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一口气看完了《门第》,看的是纸书(本来是陪朋友去买的,结果我先看了,呵呵),看完后心中感慨良多,并对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又上网看了一遍《大雅之堂》,幸亏去看了,否则我会看不到平阳在《大雅之堂》的最后写的那篇结束语,如果看不到作者的写作初衷和意图,我相信我对《门第》的理解和认识不会比现在深刻。
    《门第》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而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我想即是所谓的经典吧。我要说,《门第》堪为经典。《门第》最打动人的地方不是作家流畅的文笔,也不是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而是这本书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所表达出的思想:
    其一:衡量一个人高贵还是低贱的准绳并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他的人格。就像平阳在《大雅之堂》的结束语中所说:一个人是世俗的小人还是高雅的君子亦和他的财帛的多少,官阶的高低,甚至是学识的渊寡都毫无干系,而唯取决于一个人自身的修为与德行。
    其二:《门第》弘扬中庸的爱情观,在这种中庸爱情观的指导下,《门第》不推崇极端的恋爱方式。羽明经过几番痛苦的挣扎与蜕变最终心甘情愿放弃了对闽乔的爱情,他的放弃体现的恰恰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而这也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精髓所在。
    关于第一点,我相信大家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对于第二点,我敢肯定,很多正热血沸腾的年轻人是无法理解的。不能说这是年轻人的傲慢和轻狂,每个人都年轻过,每个人都渴望过能战胜一切的爱情,但是,爱情真能战胜一切吗?童话故事里告诉我们王子爱上了灰姑娘,现实生活中富家女和穷小子却终究难成眷属,自古以来,是不是门第与爱情就不能共存呢?
    《门第》毫无疑问引发了我对爱情和婚姻是否需要门当户对的思考。就在前几天我偶然看到网易上在话剧《简爱》的一个宣传页上的一个调查:
    一,赞成爱情里的确需要“门当户对” 理由:这其实很残忍,但事实胜于雄辩。王子和灰姑娘、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不适合就是不适合,所以只能是童话故事而已。
    支持这第一个观点的网友的投票数为25507票
    二,同意爱情不需要“门当户对”理由:真爱可以冲破一切枷锁,学历、财富、相貌……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重要。只要心灵相通,相爱的两个人就可以幸福地在一起!
    支持这第二个观点的网友的投票数为:4223票
    由上面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持爱情需要“门当户对”观点的网友占绝大多数。
    无论是《门第》中的珍珠,还是《简爱》中的简,她们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都面临着门第差异带给她们的困惑,而她们最终的抉择也都证明了在爱情和婚姻当中“门当户对”不可回避的现实性以及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先说说《门第》中的闽乔,早在羽明第一次向她表达爱慕的时候,她就这样回答了他:“羽明哥,”闽乔的心痛此刻在不断地折叠着,一重又一重,“不是我不答应,而是你有你的路要走,我也有我自己的路要走。我知道你对我好,可是我们…….我们走的不是一条路,不在一条路上的人是不能相互照顾的。”
    闽乔这里所说的“我们不是一条路上的人是什么意思呢?”,而她为什么不能和羽明走一条路呢?答案就是门第的差异,这并不是我自以为是的解读,而是作者在后文中给出了解答:“可是不拒绝又能怎样,一想到羽清想到李静她就感受不到自己和羽明哥之间有任何一线希望,反而只有绝望。”这是闽乔在手毁了之后的一段心里独白。这段独白证明了她和羽明之间最大的障碍是李静和羽清,而李静和羽清在闽乔的心里并不是两个人,而是一种门第的差异,这种门第的差异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地位上的,更是精神上灵魂上的心理上的。我以为小说《门第》的最大突破在于它给现代人所面对的门第差异赋予了更广泛的定义:现代社会的比古代社会有了进步,而现代社会中所表现出的门第差异自然也比古代社会所表现出的门第差异有了发展,现代社会所表现出的门第差异已经不仅仅是物质和地位上的差异了,而是发展成为一种更深层次更宽范围的不仅仅是物质领域更涵盖了精神领域的差异。
    在《门第》中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情节,羽明生病危在旦夕的时候,闽乔终于向他剖白了自己的内心,她说:“是我不好,因为不想走坎坷艰难的路,因为害怕陷入困境就拒绝跟你携手同行,甚至拒绝向你敞开我的心,因为怕辜负楚天就委屈你,贪婪的我想要过安逸的生活就假装对你所承受的一切视而不见置之不理……..”闽乔说的都是心理话,她始终不跟羽明在一起,是因为她在和羽明相识的最初就深刻地意识到了门第的差异在他们之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她看清了结果,所以不去做尝试,她爱羽明,却远离他逃避他,这让羽明一直不能甘心。最后她在万般无奈之下一反从前躲避逃离的态度,终于对羽明做了大胆的热烈的爱情表白,这反而使得羽明在她的表白中认识到了爱情的真谛,于是他潇洒地转身,从容地离开…….虽然他们的爱情最终没能战胜的门第的差异,但是谁敢说他们的爱情不是永恒的呢?
    说完门第,再来谈谈《简爱》
      《简爱》中常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门当户对”,简其实是自卑的,不然她也就不会如此执着于强调心灵和心灵的交流,不然她也不会如此在意自己的贫穷和相貌平平。在故事的最后,简得到了叔叔的遗产,罗切斯特也已经双目失明,这个时候简才义无反顾重投罗切斯特的怀抱。说到底,简才是最在乎“门当户对”的那个人啊!
      “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说话,就好象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象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这一大段感情充沛的表白我们都很熟悉了吧!这段被当作是女性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对白其实是多么无力啊。简只能期望在离开人世后能和庄园主罗切斯特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在现世的每一天,他和她永远无法平等。简甚至希望上帝给予她财富和美貌,这样她才能主动争取自己的爱人。最后,上帝真的给了她财富(叔叔的遗产),虽然没有让她变美,但让罗切斯特毁了容。好了,这下终于“门当户对”了!
    闽乔和简毕竟都是小说的人物,也许有人会说小说中人物没有说服力,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现实中的人物写的一篇的文章。一位叫兰心蕙质妹妹的博友曾经发表了一篇叫《门当户对的婚姻更稳定》的博文,她在博文中写道:老一辈人所说的门当户对,主要讲求的是一个门第观念,讲求的是一个阶级地位的对等。比如说,官宦之家和平民百姓两家就不是门当户对,因为阶级地位相差太大。所以,古戏里说富家小姐看上落魄书生的爱情故事多是杜撰,应该是不切实际的,《红楼梦》中的贾母在看戏时就曾经指出过这一点。古时候讲究门当户主要是从物质方面来讲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历史的必然。时至今日,门当户对这四个字,在当今这个社会依然有着其现实的意义。
    当然,我今天要说的门当户对,和它的传统意义有一定的的区别。时代在进步,封建的阶级观念早就不复存在。在崇尚婚姻自由的今天,我也认可爱情至上这一根本。只是,我认为,婚姻二字绝不止包含了爱情,还包含了很多其它东西。试问:为什么现实中总是有父母会反对儿女的婚姻呢?因为他们是过来人,知道单靠爱的你死我活不见得就能换取幸福的婚姻。红尘中的男女绝不是只凭一个爱字就可以生活下去的,爱情之外,还有很多现实的因素影响乃至决定着婚姻的质量。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的身上都带有自身的条件和资源,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比如:外表、年龄、身材、工作、经济、家庭、地域、信仰、性格、思想、健康、习惯、生活背景、教育程度等等。当男女双方的综合条件达到一种平衡时,才比较容易彼此接受对方。比如1米8的男人找个1米7左右的女人,盲人找个聋人,修鞋的找个剃头的……这就是平衡,就是门当户对,这样的结合更为稳定;反之,如果大学毕业找个初中文凭,健康人找个残疾人,白领找个民工……这样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极少,因为这种不平衡的自身就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
    可以说,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婚姻面前无时不刻的在掂量着自己及对方分量。两个人条件相差越大,关系破裂的可能性越大,条件更好的可能会被其他条件更优秀的所吸引。比如,男女双方如果有一方出国深造,几年后回来,双方还能结合的可能性极小。比如,夫妻二人如有一方事业上突飞猛进,另一方停滞不前,那么离婚的比率也会极高。当然,也有人会反驳我,说比如一个50岁的老头找了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照样生活的也很幸福,我想女孩之所以愿意打破了这种年龄上的平衡,或许是因为她看中了男人口袋中的钱或其他什么,如此她从另一方面得到了平衡感。总之,人总是要在不断的寻求平衡。
    所以,我所说的门当户对实际上是一种对等,或者说是平衡的关系,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门当户对。除了单项的一一对等之外,还包含着综合的对等和平衡。而且,不仅仅是指物质方面,也有精神层面。总之,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无论如何,唯有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的状态,婚姻才能更持久更稳定。不过,漫长人生,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婚后的生活自然也充满了各种变数,最初的门当户对也可能在若干年后被打破,这些都是我们无法一一预测的。即便我们无法把握将来,但是至少可以把握现在。那么,至少可以从理论上说,从概率上讲---门当户对的婚姻更稳定!
    从小说《门第》到《简爱》在到这位兰心蕙质妹妹的博文,都能看到“门当户对”的观念,可见“门当户对”的观念在婚姻和爱情中无所不在。
    不过,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时对“门当户对”既不能不重视,也不能错误解读它的概念并盲目服从。重要的是如何理解这四个字。在现代文明社会,对于“门当户对”的理解已经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双方家庭在财产,社会地位上的相当,而更因引申为思想层次心地质量的相当。我想,就算两个家庭有相当的地位和财富,但是两家人在思维方式,世界观以及为人处世的准则上相差很远的话,也一样属于门不当户不对。而即便两户人家在财产和社会地位上相差很远,但两户人家在人品上思想上却能够对等,也应该视为“门当户对”。当然这不过是理论上的分析,现实情况却要复杂得多。就像《门第》中所描述的外交官的家庭和音乐学院教授的家庭,从表面上看也应当是门当户对的。而若从林恒和林羽明的人品而言,与梁教授夫妇也可谓相当。只是,一个家庭是由很多成员组成的,外交官家庭里除了林恒和羽明,还有羽清和李静,如果羽清和李静也能有林恒和羽明那样的心地和品格,那么闽乔和羽明之间很可能会成就一段美满姻缘。思考到这里,更加觉得《门第》的不一般,它并没有简单地把一个交织着复杂的社会矛盾的婚恋的问题抛给读者,《门第》和其他的的小说不一样的地方正在于此:它不仅仅以引发读者思考为目的,它更为婚姻和爱情遭遇门第差异所带来的困惑给出了它认为是正确的解决方案。《门第》会让很多正在爱着的年轻人懂得去正视并接受爱情与婚姻的本质上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带来的无奈后果。让年轻人在学会承担中走向真正地成熟。
    在这里极力推荐正在恋爱中的年轻人看看《门第》,这本书真的会给人鼓舞,让人懂得很多,即便在失去的时候,也能获得精神上的动力与心灵的慰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