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 37 章 ...

  •   李荷花也期待寒假到来,她可以更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十二月份,是李家生意最忙的时候,很多老人都熬不过这个冬天。爸妈基本都在外面做事,李莲花带着弟弟妹妹在家,烧饭,喂猪,扫地。事儿不多,她姐还特别喜欢叫他们干活。
      三姐弟平均分配家务,李荷花压着李海龙写作业,练书法,练胡琴。
      李莲花在家看电视,都不心安理得了。
      弟弟妹妹那么努力,她总不能拖后腿吧。
      最后拿着自己为数不多带回来的课本也加入进来,学习氛围前所未有的好。
      李荷花花了几天时间把寒假作业做完,把不会做的,有疑问的题目集中到一块,跟杨杰约好了时间,一起去孙杨家,找他哥哥补习。
      孙杨爸爸也从外地回来了。
      “杨杨在那屋等你们呢。”全程孙叔叔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沉默寡言,却一直在屋里帮他们添炭火,倒水,拿吃的。
      对孙杨也很好。
      李荷花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听过一种传言,孙杨不是他爸爸亲生的,大家都说孙杨跟他爸长得不像,跟他哥也不像,反而长的像孙杨妈妈乐队的一个同事。
      能让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可见这事儿传播范围有多广,孙杨爸爸不可能没听过,现在看来,他对孙杨的好并没有受外界传言的影响。
      学习,做家务,画画,写字,偶尔看电视放松一下,李荷花的寒假生活有条不紊。
      临近腊月二十六,李家要杀猪了。
      凌晨五点,李耀阳就起床了,杀猪的师傅到了,大家伙儿一起到猪栏里把猪赶出来。李荷花是被猪的惨叫声叫醒的,她裹上外套,站在阳台上,木楼梯斜架在阳台栏杆上,从一楼堂屋里接一个灯泡挂在上面。
      猪被按在两条凳子上,颈部位置有一个脸盘,正在接猪血,撒点盐,很快就凝固了。
      接下来剥皮(以前猪肉没皮的),分肉。
      提前说好要买肉的早早到了,都是附近的邻居,谁家杀过年猪,都会提前一两个月提前说好,要多少斤,自己家里留一些,剩下的都卖给杀猪师傅。
      天亮的时候,猪肉已经卖完,水泥地上被冲洗过一遍,刘平在处理大肠,李荷花下来就闻到血腥味,差点呕了出来。
      从二十七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就很忙碌了,首先熏腊肉,没有冰箱,要保存肉和鱼就是熏干了。柴火灶里烟熏缭绕的,一楼整个屋子跟仙境似的,李荷花被熏的留了一天的眼泪。
      腊月二十八,赶集的日子,也是爷爷的生日,这是爷爷过世后过的第一个阴生。
      李荷花和大姐一大早跟着去赶集,因为要帮忙搬年货,瓜子花生家里自己炒的,红枣是自己家晒的,只要买糖果,饼干西瓜子那些就好了。
      还要买鱼,蜡烛,鞭炮,买完早点回去,要准备做午饭供爷爷。
      冬瓜汤,炒鸡肉,辣椒炒肉,三个菜,小姑也提着纸钱过来,靠近神龛的那一侧桌边,摆上了三双碗筷,三个杯子,三双筷子。
      倒了三轮酒后,添上饭,桌上的香炉上烧着香,敲响神罄,放鞭炮,然后提着纸钱在外面烧。
      这一年是烧的最多的一次,后面每一年爷爷的生日就是李耀阳家简单的用些饭菜供奉一下了。小姑在烧完纸钱后就回去了,菜撤下来,拿回餐桌,一家人才开始吃饭。
      下午,全家大扫除,刘平不爱收拾,家里东西堆的乱糟糟的,一家人全部动手,把外面的扮桶、犁、耙都收进了爷爷住的那间屋子,从此就变成了杂物间,床则移到了楼上,李耀阳和李海龙住那儿。
      用大的竹扫帚扫门前的水泥地,擦洗玻璃,木制的桌台,楼上房间拖一遍,用自制的拖把(一根木棍,不要的旧衣服做成的)。
      腊月二十九,要做豆腐了,从磨豆子开始,煮豆浆,加石膏,变成了豆腐花,每人舀一碗出来加点白糖当点心吃,然后放进筐子压成四四方方的豆腐形状。
      大年三十,烧热水,洗澡洗衣服,冬天衣服多,一桶一桶的洗。
      没有热水器,没有浴室,洗澡真的很冷,进入冬天后,李荷花一周洗一个澡已经算是频繁的了,李耀阳和李海龙可能半个月才洗一次。
      以前没觉得有啥不对劲,现在她真的是嫌弃。
      从家里这房子建的时候起,就一直说要盖个小浴室,李耀阳一直拖着,拖到了最后都没盖。
      李荷花在偌大的角屋里洗澡的时候想着,这事儿她自己来干吧。
      旧砖头在厨房左侧的土里,只要一些水泥就行了,不管如何,这事儿得让她爸在明年放暑假之前给干了。
      在长阳,大年三十晚上那顿饭不重要,中午的这顿才是重要的。
      十一点开始,刘平就开始准备三牲,就是猪肉,鱼、鸡肉,三样东西直接不放任何东西蒸熟了,堂屋的大木桌搬到门口的位置,点上蜡烛,香。三牲摆向门外,桌子中间是零食盘,祭祀天地。
      李耀阳站在桌前,念念有词,其他人就站在李耀阳身后,等他念完,作揖,拜天拜地,祈求明天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
      接着将桌子掉转,移至神龛下,祭祀祖先,念经,作揖,拜李氏祖先,祈求保佑李家平平安安,顺顺遂遂。
      然后放一串长长的鞭炮,越响兆头越好,要是哑火,那糟了,明年运势可能不太好。
      菜上桌,零食盘也放下来,李家虽然只有五个人,却要摆八双碗筷,代表着添丁进口。全家一起坐下团团圆圆的吃上一顿饭。
      下午,李荷花跑到池塘边洗衣服,双手洗的通红,把衣服晒了,终于可以停下来烤烤火了。
      餐屋里做了一个地面的炉子,烧煤,上面放个火架子,李荷花一个下午就没离开那地方。
      直到晚上,开始了她最喜欢的一个活动。
      长阳话,叫“环保祖”,就是在跟祖先辞年之后,在每一间屋子点上一根蜡烛,包括角屋,屋外的空地上,都要点上。
      她小时候最爱点蜡烛,整个屋子被光照亮,去哪里都不会害怕。
      没有地方插蜡烛的时候,会削一节萝卜,或者用个蜂窝煤,就插那蜂眼里。
      李耀阳念完经,小孩们就开始取蜡烛,每个屋转悠,点完后拿着零食盘上楼看春晚,而李耀阳还会继续留在下面问卦。
      家里每个成员从身体健康,学业,财运,气运方方面面,问一个问题,打一个卦。比如说问李荷花,明年身体好不好,好是阳卦,如果打出来的不是阳卦,就接着问是哪方面的不好,是胃,还是肝脏方面的。
      事无巨细,所以通常会问很久。
      问完再上楼跟他们汇合一起看电视。
      那时候看春晚还是很有意思的,毕竟除了春晚也没别的东西可看。
      以前的小品现在看还是会被逗笑。
      李家不守岁,不熬夜,从爷爷那时候开始就没这个习俗,爸妈睡的比小孩还早。
      “最多看到十点啊,就关电视。”
      每次睡前都要交代,每次都不会听的,尤其是李荷花姐妹俩,就睡在放置电视机的房间里,李耀阳睡完一觉醒来,还要出来敲门,“快睡觉了。”
      这时候差不多快到十一点吧,终于舍得睡了。
      2000年,村里放烟花的人还少,基本能一觉睡到天亮。
      几年后,渐渐大家手头宽裕了,你刚躺下准备睡觉还没睡着的时候,凌晨此起彼伏的烟花声音就将你包围了,想睡睡不着。
      大年初一也是被鞭炮声吵醒来的,赖了一会,起床,刚走到堂屋,爸爸正在烧香。
      就是一整块木头香料,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香炉里烧,按照要求,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是不能断的。
      不过有时候出去做事,没人管,断了也就断了。
      洗漱后,到神龛前作揖,给李家的祖先拜年。
      初一晚上吃昨晚的剩饭剩菜,年年有余,所以很快就上了桌。
      跟三十中午一样,八双碗筷,一桌子的菜和零食。
      李耀阳开了酒,“你们要不要试试?”
      白酒,家里自己酿的那种。
      李荷花小时候好奇尝过,辣嗓子。
      “新年第一天就说不着调的话,孩子才多大啊。”刘平忙完坐下来,说。
      李耀阳就笑着,眼睛眯成一条线。
      “我试试。”李莲花兴致勃勃。
      “莲花总可以吧。”上大学了,快成年了。
      不然李耀阳一个人喝多没劲啊。
      刘平默认。
      杯子里倒了薄薄的一层,“就尝个味就行了。”
      真就一口的量,李莲花喝完立马喝水,太辣喉咙了。
      李耀阳被逗的哈哈大笑,自爷爷去世后,李荷花还是第一次看爸爸笑的这么开心。
      过年了,把肩上的重担偶尔放下来,轻松一下。
      吃过早饭,就要去拜祖年。
      屋后面的山上,给已经入土为安的爷爷奶奶拜年。
      拿上折好的纸钱,线香,炮竹,换上雨鞋或者运动鞋,上山。
      山上已经有其他的人在那儿了,每遇到一个人就说着吉祥话,“恭喜发财”,“新年好”之类的。
      到坟前,插上香,烧了纸钱,放完鞭炮,拜完就算完成,然后每年就在山上挑一根木柴,折断带回家。
      长阳话,柴念材,通财,带柴回去,就是带财回去,有个好意头。
      回去后,基本就是完全的休息时间,这时候,家里会一起打个牌玩玩,偶尔有邻居从家门口经过,喊一声年,爸爸就出放炮竹,跟人寒暄几句,然后回来接着打。
      除了爸爸带的三个徒弟外,初一基本不会有人来。
      爷爷病重后,爸爸就带了三个徒弟,都比他就小了几岁而已。学乐器,学念经,学会了,在他们的组或者周边的组就能拉事情做,生意慢慢的就拓展开去。
      妈妈一直说爸爸很聪明,比爷爷会经营,手艺做的更宽。
      下午,三人果然都来了,吃完晚饭才走的。
      初二,全家去外婆家,走路去。
      提着礼品,锁了门,经过路边的邻里,互道新年好。十里路,一个小时的路程,中途还经过师爷家,就是教爸爸乐器的师父。去送了个礼,坐了一会。
      上午十一点左右,才到外婆家。
      这是李荷花重生以后第一次来。
      与记忆中样子完全不同了。
      李荷花记忆中的外婆家其实是四舅舅家,在原来旧房子的右侧盖了一座豪华的别墅,四层楼,贴着白瓷砖,客厅很大,摆着彩色电视机。
      而如今的外婆家还是土砖房,横向五间,因为盖房子修的那条马路也还没有,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坡上。
      坡上树木茂盛,站在马路上,看不到土屋,上了小路,穿过丛林后,豁然开朗,屋前一块很大的坪,四舅已经在等我们了。
      “姐夫姐姐来了,放鞭炮。”
      他喊着,李荷花三姐弟迅速的提着东西穿过去,在炮竹响起来之前。
      外婆佝偻着身子出来,喊着,“你等莲花他们进来再放,别吓到他们了。”
      “外婆。”李荷花喊了最大的一声,冲过去抱住了面前这个老人。
      “唉,荷花来了,还有莲花,海龙,先进屋啊,外面冷吧。”
      “不冷,我们走路身上还热着呢。”荷花挽着外婆一起进去,屋子里很黑。
      后面就是高山,前面也是,光线很差。
      只有火盘里烧着的柴火映红了李荷花的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