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后记 ...

  •   首先多谢晋江的读友热情支持,老实说,这部小说写得并不是很好,但她是毕竟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写完并打成电子版文字的小说,前面虽然我还写了很多部,但大多是有头无尾,或者是完成了,但还以潦草的文字躺在厚厚的稿纸上,没有来得及修改,还错误百出的。
      这部小说真正完成于1997年的7月,那时我刚下岗,还没有找到工作,心情格外不好,郁闷异常,没事时就用笔来随便写写,以打发时光。那一年发生的事很多,香港回归、金融风暴等,我也是刚从学校里出来不久,满脑子的幻想,因为没有成家,所以也就没有什么负担。在那个阶段我一连写了五本类似的小说,每一本都有十多万字,现在这些小说的稿子有的还在,有的已经丢了,其中我记得有一本叫做《生死狼缘》的,是我边流着泪边写出来的,我自己都被那故事感动,写完后给朋友拿去传阅,他们都被感动了,但后来这本书传着传着就不知道到了哪里,我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那个时期,我手中只有一本79年版的《辞海》,就算是我的原作资料,如果还想找就只好去跑图书馆了,有时候在图书馆一泡就是一整天。
      《红采传》是我在那个时期所写的第一本书,所以有很多不足之处,为此我曾在1999年春节放假其间改过一次,比如结尾就改成了悲剧,让苏烈因拒婚而被皇上打入天牢,而让红采为救苏烈答应公主出家为尼,然后把全剧的高潮放到苏烈与公主的盛大婚礼上,让所有的人在那里露面,演出一场扣人心弦的血案。但是这个结局让朋友和同事看了之后都十分不满意,没有办法,在后来打成文字的时候,我再一次将结局改回,只好落入俗套,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一段美好姻缘。大家看小说到底是要看一个愉快,不是来看一个堵心的。
      我是在2001年开始往电脑上打字的,那时还没有这个条件,不能够上网,打字也只是自娱自乐,同时练习一下五笔字型,这部小说也就是在那时打完的,但一直封存在我的电脑里,由于许多原因,主要是工作上天天加班,也没有心情再去搞这些文学创作,我的诸多小说也始终只有这一部完成了电子版。直到今年我刚上了宽带,也有了条件来上网冲一冲浪,一看这网上原来有这么多的原创网,于是便想起了我的小说,也就重操旧业,将这本先写好的传了上来,当时还担心这种老古董早已没有了读者,看来,是我多虑了。

      关于这本《红采传》,请大家不要当成历史,这只是杜撰的一个故事,真实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大唐朝贞观三年的冬天,突厥发生了内讧,太宗皇帝派李靖(著名的将领,唐代第一军事家)、李绩(瓦岗军的旧将,书中有介绍)、柴绍(真正的平阳公主之夫)、李道宗(太宗皇帝的族弟,文成公主之父)、薛万彻(原太子李建成的部下车骑将军)和卫孝节为行军总管,分兵六路,率十万大军,由李靖统一指挥北征突厥。在贞观四年三月,李靖率三千骑兵,夜袭定襄(今呼和浩特南),颉利不防,逃走,唐军追到阴山,再将突厥打败。颉利假意求和,想取得喘息机会。李靖看破了计谋,和李绩选了一万精良骑兵,穷追不舍。当时苏烈是匡道府的折冲都尉,他率两百骑兵作先锋,乘着浓雾急进,直到雾散后才发现闯到了突厥的大帐前,当时苏烈毫不畏惧,突然杀入,颉利不知所措,以为来了很多唐兵,向阴山北面逃去,被李靖封住了碛口(今二连浩特西南)。突厥兵见围,纷纷投降,颉利逃到了沙钵罗,被唐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捉住,作了俘虏。
      李靖把颉利押到了京都长安,先俘于太庙。太宗历数颉利的五条罪状,又念顾渭水之盟,把他放了。并在突厥属地设置了定襄都督府和云中都督府,委派突厥酋长为将军负责管理,还允许约万名突厥人在长安定居。
      至于苏烈,字定方,也是唐代著名的将领,除参加上面的北征突厥之战,后面在高宗时期还作为行军总管平定了西北的西突厥,他最有名的战绩是在武则天时期,领军灭了高丽国,并占据朝鲜半岛,当整个朝鲜纳入了唐朝版图。高丽那时一直是唐代东北的劲敌,从隋时开始就征伐高丽,隋朝并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反而导致了后来的国家灭亡。唐太宗曾亲自率军征辽东,最后也是败在了高丽手下,在安市攻了八十八天,不得不撤军。值得一提的是,在旧史小说《说唐》里,苏定方是杀死第六条好汉罗成的原凶,在评书《罗通扫北》里,苏定方是一个反面人物,这与历史上有很大的出入。罗成到底有没有这个人物还没有定论,罗通这个人物更是假的。历史上倒是有一个罗世信,只是不知是不是小说罗成的原型。
      本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薛礼,字仁贵,也就是评书《薛家将》的主人公的原型。薛礼真正在史书上见于记载是贞观十九年太宗皇帝亲征辽东那个时期,在安市之战中表现十分英勇,被太宗皇帝看到,封为了游击将军,这与苏烈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他并没有参加北伐突厥的战争,却作为苏烈的副手出征西突厥,当时任铁勒道(今乌鲁木齐附近)行军副总管,最出色的一次是拒战九姓部族的侵扰,连发三矢,射杀了对方首领三人,敌人畏惧而降,于是军中有歌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还有平阳公主,真正的平阳公主是李渊的女儿,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嫁的是柴绍,与书中的苏烈、薛礼等人毫无关系。
      最后,还要说一说我们的主人公高红采,这却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苏烈的义父是隋朝博陵太守高雅贤,高雅贤那时也算是河北地方的名人,确实有一个女儿,苏烈作为他的养子,很难说不会与之发生感情。至于那首《红采歌》,确是我听过的一首比较好听的儿童歌曲,它是不是河北民歌,我就不得而知了。
      还有书中的李靖、程咬金、李绩等人物,在史书上都有,有兴趣的人可以查一查的。

      关于人物塑造上,大家都希望好好虐一虐苏烈,当时写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会把他写成这样的,因为他毕竟是我这本书想要写好的第一个人物。本想写一部历史小说,后面才添加了红采这个人物,在创作过程中,写着写着就变了味,于是后来就干脆改写成了言情小说,将主人公换了个位置,让红采成了第一,他成了陪衬。其实还有许多的内容我删除了,我觉得有些内容太罗嗦,既然写的是言情小说,就没必要把历史的沉重写进去。尤其是战争场面在原来的书中是很多的,写得也比较细,后来也淡化了。许多情节、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只用叙述一笔带过,我想这样更简单精炼一些,故事也更紧凑。不过,如果以后有时间,我想这本书还是可以改一改,就听从大家的意见,来好好虐一虐苏烈。
      而对于红采的性格,也是许多人的建议所在。我想说明的是,如果按当时的女子传统观念来讲,红采应该是没有错的,虽然有小女人的一面,但想一想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再开化的女人又该能做些什么呢?这是时代所局限的,如果我把她写成了现代女子的性格,那就真得是败笔了。所以,红采在那个时代,是可以接受纳妾这个封建陋习的,而且在当时,如果正室能够容忍丈夫纳妾,反而会被别人称赞大度。当然,我在最初的时候,也把她写成了现代个性的女子,为此还加进了不少的情节,比如在战场上让苏烈来解救红采,想方设法让红采来原谅苏烈,但后来看来看去,总觉得别扭,后来干脆就直截了当一些,让她离开苏烈,苏烈再去找她,就是现在看到的那样。不过我也想过,十年的恨怎么可能在一日之间消逝?可是当时我已经在考虑第二部小说了,只想着早点结束,也就没有在情节上多想一些,便这么写了下去。
      我也认为本书的最大一个败笔是结尾,结得太仓促,太入俗套。本来,后面还安排有一些情节,那就是把苏烈的征伐西突厥的史实也写进去,只不过是让历史提前一点儿吗,后来算了一算,那样又要写上十几万字了,想想也就怕了,所以赶紧收笔,让大家看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不过,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为这部书重新写一个结尾,那会开出一部续集,将会以薛礼和公主的爱情为主线来开展,写一部欢喜冤家的故事。连背景我都想好了,就放在太宗皇帝远征辽东的时候。

      这本书总算是完了,我正在上传第二部小说,这部小说的名字是《相思野龙》,是一部武侠略带玄幻色彩的小说,网址是http://www.jjwxc.net/bookhome/688/68842/68842.htm。这部小说的字数太多了,风格也差得很多,现在我有些后悔了,我应该将另几部短一些的先打出来,可是没有办法,既然选中了这篇,要全部打出来,看来得到明年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