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出征 ...
-
大唐建国以来,李世民率部平定了各路诸侯后,最大的威胁便是盘踞在北方碛漠上、虎视眈眈的突厥了。突厥早已分成了东西两支,西突厥远在漠北天山两侧,而□□却活生生地在漠南河套上,与大唐朝只隔一道长城。
□□颉利可汗在位之时,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久窥中原富庶,所以总是南扰唐疆,蹂践禾稼,并虏去大批边民作奴隶。公元626年,李世民八月初九登基,八月二十八日,颉利带领十多万骑兵偷袭,直捣长安城下的渭水北岸,满城民众惊惶失措。
那时长安城中并无多少兵力,宛若一座空城。李世民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让城中所有的士兵在城墙上排列整齐,也颇为壮观,将突厥人震住,同时也稳定了自己的阵形。李世民自己只率六骑出玄武门来到渭水边,与颉利隔河谈判;这边唐军队伍严整,一路路出城列阵,摆在宽阔的在龙首原上。颉利终于被吓倒,不敢冒然攻城,只好与李世民签订了盟约而退。突厥在退出唐境时一路抢掠无数,将京畿、关内和河东三道十余州涂塌得万家皆空,遍地残痕。突厥的兵虽然退了,但在李世民的心中永远成了耻辱,□□一日不灭,大唐便一日不安,这就如芒在背、如剑悬顶一般。从那时起,李世民便下诏修葺缘边障塞,开始进行反击的准备工作。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皇帝,世称唐太宗,他开创了辉煌强盛的大唐帝国,成为东方的传奇。他的名字也与亚历山大帝、秦始皇、居鲁士、汉武帝、凯撒大帝以及以后的成吉思汗一起,成了标榜千秋的大帝王。李世民继位的第二年就是贞观元年,有名的“贞观之治”从此开始。
唐太宗念念不忘渭水和盟之耻,他继位不久,机会便来了。
颉利可汗在□□横征暴敛,加紧剥削各族人民,终于逼反了被他统治的各族。回纥和薛延陀等部相继反抗,率先摆脱了突厥统治;接着东方的奚、契丹也投向了唐朝,愿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贞观元年、二年间,突厥内部也矛盾重重,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唐与摆脱□□统治的薛延陀建立了联系,而这时统辖□□东部的突利可汗也降了唐。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唐太宗自然不会放过,他准备反击了。
战争序幕拉开了。
按唐朝惯例,出征的大元帅应是皇族的人,要么是皇帝自己,要么是太子、世子,或者是其他的王爷;而副元帅一职则由一位能征惯战、威名远播的大将军来担任。当然,大元帅只是个虚名,真正打起仗来还要看副元帅,所以副元帅往往才是军中的发号施令者。这一次却是例外,出征的大将有李靖、李绩、柴绍、李道宗、卫孝节、薛万彻六路,太宗却十分信任地任命战无不克的李靖将军为大元帅,可见他灭□□的决心。
李靖手下将官无数,他却保奏苏烈作了先锋。看来,这个苏烈也是有些本事的,于是,他就成了我们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