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61,雨坛挂面 ...

  •   61,雨坛挂面

      “八月初一雁门开,九月初一雁就来。”

      枞阳县雨坛镇,风光旖旎,令人十分向往的地方,每年冬季,游客纷至沓来,去烟波浩渺的菜子湖,瞭望一群群大雁翱翔的壮观景象,而且,走进雨坛镇双丰村张庄,能观看到传统的手工制作挂面的场景……

      日前,应文友相约,我来到了雨坛镇双丰村张庄。只见这里家家户户的外墙粉刷一新,场地清洁干净,垃圾桶摆放整齐,空旷的水泥场地上,安装了健身器材。在这冬天里,张庄粗壮的树木,树叶已经凋落,可村民屋后的竹林,依然青翠如滴,郁郁葱葱。

      我们逛到一户村民门前时,这户人家夫妻俩正在屋前场地的木架子上晾晒挂面,一下子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夫妻俩热情好客,我们同这对夫妻俩聊天,女主人对我们不停地打着哑语;男主人曹龙生告诉我们,他夫人叫吴神梅,是一位残疾人。

      问起曹龙生师傅怎样做挂面时,曹先生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解起制作挂面的过程:“用精制的面粉、盐、水揉拌均匀,10斤面粉放4两咸盐,在这冬天里,如果盐放多了,做出来的挂面拉不动,粗细不匀,没有柔韧性,煮熟的挂面,吃起来也不劲道……”

      曹师傅说,自祖父起,他家三代都制作手工挂面,在雨坛乡村远近闻名。他每天制作50斤面粉的挂面,纯手工精制而成,挂面细若龙须,吃起来柔韧、细腻,口感好,不糊汤,易于消化。曹师傅做的挂面不需要上雨坛街销售,远近村民慕名而来,供不应求!一年制作挂面的时间大约两个多月,从农历十月份开始到腊月底结束,其他时间不做。

      制作手工挂面非常辛苦。曹师傅每天下午六点多钟,将面粉和盐水倒入陶瓷大钵子里,挽起袖子,用手不停将面粉与盐水揉拌,揉到粉面不粘手的时候,面粉才算和好,然后,给钵子里的面粉团倒在木案板上,一点一点摊开,摊成长方形面饼,用擀面杖擀平,用刀子划成大小均匀的面粉条,搓成比大拇指略粗一点的粉条,盘在圆簸箕内,从圆簸箕中间开始盘,盘一层,用筛子筛些炒熟的面粉。炒熟的面粉,有麦香,收水,粉条之间不粘连!然后,从圆簸箕里抽出粉条,在木案板上搓成小拇指粗的条状,盘旋在陶瓷钵子里,从钵子中间盘,盘平平的,盘一层,均匀地筛一层熟面粉在粉条的上面,如此类推,等陶瓷钵子盘满了粉条,用老布搭上,再用圆簸箕盖好陶瓷大钵子。

      深夜两点钟起床,将钵子里醒好的粉条上筷子,缠绕在两根竹筷子上,放进面箱:一根筷子担在面箱槽子两头,另一根筷子悬垂在下面,自然地慢慢拉长每根挂面,第二天,上午9点多钟,再将面箱子里的面条上到木架子上。

      一根筷子插入木架子上方的孔里,做挂面师傅抓住下面的竹筷子拉扯,将面扯长之后,再将下面那根竹筷子插入木架的洞眼里,给挂满挂面的木头架子,抬到外面场地上,让太阳自然晒干后,就可以收挂面了……

      曹师傅家是三间平房,粉墙,琉璃瓦。堂厅的右侧为他夫妻俩卧室,左侧为制作挂面的作坊。作坊里有两只陶瓷大钵子,一条宽厚的大木凳子,木凳子上的一端安装了一个木架子,是挂面上到筷子时用的;靠墙壁边,用砖头砌成一个长面箱,面箱上的一块长木板,既做案板,又做面箱的盖板。屋外场地上,有四个晒挂面的木头架子。

      曹师傅一边对大家叙说,一边带大家到制作挂面的房间里,做挂面的示范动作给我们看。曹师傅雪白的外墙壁上,大门的右侧边,贴着一块小小的蓝色的铁牌,牌子上写着:“2020年度农村危房改造户;户主:曹龙生;贫困类型:贫困残疾人家庭;原房屋鉴定等级:D级……”铁牌上有鉴定时间、鉴定单位、改造方式、质量监督人、管理单位、监督电话等。

      我同曹师傅谈起他盖新屋的事,曹师傅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他说:“从前,我三间瓦房是土墼墙,歪歪倒,刮风下雨天,让我提心吊胆,外面大雨,屋内小雨,生怕哪根木梁、那根椽子断了,大瓦坍塌下来砸了人。哪里还有心思做挂面!落实扶贫政策后,我将老屋重新建造了,今年二月份建的房,雨坛镇政府五月份就打了二万伍仟块钱到我银行卡上。新建的房屋宽敞明亮,住着舒心快乐!”

      瞬间,我感慨万千:“党的富民政策好!镇干部们,村干部们,为村民们服务,为村民们办实事……看来,雨坛镇的干部们,确实是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好领导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