年间参与的大大小小战役少说也有百次。
虽说是宰相之子,自幼锦衣玉食,可在军营中,全然没有那些世家公子的少爷脾气,所以众将士对他的看法,从小相爷一步一步到了城安。他只是城安,大家心中那文能赛赵公,武可胜郑公的宋城安。
郑世宁在三个月之前在疆南战场上牺牲了,弥留之际将宋逸卿立为主将,看见他接了帅印,才安心地离去。宋逸卿作的这首诗,应该也是想要怀念郑世宁。
那个于他亦师亦友的将军。
思及此,宋逸卿神伤不已,放下了酒杯,捏了捏眉心,拿起座后的虎皮袍披在身上,拿了一小瓶春瑞酒,走到了帐外。
京城很大,城中常居百姓能抵边疆三个小国人口,而今远鸿军只是稍在城外落脚,并未进宫面圣,所以宋逸卿想去城内逛逛,散散酒气,也吹一吹京城的故风。那里有他的爹娘和兄长,有他思念的人。
可走着走着,便愈发让他觉着荒凉,心中不由得想:月光能知我心事,却无法送到月宫,若是可以,愿以我命换帅命。可岁月又不会给我一个机会,罢了,斯人已逝,生者常念吧。
月色很美,没有鸟雀立枝头,只一人月下独酌,寒风也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