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 34 章 ...

  •   劝走了一个一个裴振衣后,唐宝颐大小姐的生活并没有丝毫改变。

      她是不缺男人的,唐五姑娘如果站在城楼上振臂一呼:老娘要择婿,怕是半个帝都的适龄少年都会向她狂奔而来,扯着嗓子大喊五妹妹看看哥哥吧,哥哥胸大。

      甚至在落得了个祸水之名后,积极主动来给她添堵的少年更加络绎不绝。

      男人真是奇怪,一个姑娘默默无闻的时候,他们瞧不上,可一旦这个姑娘得了位高权重者的喜欢,他们便开始争抢了,好像和厉害人物眼光一致,与有荣焉。

      正与桃花儿攀谈时,夹道远处走来一道熟悉的身影,是张氏身旁的大丫鬟。

      大丫鬟对她行了个礼道:“原来五姑娘在此处,叫婢子好找,太太让婢子支会姑娘一声,护国公世子遣了媒人来与太太相商,如今已经在花厅里坐着了。”

      “护国公世子?”宝颐一愣:“姜湛?他来求娶我?”

      “正是。”

      “真是姜湛吗?可是正经媒人?”

      大丫鬟一头雾水:“自然是正经媒人了,好大的排场,太太亲自动身去花厅相迎呢。”

      不应该啊,宝颐眼睛瞪得溜圆,脑中飞速盘算:姜湛的祖母乃是前朝宗室,最注重女子闺誉名节,从前自家有权有势时,她都嫌自己轻浮,现在自家没落了,且自己还风流不羁,国公府居然还能许自己过门?

      真稀奇啊,太阳打西边出来跳了段胡旋舞又从东边下山了。

      *

      姜湛此人,在宝颐心里,早已归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虽然尚在人世,但已经按死透了处理。

      起因当然是他纳通房,脏了身子,可宝颐考虑到他优秀的家世样貌,并未直接给他判死刑,只是暂且先放在一边而已。

      但是自己差点被三皇子欺负,公府居然一声不吭,只是送了点不痛不痒的礼品以示关切,让宝颐最终认定:这家人忘恩负义,胆小如鼠,谁嫁谁倒霉。

      聪明姑娘都门儿清:管他家有多显赫,家底子有多厚,如果只给你晃晃钱袋子听个响儿,那就该狠狠踢他屁股,让他以圆润的姿势离开自己。

      宝颐两人各走各路,淡忘江湖,没想到这厮冷不丁地杀了个回马枪,弄得她一头雾水:这是在干什么?

      她糊里糊涂去了花厅。

      行至屏风后,大丫鬟示意宝颐噤声,引她从缝隙里观看。

      只见张氏正与一位年长的妇人攀谈,那妇人形容端庄慈祥,头上插戴也体面富贵,且看张氏对她的尊敬态度,显然是个有头脸的世家妇。

      杏花人眼毒,一眼认了出来:"姑娘,那是姜世子的姑母,礼部尚书夫人。"

      宝颐悄声无息退了出去,瞪眼道:“他竟然真的来提亲了?”

      不独是宝颐讶异,张氏也全然没有预料到这突然的提亲。

      如坐针毡地应付了半个时辰,好不容易送走这尊大佛,张氏连忙擦着汗找回女儿,直问道:“猗猗,你不是和姜湛闹了开吗?都闹翻了,他怎么还找人来提亲?”

      宝颐同样一脸茫然:“我也不晓得呀,我已经快两个月未见过他了,况且他祖母不是向来看不上我?怎么突然变了卦?”

      母女俩面面相觑半天,也摸不清护国公府葫芦里究竟在卖什么药。

      *

      既然摸不清,那就亲自去问。

      宝颐立时托庶弟递了帖子给姜湛,约他出门一叙。

      这一叙约在宝颐常去的茶楼上,姜湛准时赴约,宝颐放他进来,把门一关,严肃询问道:"姜世子这是什么意思?"

      姜湛依然从容不迫,见状只是挑眉一笑,屈膝在宝颐对座坐下。

      宝颐别开眼,假装看外面的风景。

      姜湛自觉地给自己倒了杯茶,但只是尝了一小口,就把那冰瓷茶杯搁回了小桌上。

      ——公府乃是旧贵族,于茶道上极其讲究,喝不惯随意冲泡的茶叶。

      宝颐从前认为这是一种考究的优雅,心向往之,特地去研究了团茶煎法,然而她现在对姜湛没了兴趣,只嫌这男人真难伺候。

      她花了银子买下的雨前龙井,他居然浪费?

      谁给他的脸!

      “世子不喜欢,我就让茶博士来换一壶。”宝颐不咸不淡道。

      姜湛默了默,捉起茶杯,一饮而尽。

      宝颐稍稍满意,但也不想因此给姜湛好脸色看。

      两人相对无言。

      “猗猗还在为当初的过错,和我置气吗?”姜湛苦笑道:“我虽然对不住你,但也罪不至此,当初那几个通房已被我送还给了祖母,我亦与她约法三章,言明今后不能插手我房中事务。”

      宝颐不作声,明眸微微低垂。

      良久,她的食指叩击着冰瓷茶杯,慢慢开了口,嗓音如碎玉敲打瓷杯,清脆中带着点冷意。

      “你怎么处置她们,这是你的家事,何必同我解释呢?我与三皇子,与俊俏的年轻人不清不楚,早就放下了什么名节声誉,自然高攀不得你们世代簪缨的公府。”

      姜湛闻弦歌而知雅意,登时明白了她正拐弯抹角地提醒他,自己名声不好听,不堪为公府未来的女主人。

      他立刻道:“公府注重女子德行,但也不是全然不近人情,我已禀明长辈对你的情意,府上也同意了这桩亲事,前日请了姑母前来保媒,足可见公府的心诚。”

      “多谢世子厚爱。”宝颐道:“只是我家中而今正因我遇袭一事而忙乱,约莫是没功夫操心我的婚事。”

      和姜湛说话真累,宝颐拐了两个弯,终于拐到了自己最耿耿于怀的事件上。

      她心眼小,擅长记仇,忘不了护国公府在她最无措的时候毫无表示,只是送了点不痛不痒的礼物,这是要结亲家的架势吗?连寻常亲戚都不如,叫人怎么相信他们的诚意。

      姜湛闻言,又是一声苦笑,面露无奈之色道:“朝堂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怎么可能随心所欲?但是猗猗你可知道,弹劾贵妃娘娘的奏折里,至少有三封出自公府的授意。”

      宝颐还真不知道。

      她愣了愣:“你们护国公府,也是皇后一脉的吗?”

      姜湛耐心地回答她的蠢问题:“自然没有你想象的这般简单。”

      他足花了一柱香的功夫来向宝颐解释,像他们这种稳扎稳打,根深叶茂,手握实权的家族,是没必要对皇位继承横加干预的,押对了也没有额外好处,押错了反而招新帝忌恨,还不如干脆不偏不倚地站在中间,不管是谁上了位,都不耽搁自家继续显赫下去。

      听得宝颐心口酸涩,原来累世的大家族居然这般有底气,和姜家比起来,自家在人情世故上,尚不如黄口小儿。

      “猗猗如此聪慧,想必也察觉到了一些端倪,”姜湛温声道:“你容颜绝艳,招人觊觎,那姓裴的公子护得住你一时,却护不住你一世。”

      宝颐脸色一变:“他救了我的命,不许你动他!”

      “他算什么东西,也值当我花心思抹杀?”姜湛满不在乎地一笑,语气有些阴冷道:“只是看了他碍眼,打发了也就是了。”

      宝颐勉强松了口气,闭了闭眼道:“好。”

      姜湛脸色缓和些许,笑道:“猗猗向来识得大体。”

      “你若是愿意嫁来,公府自然会照拂你的娘家,你爹娘也不必再三番五次去孝敬皇后娘娘,以求她的一丁点庇佑。”

      他接着道:“皇后娘娘是个无底的窟窿,把希望寄于她身上,不如来依靠我,至少我不会收了银子,却不出力。"

      宝颐沉默。

      没错,若无通房一事,姜湛本就是她看中的夫婿,嫁给他有百利而无一害,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她可以不在乎自己,但无法不在乎家人,他们对她这样好,为她遮风挡雨而无怨无悔,如今她有了靠嫁人反过来护着他们的机会,她应该欣然答应才是。

      姜湛知她已然动摇,适时补上一句:“只一件事需要你答应,便是莫要再豢养面首了。”

      宝颐咬着唇,掌心摩挲杯沿。

      “猗猗,做事要公平,我遣走了通房,你也该从面首身上抽身。”姜湛道。

      “再过几日,姑母会正式地来纳采。”姜湛站起了身,对宝颐道:“有了决断,便趁早开始绣嫁衣吧。”

      *

      汝阳曾玩笑般说过,女子若欲为家族效力,如非惊才绝艳之辈,可走的路不过嫁人联姻,暗中补贴罢了。

      可阿爹阿娘做这些努力,不就是为了让自己不用为强权所迫,能凭自己心意活着?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显得这些用功如此徒劳。

      这世间的种种纠缠,到最后都是矛盾的死结,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法子,大多普通人只是选一个舍弃而已。

      一直到回了侯府,姜湛的话音依然在宝颐耳边盘桓不去。

      一路郁郁寡欢,唐池沉默地跟在姐姐身后下了马车,忽听宝颐问道:“阿池,你觉得阿姐应不应该嫁给姜世子?”

      唐池吓了一跳道:“自然是阿姐想嫁便嫁,不想嫁便不嫁。”

      宝颐换了个问法:“那你想让家里更加轻松些,以后不受人欺负?”

      唐池挠挠头道:“自然是想的,但艰难些也没什么,只要府上都平平安安就好。”

      宝颐笑道:“就是你们总宠着我,什么都让我自己选,我反而不能叛逆了。”

      唐池吓了一跳:“阿姐想做什么!”

      宝颐抿嘴沉默了一会儿,随即低头一笑道:“没什么,就是突然间想通了。”

      *

      几日后,护国公府前来下定。

      单是聘礼就置办了三十六抬,喧喧闹闹地走街串巷,这份高调震惊了整个帝都,过往行人议论纷纷:这唐五姑娘可真是能耐,才送走了个三皇子,立时迎来了新的冤大头。

      宝颐听了一耳朵流言,边听边冷笑,对桃花儿道:"我家虽然权势大不如前,但钱财进项却不比护国公府少,娶我可实惠着呢,这些人懂什么?"

      桃花儿提醒她收敛一点:"姑娘,你也别作了,就你这风流名声还有这处处留情的做派,能嫁予正儿八经的世子,已经是一桩奇事了,那日老太太听了,都惊得差点把茶盏扔出去。"

      这倒是真的,就在前几日,宝颐跪在祖母面前,正式禀明了长辈,自己愿意出嫁。

      宝颐祖母没想到姜湛竟然会愿意娶宝颐,整个人大惊失色,连眼旁的面皮都展开了,瞧着颇为惊悚。

      她把孙女揪到面前来,左右观察了半天,末了梦游般来了一句:"猗猗啊,你莫不是遭了狐狸大仙点化?"

      宝颐一脸茫然:"啊?"

      张氏小声告诉她,最近祖母沉迷志怪话本,正怀疑她是不是学了什么妖法蛊惑了姜湛,要不他怎么会白日发昏?哭着嚎着要娶她?

      宝颐屈辱地指着自己的脸道:"祖母,阿娘将我生成这副容貌,我还用得着学妖法吗?"

      祖母盯着孙女如花似玉的小脸蛋,一时语塞。

      *

      收了聘礼后,宝颐就不再出门行走,往家里一躲,再也没露过面。

      朋友们来看她,发现昔日活蹦乱跳的唐五姑娘居然在仔仔细细绣嫁衣,纷纷大惊,问她是不是被妖狐迷了心窍,改邪归正了?

      宝颐郁闷得很,不知为何大家都爱和狐狸过不去。

      而且什么叫改邪归正,护国公府可比自己家邪门多了。

      汝阳郡主问她:"关在家里那么久,就为了绣这嫁衣?"

      宝颐手握小金针,神情坚毅凛然,如平阳公主镇守娘子关,寸土不让。

      "诸君,头可断,血可流,嫁衣审美不能丢。"

      *

      夫君可能会纳通房,爹娘可能会靠不住,唯有手上的钱才最忠诚,宝颐早已想通了,并打算把此次出嫁当作自己铺子的宣传良机。

      为此,宝颐这次倾注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把衣裳收拾得美轮美奂,那绣样上的长尾鸟画得栩栩如生,连一向不屑于女红的李令姿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摸了摸绣鸟金光灿灿的尾羽,由衷赞一句:"这手艺当真一等一的好。"

      她从前不喜宝颐粗俗,可宝颐倒了霉后,她反而善心大发,把宝颐纳入了知交之列,隔三差五就来瞧她一回。

      宝颐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做菩萨的恶趣味,一看到落魄人士就走不动道。

      但她转念一想,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先是对折柳,再是对裴振衣,她的毛病就是看不得年轻男孩不上进,非逼着他们走正道不可。

      *

      又过了几日,五皇子剿匪大捷,意气风发地回了帝都,策马扬鞭于天街之上,满城为之侧目,

      帝都人民最近看热闹看得不亦乐乎,前阵子刚听了唐五姑娘与天家贵胄的恩怨,见了护国公府送嫁妆的排场,此番五皇子回京又是一场大戏,大家迫不及待想知道二皇子禁足在府这段日子,听闻弟弟立功,究竟咬碎了多少条小手绢。

      更想知道——唐五姑娘的这个好看的面首,若是发觉主君已允嫁他人,会是什么心情。

      桃花儿说,裴振衣听闻此事时,呆呆立了半晌,目光空洞得令人心慌,那么沉静的一个人,神色居然如同个被抛下的小孩。

      旧衣上溅了血,刀已劈砍得卷了刃,他刚拖着疲惫的躯体从远方归来,满心以为会拥有奖赏——或者不用什么奖赏,他只想擦掉手上的血与尘土,好好抱一抱他的姑娘。

      她明明答应了等他的。

      为什么要毫无征兆地嫁给别人?

      桃花儿叹了一声:“我从没见过裴公子这般模样,姑娘当真残忍。”

      宝颐刺绣的动作一顿,问道:“那他现在在哪儿?”

      桃花儿道:“他都没去五殿下的庆功宴,直接纵马来了府上,被侍卫拦住了,侍卫们说不让他入内是姑娘您的意思,请他离开,他却不愿,一直等在府门前。”

      宝颐往外望了一眼,天色将暮,从西面滚来一片厚厚的云,北风呼号,寒凉的空气中几乎能拧出冰水来。

      那么冷的天。

      “你让他回去吧。”她道:“年轻人不惜身子,得了老寒腿可怎么办?”

      桃花儿领命而去。

      没过多久,她沮丧地回来传话:“姑娘,我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威逼又利诱,他连眉毛都没动一下,只说要见姑娘你。”

      意料之中的反应,宝颐在心里叹了口气,裴振衣犟起来,那可真是八匹马都拉不住,不撞南墙绝不死心。

      不,即使撞了南墙,他也未必会回头,没准还要多撞几次,撞到头破血流都不停下。

      一粒雪花飘至窗棂悄然融化,很快,更多的雪片纷纷扬扬落入园中,将石阶染作素白。

      宝颐放下绣棚,站起身,给自己披上了厚实的昭君兜,大红的底色配精致暗纹,领口一圈雪白无尘的上品狐狸毛,映得人明眸皓齿,奢靡艳丽至极,护国公府的一干聘礼中,这是最光彩的一件。

      把自己打扮得雍容华贵,盛气凌人,她接过桃花儿递来的二十四骨紫竹伞,撑开,宛然笑道:“既然他想见我,我就去见见他好了。”

      *

      岁暮天短,日已西沉,寒风裹挟着霜雪席卷而来,落在少年分明的眉眼上。

      路上的行人见落了雪,匆匆忙忙地拢紧衣裳,找路边的铺子避寒,只是路过侯府门前时,却见一道人影不躲不避,笔直地站立于风雪之中。

      好奇的目光向他投来,这些好奇的目光在看清他面容时,无不转为惊艳。

      少年脸色苍白,面无表情,因长时间行军,皮肤显得有些粗粝,可这无损于他出色的容颜,甚至这身寒光熠熠的甲胄,更加为他增添了几分硬朗的杀伐气。

      只是不知此人为何执拗地等候在此,任皎白的雪堆积在肩头,生生站成了一尊雕塑。

      门前的侍卫也看不过眼,劝道:“裴公子,你还是回去吧,哪怕五姑娘不要你,凭你这张面皮子,何愁没有下家?”

      少年抬头看他一眼,目光冷冽如刀。

      出京一遭,手里上捏了人命,这眼神一下就不同了。

      侍卫一缩脖子,心里嘀咕起来,你瞪我又有何用,有种你瞪五姑娘去啊!

      但他没想到的是,裴振衣还真敢瞪五姑娘。

      昏暗雪光中,那沉重的朱漆大门从内开启,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柄二十四骨的油纸伞,伞上绘的红梅殷红如血,与女孩眉间的花钿相得益彰。

      她素手微抬,纸伞往上挪了两寸,露出一双妩媚上扬的眼睛,让人想起志怪绮谈中摄人心魄,吸人血肉的涂山狐仙。

      女孩站在高高的石阶之上,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看了一会儿,她竟然笑了出来,挥手屏退了下人,慢悠悠开口道:“你回来啦?”

      裴振衣不错眼地看着她,已冷得失去血色的唇默默抿紧。

      他们明明只隔着几阶距离,可他恍然觉得,他们之间似乎隔了千山万水。

      她干净又骄傲,如云端皎皎明月,而他仅是路旁一粒微尘,满手沾着肮脏的血与泥土。

      当他听说她要嫁给姜湛的时候,他脑中只余一片茫然的空白,这句话每个字他都听得一清二楚,可是合在一起,竟然让他怎样都不解其意。

      “……靖川侯府的五姑娘是天仙般的容貌,如非一等一的人家,怎么能护住她呢?可巧护国公府的世子亦德才兼备,容貌过人,两人又有青梅竹马之谊,此番结两姓之好,实是水到渠成……”

      这些刺耳的议论无时不刻往他耳朵里钻来,每一字都如刮骨钢刀,摧人心肝,外人看来毫无端倪,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手已经抖得握不紧缰绳。

      他知道她迟早会嫁人,可没想到有那么快,快到他茫然无措,六神无主,一股被抛弃的恐惧烧尽了他一而贯之的骄傲。

      他暗自握紧袖中的玉雕兔子。

      剿匪结束那晚,五皇子大为喜悦,将缴来的银钱分了一大笔给下属们,裴振衣也得了赏赐,随同侪们一起进城整顿,在去买酒的路上,恰好经过了一家琢玉铺子。

      他一眼瞧见老师傅正在雕琢的月兔,这只兔子气鼓鼓的神态,像极了某个娇里娇气的姑娘,他毫不犹豫地掏出了全部的赏银,买下了这块玉雕。

      同侪笑他没出息,赚了银子不想着喝酒吃肉逛窑子,反而屁颠屁颠地给姑娘买玉,真是钱多了烧得慌。

      裴振衣皱了皱眉,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

      那时心中柔情蜜意,可瞧着她戏谑的眼神,此刻他心中的慌张越来越浓烈,不好的预感如越来越密的雪片一般笼罩了他。

      “猗猗……”他轻声唤着她的小名,本能地想要抓住某些不确定的东西。

      “不要叫我猗猗啦,”宝颐温柔道:“我未婚夫听了会吃味的。”

      “未婚夫?”

      “是姜湛?”他听到自己没有一丝温度的声音。

      那纸伞上的梅花俏皮地倾斜两分,窝在洁白狐狸毛领里的姑娘笑了,是一种满足而自得的笑,轻浮虚荣得厉害,可配着她娇美的面容,偏偏让人生不起气来。

      “对啊,你应当也听说了,就是姜湛,真想不到他还愿意娶我。”她细白的手指绕着伞下的坠子,沾沾自喜道:“护国公府殷实又有权势,我嫁过去就是未来的公府女主人,他会给我买很多衣裳首饰,提携我的家人,多好的亲事啊,你不该恭喜我吗?”

      他不语,指尖刺破掌心,玉雕兔子被染得血红。

      “裴振衣,”她轻轻地叹出了声:“你也明白,我不可能嫁给你的。”

      “有什么关系?”他狠狠闭了闭眼,深吸了一口寒冷到刺骨的空气,眸中浮现出一缕哀色:“我本也没有痴心妄想过。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4章 第 34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