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024年作品短评 ...
-
1.院线电影
《沙丘2》,感动,终于又看了一场不错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视觉享受。
《死侍与金刚狼》,有点儿无聊,2019年后第一次去影院看漫威作品。
《异形:夺命舰》作为商业电影很不错啦,影院里没有人看手机,《死侍与金刚狼》那一场看手机的人好多。
《变形金刚:起源》中秋节三天看了三次,好看的商业电影,御天敌突然变成一款很辣的老婆了(不)。
《这个杀手不太冷》,十一月一日去看的,杜比影院,第一次注意到这部电影的打光非常好看。
《海上钢琴师》,小时候看只觉得想象奇妙,如今在影院看只剩下无声流泪了。
2.流媒体观看影视
《新奥特曼》,一般。
《新哥斯拉》,喜欢!
《机动战士高达W》,飞翼的身躯矫健而美丽,但是剧情还是很电波系,看了一半没有继续。
《大地惊雷(1969)》,与新版各有千秋,两版都很喜欢。
《关山飞渡》,男女主的爱情平等真挚。
《梁祝(1994)》,爱的萌芽纯洁清新,爱的阻碍惊心动魄,爱的结局决绝孤注一掷。
《穆赫兰道》,神作,看到好多锈湖的影子,两位姐姐都好美(心动)。
《BJ单身日记》,男一男二都好帅,女主也很可爱。
《温暖的尸体》,一般。
《海王2》,一般。
希区柯克《群鸟》,导演的作品都很喜欢,这部也好经典,我喜欢导演没有正面解释鸟儿攻击的原因,这似乎是一场自然灾害。
《弗兰肯斯坦(1931)》,现在,我成为了上帝,喜欢科学怪人和小女孩在湖边的那个场景。
《歪小子斯科特》,新颖有趣,夸张的漫画手法与电影融合得很好,我喜欢。
《潜行者》,摄影太美了,剧情也非常震撼人心,不要踏入房间,真实之面貌是恐怖的。
《飞向太空》,主体性之谜。
《战争之王》有一些金句,但是感触不多,一般般吧,无论是摄影,剧情,节奏还是布景。这片子布景太干净了没有质感。
《卧虎藏龙》小学知道的电影,终于在这个时候看了!太太太好看了!!画面,武戏,配乐,结局!
《尖峰时刻》1 2部,很喜欢的动作片。
《自杀专卖店》,好有趣的设定,就是结局张力有些弱。
《云图》2014年听人介绍的科幻作品,一直没看,今年看了感觉比较普通,同样的叙事手法《党同伐异》更好看些。
《镜子》,塔可夫斯基是摄影天才,你看那风吹草动,你看那在室内下起的瓢泼大雨!我对导演美的意象失语了!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法外之徒》,卢浮宫那一段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既然我们没有什么话说,那就沉默一分钟吧。”
《八部半》,看这部片的起因其实是B站《八部半》的封面太像雨果·维文了我很好奇,然后就不知不觉看完了,在里面发现了一个和《惊魂记》类似的结构,都是有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譬喻。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喜欢里面的一些幽默片段,整体观感像国内老电影。
《死亡诗社》,被推荐许久之后才看的,伊桑·霍克,我永远的男神,故事可能是因为早就被剧透了所以没有冲击力。
《马耳他之鹰》,“The stuff that dreams are made of.”,太过于经典以至于套路完全被我猜中了呵呵呵。
《机动警察》,好看呀好看,日常要比主线剧情更具吸引力,推荐OVA1作个入门,短短七集但人物形象完整。剧场版我都非常喜欢。
《攻壳机动队》1995和无罪。两部电影都特别好看,1995的画风更喜欢些。
《铠甲勇士刑天》,这部小时候没看过,帅哥那么多,乔奢费那张脸太好看了,心动。
《擒凶记》,音乐厅那场戏扣人心弦,大使馆那场戏,《Que sera,sera》伴随着楼梯空镜,让母亲对小儿子的爱似乎永久铭刻在时间和空间里。
《夺魂索》,一个《罪与罚》式的故事,喜欢布兰登疯狂的那股劲。
《电话谋杀案》,这个结局真让人激动,我必须再去看一遍《后窗》!
《火车怪客》,这部的摄影极具创意,故事来自我最喜欢的侦探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
《战争与和平》1966版,摄影和塔可夫斯基有相似的地方,电影是诗歌与油画。
《大人与小孩》,《长腿叔叔》类喜剧电影。
《惊情四百年》,加里·奥德曼的演技非常好,但这部电影像一部艳.情.小说,我不太感冒……
《沉静如海》,终于找到磕CP的那种脚趾蜷起来的兴奋劲了,好磕!
《蓝丝绒》,我真没看出男主演员也是《双峰》男主,气质完全不一样。
《喜宴》,除了那群婚闹的我不讨厌任何一个人。威威的眼泪是最打动人的,因为她疯疯癫癫。而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装疯卖傻也遏制不住真心的泪了。
《一树梨花压海棠》,喜欢秋千那一场景,看完感觉自己磕起不来萝莉和大叔了,太残酷。
3.看了n遍的影视
《指环王》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这两个反复看不需要额外的理由好吗,优秀至极。
《黑客帝国》第一部,后面两部看到比较少。
《2001太空漫游》,哈尔被取走记忆硬盘那块最喜欢,什么时候我能在大银幕上看呀。
《入侵脑细胞》,我迷恋这部电影的梦境结尾的洗礼。
《青蛇》,诶嘛从小到大我看了多少遍,百看不厌。
《奇爱博士》,我承认,我就是为了结局的那句“Mein Führer, I can walk!”再看一遍的!
《红楼梦》,87版红楼梦才是那个我每年都看不止一遍的朱砂痣,台词快背下来了都。
《后窗》,再看一遍。
4.话剧
《推销员之死》1983版。这版是阿瑟·米勒亲自来中国导演的一版,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发生在太平洋遥远彼岸的故事将随着经济发展在中国一次次复刻。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孟京辉导演版。这部的主演是陈建斌,我以前没见过这样的他。话剧导演把一个外国故事很好地本土化了,里面有很多让我们开怀大笑的片段,可以称之为为“梗”。做一令我震颤的台词摘抄。
B:走过古老欧洲的时期,北流酸雨腐蚀过的狩猎女神屹立街边,大理石的乳.房锈迹斑斑,讲述时代变幻的故事,天才的女演员福兰卡·拉梅,8岁登台的福兰卡·拉梅,明亮眼睛的福兰卡·拉梅,声名远播的拉梅家族,带着意大利喜剧的正宗血统,带着他们的即兴喜剧和对生活的热情300年来走遍XXX半岛。1951年的夏天达里奥福和福兰卡相遇,后来他们缔结良缘生育子女,创建自己的剧团,他们创作演出了70余部剧作,对一切压迫者极尽嘲弄,对一切威胁利诱置若罔闻。1973的春天一群新法西斯主义者被喜剧气得发疯,1974年的春天一群现代社会的强盗将福兰卡绑架,在工业化现代的米兰,达里奥福美丽的妻子被人劫持,达里奥福美丽的妻子被人强/奸。
A:在米兰的大街上要不要带刀?在有着棕榈树的米兰上街要不要带刀?在阳光灿烂天空湛蓝的米兰要不要带刀?在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米兰要不要带刀?在21世纪的米兰要不要带刀?在这世界上的善良的人们,卑贱的人们,恭顺的人们,软弱的人们,在米兰的大街上别忘了带上防身的刀。在这世界上的善良的人们,卑贱的人们,恭顺的人们,软弱的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强权和压迫还不曾被消灭。在这世界上的善良的人们,卑贱的人们,恭顺的人们,软弱的人们,拿起你们的刀剑砍向这世界的不公。
《等待戈多》版本不详。“我们走吧。”“不,我们在等待戈多。”话剧选择了现实的一系列意象,通过对意象的巧妙编排,将习以为常的现实抽象概括,在古怪的重复中显露出某种自我的悲剧性真相,一时令人悲戚。
《安提戈涅》,本来想把这部剧留在明年春节好好看的,但这可是朱丽叶·比诺什扮演的安提戈涅完全忍不住不去看!呜,还是把蓝白红三部曲留春节看吧。
5.书籍
《我与地坛》,考试周晚上失眠断断续续看完的,丧失与告别。
《虐恋亚文化》,知道了好多知识,看李银河老师的书是因为《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运用了李老师的调查,由此好奇。
《神圣而可怖的空气》,译者是神(双手合一)。
《弗兰肯斯坦》,看到贾斯汀被处死那里,我:?主角你这没种的男人,你哪怕说点装神弄鬼的假话拖延审判呢,你的体面那么重要吗?别说什么“内心经受着巨大的折磨”,行胜于言,大兄弟,你正享受着你的地主阶级体面呢!气到了,后面没看完。
《国家制度与无政府主义》,有一句话把我逗乐了:“黑格尔哲学是这一崇高理想世界的终结,它以其形而上学是结构和范畴充分表达和阐明了这个崇高理想世界,并从而毁灭了这个世界,用铁的逻辑最终认识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哲学本身根本不能成立,不切实际,或者简单说,空空如也。”
《上帝与国家》,由于对宗教不了解,这篇没太看懂。
《路边野餐》,看完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就去看小说,小说结局也封神。
《索拉里斯星》,同样是看完塔可夫斯基《飞向太空》然后看的小说,这篇小说的结局宣泄风格和《路边野餐》非常相似,塔可夫斯基是不是喜欢这种风格才拍的电影哈哈。
《阿瑟·米勒手记:推销员在北京》,看完话剧立刻去看书了,了解了好多八十年代人们的精神面貌。
《卡拉马佐夫兄弟》分两次看完的,一口气看完太伤身体了,我宣布从此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最喜欢的作者。
《自由的深渊》看了七个月终于看完了,以前一位老师说过看文献著作一天看十页就算成功,这本书我一天看两页就算成功了有木有,中途上网查了多少东西,泪目。
《棋王》以前忘了是哪位老师说的:“有些书要跳读,有些书要精读,《红楼梦》留八成就可以了。”我觉得阿城的这篇棋王可以精读,他的遣词造句精悍意长,风格独树一帜。
《爱的艺术》,弗洛姆的三观和我好贴合,看他的书很舒适。
《逃避自由》,了解了一些有关自由的话题,喜欢。
《人心:向善行恶之禀赋》,名字起的好。但弗洛姆的书还是上两本更好看。
《与罗摩相会》,这就是传说中的那类优秀科幻小说!因为无论读者喜欢哪类风格都会对它感兴趣。阅读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童年的终结》,感情基调比较低沉,结局看得我难过。
《地下室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任一主人公都可以拉入精神分析做案例哈哈。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学到了一些心理防御机制。
《拉康论爱——对拉康研讨班Ⅷ的探索》,我终于搞懂某些名词的意思了,以前总是半懂不懂的。
《银河帝国》共15部。我的老天!我看了多久终于把你看完了!第一本《银河帝国:基地》三过家门而不入,多少年看到开头被无聊到然后没有继续看,评价是不如《全球通史》咳咳。但是坚持过去,后面几本很好看!比较喜欢的是第三本《第二基地》,第四本《基地前奏》,第六本《基地边缘》,第十一本《曙光中的机器人》,第十四本《星空暗流》。看到第七本《基地与地球》,我对结局大失所望,阿西莫夫你不懂谢顿计划,基地系列又称被作者玩弄的谢顿的一生,一个变成同一主体没有他者的银河系是多么无聊!本来历史已经被《永恒的终结》里面那堆人改得够无聊了,你居然还要施行盖亚计划,无聊中的无聊!不满!整体的世界观非常宏大我很喜欢,以后有兴趣了我要写第七部的同人小说,就写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的两个叛徒虽然对谢顿计划没有什么崇拜,但对盖亚计划更讨厌,两个人把盖亚计划摧毁了然后超越作为表象的世界去找小说作者阿西莫夫聊聊人生。
《卡里古拉》,刚玩第一局《苏丹的游戏》时我就想:《卡里古拉》?然后就去看这篇一直没看但内容早就被透露完的中篇,内核其实不一样,做一摘抄吧:
因为这几年,全罗马都误解了。爱情并不能令我满足,当时我悟出的就是这个道理。爱一个人,就要同这个人白头偕老,这种爱情我无法忍受。德鲁西娅变成老太婆,还不如趁早死掉。别人总以为:一个人那么痛苦,是因为他所爱的人一日之间逝去了。其实,他痛苦的价值还要高些:那就是发现悲伤也不能持久,甚至痛苦也丧失了意义。
……
我生活,我杀戮,我行使毁灭者的无限权力。比起这种权力来,造物主的权力就像耍猴戏。所谓幸福,就是这样。这种不堪忍受的解说,这种目空一切、鲜血、我周围的仇恨,这种盯住自己一生的人绝无仅有的孤独,这种不受惩罚的凶手的无穷乐趣,这种把人的生命碾成齑粉的无情逻辑,这就是幸福。
《遥远地球之歌》,这部的感情基调介于《与罗摩相会》和《童年的终结》之间,但结局还是有些悲伤。看阿瑟克拉克的小说越多,刘慈欣的既视感越强,果然克拉克是刘慈欣的灵感来源。
《地光》,对月表的描写很棒,剧情因为看过《三体》导致没有悬念了,真的就立马想到间谍用的手法了好嘛。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首先,《神的九十亿个名字》穷举法立刻想到《诗云》了呵呵呵,最喜欢《闹鬼的宇航服》,结局幽默逗趣。
《白痴》,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仿佛是生一场大病,这本书看的我心力憔悴。不同于之前的其他作品,本书我有好多疑惑!为什么娜斯塔霞反复无常?娜斯塔霞与阿格拉雅最后一次会面,梅诗金所谓的误解又是什么?为什么梅诗金又生病了?阿格拉雅为什么结尾和波兰伯爵在一起了?我看到结尾,我觉得他们彼此根本不相爱,一个个都近乎疯狂地追逐自己的痛苦与痴迷,以至于如避瘟疫那样避开了所谓的幸福,强迫性重复了属于是。
《洛丽塔》,这书大约2016年的时候看了四分之一,我当时觉得作者文笔优秀就是故事内容太过惊悚,如今我依然觉得这是一本惊悚小说……给大家看看老变态的独白:
从想到一九五〇年前后我就只好以某种方式摆脱一个难以相处、身上已经没有那种神奇的性感少女气质的少女——转而想到凭着耐心和运气,我或许可以使她最终生出一个精细的血管里流着我的血的性感少女,洛丽塔第二,一九六〇年前后她就会八九岁,那时我仍然dans la force de l'?ge;确实,我的心灵或非心灵的远视能力仍足以在遥远的时光中辨别出一个vieillard encore vert——或者会不会是个脸色发青的衰朽的人?——古怪、温柔、流着口水的亨伯特博士对非常惹人疼爱的洛丽塔第三练习做爷爷的技巧。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纵然十二月有三个报告要写,我还是把它读完了!拼了老命地作笔记,读完一小节回到小节开头再读,看着目录默背记住的内容。十一月从纳博科夫的语言迷宫来到另一个语言迷宫——其实已经非常通俗了感谢作者,一点点拨云见日,快活!(然后灰溜溜的去写被我往后拖的报告)
6.游戏
《博德之门3》,玩完一二章就没玩了,因为后面的地图有点卡。
《火山的女儿》,打了几个结局,好玩的养成游戏。
《看门狗2》,狗1好几年前玩的,忘记怎么玩这类游戏了,没玩完。
《哈迪斯》,steam全成就通关,第一款肉鸽游戏,剧情丰富,美术优异,玩法多样。
《星露谷》,画风好伤我眼睛,没有玩。
《巴别塔圣歌》,全成就通关,优异佳作,美术迷人。
《密教模拟器》,深度怀疑某作者是翻译组的,风格太像了。
《请出示证件》,全成就通关,独立佳作。类似的游戏有《旁观者》,《不要喂食猴子》,《不予播出》,《旁观者》几年前买了,不喜欢玩法没怎么玩。
《苏丹的游戏Demo》,国庆节全用来玩这款游戏了,仙品。
《楼下的早餐店》,喜欢做饭类游戏那种手忙脚乱的感觉。
7.音乐
虽然一年听过很多音乐,但最喜欢的就只有两首。
Wolf Alice的《Lipstick On The Glass》,这首歌空灵,忧伤,迷幻,听它就像给大脑做SPA。
Lana Del Rey的《A&W》,第一句“I haven't done a cartwheel since I was nine(我在九岁之后就再没做过侧手翻)”,这句话一出来就把我的心牢牢吸引了,她选取的意象,侧手翻,是一种孩子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意象,是遥远童年无性别的纯真的意象,只是提起这个意象,很多童年的快乐忽然扑面而来,这歌词简直天才!紧跟的“I haven't seen my mother in a long, long time(我许久没见过母亲,没与她见面)”,一种永恒缺失就从遥远童年顺着时间的河流来到现在,我丧失了我孩子的地位与母亲的关爱,后面的一系列属于“女人”的爱与性将永远伴随着开头两句的缺失,带着悲伤、迷惘、烦躁与眼泪。小节结尾那两句“It's not about havin' someone to love me anymore(这无关于是否有人还会爱我)”“No, this is the experience of bein' an American whore(这是当一个美国妓女的经历)”,黯然神伤,我真的爱死这首歌了。
8.后记
一本纸质书也没读,其实我看的书里有我买的纸质书,但我还是选了电子版。而且我还买了两本纸书,马克·费舍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私人情绪与时代症候》,姚洋的《制度与经济增长》。说起纸质书,几年前我上学,想再看一次《漫长的告别》,书在家里,于是又买了一本纸书,我手头上有好几本书买重了,就是因为书不在手边。还是电子版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