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烧制木炭 ...
-
次日是个冷晴天。阳光普照,冷风却刀子一样,刮得人骨头都疼。
陈诚一大早就用一只破筐子背着野猪肉给周家和刘家送来了,顺便一起继续出去打猎。
李秋儿一瞧,足足有四五十斤,还有两只猪蹄和一些下水。
陈诚笑着道:“我打算把猪头给刘叔,猪蹄和下水咱们两家均分。”
李秋儿谢过他,等他们走了,李秋儿仔细一看分得的东西,差点笑喷,陈诚说均分,分得果然很均匀:一只前蹄,一只后蹄,半个猪心,半个猪肝,半个猪肺,半个猪肚……
之前周山说陈家夫妻是方正厚道人,如今一看,果然方正得可爱。
四奶奶问她笑什么,李秋儿就喊她过来看。四奶奶一看,就道:“是个通透周到的人!这样也好,咱们也什么都能尝尝!”
昏暗的山洞待久了让人很是烦闷,只隐隐从堵门石的缺口处透进来一点光——缺口是周家兄弟特意凿出来了,为了透气。
男人们又出去打猎了,老弱妇孺就只能待在洞里提心吊胆地牵挂外出的人,除了睡觉就是不时归置一下家里的东西,三家都是如此,互相之间也没办法走动。
“四奶奶,这些肉咱们怎么保存?”李秋儿问道。
如今家里有狍子肉、野鸡肉、野兔肉、狐狸肉和野猪肉,一时半会儿吃不完,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毕竟没有足够的盐。
四奶奶道:“放在木盆里,回头让山子铲些雪回来盖在上面,放到侧洞里去,那里面温度低些,也好多存些日子。”
周鱼插嘴道:“嫂子咱们把肉埋到门口的雪里吧,往年冬天咱们家都是这样的。”
李秋儿耐心地道:“不成呢!如今咱们住在山里,埋在雪里只怕要把野兽招来了!”
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好法子,李秋儿想着索性就让大家敞开了吃几顿。
今天周山他们倒是比昨日回来得早些,可惜收获也不多。
周家两兄弟只猎到两只野鸡和一只野兔。四奶奶笑着安慰他们:“有收获就不孬,哪儿能天天让你们猎到那么多呢!你们昨天猎的也够咱们吃几天了,秋儿还发愁怎么存放呢——放在洞里怕坏了,腌又没有盐,埋外面雪里吧又不敢,你们且先歇几天!”
“是呢,”李秋儿接话道:“往后越来越冷,趁着风小了,咱们抓紧烧些炭吧,点个炭盆,取暖或者给桐儿和雪儿热些饭食也都便宜!”
周山应下了,“我去跟刘叔和陈哥都说一声,顺便喊他们过来一起烧些炭,想来是都需要的。”
第二天刘家和陈家果然都来了,把家里的孩子也全都带过来了。
钱氏看了一眼身后的一串孩子,有些赧然道:“打扰弟妹了!我实在是经不住几个孩子歪缠,这才全都带过来了,他们几个在家里快憋疯了……”
李秋儿笑道:“嫂子也实在太客气了些!这深山老林的,就咱们几家,合该多来往才是,只是当家的不在家里,咱们也不敢瞎出来乱跑。整日待在昏暗的山洞里,连咱们都憋闷得慌,更别说孩子了!”
四奶奶也道:“孩子们总得吹吹风、见见太阳才能长好,以后他们不出去打猎的时候,咱们就勤走动!”
几个孩子很快就玩儿到了一起。
虽说周松没比刘会武大多少,但是他已经跟着哥哥进山打猎两三年了,整日跟着周山进进出出,自诩是个大人了,自是不屑跟他们一群小孩子一起玩耍。
剩下的就是刘会武最大,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孩子王的责任,带着他们在洞口前面玩儿。
大人们开始建土窑烧炭。
周山、周松、刘叔和陈诚负责挖窑坑,李秋儿、钱氏和刘婶儿负责规整木柴。
光是清理门前的空地就用了许久,毕竟冬季里天干物燥,把林子引燃了可不是开玩笑的。
地面冻得邦邦硬,几个人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将将挖好了两个不大的窑坑。然后领着各家依依不舍的孩子们回了家。
这么多人,留饭周家是留不起的,自然也就不会假情客套。
晚上李秋儿炖了狍子肉,依然是当饭又当菜。
周鱼坐在灶前烧火,周桐依在她身边,小嘴里念念有词。
李秋儿逗他:“桐儿跟姐姐说什么悄悄话呢?大点儿声让嫂子也听听。”
周鱼忙道:“快,小弟,大点儿声,把刘家二哥教你的话背给嫂子听听!”
周桐大声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仄,辰宿列张!”一旁的雪儿接话道。
周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周鱼:“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几个孩子一人一句背了起来。磕磕绊绊地背到“罔谈彼短,靡恃己长”的时候,其他几个都卡了壳,只有周桐还能顺着往下背。一直背到“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才停下来。
李秋儿自是听出了他们背的是《千字文》,只是作为一个不识字的农家女,不敢表现出来罢了。听周桐背罢,李秋儿赶紧捧场道:“你们真厉害,都会背这么长的书了!是刘家二哥教你们的吗?”
“嗯,刘家二哥说这个叫《千字文》。”周鱼答道。
李秋儿其实是有些诧异的,问周山:“刘家兄弟竟还读过书?”
周山说道:“刘叔家老大叫刘会文,却偏偏自幼好习武;老二叫刘会武,却自幼体弱,喜欢听隔壁的老夫子念书,刘叔心疼他,便把他送去念了私塾,直到去年私塾散了才回家。”
李秋儿有些激动地道:“那不如请他得空就来教几个小的念书吧,能认得几个字也是好的,要么他们几个闲着也是无聊。”想了想又道:“咱也不白着,打到猎物便给他些,权当是交束脩了!”
周山笑道:“你明日问问他,想来他应该是愿意的,前几年逢年过节见了三弟还硬要拉着他教他念书呢,打那起三弟就一直躲着他。”
周松有些不自在,小声嘀咕道:“他实在是太烦人了,唠叨得我脑壳痛,一听他说话我就迷迷瞪瞪直犯困,跟听经一样……”
第二日刘会武果然又兴致勃勃地跟来了,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李秋儿把自己的想法跟他一说,他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连摆手道:“不用束脩不用束脩……”
刘婶儿看了道:“你肯让他当先生,便是让他出束脩他也是肯的!我们家二小子,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那就是‘好为人师’!”
刘会武被自家娘亲说得一脸羞窘,他娘还以为“好为人师”就是字面的意思——喜欢给别人当老师的意思呢……
一群孩子又聚到洞口背书去了,几家大人便正式开始烧制木炭。
其实他们烧制木炭的方法很简单,挖好窑坑,一层一层地码好木材,再盖上枯草树叶和泥巴,再继续码放木材,盖枯草树叶和泥巴,重复操作,铺到合适的高度,再封顶,留好进气孔和排气孔,点火就可以了。等烧制得差不多了,再灌水然后焖个两天左右,就可以出炭了。
麻烦些,但是不难。陆陆续续烧制了几次,几家都分得了几筐木炭以后,男人们便又恢复了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