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4、剖析利害保承乾 触痛余伤苦绮妍 ...
-
“你是说皇后?”太宗记起当年太子欲对绮妍施暴,后来太宗要严惩太子时,绮妍曾道出皇后临终嘱托。“可是你不是失忆,对以前的事都忘记了么?怎会记得长孙皇后的话?”
太宗狐疑地盯着绮妍,看她如何回话。
“绮妍不敢瞒父皇,其实绮妍已经渐渐记起往事,恳请父皇不要告诉恪儿,恪儿他对以前的事一直耿耿于怀,绮妍不想多招事端。”绮妍说道。
“是这样。”太宗默默地点头自语道。
“请父皇念及皇后娘娘的昔日之功,饶恕太子。”绮妍情词恳切。
回忆长孙皇后,太宗心里很是酸楚。
承乾是他们的长子,太宗曾对其寄予了厚望,即使后来承乾的表现令他有些灰心,但考虑到长孙皇后,太宗依旧没有废太子。
长孙皇后同他相濡以沫十余载,一直默默站在太宗身后,从当年晋阳起兵,到玄武门之变,再到太宗登基为帝,这一路走来,无论太宗做出什么样的决断,长孙皇后都选择以性命相追随。她为他所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的付出。她永远是那么体贴,那么懂他。甚至太宗都曾发出"相爱不如相知"的感慨。可见,太宗对长孙皇后,已超出了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感情。
“那你认为当如何处置太子?”太宗念着长孙皇后,对承乾心有不忍。
绮妍知道让太宗当作什么事也没有,继续放纵承乾是不可能的。这件事必须有个折中的解决办法。惩处太轻,难以警示天下人,显得太宗有所偏颇。惩处太重,太宗于心不忍,将来也难以面对长孙皇后。
“皇上若能庇佑太子殿下终其天年,当属最好的结局。”
太宗听了绮妍的话,考虑良久,最后最终点头,接受了绮妍的建议。
之后,唐太宗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作平民,囚禁于右领军,后将其流放到黔州。
太子被废,这无疑又在宫中刮起了一阵飓风。接下来举国最重要也是大臣们最关注的便是新太子的人眩按照祖制,太子一般都是在嫡子中挑眩除了李承乾外,长孙皇后所出的皇子还有两个——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
大臣中呼声最高的当属李泰。李泰雅好文学,工书画,才华横溢,倍受唐太宗宠爱,太宗也很中意立他为太子。可惜的是李泰过于心急,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竟然胁迫李治退出太子之争,东窗事发后,太宗十分心寒,罢黜了李泰,将他改封为顺阳郡王,徙往均州郧乡县。不得再回京城。
太子之争的一场风波过后,众人都以为储位自然是李治的囊中之物,可是却迟迟不见太宗下旨册封李治为皇太子。原因是太宗嫌李治太过软弱,恐日后难当大任。其实他心里最中意的太子其实是李悖太宗不止一次地在大臣面前说众多皇子中最像他的便是李悖然而——
“什么?!皇上您......”
杨妃宫中,太宗向她提起立后的事情。
“其实自长孙皇后走了之后,朕早有意立你为后,只是你一直推诿。杨妃哪,朕当年无法兑现此生唯一的承诺,如今只有这样来弥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