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时值元日,宫里下了好大场雪。
宁襄倚在那榻上,侧头瞧外面成天皑皑的雪。她只挽了一根碧玉簪,许是不稳,一旁还有落下几缕秀发。一旁的烛光照映在宁襄的脸上,那本就胜雪的肌肤更添几分苍白,到显得整个人病怏怏的。她低头苦笑,缓缓说∶“又下雪了啊。”宁襄的近身侍女小南迎上前,给她披上十分厚实的银狐大袄。小南笑着说∶“娘娘,您瞧这银狐大袄。今年宫中只得了三件。一件给了皇后娘娘,一件便给您,还有一件便给.......。”宁襄抬眸看着小南,捋了捋耳边的发丝,轻咳几声,说道∶“那件是给了张贵妃吧。”小南小声道∶“娘娘您还说呢,一个瓦匠的女儿也配当主子,若不是她与娘娘以前......”宁襄沉了脸,道∶“住嘴!看来是我平日太纵着你了,让你如此不知分寸。她如今圣眷正浓,你这些话若是不仔细让旁人听去了,免不得一场祸事。咳....你平时说话需仔细些。”小南低着头说∶“奴婢知道了。”这番模样活像只受了罚的猫儿一般。
小北给宁襄端来了梨汤,说着∶“娘娘,皇后娘娘来了。”宁襄点点头,说∶“那你让小安子把这炭火再生高点,皇后娘娘最是怕冷了”接着又朝着小南,笑着说∶“小南,你还杵在那儿干嘛,快去沏茶。”小南听了这话,抬起头正对上宁襄那满是笑意的眼睛。忙说着∶“诶,诶奴婢马上去。”宁襄看着小南,摇摇头说∶“傻姑娘。”
“哟,妹妹这宫里真是暖和。”
宁襄瞧着皇后娘娘来了,作势从软榻上起来请安,皇后一把拉住宁襄,笑着说∶“我们姐姐妹妹的这里就我们两人还讲这些虚礼作甚。”皇后娘娘一双眸子含笑瞧着宁襄。宁襄道∶“今个儿,陛下不是在水榭台设了宴席吗?姐姐怎么不在那儿多坐会儿。”皇后轻“哼”一声,拉着宁襄的手应道∶“你知道的,我原就不喜欢那样的场合。浑身不自在。现在可好,有人偏偏在那儿一显风头,我倒不如给她腾个戏台。”宁襄心知皇后不喜张贵妃,倒也不多言。皇后见宁襄不多言,便引了其他话头。“陛下,在那御花园里引了数百株红梅,我今远远的一瞧,真是让人赏心悦目。等天气暖和了,也去看看吧。”宁襄望向窗外,似是想起什么,笑着点头。
皇后和宁襄又闲聊了几句,稍作片刻,便作别了宁襄回了自己的宫中。
小北迎上前问宁襄∶“娘娘,这冬日黑得早,奴婢伺候你梳洗吧?”宁襄不应小北的话只是指着梳妆台道∶“那底下有个红盒子,里面有本诗经,你给我寻出来。”小北给宁襄寻来诗经,宁襄粗略翻阅了几篇,翻到了某页上写着“有一美人美目倩兮”刚好那页正藏着宁襄的小像。宁襄苦笑一声,眼中似是泪,喃喃自语道∶“那年是元日,那年也是元日。”小北看此状拉着身旁的小南退下了。小北“唉”了一声说∶“咱们小姐也是个苦命的人。都这么多年了,娘娘还是放不下。不过话说回来,谁又能放下呢。”小南头靠在小北身上道∶“唉,此求娘娘平平安安过完此生。
自元日过后,宫里一连下了好几日的雨。宁襄闭目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小北提议道∶“娘娘,我瞧着外面的红梅开得甚好,等天晴了您也去看看吧。”宁襄微微颔首,却未言。
又过了几日,天晴了。
宁襄时隔数月,终于愿出去走走了。御花园甚是热闹,宁襄远远的瞧着了一群身着华服的女子,侧头问小南∶“那些是刚进宫的吗?”小南答∶“是年前进宫的。”宁襄眯了眯眼,指着一处∶“那个穿红衣的女子是谁。”小南听了这话,探了头,随着那方向看去∶“娘娘,那就是张贵妃名唤张幼春。”小北细细的瞧着张贵妃的身影有些恍惚。红衣鲜艳,明媚阳光,那是多年前的宁襄,那个镇北候府无忧无虑的小郡主。
张幼春拍了拍身上的雪,抬眸正对着宁襄那个方向,她问旁边的小宫女∶“那廊亭处的妃子是谁。”小宫女答道∶“回贵妃娘娘,应该是悦华宫的宸贵妃。”张幼春手抚顺了额间的碎发,脸上虽浮出笑意,心中却颇为不屑∶“以前只匆匆见过一面,今日那便去好好瞧瞧这位宸贵妃。”宁襄正赏着梅,笑着说∶“你瞧这雪中之梅,既有之韵又有其骨。”小北瞧着张贵妃朝这儿来了,便道∶“娘娘,张贵妃来了。”宁襄侧头见着张幼春,细细的打量着。张幼春生得一双桃花眼,望向别人时眼中常含春水。眼角处还有一颗红痣。一颦一笑,妩媚至极。“许久不见宸姐姐了。”张幼春边说边瞧宁襄。宁襄穿得极为素净,头上也挽了两根碧玉簪,显得整个人都透着病气。宁襄淡淡的笑了,却不应话。张幼春见宁襄不应话,脸上一时挂不住。又道∶“妹妹 ,不比姐姐,姐姐整日悠闲也不用伺候陛下。”良久,宁襄轻咳几声,道∶“那前日与陛下在月下共读诗书便是妹妹了?”张幼春眼神透过一丝不快,可脸上还挂着笑,仿佛没听见这些话。与皇上共读诗书的是林芊,大理寺少卿之女,她是年末进宫的,自幼熟读诗书,写的一手簪花小楷,在京中素有着“小才女”的名声。如今林芊颇得皇上宠爱,可与张幼春较之一二。宁襄见张幼春不言语,又道∶“这深宫之中,谁又能一直风光无限呢。”说完,小北便扶着宁襄回宫了。
张幼春回了宫摔碎好几件珍贵物件,宫里宫人乌泱泱跪了一片。张幼春便摔便骂道∶“她是个什么东西,今日竟拿那个贱人来讽刺我。她不过就是一个逆党之后......”
还没等张幼春说完,一旁的婢女上去抱住张幼春的腿,喊道∶“娘娘,这可不能说啊。这是万万不能说的。”张幼春见着婢女拦她,顺手拿起旁边的茶杯摔去,脸上带着怒气∶“为何不能骂?”婢女环顾四周的宫人,又将头低下。张幼春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现在你可以说了吧?”
“娘娘可是万万不能骂宸贵妃呀,这仔细被陛下听见了,恐惹祸端啊。”
张幼春蹙了蹙眉,抬眸看着婢女问道∶“为何?”
“回娘娘,奴婢以前是娴妃娘娘身边的人,就是那位被打入冷宫的娴妃。那时适逢百花会,娴妃娘娘与肖贵人谈论宸贵妃,说昔日镇北候府郡主多风光今日也落得连你我都不如。这话不知何人传了出去,皇上生了好大的气,下令将娴妃娘娘与肖贵人一同打入冷宫。所以啊娘娘,您刚才那番话万万说不得啊。”
“陛下,竟这么在意她?”
“回娘娘,这在意与否奴婢不知道,不过听宫里的老嬷嬷说,皇上与宸贵妃是幼时便相识了,比皇后娘娘还相识得早呢。”
张幼春点了点头,随手拿起桌案上的银子赏给了她,道∶“你找几个宫里老人侧面问问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婢女磕头谢恩,说∶“奴婢小翠谢谢娘娘赏赐。”张幼春微微颔首,低眸却见自己手心出了好一阵细汗。
皇后宫中灯火通明,皇后正靠在那亮处修剪梅花枝。一旁的宫女绿意低着头∶“今日张贵妃和宸贵妃在御花园见着了。我瞧着宸贵妃还如平常一般,张贵妃倒是面含怒意。”皇后放下修剪好的梅花枝,用手帕擦拭了手上的水渍,笑着说∶“张幼春这就不好受了,那以后若是知道自己只是个替身还不知道是何表情呢?”顿了一会儿,看着那梅花枝良久,道∶“我瞧着这梅花枝可比梅花日子长。”
御书房内,皇上成煜一手揉了揉眉心,满脸疲惫,瞧着还未批完的折子道∶“今日是正月初四?”
“回皇上 正是正月初四您可要去悦华宫。”
成煜沉思颇久,摆了摆手道∶“算了。”待成煜批改完奏折,已近三更了。烛火微微闪着光,灯芯快燃尽了。他看着那烛火半晌,那刹那间他想起了以前。成煜唤来小安子,说今晚去看看宸贵妃。
成煜刚踏进悦华宫里,就感觉一阵寒风刺骨。小南正从侧殿给宁襄端药汤,迎面便碰见了成煜,心中大惊。小南正准备请安,却见成煜说∶“把药给我,你们都下去吧。” 周遭近侍和宫女都行礼退到另一旁。
成煜端着药进去,就见着宁襄那瘦削的身子卧在床上,心中没由得一酸。宁襄听着声响,以为是小南来了,便侧过身刚好和成煜的视线对上。成煜只觉喉咙有些嘶哑,他和宁襄已经许久未见了,就算见着也只是远远的一面。成煜开口∶“福宁。”宁襄听着这两个字,身子颤了一下,笑着说∶“这里没有福宁郡主,臣妾只是您的宸贵妃。”随后看了一眼成煜端着的药汤,像是想起什么,眼中带着丝泪花。
“ 你还是这样,罢了那朕改日.....”成煜说。还未等成煜说完,宁襄便开口道∶ “皇上日理万机,操心国事,不必为了臣妾耽误这时间。” 成煜见宁襄神情淡漠,自知她还是因为那年的事情。
“福宁,朕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
“皇上,臣妾是宁襄,您的宸贵妃”
可镇北侯府的福宁郡主早死了,死在了镇北侯府满门抄斩的那一日,死在了兄长暴尸荒野那一日,死在那年宫中大雪那一日。现在苟活于世的是宁襄,当今圣上的宸贵妃宁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