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个人觉得,人类是最主观的生物。
上面这句装深沉的话,是为了给我以下的言论砌面墙挡砖头的,因为很明显的,我现在是忠实的晟青粉。一个人太喜欢一样东西或一个人,与其相关的观点就难免有失偏颇,所以,以下纯属雪糕一人之胡言,不代表谁,就是心里憋不住了,想说点啥。
看《入蜀》这一章之前,先看了筒子们的评论,于是在看文是就不由自主得加入了自己的各种感受,简单的说,就是对敖晟的心疼。筒子们的讨论多集中于当初小黄逼敖晟选圣旨那一段,于是我昨天和今天又花了时间来复习《黄半仙》里敖晟开始出现直到全文结束的所有情节(在此汗自己一个,我这是啥精神啊!)。
在复习完后,我不得不老实得说一句,小黄最后对敖晟做的这件事,我始终不能释怀。不可否认,小黄是疼敖晟这个弟弟的,尤其是在确定了敖晟的身份后,整个黑云堡除了四娘疼他,剩下的大概也就是小黄了。敖晟不舒服,是小黄端冰镇鸭梨给他吃,敖晟哭闹,是小黄在安抚他,司徒凶敖晟,也是小黄在劝。我愿意相信,他真的是在尽一个哥哥的责任,是真的疼敖晟。敖晟从进入黑云堡一直到最后登基,小黄确实教他不少,而他最依赖的也是小黄(这里不讨论小狼崽对青青的情愫,不能比呀不能比~)。但是小黄教了敖晟那么多,却忘记了教给他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宫中的特有的生活方式。也许有人会说,小黄也从未在宫中生活,如何能教。其实不然,聪明如小黄,他怎么会不知道皇宫中的凶险,皇帝的无奈?如果他真的不知道,那如何解释他早在石室中就要求敖晟发下毒誓保证以后不为难司徒和黑云堡呢?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小黄有跟敖晟提起过诸如将来身为皇帝时可能面对的两难境地,即便只是略微一提,在后面敖晟被迫选圣旨时,我想也不会如此愤怒和难过。
当一群人都狠心地对着一个孩子扇巴掌时,出现了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红肿的脸颊,这个孩子此时是什么感受呢?他会不依恋这双手吗?然后出乎他的意料,这双手也扇了他一巴掌,即使这巴掌跟其他人打的力度一样,小孩依然会觉得这巴掌最痛。因为这双手曾经给他唯一的温暖。如果在给予温暖的同时,也告诉他,也许以后我也会打你,但请记住我仍关心你,打你只是出于无奈,我想,虽然也会疼,但不至于锥心。
虽然当时小黄说了他担心的是皇帝这个位子,但此时的解释已经晚了。到选圣旨的那一刻止,敖晟能确认的感情就是来自小黄的疼爱,那个时候的他,还没有得到青青的回应,他是得了天下,但他没得到感情,亲情也好,爱情也好,友情也好,能肯定的一点就是小黄是疼他这个弟弟的。可惜,小黄用逼他选择的方式,否定了仅有的一点肯定。这种反差,应该是鲜有人能接受,何况是一个从小没有人关心,内心其实还是非常渴望真情的人。我始终觉得,小黄这次给敖晟心里留下的伤害,非常深。我记得有一章,他给青青解释为什么如此迷恋他的原因时,讲了只有三个人那样抱过他,他皇娘,小黄,还有青青。敖晟对齐皇后和青青的重视,谁都知道,相比之下,也可以得知他其实有多重视小黄。越是重视,伤得越深。
圣旨问题表达完毕,顺便对另一个我憋了很久的问题进行吐槽行动。
看到有人说木凌的形象刻画不好,事实上,我觉得他的形象是最生动的,如何生动有目共睹了。我想说的是,连载到现在,木凌的两声“皇上”让我大为赞赏。这一点,司徒比不上。说实话,我很在意这群人对敖晟的称呼。作为一个皇帝,敖晟够亲民了,真的。他可以和江湖人士称兄道弟,他不介意望望他们对他直呼其名,这还不够么?我不是什么封建礼仪的卫道士,但我觉得在这里必须要代入文中的背景来看,毕竟那是一个和我们相隔甚远的古代,有他特定的一套君臣制度。为君者得臣民叫一声“皇上”,是天经地义的吧,何况是这样一位明君。木凌之前也曾经不那么尊敬敖晟,但望望讲过之后,他也理解了。我喜欢他的这种性格,所以在113章中他的那句,“皇上,要不然你先出去等等,看他们还叫不叫。”真的让我很欣慰,他在这群人面前给了敖晟足够的尊重。因此,相比之下,我始终对司徒的那句造反之言心存芥蒂。也许他真的只是随便说说,但这句足以体现出他并未尊重这位君主。到目前为止,这群主角中,也就他没叫过一声皇上了吧(小黄就算了,叫晟儿就晟儿吧╮(╯▽╰)╭)。我实在是想不明白,现在的敖晟难道还担不起你叫一声皇上吗?他还无法得到你的尊重吗?想一想,你如今何以能在太平盛世中乐得逍遥?是全靠了你的实力吗?如果没有敖晟把晟青治理好,整个国家乌烟瘴气硝烟四起,试问你还能与小黄过得神仙日子么?治理一个国家有多难,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否则何以不愿去淌这浑水。即便只是平民百姓,能在这样一个国家生活,也是会对管理者心存感激吧?可能有人会反驳,说既然敖晟都不介意人家叫不叫他皇上了,何必多此一举。我觉得这是不同的。司徒自己不叫,是他不尊,而他叫了皇上后敖晟免了,则是两人之间互重,两者天差地别。
我想我真的是太投入看这篇文了,因此想得也多,有时甚至可能会钻牛角尖。不管如何,看着晟儿成长,看着他和青青越来越好,心里真的高兴。真的谢谢雅雅,带给我们如此出彩的人物和文章,文中见人,文中见心,文中见情,能有一个机会与文中的人物同悲欢,也算是生活中一道不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