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偶然网首看到推荐此文,虽然题材是并无什么新意的穿越,但还是看了。
此文读到这了,感觉:虽然题材不能说新,内容却很新颖(也许是我孤陋未曾看到过),文里行间仿若读着简体白花版的《红楼梦》,且较之其更舒心气爽,轻快和谐。
作者遣词用字肯定是下了一翻大功夫,同时也从文里行间体现出了作者的功底。
只是,前半部分看的人很舒服,或者说是姚家部分。自打回了张家开始,还真是看的人心累体乏的。到不是说文章不好,其实对白较之前面多了,比白描更让人容易理解,浅显易懂。但,整个家族好似忽然成了微缩简化的贾府,或者说是少了个爷们(宝玉)的贾府。
老实说咱还挺奇怪呢,怎么家口不多的张家和方家这事儿?瞧人家姚家人口也不少,怎得就没那多的是非呢?兄弟姐妹间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看来还是遗传和家教。
从张家大奶奶说起,她是老方家的人。老方家虽说也重读书礼仪,但是他们毕竟3代从商了(好像是吧?如果错了请原谅)。有了商人的计较和算计,重了利,由此私心也比一般的读书人重,家庭中的人考虑问题也比较容易利欲熏心。比如,玉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地位而要为自己找个容易控制的傀儡;比如,张大奶奶想让自己女儿和方以然亲上加亲(她们连怀表都有了,怎么能不知道近亲不健康呢?也许我孤陋?也是,贾府算时代也清朝了,照样近亲了)。
再者,老方家毕竟做生意,挑媳妇自然也找生意人家(也许也有找个官宦庇护之意,难为那时候重文轻商,好官宦家轻易也不和商家接缘?),所以找了何玉清这么个角,这个遗传张大奶奶也忠实的继承了下来,虽然大儿子的媳妇算官宦书香之女(毕竟需要官家庇护,虽然是个清水官,也算在职),却不得其欢心,倒是二儿子的媳妇故桂童鞋很吃得开。
由此可见遗传基因多么可怕。
因此,私的认为即便是方老爷子、方大爷喜欢欣赏廷珑童鞋,但她也不会成为他们中意的媳妇人选。再者,就算他们需要官家庇护,也不会找个退职二线的官家子女。
且,有其父必有其子,方大爷软软弱弱,其子窝窝囊囊,为了老方家的家业根基,方老爷子也会愿意何玉清似的儿媳妇、孙媳妇。姚氏虽然猜到了何玉清的心,在这点上书香文人家庭出身的她和耿直谨慎的张英童鞋还是嫩,没看透,商家自有商家的思维。毕竟生活不是写字儿画画,要吃喝拉撒的。更何况做生意的?
话头转回老张家。老张家从老大、老三来看本性就是敦厚老实诚恳型的。虽不知道老二吃错啥药了,基因异变,不务实还三妻四妾的。其实,这点从姚家到张家再到方家基本都没有,可能是大家都有正常爱好且有一份正常的工作,劳心劳神,少了饮酒闲欢的时间机会?张老二也许不用当家却也有家用分红,于是多了些游手好闲风流公子的机会,于是,他将三妻四妾弄到家中,乌烟瘴气了张家。
其实,这也许就是张大奶奶希望自己闺女和方家结亲的一个缘由吧?毕竟张家根基短,且家中人多事儿杂,品种层次杂乱,如此家境要想找个更好的人家也难。而找了自己娘家的人,对老张家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大靠山,对自己闺女来说也能换个好环境(素质水平)。
何妍有些像薛宝钗,但廷媛和廷珑都是不林黛玉。
所以作者给廷媛许了个尚宽。既然如此,何不给咱龙哥儿再配个更适合她的人呢?毕竟她才12,也就一小6毕业。就算她打算要入乡随俗本本分分的做个地道的古人,可是29年的现代教育毕竟不是一个12年就能轻易颠覆的,所以再让她多等等多找找多看看也不见得非要去方家,非得和何玉清老同志搞阶级斗争。
在后世,龙哥儿虽生在封建社会官宦家庭,但其家庭并为很封建式的教养她。她前世的所受的教育 + 后世所受的教养都预示着她还是适合自有自在的生活,不适合道貌岸然礼教之家的方式集团(方家和张大伯家。这也是遗传吧?虽然龙哥只有张姚家的皮囊,却得了其真传,您不瞧,姚妈妈不也早早的躲出了老张家?(0^_-)b)
于是,这篇杂到没有主题的感想的最后,让我整理一下此次的中心吧:
遗传基因很重要,所以,
1.不要这么早给孩子找女婿,让孩子慢慢儿长吧。小丫头也不过12,就算封建社会,可咱不是重生么,怎么也该有些福利和优越权吧?好歹您也让孩子巩固到个18。
2.怎么找也不能找方家以然童鞋,目前的情形来看,无论是龙哥童鞋的性子还是以然童鞋的个性,他们都不适合。龙哥能为了老爹的事儿那么揪心坐卧不安,到方家更要操碎了心累死。除非他家家境突变,或者他妈突然脑更性变。
以上所有这些胡言乱语谨代表我个人的读后感,如有类同实属巧合,如有批评指正欢迎,如有讨论探讨,热烈欢迎,强烈拥抱。切勿随地吐痰乱扔瓜果皮核,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